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保證企業正常運行與管理效益的前提與基礎,企業一切的管理工作應當從建立和健全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按開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核心。本文主要研究了我國當前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如何并探討其完善的必要性。
關鍵詞:內部會計控制;現狀;完善;必要性
內部會計控制是企業管理層為了保護資產安全、完整,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提高企業經營效益而制定和實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和程序。企業內部會計控制是整個企業內部控制的核心。
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對外開放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經濟發展環境越來越復雜;計算機和網絡技術的發展對會計工作產生了變革性的作用,會計電算化、網絡環境條件下的內部會計控制和純手工會計工作與控制有著本質上的不同,企業如何在復雜經濟環境和現代網絡技術高速發展中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內部會計控制是當前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現狀
我國會計控制的建立于實施一直滯后于企業改革和市場化進程,甚至倒閉,損害投資者利益的事件時有發生。當前,我國尚處于新舊體制轉換的過程中,經濟環境趨于復雜,一些單位包括某些上市公司內部控制薄弱、管理松弛的現象逐漸暴露。我國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的現狀很不理想,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企業管理層對會計內部控制的認識不足
企業管理層由于教育背景、專業、見識等方面的限制,對會計控制的認識和重視遠遠落后于現實的需要,對于會計控制往往誤認為是簡單的內部成本控制、內部資產安全性控制,對于會計內部控制的嚴肅性、嚴謹性當成于一堆手冊、文件和無關的制度,對于具體的會計控制工作則強調靈活性而不注重規章程序處理,強調領導中心論,認為領導說什么就是什么,甚至為了謀取個人或企業集體利益而無視會計法律法規弄虛作假、篡改賬目,嚴重損害了會計制度的剛性和嚴肅性。
(二)會計基礎工作本身存在薄弱環節
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會計管理工作松弛,隨意編造篡改會計信息。某些企業單位因為內部管理松弛而削弱了會計的基礎工作,賬目混亂、財產不實、數據失真,為了掩蓋真實的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任意偽造、編造虛假的會計憑證、會計賬薄、會計報表。同時,部分單位會計人員不足,素質不高,造成記賬隨意,手續不清,差錯嚴重,會計資料散失,核算不實而造成會計信息失真等等。
2.單位職責不清,分工不明確。單位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內部職責建立不健全,沒有建立決算、執行、監督三權分立、互相制約的機制。單位法人獨斷專行,資金、資產調度等重大決策失誤;內部管理權限失控,不相容職務沒有有效分立,職責不清,越權行事,給濫用職權、貪污舞弊造成可乘之機。
3.費用收支失控,資產流失嚴重。部分企業單位允許部門經理掌握開支一定比例的業務費用,但未規定具體的開支范圍,導致一些部門經理經費揮霍浪費,在材料采購,財產管理、產品銷售等環節金控不理,經濟往來上的審查不嚴造成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加大了單位的虧損。
4.違法亂紀現象時有發生。會計從業人員違反會計職業道德,不認真行使會計監督職權,主管財務的領導、業務經辦人員有機可乘,使用虛假發票,非法侵占企業資金。甚至會計人員參與違法違紀活動,收受賄賂、貪污、挪用公款,為違法、違紀活動出謀劃策等等。
(三)會計監督與相應的供、產、銷配套制度脫節
我國現行的國有企業管理制度中,企業經營者分口管理,造成管理上的條塊分割。而會計部門主要是事后算賬,很難在事前、事中進行財務上的監督,往往出現產品已經發出,會計部門還不知道是否已經實現銷售的情況。由供應部門的弄虛作假與失職造成購進材料質次價高的問題,會計部門仍需照價賠償。
(四)會計控制制度本身缺乏科學性與連貫性
當前,有些企業也建立了相應的會計控制制度,但從總體上看,仍然缺乏科學性與連貫性,致使會計控制難以發揮其應有的功效。例如,有點企業只偏重事后控制而忽略了事前預防控制,沒有建立起自我防范與約束的機制,實際工作中通廠是待違規違紀行為發生后設法堵塞或予以嚴懲,這樣導致內控成本較高,收效卻不大,會計控制也失去效用。而有的企業只重視錢財物等有形資產的管理控制,而忽視了對人員素質、信息等無形資產的控制,這樣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巨大的損失,使得會計控制不能全方位的發揮控制作用。此外,企業會計控制制度的職責劃分不明確,或是缺乏賞罰分明的獎懲制度,導致問題出現后不能及時準確的追究責任已進行有效的處理,從而影響了會計控制的執行效果。
