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街舞于20世紀90年代才在中國開始流行,是新興的運動項目,而青年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那些陳舊的東西已不能使他們感到新奇,所以街舞更讓大學生欣喜。從論述街舞起源及特色著手,闡述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街舞教學的原因,并對在高校開展街舞教學提出一些建議。
關鍵詞:高校;體育教學;街舞;健美操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239-02
收稿日期:2010-01-18
作者簡介:陳尊(1982-),男,安徽合肥人,助教,從事體育教學研究。
一、前言
現代教育發展要求高校體育教育樹立健康第一、快樂體育的指導思想,使學生能主動地掌握運動技能,培養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終身體育意識,充分鍛煉身體的同時能夠突出個性的良好發展。街舞作為具有現代流行時尚元素的體育新型項目,由于自身的特色與功能,越來越多被大學生所接受,也為高校開展課堂教學提供可能。
二、街舞起源及特色
街舞,就是所謂的HIP-HOP DANCE(中文音譯為“嘻哈舞蹈”)。 HIP是指臀部,HOP是指單腳跳,HIP-HOP則是指輕扭臀部的意思。它是一種民間舞蹈,興起于20世紀60年代末,與涂鴉(GRAFFITI或WRITING)、打碟(DJING)、說唱(MCING)這些同時代產生的黑人地下文化并稱為嘻哈四大元素,HIP-HOP就是各種街舞的總稱。街舞起源于美國街頭舞者的即興舞蹈動作,這些街頭舞者以黑人或墨西哥人為主,他們生活窮困,孩子們成天在街上跳舞,并自然而然地形成各種派系,發展出不同的風格。街舞與其他舞種的區別:基本律動UP-DOWN,是貫穿于HIP-HOP的每個動作,給人的感覺是身上的每一個關節、每一塊肌肉似乎都是靈活而彈動的,隨時都會隨著音樂節拍而保持伸縮的動感。街舞注重身體的協調,跟著音樂律動,這種新風格的舞蹈很快掀起了一股風潮,它是全世界開始流行NEW SCHOOL的起源。“街舞”最好地詮釋了健康、時尚與動感,表達了一種通過肢體動作表現自我的憤怒藝術,雖然強調一些表演性及技巧的難度,但本質上還是年輕人借以釋放精力、宣泄激昂情緒的方式[1] 。街舞運動所特有的刺激性、放縱性、宣泄性、冒險性,能釋放人的心理潛能,減輕心理壓力。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緊張的都市人越來越感到生活的負累,越來越多的人選擇街舞的運動方式來調劑生活。
三、高校體育教學引入街舞的可行性分析
1.開展街舞教學適應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要求
在中國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體育課程建設已經牢固樹立起“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許多專家與體育工作者也從不同層次、不同角度、不同方位進行了大量的理論研究和實踐探討,衍生出如“快樂體育”、“成功體育”、“終身體育”等各種新理論、新觀點、新方法,在不同程度上對促進教學改革起到積極作用[2]。
為了培養學生的興趣,各高校也對體育教學進行了許多有實踐意義的嘗試。許多受歡迎的休閑體育項目走進了課堂,一定程度上調動了學生的興趣,滿足了大學生健身、健美、休閑、娛樂、個性發展、競技的多元化需求。現代大學體育十分注重開展特色運動項目,以多重角度挖掘學生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興趣,使其掌握從事體育鍛煉的方法,進入社會后仍然能夠積極參與相關活動,從而具備終身體育能力。街舞健康、時尚與動感等特點正是符合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以人為本,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的要求。
2.開展街舞教學是適應現代大學生的文化發展需求
作為一種青少年所喜愛的文化體育活動,街舞在全國各地已經廣泛傳播開來。無論是作為健身項目,還是社會娛樂活動,街舞都是時尚、健身的結合體,多一份瀟灑、隨意,少一些循規蹈矩,給我們帶來一種全新的、充滿活力的健身方式。將街舞引入高校,是高校學子的又一種個性選擇。
