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融危機背景下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問題關系到黨的宗旨的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落實和社會穩定。貴州省解決農民工再就業問題的時效性和實效性明顯,但也出現了一些問題。建立暢通的信息傳導機制、操作性強的檢查督導機制和科學民主的評價機制可以更好地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促進貴州更和諧地發展。
關鍵詞:金融危機;返鄉農民工;和諧貴州;時效;實效;機制
中圖分類號:F323.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0-0036-03
收稿日期:2010-01-28
基金項目:貴州師范大學青年教師科研發展基金資助項目(人文社科類)“農民工返鄉背景下的和諧貴州建設研究”(0809-2-14)
作者簡介:陳華森(1970-),男,江西豐城人,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從事馬克思主義政治學和中西政治文化研究;鄢英(1971-),女,江西豐城人,講師,碩士研究生,從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研究。
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對中國造成了深刻影響,由于國外訂單銳減和相關企業限產、停產、外遷或倒閉,部分農民工待業、失業而提前返鄉。據國務院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數據顯示,中國1.3億農民工中有2 000萬人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我們的調查數據也顯示,48.86%的受訪者反映,他(她)們返鄉時,之前所屬企業處于停產、半停產甚至倒閉狀態。返鄉后,有50.38%的人沒有返回務工地。面對這一就業形勢,中國積極采取措施應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并因此受到國際社會贊譽。由于農民在中國人口中占多數,農民工就業工作也因此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工程。本文以貴州返鄉農民工為考察對象,以遵義市、安順市和黔東南州為主要調查樣本,以政府政策干預的時效和實效、農民工的反應等為參數,考察貴州返鄉農民工再就業現狀,以期更好地促進和諧貴州建設。
一、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對促進和諧貴州建設的意義
1.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是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宗旨的體現。在金融危機面前,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要求各級黨和政府必須以高度的責任感為農民工再就業服務。2009年中央“一號文件”要求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春節前部署了“春風行動”。中國各地也積極制定相應措施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例如,湖南出臺政策鼓勵返鄉農民工接受職業技能培訓并進行學費補貼;河南政府提出一攬子23條政策激勵措施;安徽實施“鳳還巢”工程,使農民工從“打工經濟”向“創業經濟”轉型;江西以“兩條腿走路”方式鼓勵農民工外出打工和在家鄉就業創業相結合;重慶要求幫扶返鄉農民工就業創業;四川省出臺了21條優惠政策 [1]。貴州省也出臺政策,確保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取得實效。以上政策的及時出臺充分體現了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的實踐。
2.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要環節。解決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問題即科學發展觀以人為本的體現。在中國改革開放進程中,農民工彌補了城市發展中勞動力的不足,為中國社會主義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再就業問題的解決將更好地推動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馬克思主義社會系統理論認為,社會系統要素與要素之間、要素與社會整體之間具有普遍的聯系和相互影響,如果“把社會體系的各個環節割裂開來,就是把社會的各個環節變成同等數量的依次出現的單個社會。”[2]因此,社會整體的蓬勃發展依賴于社會各部分的發展,社會各階層合力的充分展現是社會發展的必要條件。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既可以使農民工闖前程的夢想不致破滅,又可以使在家鄉就業或創業的農民工成為當地產業主力軍。因此,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對統籌中國東西部地區發展和貴州省城鄉發展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