(五)流動資產管理環節上存在漏洞
企業流動資產主要分布在現金、銀行存款、庫存物資和往來賬目等環節,這也是內控控制最容易失控的環節。比如有的出納員開具只有自己簽名、與營業員的交款數額不一致的收據交會計做賬,部分現金截留;有的出納自行簽發現金支票去銀行提款,伺機貪污,等等。這些都是在管錢、管物、管賬等內部控制崗位上出現的違紀行為,也表現了在流動資產上面企業單位管理環節上的疏漏。
(六)內部審計制度形同虛設
有相當部分的企業沒有建立內部審計制度,已經建立內部審計機構的企業未能充分發揮應有的作用,內部審計工作得不到必要的重視和支持。同時,內部審計工作人員素質不到位不適應工作需要,導致企業內部監管不力,單位負責人私自對外投資,收入不入賬,私設“小金庫”等等問題的出現,都是內部審計制度的建立和施行不到位的后果。
由于上述原因致使企業內部的制約閘門失控,導致了十分嚴重的后果:
一是費用支出失控。如為了搞活經濟,允許公司開支一定比例的業務招待費用,但有的公司卻借此揮霍浪費,導致公司財務嚴重流失。
二是國有資產嚴重流失。經營決策的失誤,物資購銷制度松弛,經濟往來中審查制度不健全都會造成國有資產的不良流失。
三是造成企業的潛在虧損。企業由于財產物資內控管理薄弱,存貨采購、驗收、保管、運輸、付款等職責未能做到嚴格分離,存貨的發出手續未按規定辦理,也未及時與會計記錄核對,多年來的虧損、報廢、短缺、積壓、滯銷等等不作處理,致使巨額潛虧隱藏在庫存中。
二、會計內部控制完善的必要性
在面臨市場全球化和競爭日趨激烈的經營環境下,隨著企業組織規模化、集團化和資本市場的社會化、大眾化,企業管理水平亟待提高。會計控制作為企業控制的核心,對于企業的生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雖然當前我國建立了一系列內部會計控制的政策法規,企業也結合自身的情況建立一系列內部會計控制制度,但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科技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會計內部控制應當與時俱進不斷完善。特別是在當前內部會計控制出現了上述問題之后,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必須要進行進一步的完善。
(一)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有效的內部會計控制可以規范會計行為,使真實、公允的信息產生成為可能,從而可以使所有者正確評價經營者受托責任的完成情況,減少代理人的偷懶行為,降低代理成本。
(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于提高會計信息的質量。內部會計控制旨在保證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保護企業的資產安全。內部會計控制的提出使得會計信息的范圍和源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經濟業務或活動的虛擬和偽造形成了會計源頭信息的失真。
財政部抽查年度會計質量時發現,被審查的單位資產和利潤失真度有較明顯的下降,但假憑證、假賬、假表、假審計和假評估等問題仍然不容忽視。而這些都是由于會計信息源頭失真造成的,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在源頭上可以有效防止賬目的失真。
(三)完善內部會計控制有利于預防重大審計失敗。重大審計失敗的常見原因,包括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失效或高管人員逾越內部控制、注冊會計師與被審計單位協同舞弊、缺乏獨立性、沒有保持應有的職業審慎和職業懷疑等。現代審計方式主要是制度基礎審計,正式基于有效內部控制可以減少財務報告舞弊這一前提之上。這種審計方法以評價內部控制制度為審計基礎,以此決定抽樣的規模和重點。其理論依據就是抽樣的重點和規模與內部控制健全與否有著一定的聯系,內部控制差的地方,出現錯誤和舞弊的概率就大,因而需要實質性測試的范圍就大。
總之,會計內部控制制度是企業內部控制整體框架的核心,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保護資產的安全完整和企業資產運行安全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如何制定出適合當前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發展和符合企業本身情況的會計控制模式,依然需要企業結合自身條件進行必要的探索。
參考文獻:
[1]黃小敏.會計信息化條件下內部控制面臨的主要問題[J].知識經濟,2010(14):58.
[2]張福康,姚瑞馬.企業內部會計控制研究[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7(8).
[3]單玉國.談談會計電算化的內部控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08(18):77.
[4]李國盛.內部控制的現狀、成因、對策及建議[J].四川會計,2008(12).
[5]張俊民.業內部會計控制目標構造及其分層設計[J].會計研究,2009(2).
(作者單位:中石油管道公司蘭州輸油氣分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