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09年國家稅務總局頒布了《大企業稅務風險管理指引(試行)》,用以指引大企業避免稅務風險,減少不必要的財務損失、法律風險、聲譽下降等。本文以此為契機,著重探討了電力企業稅務風險的成因、管理及控制措施等。希望能對相關領域有所幫助。
關鍵詞:大企業 稅務風險 管理 控制
一、引言
一般我們稱的稅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稅務風險主要包括了兩個方面,第一是企業未能理解和掌握稅收政策導致采納了不適用的稅務處理方法,導致了企業偷逃避稅等,給企業帶來了不必要的財務損失、法律責任、聲譽下降等不良后果,第二則是指企業的主動行為不當,即企業采用的稅務籌劃不足,導致企業支出了原本可以節省的稅收。在2009年5月5日頒布的指引中,主要探討的是第一種,也就是我們常講的稅務風險,這是狹義的稅務風險。
電力企業的稅務風險管理貫穿于生產經營中,在企業基本建設、電力營銷、合同管理、投融資等資本運作中體現,可以說財務處理和業務過程對納稅的影響相互滲透,不能人為割裂。要規避稅務風險,必須加強前端業務過程的稅務風險管控。財務人員要具有稅務風險分析能力,運用稅務稽查的角度來透視會計報表的合理性。電力企業要進行稅務風險控制,必須在納稅理念的樹立和機構、人員、規章制度、操作流程等方面進行全國配置和合理安排,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
本文以電力企業的稅務風險著手,著重探討了電力企業稅務風險產生的原因和可以采納的措施。
二、電力企業稅務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般而言,電力企業的風險控制和組織設置是比較合理的,在人員的配置上也有較大的優勢,但這并不能保證電力企業的稅務風險可以控制。從實踐來看,電力企業受稅務機關關注比較多。電力企業要首先認清產生稅務風險的主要原因。
(一)外部環境的變化,稅收政策的變動
目前,我國的宏觀環境仍然以政府的強有力控制為主要特色,政府對宏觀環境的控制主要采用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稅收政策作為國家調控經濟的重要手段,會根據經濟的需要進行必要的調整,這也就給了稅務從事人員帶來了新的難題。他們需要重新評估自己的稅務處理方法,同時,由于一般新的稅收政策在剛出臺的時候很多稅務從事人員也沒有把握和保證能正確解釋新的條款。這就會給稅務工作帶來了不便。這也是稅務風險產生的重要原因。
就以筆者從事的電力行業來講,在國家統一調整增值稅的同時電力行業也受到了其他調整的影響。一方面是增值稅的轉變對擁有大量固定資產的電力行業也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很多的從業人員對之前增值稅的轉出等處理并沒有很好的掌握,對稅務工作產生了影響。
(二)內部控制不足,稅務風險意識薄弱
企業的內控是控制風險的重要且有效的措施。一般而言,良好的企業控制措施有利于減少公司的稅務風險。例如有效的內部組織設置和內審人員可以有效的控制企業崗位發生不利于公司的行為的概率。但是,目前還是有很多的企業在這個方面做得不足,導致了公司的稅務風險。
例如,電力行業的壟斷性也導致了這個行業的風險意識不足,同時很多的企業在內部控制的設計上仍然是有存在一定的缺陷,同時內部控制的執行力度仍有待商榷。他們對企業的決策和年初的稅務規劃沒有有效地審查其合規性等,這就容易導致稅務風險。
(三)人員素質不高,能力不夠
人員素質的高低也是決定公司制度執行效果的關鍵,同時也是決定了公司是否能夠參透新政策的關鍵,因此,很多公司的稅務風險其實和公司員工水平有很大的關系。
目前,很多的電力企業已經是較大型企業,甚至很多的企業已經是中外合資公司,在對員工的考核和培養機制有了很大的提升,這減少了稅務風險的概率。但是,還是有很多的企業在人才的培養和招聘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例如關系戶較多,“子弟兵”較多等。這些都是不利于提升這個行業員工的水平。這也是稅務風險產生的一種原因。
(四)電力企業重生產,輕管理
電力生產的特殊性質決定安全生產在電力企業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只有安全生產指標才能給企業帶來利益,其他管理指標無關緊要,在這種心態下,企業內部管理得不到重視便不足為奇。錄用的大多是理、工科大學生、中專生或中技生。學管理、懂經營的人才不多,高層次、復合型人才更少。人才結構較為單一。目前有些電力企業在生產中傾注的精力較多,對生產人員的關注較大,而對企業規范化沒有進行合理的關注,在企業的內控和崗位的設置上較為片面,企業也沒有設置稅務人員崗位,這些都會導致不專業的稅務人員處理企業的稅務,很容易產生稅務風險。
三、電力企業稅收風險控制措施
