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闡述了對高職院校財務二級管理實行績效考評的原則,探討績效考評體系的主要內容和指標,以及應注意的事項和考評結果的應用。
關鍵詞:高職院校 財務二級管理 績效考評
隨著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二級管理模式在高職院校逐步推廣,二級學院向辦學實體轉變,在二級管理實施過程中,二級學院有了更大的財務自主權,如何監控、評價是財務管理的新課題。財務二級管理績效考評是高職院校考評者按照特定程序,采用一定方式方法,根據預定的量化指標和標準,對二級學院財務行為過程及結果進行測量、考核、評價的過程。
一、財務二級管理績效考評指標選擇的原則
財務績效考評指標作為衡量財務績效的尺度,如何正確選擇指標對績效評價結果具有較大影響。因此,在選擇績效考評指標過程中,應遵行以下原則:
1.相關性和重要性相結合原則。相關性是選定的績效考評指標,應與二級學院的戰略目標密切相關,一方面能提供有用信息供不同的決策者使用,另一方面形成一種內部制約的關系。 重要性是選擇最具有代表性、最能反映評價要求的指標,要繁簡適當,充分有效地反映二級學院財務狀況及內在規律。
2.可比性和特殊性相結合原則。可比性是對具有類似目標的工作,選定共同的績效考評指標,保證考評結果可以相互比較。由于各專業有差異性,如藝術類院校中的表演類與非表演類之間的專業差異甚大,就要充分考慮其特殊性,結合各自的特點,選擇相應的指標進行評價。
3.定量和定性相結合原則。定量指是可以量化的,是進行財務績效考評的基本研究方法。定性是無法用數量進行精確衡量和考核的。在實際考評中,把定性問題通過一定的方法來定量化,以方便統計分析,如社會的滿意度。
4.短期績效和長期績效相結合原則。績效考評指標的選擇,要考慮到短期績效與長期績效的關系。如專業建設短期績效并不明顯,但長期績效卻相當巨大。
二、財務二級管理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和指標體系
學院財務二級管理績效考評的主要內容可從兩個層次來考慮,一是合規性,主要是指資金投入、支出管理及資產管理這一過程的合法、合理,它是取得效益的前提條件;二是效益性,主要是指資金利用率和社會貢獻,它是績效考評的最終目的。
指標說明:
1.合規性指標
1.1收入管理指標
1.1.1 教學經費增長率。該指標說明學院對教學投入的增長趨勢,反映學院對教學的重視程度。
1.1.2 自籌經費比率和增長率。前一指標說明學院自籌資金在收入來源中所占的地位,反映學院自籌能力的強弱。后一指標說明學院在籌資方面的努力程度。
1.1.3 科研經費收入和增長率。前一指標說明當年學院科研經費可用額,反映科研水平和成果。后一指標反映學院科研工作的發展速度。
1.1.4 教師人均科研經費。該指標反映學院科研能力和規模。
1.1.5 學雜費收繳率。該指標反映學院對學雜費催繳工作的重視程度和狀況。
1.2支出管理指標
1.2.1 預算完成率和調整率。前一指標反映學院當年預算支出任務的完成情況。后一指標是學院預算變更情況,側面反映預算計劃編制的準確度。
1.2.2 重點項目建設支出比重。該指標反映學院近期重點建設項目在學院發展中的地位。
1.2.3 人員支出比重和增長率。 前一指標說明學院人力資源支出所占份額,反映人員經費分配情況。后一指標用于衡量學院人力資源支出的增長速度。
1.2.4 公用支出比重和增長率。前一指標說明學院公用支出情況,反映學院對公用支出的總量控制程度。后一指標說明學院公用支出增長速度,反映學院為控制公用支出所做的努力程度。
1.2.5 業務費支出比重和增長率。前一指標說明學院業務費支出情況,反映學院對業務費支出的總量控制程度。后一指標學院業務費支出增長速度,反映學院在控制業務費支出方面所作的努力。
1.2.6 教學支出比重和增長率。前一指標說明學院教學支出情況,反映學院對教學投入程度。后一指標說明教學支出的增長速度,反映學院對教學的重視程度。
1.2.7 科研支出比重和增長率。該指標說明學院科研工作規模和水平。
1.2.8 實踐經費支出比重和增長率。該指標反映學院對實踐教學的重視程度和狀況。
1.3資產管理
1.3.1 資金結余率。該指標反映學院資金節約程度。
1.3.2 現有設備完好率。該指標反映學院對設備日常管理程度。
1.3.3 設備更新率。該指標反映學院設備在計算期內更新的規模和速度。
1.3.4 設備維修率。該指標反映學院設備日常管理狀況和整體設備狀況。
2.效益性指標
2.1 資金利用效率
2.1.1 師生比。該指標說明學院人力資源利用率。
2.1.2 生均培養成本。該指標說明學院各種資源的利用率,反映辦學效益狀況。
2.1.3參與技能競賽獲獎數。該指標反映學院人才培養的質量情況。
2.1.4 生均教學設備利用率。該指標說明學院教學設備資源的利用率。
2.1.5 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的效益。該指標反映重點項目是否達到預期的效果。
2.1.6 教師人均論文課題成果數。該指標反映學院的科研能力。
2.2 社會貢獻
2.2.1 近3年新生報到率。該指標反映學院人才培養質量在社會的影響力和專業設置符合社會需求情況。
2.2.2 近3年平均畢業生就業率。該指標反映學院人才培養符合社會經濟發展需求。
2.2.3 用人單位對近2年畢業生綜合評價的稱職率。該指標反映社會對學院人才培養質量的認同度。
2.2.4 科研成果應用轉化率。該指標反映學院科研成果運用的實際效益。
三、財務二級管理績效考評應注意的問題及其結果的應用
績效考評涉及的內容多,范圍廣,應注意幾個問題:1. 科學細化評價指標。評價指標還存在著片面性,難以全面反映實際情況,需加強和二級學院溝通聯系,收集更多的資料,修正和細化個性指標。2. 合理確定評價標準。評價標準作為考評體系的核心要素之一,高職院校要以一定量的樣本數據為基礎,根據評價目的或具體的評價指標來測定標準值,如生均培養成本以歷史數據和同行業數據相結合確定標準。3.正確選擇評價方法。評價方法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因素分析法等多種,對于不同的考評項目要根據具體情況采用不同的評價方法,或多種方法并用。比如重點項目建設取得的效益采用目標評價法,公眾滿意度采用問卷調查法等。
此外,避免考評工作流于形式,為此要將績效考評結果加以應用。首先,績效考評結果是平衡二級學院預算的重要依據。在“保證重點”的原則下,對績效考評結果較好的二級學院可以優先考慮或安排更多的預算資金;績效考評結果較差則反之,以體現預算分配的科學和公平。其次績效考評結果是考核二級學院領導人業績的參考依據之一。這不僅能使經濟責任制得以落實,而且能增強干部任免的公正性和透明度。最后,績效考評結果是實施獎懲措施的具體依據。績效考評是落實獎懲制度的前提,獎懲是對考評結果的總結,以改善和提升績效考評,保證最終目標的實現。
參考文獻:
[1]張兆亮.高校財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研究 重慶科技學院學報 2010.6
[2]李巖.我國高校績效評價指標體系構建 中國鄉鎮企業 2010.5
[3]張文利.高校預算績效評價體系設計研究 財會研究 2009.23
(作者單位:浙江藝術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