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農村信用社的資產量進一步提高,效益也逐年好轉,但是影響信用社的資產安全因素依然很多,本文從當前農信社資產安全防范入手,分析問題所在,提出了解決辦法。
關鍵詞:農信社;經營;安全;分析
一、農信社資產安全內容綜述
農村信用社是支持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近年來,農村信用社廣大干部職工,在大力組織存款,盤活資金存量,強化內部管理,提高經營管理水平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但目前仍存在人員素質低、經營管理不規范、呆滯呆帳貸款較多,抗風險能力低等問題,處于低效益經營狀況,潛在風險不容忽視。
1、業務素質低、風險意識差。目前農村信用社職工主要是內招的職工子弟,學歷普遍為初、高中畢業,基本沒有經過專門的業務培訓就上崗操作,信用社負責人中具有大中專學歷者也廖廖無幾,與各家銀行職工中大中專畢業生占多數形成明顯反差。同時由于受計劃體制的影響和束縛,思想上、業務上缺乏更新求上意識,工作思路仍滯留在老套路、老觀念上,風險意識淡薄,貸款發放考察不嚴,貸后管理不力,對保持足額備付金作用缺乏足夠認識,金融風險在部分基層社中相當嚴重。信貸管理失控,信貸資產質量差。
2、利率政策執行不嚴。個別基層信用社仍存在違反利率政策吸收存款,貸款未執行期限利率等問題。
3、辦公環境惡劣,安全防范手段落后。部分信用社辦公房屋簡陋、基礎設施差,其金融機構形象及實力受到一定影響,且安全隱患多,防范手段落后,發案率高。
4、全局意識差,我行我素現象嚴重。由于歷史原因,農村信用社一直歸農業銀行管理,雖設有縣聯社等機構,但管理力度不夠,信用社屬官辦,還是民辦的概念含糊,弱化了對農信社管理。管理上的松馳,助長了信用社的我行我素,使金融法規政策不能有效地付諸實施,違規違紀現象時有發生。對于上述現象和問題,如不引起重視,認真研究解決,勢必影響農村信用社的健康發展,阻礙農村金融體制改革的順利進行,加大潛在的金融風險或引發區域性的金融風波,給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危害。因此,強化農村信用社監督管理,防范和化解金融風險務必引起人民銀行和縣聯社的高度重視。
二、加強農信社資產資金安全的措施
1、信譽好、有較好償貸能力的中小企業,開戶銀行保證其正常生產的合理資金需求,使其滿負荷生產。對整體虧損,但有效益、有市場銷路產品的中小企業,開戶行可根據有關精神,發放“封閉貸款”,促使其扭虧增盈。人行應積極引導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入,對資金有困難的商業銀行,在必要時可以在再貸款、再貼現等方面給予支持。同時積極探索適合中小企業特點的直接融資方式,增加融資渠道,改善中小企業的資本結構,提高中小企業的融資能力。
2、調整信貸結構,突出支持重點。各金融機構新增的信貸資金應重點支持那些產品有市場、有效益,能增加社會就業和還本付息的有信譽的中小企業,扶持科技含量高、產品附加值高和市場潛力大的中小企業發展,鼓勵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支持中小企業向“小而精”、“小而專”、“小而特”的方向發展。同時也要防止出現新的“小而全”和不合理重復建設以及地區產業結構趨同。此外針對中小企業抵押擔保貸款難的問題,人行應會同有關部門成立中小企業貸款擔保機構,借鑒上海等地“中小企業風險擔保基金”的做法,逐步加以解決。
3、實施全方位的金融服務。金融部門支持中小企業除要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入力度外,還應實施全方位金融服務戰略。在結算方面,不僅要提倡優質服務,改進結算手段,為中小企業提供快捷的結算方式,還要對中小企業的開戶、結算、提現、銷售資金歸行、還本付息等進行監督,杜絕中小企業資金體外循環。銀行要充分發揮信息中介的作用,向中小企業及時提供產品、市場融資、經營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咨詢服務。推廣信貸員駐廠制度,協助企業搞好信貸資金在生產各環節和不同占用形式的管理,使信貸資金順利地實現雙重支付和雙重歸流。協助中小企業搞好清收盤活工作,尤其是幫助企業壓縮不合理庫存,解開“三角債”鏈條等,切實為中小企業排憂解難。
4、正確處理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和防范化解金融風險的關系。人行要把貫徹落實貨幣信貸政策與金融監管放在同樣重要的位置,商業銀行應把積極發放貸款支持經濟增長與防范風險有機地結合起來,不可偏廢。各金融機構在積極支持中小企業的同時,也要注意防范和化解中小企業貸款中的金融風險,配合有關部門,促進中小企業規范改制,運用法律和經濟手段,防止企業利用改制逃廢銀行債務。
5、信用社在經營中應實現三個觀念的轉變:一是安全與效益并舉的觀念。要明確信用社目前不良資產多、潛在的風險大,這是客觀存在的,要實現不良資產的降低和盤活,既要加大收貸、收息的力度,又要防止新的不良資產的形成,但不能“因噎廢食”,為防避風險就不敢再放款。只有在防避風險的基礎上加大投放的力度,掌握好存貸比例,確保備付金的合理、最佳運用,才能實現利潤的提高和不良資產的降低。二是由面向城鎮大、中型企業轉變為為農村經濟服務的觀念。農信社作為合作制經營的實體,過去那種求大、圖省事、一味尋找好的大、中型企業作為放款目標的觀念必須轉變。實踐證明,農戶、個體私營經濟才是信用社的最佳投資對象,雖然金額小、筆數多、工作量大,但農戶、個體私營業戶信用強、風險小,所以,要選擇好農村集體、個體和私營經濟加大投放力度,對部分信用強、經濟實力足的個體工商業戶和農民必要時經考察可發放信用貸款,以不失時機地實現最佳效益,切忌惜貸。三是由“存款第一”轉變為“安全、效益第一”的觀念。確保存款的增長,壯大資金實力,是加大投放、保證支付的必要條件,但片面追求存款的增長,加之存款中的不正當競爭行為,經營成本必然加大,如果不轉變經營觀念,講求效益,充分發揮資金的最佳效益,勢必造成經營虧損,長此以往,將無生存余地。
參考文獻:
[1]《農村信用社安全與效益分析》.《海南金融》,2005年12期
(作者單位:山東壽光農村商業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