3.促進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是維護社會穩定的需要。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008年12月底,中國農民工總數達22 542萬,到本鄉鎮以外就業的農民工占62.3%。農民工是中國城市創造財富的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危機影響下的農民工被迫返鄉為中國社會穩定增加了很多不確定因素。據我們調查,貴州95.45%的農民工是抱著增加收入或出去闖世界的心態外出務工的。從2003—2007年,全省農民人均純收入中的工資性收入所占比例分別為50%、50.1%、49.7%、52%和54.2%,五年平均占農民純收入的51.2%,遠高于同期全國35.8%的平均水平 [3]。農民工失業即意味著其增收或闖世界的夢想破滅,無功而返的結局可能會使他們無力感增加并漂流在外,從而為當地社會穩定增加不確定因素。他們即使回家也可能更容易滋生家庭矛盾。另外,失業農民工會自然產生被拋棄感和逆反心理,使他們對生活和前途產生厭惡和恐懼心理甚至反社會情緒并誘發犯罪行為。因此,重樹他們的信心可以增強他們對黨和政府的親和力和國家認同感。這樣,安居樂業的和諧家庭環境和安定團結的社會環境才有良好的社會基礎,穩定的發展環境才能得到有效的保證。
二、貴州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實證分析
1.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政策干預時效分析。據貴州省政府新聞辦公室發布的數據顯示,貴州省春節前后約97萬農民工返鄉,節后約20%沒有返回原務工地就業。在這一嚴峻局勢面前,貴州形成協調統一的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政策干預體系。例如,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財政廳實施了《貴州省農民工技能就業培訓補貼辦法(試行)》;省工商局出臺了《關于充分發揮工商行政管理職能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十條意見》和《貴州省小額貸款公司試點登記管理暫行辦法》;遵義縣制定了《返鄉創業認定證》、《鼓勵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試行辦法》和《農民工返鄉創業項目獎勵和貸款貼息實施辦法》等配套政策。另外,貴州省也為農民工就業再就業提供跟蹤服務。例如,全省開展了專門針對農民工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再就業的“春風行動”;廣東省貴州商會與貴州省人民政府駐深圳、廣州辦事處等單位聯合組織“返鄉農民工創業輔導團”,對貴州農民工進行重點幫扶;遵義市實施“三關工程”為農民工解決后顧之憂,市總工會建立了四級維權網絡為農民工維權。另外,相關社會保障的完善也有利于鼓勵返鄉農民工就業和創業。例如,遵義市委市政府出臺意見要求用人單位為農民工辦理醫療保險;安順市啟動了服務行業農民工工傷保險試點工作。以上及時的政策措施減少了農民工就業和創業風險,增強了農民工的信心和底氣,使他們在就業創業的過程中能放開手腳去闖去干,而不是消極地“等、要、靠”。
2.返鄉農民工再就業政策干預實效分析。貴州農民工再就業政策干預實效首先表現為服務工作制度化,這在前文所述時效性之“政策支持體系”部分即可以看出。另外,安順市通過聯席會議把農民工就業工作制度化,責任明確化;黔東南州黎平縣出臺制度性約束,準確及時地把握返鄉農民工動態,積極扶持返鄉農民工創業。其次,干預實效表現為服務工作機制化。例如,安順市政府建立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并納入目標管理和政績考核。安順市農村信用社則創立了跨省服務機制,為省外農民工提供匯款、維權、普及金融知識、發放創業貸款和臨時困難幫扶貸款等服務。通過制度化的政策干預,貴州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實效。例如,貴州省工商系統重點扶持了5 200多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農村經紀人32 000多;遵義市截至2009年6月底返鄉農民工實現創業3 587人,創辦企業656個,用工人數15 328;到2009年9月底,安順市農村信用社投放農民工返鄉創業貸款6 166筆,10 917.8萬元,投放外出農民工創業貸款6 842筆,8 455.92萬元,辦理農民工困難幫扶貸款61萬元,帶動3 000余名農民工再就業 [4];到2009年4月初,黔東南州約90%返鄉農民工實現外出就業或就近就業和創業。
3.貴州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工作問題剖析。綜上所述,貴州省各級政府部門在應對農民工返鄉的過程中積極響應,主動應對,取得了明顯實效。但是,其中也反映出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個非常突出的問題就是在全省甚至全國引起極大反響的農民工技能培訓相關環節的監管缺失。據新華網披露,2008年以來,貴州省已查處的相關農民工培訓系列案件150多起,不法培訓學校騙取國家補貼最多的上千萬。另外,根據我們的調查顯示,有92.05%的農民工認為政府部門的就業促進措施不能很好地解決他(她)們的就業問題,或者表示很難說清其實效。其次,政府部門與農民工之間信息溝通不足現象存在。例如,政府部門的信息有時不能及時傳輸到返鄉農民工手中;政府為農民工提供的服務與農民工的具體情況和要求之間有一定差距。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25.38%的受訪者表示無法獲取就業信息。導致信息溝通不足的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門信息傳輸手段與農民工實際擁有的信息交流手段之間沒有完全對接,及時有效的信息共享和互動平臺沒有建立起來。導致信息不對稱的第二種原因主要是政府部門與農民工之間信息溝通機制沒有充分暢通。再次,相關政策措施有欠妥之處。譬如,在2009年2月底,全省要求貴州省內外1 400多家在黔建筑企業招工時必須優先或就近使用黔籍農民工。這既有用工歧視嫌疑,又不利于貴州農民工長遠發展,還會使本地農民工滋生懶惰心理,并給在黔建筑業增加不必要的負擔。總之,這種用工原則既不利于平等競爭的統一勞動力市場的形成,同時也不利于激發返鄉農民工的工作熱情和創業激情,不利于返鄉農民工就業工作的長效化。
