摘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中國進出口企業的數量急速增長,進出口貿易額逐年攀升,進出口商品種類,以及貿易國別和地區的范圍也不斷擴大。中小型外貿企業已逐漸成長為中國外貿行業的重要力量,然而現階段多數中小型外貿企業的發展由于內部控制體系的不完備,導致整體管理水平不高,機制不靈活,抗風險能力比較弱。近年來,中國進出口企業遭遇風險和損失的案例也不斷增加。只有通過自身的改革,完善內部控制制度和體系的建設,才能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能力。那么如何識別和防控風險,促進中國進出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內控制度;中小型外貿企業;風險防范
中圖分類號:F272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147-02
收稿日期:2010-01-08
作者簡介:范芹(1974-),女,四川成都人,中級,從事企業內控制度的建設研究。
一、中國進出口貿易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近幾年,中國外貿總體態勢發展良好,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2009年中國對外貿易進出口總值為22 072.7億美元,同比下降13.9%。其中,出口12 016.7億美元,下降16%;進口10 056億美元,下降11.2%。全年貿易順差1 960.7億美元,減少34.2%。其中全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60%左右由中小企業實現,在從事跨國投資和經營的3萬多戶中國企業中,中小企業占到80%以上。應該說中小外貿企業已經成為推動中國進出口增長的主力軍。隨著中國進出口商品種類及國別的日益多樣化,進出口企業遭遇的風險和損失也日漸增多。因此,中國進出口貿易管理部門及進出口企業必須充分了解進出口各個環節中的潛在風險。才能保證中國進出口貿易持續健康發展。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使國內企業受到了日益激烈的國際市場的競爭和挑戰。隨著中國外貿體制改革和外貿經營權的放開,許多中小外貿企業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進出口風險管理的方法。國際商品市場瞬息萬變, 出口商很難把握其變動方向、了解其信息, 更難及時準確無誤的采取應對措施。面對風云變幻的國際貿易市場,如何加強自身抗風險能力,做好風險管理與控制已成為企業需要認真研究的問題。中國企業既要認清客觀存在的國際貿易風險,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防范、規避風險,以取得國際貿易中的勝利。在新的貿易形勢下對外貿易面臨更多的挑戰和風險,與此同時中國進出口企業遭遇風險和損失的案例也不斷增加,如何識別和防控風險,促進中國進出口企業持續健康發展,就成為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二、建立健全風險評估是外貿企業內控制度建設尤為重要的內容
“風險管理是通過對風險的識別、衡量和控制,以最低的成本使風險導致的各種損失降到最小程度的管理方法”(C.A.Williams,R.M.Heins,1964)。這個定義包含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含義:(1)企業風險管理的目標是以最小的成本達到最大的安全效果。(2)企業風險管理是由風險識別、衡量和控制幾個環節組成。(3)實現風險管理目標的主要手段是控制。建立出口貿易風險評估是建立在市場拓展和風險防范之間的一座橋梁,如果運用得當能極大地促進業務發展和利潤實現。盡管部分企業在加強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但就總體而言,中國外貿企業由于自身條件的限制, 風險意識淡薄、出口貿易風險管理機制不健全的情況沒有根本改變。結合中國進出口商品構成特點以及發生國際貿易糾紛的實際情況,筆者將中國中小企業進出口業務中的主要風險歸結為以下幾種:
1.進出口合同風險。合同是進出口貿易的基礎。如果合同條款中對買賣雙方權利義務規定不明確,或者遺漏了保險、索賠、仲裁等條款,就可能在合同執行過程中發生糾紛,扯皮現象。而且處理糾紛也無據可依,給進出口企業帶來風險和損失。
