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區體育不僅可以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而且可以增加社區的社會資本。社區體育對社會資本的構造性功能主要體現在減弱人們集體行動困境、構筑人格性網絡、形成社區互惠規范和發揮社會資本資源屬性等四個方面。
關鍵詞:社會資本;社區體育;非正式網絡
中圖分類號:C912.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09-02
收稿日期:2010-01-28
作者簡介:張憲麗(1982-),女,山西長治人,助教,碩士研究生,從事體育社會學與對外漢語教學研究。
一、社會資本的概念梳理與界定
資本理論的發展經歷了“經濟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一個過程。經濟學意義上的資本最初是用以描述與土地和勞動相對應的一種物質的生產要素。之后,美國經濟學家西奧多·舒爾茨和加里·貝克爾通過將人力資本這一概念引入經濟學,將資本的外延擴展為可以帶來增值的所有資源[1]。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首先提出社會資本這一概念。布爾迪厄認為,社會資本是一個社會或群體所具有的現實或潛在的資源集合體,主要由確定社會或群體成員身份的關系網絡所構成。布爾迪厄的主要貢獻在于區分了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并分析了它們之間的相互轉化問題[2]。
美國社會學家詹姆斯·科爾曼對社會資本概念進行了較為系統的分析。科爾曼認為,社會資本是“個人擁有的社會結構資源”,其表現形式是義務與期望、信息網絡、規范和有效懲罰、權威關系[3] 。進一步對社會資本進行討論的是美國學者羅伯特·帕特南。帕特南將公民社會、社會資本與民主聯系起來。他的結論是,關心民主和發展問題的人,應該通過促進地方組織的轉型而不是依靠國家制度來加強公民社會。“建立社會資本并非易事,它卻是使民主得以運轉的關鍵因素。”[4]
以下學者對社會資本的概念也需要關注。美國社會學學會主席亞歷詹德羅·波茨將社會資本定義為“個人通過他們的成員資格在網絡中或者在更寬泛的社會結構中獲取短缺資源的能力。獲取能力不是個人固有的,而是個人與他人關系中包含著的一種資產。”[5]日裔美籍學者弗朗西斯·福山更多把社會資本理解為促進社會信任的社會規范,“社會資本是一種有助于兩個或更多的個體之間相互合作、可用事例說明的非正式規范。”[6]美籍華裔學者林南則認為,“社會資本——作為在市場中期望得到回報的社會關系投資——可以定義為在目的性行動中獲取的、或被動員的嵌入在社會結構中的資源”。[7]
根據已有的定義,我們可以對社會資本做出更加清晰的界定,社會資本是一種以解決集體行動問題為目的、以關系網絡和文化規范形式存在的社會資源。這一定義包括四個要素:(1)集體行動。社會資本的價值是創造人們的集體行動,并通過集體行動解決問題;(2)非正式網絡。社會資本的存在形式是社會關系網絡;(3)互惠規范。社會資本的本質是信任和互惠的文化規范;(4)社會資源。社會資本的外在表現是一種可獲取的、實際的或潛在的資源。
二、社區體育對增加社會資本存量的意義
傳統體育與資本關系的研究往往關注體育和人力資本的關系,如司榮貴對體育在人力資本形成中作用的研究[8],再如王彤對體育提高人力資本功能的研究[9] 。將社會資本引入體育社會學的研究并不是本文的新創,相關的研究已經出現一些,如許月云等對僑緣社會資本對僑鄉社會體育發展功效的研究[10],徐延輝等對社會資本在遼寧省運動員成長過程中作用的研究[11],周結友和裴立新關于社會資本與全民健身運動相關性的研究[12] 。許月云等的論文和徐延輝等的論文主要是關注社會資本對體育發展的積極作用,周結友和裴立新的論文主要關注社會資本與全民健身的宏觀關系,本文則從另一個角度出發試圖關注社區體育對社會資本的構造性功能。
社區體育是20世紀80年代末出現的一個概念,一般是指稱所有較小范圍的區域性體育活動。王凱珍通過對國內44位體育理論和群眾體育管理方面專家的調查,總結出社區體育的四個本質屬性:(1)社區體育是區域性的體育活動。(2)社區體育的主體是全體社區成員。(3)社區體育以本社區的自然環境和體育設施為物質條件。(4)社區體育不僅要滿足社區成員的體育需求,并且要通過開展體育活動達到鞏固社區感情的目的[13] 。對社區體育概念的進一步探討不是本文的旨趣,本文試圖對社區體育對社會資本的構造性功能進行分析。對于這一點,筆者的基本觀點如下:
第一,社區體育可以減弱人們集體行動的困境問題。人類的集體行動一直存在困境,即人們總是希望搭別人的便車,而自己不希望承擔解決問題的成本。經典的理論模型就是哈丁的“公地悲劇”、“囚徒困境”以及奧爾森的“集體行動的困境”。社區體育以居民小區為活動范圍,以小區體協、社區活動站和社區俱樂部為活動組織將小區居民有效地組織起來。在社區體育活動中的參與者是相對平等,在這種情況下,認同性的合作更容易實現。比如,以社會體育活動組織為中心來組織社區的公益活動比較容易成功。社區體育可以在合作互利的基礎上推動人們集體行動困境的解決。