根據指引的要求,大企業的稅收風險控制措施主要要從以下方面展開:稅收規劃要有合理的商業目的;經營決策和日常活動要考慮稅收因素;對會計事項的處理要符合稅法的規定;稅務登記、會計憑證和稅務資料的整理和報備要符合稅法的規定等等。這些規定都是根據企業業務流程展開的。下面,我們采用的是對風險采用的具體方法展開,主要從風險評估、識別、控制、崗位設置、人員培養等防范措施展開。
(一)合理設計內控,做好對稅務風險的識別
首先,從組織的設置上,電力企業要參照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基本規范等內容,采用多種方式合理規范自己的組織設置。第一,要規范公司的法人結構。同時也要規范公司的內審委員會等。特別是對于那些多經企業,更要規范其法人結構,一方面要做好法人結構權力的劃分,一方面要做好公司股東會、管理層、監事會的平衡和監督。第二,要合理規范和劃分好公司的崗位職責。公司要做好不相容職位的劃分等,明確各個崗位的職責,做好稅務管理人員的配置。
其次,要能夠對公司所處的行業和宏觀的主要風險進行細化。對風險的細化有利于電力公司及時發現行業和公司風險。對風險的細化第一要能夠對宏觀經濟、行業和公司的主要風險歸類。例如,能夠及時發現公司可能存在的內部風險,如公司的流程、組織設置、人員配置和人員素質、企業經營的穩定性和成長性。這都是公司有效識別自己的可能風險的因素。第二,要能夠對行業的主要風險進行識別和認定。例如,電力行業所可能受到的調控等。最后,要能夠建立有效的數據庫,從公司的數據庫中發現公司指標的異常。同時不僅要關注公司的財務信息,也要關注公司的非財務信息,例如工業用電和居民用電的比例,居民用電量的變動等。
(二)采用合適的方式,評估稅務風險大小
稅務風險最終還是要評價出其影響,公司要能夠采用一定的合適方式對主要的稅務風險進行評價。這就涉及到了稅務風險的評估。一般企業可以采用的稅務風險評估方法主要集中在定性和定量兩種方法。
定性的稅務風險主要集中在訪談和調查兩個方面。公司可以采取對相關人員和管理層的討論對可能的稅務風險進行定性評價,其中要對公司的主要行業風險和公司內控方面的風險要著重考慮。同時對稅務從事人員的調查也要著重考慮,因為這些方法可以選取到之前可能沒有加以重視的內容,這對于公司的未來也許可能極為重要。
定量的稅務風險方法主要是對已有的事項做評估和對未來進行數據分析。對已有的事項進行分析主要是根據現在存在的問題進行必要的財務分析,這是對事項的財務支出進行必要的分析。當然這種可能沒有包含對未來聲譽影響的評價。另外對未來的評價則主要是根據已有的數據和歷史的概率分析公司未來可能的稅務風險,同時也對公司未來可能的行業風險和公司風險做必要的分析和預測。
(三)加強內審,控制公司的內部稅務風險
要加強內部審計,首先是保證公司內審的獨立性。內審首先不能歸屬于管理層,而是應該由內審委員會等類似部門來規范,如果公司沒有設置內審委員會,則主要要向監事會和董事會匯報。管理層不應該干涉內審工作,同時公司內部人員要配合公司內審的工作。
內審應該經常性對公司的業務流程進行合理的評價,例如電力公司的內審要能對公司的組織設置、業務遵循情況、相關人員的素質等情況進行合適的評價,這樣才能保證公司往合法合規且正確的方向發展。
同時稅務內審要和財務內審密切合作,保證財務數據的準確性才能保證公司的稅務審計正確。另外稅務內審也要加強和公司所處的稅務機關的溝通。
(四)加強財務人員稅務風險的能力培養,提升納稅分析綜合能力
由于稅收政策與會計政策的差異性,加大了納稅調整難度,不利于稅額的正確計算和征收,這要求會計人員既要熟悉財會業務,又要熟悉納稅申報業務。同時對一些專業性的稅務崗位也要有合適人員的配置。設立稅務風險管理崗位,培養復合型人才是電力企業可以嘗試的一種方法。稅務風險管理崗位是一個比較專業的崗位,甚至是一些財務人員也比較難以掌握的,要加強培訓和教育,讓這些人員能夠成為復合型人才,具備財務、會計、資本、運作、金融、稅收、法律等方面知識。這樣才能真正有效的控制和降低公司的稅務風險。
(五)積極開展政策研究和納稅籌劃
稅務風險一般都是源于對稅收法律政策的不理解和運用失誤。電力企業應結合其行業特點,加強對稅務政策的理解和掌握至關重要。這個一方面要靠稅務人員的自覺,主動積極掌握政策,并理解政策的立足點。另外一方面也需要企業及時開展培訓項目,外聘一些專家進行現身講解等。同時,稅務工作人員也要加強內部的溝通和與稅務機關的溝通,這樣也能夠及時提升對政策的理解。
同時,為了讓電力企業減少稅收上的不必要支出,企業的稅務工作人員在理解和掌握政策的同時也要能夠根據企業的需要合理運用政策。全面了解,預測出不同納稅方案的風險,并進行比較,優化選擇,進面做出對企業最有利的納稅決策。反之,如果對有關政策、法規不了解,就無法預測多種納稅方案,納稅籌劃活動就無法進行。
本文以稅務風險為切入點,探討稅務風險產生的主要原因,并且探討了電力行業的稅務風險原因和措施。限于本人的經驗和理論局限性,提出的防范措施可能有所偏頗。
參考文獻:
[1]尹淑平.強化內部審計控制企業稅務風險[J]特區經濟.2010.03.66-68.
(作者單位:蒼南縣昌盛電力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