2.船務與貨運代理風險。目前中國進出口貿易絕大部分是依靠海洋運輸進行的。海運風險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運輸風險;另一方面是信用風險,即承運人在海運過程中有意進行欺詐而產生的風險。包括提單欺詐、租船合同欺詐、海運保險欺詐等。
3.市場變動風險。市場變動風險主要是指市場上的供給和需求發生變化而引起的商品價格變動所產生的風險。交易價格在合同中確定而市場價格卻隨時波動,若出口商品市場價格大跌,一方面可能是進口方百般挑剔不履行付款義務給出口方帶來損失;另一方面如果進口方如約付款,就必須承擔貨值價差的損失。中國諸多學者對進出口貿易的風險與防范從不同的角度進行研究。
從長遠看企業本身為防范風險,就要建立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體系,通過拓展渠道增加信息來源;對于政府而言,則應加強國際合作、盡早建立中國自己的國家性風險控制體系。從根本上降低進出口貿易過程中產生的各種風險,保證對外貿易健康穩定的發展。
三、政策建議
1.建立風險成本管理機制。企業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進行風險管理的基礎,良好的風險管理機制是企業風險管理是否有效的前提。目前,大多數外貿企業還沿用多年來形成的傳統交易方式,對出口風險的認識還停留在控制非信用證業務的層次。實際上按照國際通行的做法,任何一筆交易都有風險成本,在出口成本核算時,必須把風險成本考慮在內。在西方企業里,都設有與財務相結合的專門風險經理,通過加強內部控制和充分利用外部的出口信用保險機構, 全面防范出口風險。因此中國中小外貿企業上至領導層和管理層,下到普通員工,都要轉變傳統的經營觀念,在大力轉變經營方式、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的營銷方式的同時,樹立出口的風險成本意識,將出口風險成本納入財務核算的范疇,建立相應的財務會計制度,從而真正將出口風險防范納入外貿企業常規經營管理之中。
2.建立完善預警系統。中小企業的出口工作涉及面廣,而且往往會因產品的質量問題而屢招刁難。如果企業沒有完整的業務管理辦法,一旦出現官司,會造成有理打不贏的局面。同時,由于每年企業的客源在擴大,為了企業在貿易中有的放矢,必然要對每一個客戶建立業務檔案,包括資信度、貿易量等等,逐年進行篩選,降低業務風險。企業應嚴格要求公司員工認真對待在出口貿易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完善合同條款,嚴格按照合同執行,仔細審查各種單證,做到不出任何差錯。企業進行風險控制的目的是避免風險、減少風險,因此,風險管理的首要工作是建立風險預警系統,即通過對風險進行科學的預測分析,預計可能發生的風險,并提醒有關部門采取有力的措施。企業的風險管理機構和人員應密切注意與本企業相關的各種內外因素的變化發展趨勢,從對因素變化的動態中分析預測企業可能發生的風險,進行風險預警。以實現公司的經營目標。
3.控制經營風險。控制經營風險應從以下幾方面著手:(1)控制供應風險。企業能夠正常生產經營的前提是擁有充足的資源供給,企業的供應風險主要包括:市場價格風險、合同欺詐風險、貨物質量風險、存貨風險。(2)控制生產風險。企業的生產風險,是指存在于企業將各生產要素組合形成產品過程中的風險主要包括生產組織風險、生產安全風險、生產質量風險等。(3)控制銷售風險。企業的銷售風險是指企業由于市場開發、產品銷售(包括勞務提供)、市場競爭等環節存在著不確定性而產生的風險。銷售風險主要包括:市場開發風險、市場營銷策略風險、賒銷信用風險等。
通過建立風險評估機制,加強企業的內部控制,一方面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各種因素給企業外貿出口帶來的風險;另一方面也使得企業能夠及時地掌握稍縱即逝的機會。盡管機遇背后可能隱藏風險,但風險也往往孕育著希望和收獲。從內部控制的角度看,企業要敢于認知和分析風險,并采取積極、創新的風險管理措施,把風險控制在企業可接受的范圍內。
參考文獻:
[1]C.A.Williams,R.M.Heins.風險管理和保險[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
[2]徐萬瑩.試論江蘇省中小企業出口貿易和風險[J].中國外資,2008,(10).
[3]洪瀅.出口貿易風險管理研究[J].科技資訊,2007,(33).
[4]唐曉云.美國單邊貿易政策和中國貿易收益的風險[J].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2006,(6).
[責任編輯 吳明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