三、貴州返鄉農民工再就業長效機制分析
我們的調查數據顯示,在長時間找不到工作的情況下,92.05%的農民工都有強烈的勞動愿望。因此,只要措施得力、機制有效,返鄉農民工的再就業問題就一定會取得更好的實效。而相關機制的建立和完善則是提高工作實效的前提。
1.暢通的農民工信息傳導機制。事實表明,貴州省政府及其相關部門對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總體上反應及時,措施得力。但由于政府部門與農民工之間信息傳導機制不健全,加上農民工流動性大等客觀原因的存在,相關信息不能及時傳達給農民工,也使得政府不能及時獲得農民工相關信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可以設立專項資金聯合電信部門支撐起一個以手機短信為基礎的農民工就業信息服務平臺。外出農民工一般都配有移動電話,政府以短信方式提供的信息服務方便快捷,既可以使政府與農民工之間高效互動,又可以大大節約政府成本。根據我們的調查,貴州農民工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比例達到了83.33%。這一數字表明,農民工足以有效利用短信平臺進行信息溝通。在這一信息平臺的支撐下,高效率的農民工失業監測機制就可以建立起來[5]。另外,通過這一機制也可以及時對農民工就業觀念進行適當引導。據我們調查所知,95.08%的受訪對象表示工資希望在1 000元以上,而41.67%的人則明確表示不愿意降低就業標準。在暢通的信息傳導和溝通機制下,可以對這些傾向進行必要的引導。當然,保證信息傳導機制實效的必要條件是農民工的組織化。目前,貴州省農民工組織化程度越來越高。2008年,全省工會農民工會員人數為161萬,比上年增長215.6%,全省建立村級工會和非公有制企業工會7 000多個,2009年繼續吸納農民工入會人數達50萬以上[6] 。就目前情況而言,對于流動中的農民工要及時整合,防止其由于流動而處于信息真空狀態。農民工組織化程度越高,信息傳導就會越順暢,效率就會越高。
2.操作性強的農民工再就業工作檢查督導機制。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的實效性依賴于其貫徹與執行的效率與程度。政策執行過程中的任何疏忽和懈怠以及變相執行行為都將使政策變形,這將造成國家資源的浪費甚至造成對農民工利益的損害。為了保證政府政策干預的實效,操作性強的農民工再就業工作檢查督導機制的建立是非常必要的。較強的可操作性是保證機制運作實效的基本條件以及避免形式主義的基本保障。本文認為,用工合同識別機制、隨即抽查機制和坊間察訪機制具有很強的可操作性。用工合同識別機制可用于檢查農民工就業培訓的實效,檢驗農民工技能的提高程度;隨即抽查機制可用于檢查農民工培訓的整個過程,檢查農民工培訓等工作的真實程度和效率高低;坊間察訪機制可更好地了解相關執行部門或培訓機構的工作狀況和運行效果,更好地了解民意。以上機制的有效運行可以提高農民工就業相關工作部門及其人員的責任感和危機感,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盡量杜絕相關政府職能機構不作為或亂作為現象,更好地提高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的時效和實效。
3.科學民主的農民工再就業工作評價機制。科學民主的農民工再就業工作評價機制是提高工作時效和實效的關鍵。科學性評價主要體現在,用科學的技術手段和方法,參照相關技術指標,從量和質兩方面分類分項進行評價。民主性評價主要體現在,農民工再就業工作的服務對象——農民工必須成為對該工作考核的主體,使他們對該項工作的評價具有實質性的發言權和表決權。具體而言,對農民工就業工作進行科學評價,可以對工作各個環節進行細化分類、量化和分級(如優秀、良好、合格、基本合格和不合格等)。考核時通過相關技術手段獲得準確的信息,在量化的基礎上確定工作質量等級。民主評價可以通過民意調查獲取一般信息,并以此作為評價的基本參數。在評價和表決階段,可以通過隨機抽樣的方式,把被服務的農民工實質性地納入表決和評價過程,并通過公示等手段促進評價的透明度和公開性。另外,相關激勵與懲戒機制的建立是使評價不至于流于形式的保證。例如,被評為基本合格及以下等級就要接受警戒談話或處罰甚至移交司法機關調查和處理,優秀等級則可以以此作為相關工作人員晉級的參考條件。
參考文獻:
[1]汪孝宗,等.農民工調查:2000萬人因金融危機失業返鄉——皖、豫、湘、贛、川、渝6省市返鄉農民工再就業調查[J].法制與經濟,2009,(7).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143.
[3]胡曉登,王冠男.金融危機影響下貴州農民工返鄉的影響及對策研究[J].理論與當代,2009,(1).
[4]安順市農村信用社為農民工服務取得好成效,http://www.gzgov.gov.cn/2005shouye_tc/showzwxx.asp?id=56186.
[5]貴州省委政策研究室課題辦.返鄉農民工再就業形勢分析與對策建議[J].當代貴州,2009,(5).
[6]貴州今年將吸納農民工工會會員50萬人以上[EB/OL].http://jjxxsb.gog.com.cn/system/2009/04/17/010541953.shtml.
[責任編輯 吳高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