第二,社區體育可以構造社會資本所需要的人格性網絡。根據肯尼斯·紐頓的理解,社會資本的主要特征體現在那些將朋友、家庭、社區、工作以及公私生活聯系起來的人格性網絡[14] 。這些非正式網絡的特征是松散建構、經常變動和非組織化。社區體育中的體育活動站更多體現了非正式網絡的特征。體育活動站往往是人們在體育自主意識支配下形成的組織,表現出就地就近、經常性、業余性和民間性的特點。社區體育活動站不存在穩定的單一的中心,也就是不存在行政上的管理和強制,這也正是社區體育的價值所在。
第三,社區體育可以促進社區互惠規范的形成。社區體育構筑了一個社區居民間通過體育活動進行多次博弈的平臺。一次性囚徒困境博弈不會產生合作解,因為背信使博弈雙方形成一個納什均衡。而多次重復博弈則使得博弈雙方采取“一報還一報”戰略。如果個體之間反復地進行互動,“短期利他、長期利己”的互惠規范就會產生。在社區體育活動中,練習者之間、輔導員之間、社會體育活動管理者之間以及輔導者與被輔導者之間、管理者與輔導者和練習者之間都會結成尊重與被尊重、輔導與被輔導、管理與被管理的持續互動關系。在互動的早期階段,制度化的契約,可以保證互動的順利進行。通過社區體育行為體各方間平等且頻繁的長期互動,互惠規范逐漸沉淀為各方的互動法則。
第四,社區體育可以促進社會資本中資源屬性的發揮。社區體育不僅可以幫助社區居民增強體質和休閑娛樂,更為重要的是社區體育可以有效地把社區凝結在一起。當社區出現突發性事件,或者社區中某一分子需要社會幫助時,社區體育活動的活動伙伴都可以以社會資源的方式提供幫助。這一點可以彌補現代社會的弊端。現代社會的特征是原子化和職業化。個人問題的解決往往不是訴諸所在的社區團體,而是訴諸職業化的社會。這一方式有利有弊。職業化解決方式的優點是可以節省個人維持社會關系的時間,而且在多數情況下職業化的服務也是有質量保證的。職業化解決方式的缺點是人文關懷的缺失。所以,社區體育可以作為職業化解決方式的彌補手段出現。從這一意義上講,社區體育中結成的社會網絡就是一種可獲取的社會資源,可以在職業化解決方式之外為社區居民提供幫助。
三、結語
社區體育在未來中國社會體育發展中的比重應該加大。社區體育不僅可以發揮滿足社區成員體育需求和健康需要的功能,更為重要的是,社區體育可以增加社區的社會資本。在現代化進程中,由于經濟發展所導致的公民相對剝奪感增加,社會的不穩定因素在逐漸增加,近年來社會中群體性事件和暴力違法事件的增加就是明證。在這一背景下,以社區為單元,以社區體育鍛煉為媒介,以社區體協、社區活動站和社區俱樂部為組織的公民交往活動可以增加社區的社會資本和促進公民社會問題的有效解決。
參考文獻:
[1]殷德生.社會資本與經濟發展[J].南京社會科學,2001,(7).
[2]Pierre Bourdieu. The Forms of Social Capital[A].John G. Richardson. 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C], Westport, CT: Greenwood Press,1986:52-241.
[3]James S. Goleman. The Foundations of Social Theory[M].Cambridge, MA: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0:290-310.
[4][美]羅伯特·帕特南. 使民主運轉起來:現代意大利的公民傳統[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217.
[5]Alejandro Portes. The Economic Sociology of Immigration[M]. New York: Russell Sage Foundation,1995:2-13.
[6][美]弗朗西斯·福山.公民社會與發展[G] //曹榮湘. 走出囚徒困境:社會資本與制度分析.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3: 71.
[7]林南.社會資本——關于社會結構與行動的理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28.
[8]司榮貴.論體育在人力資本形成中的作用[J].中國體育科技,2004,(1):4-5.
[9]王彤.體育,提高人力資本的重要途徑—— 一個小康社會的體育經濟學話題[J].中國體育科技,2004,(1): 6-8.
[10]許月云,劉剛,許紅峰,鄭志丹.僑緣社會資本對僑鄉社會體育發展的功效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0).
[11]徐延輝,張美生,陳陽. 社會資本在遼寧省運動員成長過程中的作用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2006,(1): 3-7.
[12]周結友,裴立新.社會資本:全民健身運動功能的一個研究視角[J].體育科學,2008,(5):18-23.
[13]王凱珍.對北京市城市社區體育現狀的研究——兼論社區體育的定義及構成要素[J].體育科學,1994,(6):18.
[14][英]肯尼斯·紐頓.社會資本與歐洲現代民主[G] //李惠斌,楊雪冬,譯.社會資本與社會發展.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0:384.
[責任編輯 王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