大學生是街舞的主體,青年階段的主體文化需求是街舞流行的重要原因。首先,青春期,人的自我意識快速形成和發展,自我實現的需要和欲望不斷增長。有著很強好奇心,而街舞的技巧性能滿足青年人的探索欲望和好奇心。其次,處于青春期的大學生有著創造與反叛的個性,這是他們自我張揚的表現形式。街舞沒有指揮、命令、被排斥和被替換的壓力,它在群體中完全是個人活動,非常自由,每個人既是演員又是觀眾。因此,大家都平等,且都有機會展示自我魅力,同時也要尊重他人表演的權利,并予以欣賞。這意味著自主、獨立、平等、自我支配性的權利和地位的獲得,而這對大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此外,街舞又是“流行”文化,它動感十足,本身具有流行品質,而大學生往往是“流行”的帶頭者和最強有力的支持者,所以雖然從誕生到流行只有約三十年的時間,但所到之處掀起的流行風暴,引得許多大學生持續“發燒”[3]。從字面上看,HIO-POP是輕扭擺臀的意思,從中可以看出它的休閑娛樂特色。它是大學生在工作、學習、睡眠和其他必要的活動之外用于完善自我、提升生活質量而進行的一系列活動。就運動本質和發明初衷來說,是寓運動于娛樂之中,強調休閑的娛樂方式。大學生精力旺盛,追求個性,娛樂與運動的二合一是最適合他們的休閑方式。同時,作為休閑文化,街舞也是青年人進行情緒宣泄的途徑之一。其獨特的風格特點,使大學生能夠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緩解由于長時間的學習而帶來的精神緊張和神經系統的疲勞。在跳街舞時可以隨心所欲,沉浸于毫無拘束的舞步中,這非常符合“快樂體育,休閑體育”的宗旨。同時,街舞創造的是一種新的文化生存空間,它是在不斷突破舊的、不適合人性發展的文化規范與生存格局的基礎上形成的。街舞于20世紀90年代才在中國開始流行,是新興的運動項目,而青年人容易接受新鮮事物,那些陳舊的東西已不能使他們感到新奇,所以街舞更讓大學生欣喜。
3.開展街舞教學是促進高校健美操教學完善的要求
現在較流行的健美操是融體操、音樂、舞蹈和美為一體的具有綜合性特點的新興體育項目, 該項目動作新穎別致,音樂優美和諧,在目前的高校體育教學中作為一門重要的選修課,已經成為當代大學生最喜愛的體育運動項目之一[4]。隨著時代的發展,健美操的變化日新月異,社會及學校對健美操的需求越來越大,要求也越來越高。但目前健美操課程在高校公共選修課的安排上一般為16周,共32課時。時間較短,教學效果延續能力不強。在江漢大學部分學生調查報告中顯示,80.2%的學生認為健美操課程中,應適當的進行調整,根據學生的喜好設置課程內容,充分調動大家的學習激情與主觀能動性。在高校健美操課程教學過程中,需要融入更多的新鮮血液來推動其向前發展,學生心中的健美操是創新的,是健康活力的,那么將街舞引入健美操課堂應該是符合學生期望及目前教學現狀的要求的。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大部分學生在選修健美操課時提出希望增加新穎的教學內容,例如:街舞、爵士、有氧舞蹈等。街舞與健美操在起源、發展過程、運動技術特征、美的表現形式等方面有相同之處,也有相似的健身效果,但是街舞更符合現代大學生的引領時尚潮流需求。根據街舞的特點進行課堂教學能夠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主動性,增強運動量,提高健美操課的教學質量,對完善大學健美操教學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能夠在當代高校體育課堂中發揮其應有的作用,值得在高校中進行推廣。
四、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街舞教學的要求
現在有一些學校進行了街舞教學的嘗試,從教學效果上來看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目前在高校體育教學中開展街舞課程應該注意以下幾方面:第一,開展街舞教學應該通過引進相關人才或進行專業進修形式提高專業老師的技術理論水平;第二,在街舞教學計劃制定中,要根據學生特點,區分教學層次,確立各種教學目標,擬定教學方案。第三,在街舞教學的組織過程,要圍繞教學目標對教學場地設施、教學內容、教學時間等因素的進行有效配置和調整,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第四,要掌握街舞教學特色,教學過程進行針對性、適時性、客觀性、靈活性、經濟性和特殊性的控制,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第五,在健美操課程中引入街舞內容要把握二者的相同點與不同之處,發揮二者優勢,提高體育教學質量;第六,街舞教學要與高校體育文化建設結合起來,相輔相成,共同發展。
參考文獻:
[1]陳風,張金.街舞融入健美操教學的實驗與研究[J].科技園地,2007,(8).
[2]董穎.對普通高校體育課中推廣街舞運動的可行性研究[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7,(4).
[3]黃璐,邱新宇.街舞與健美操項目特征之比較[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6,(1).
[4]鄢生虎.關于高校街舞選修課教學過程的探討[J].廣東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7,(3).
[責任編輯 陳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