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銀行貸款的份額卻相對偏低,難點在于銀行經營理念和體制限制和中小企業內控制度的欠缺;對策是:商業銀行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針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特性,開辟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產品;中小企業要充分利用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保險機制,加強與相關合作平臺的聯動和協作,合理組織并落實控制風險的相應措施的申貸方案。
關鍵詞:中小企業 信貸難點 對策
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全國實有企業中99%以上為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繁榮經濟、擴大就業、推動創新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在銀行貸款的份額卻相對偏低,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已成為制約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主要障礙,原因如下:
一、中小企業信貸難點
從銀行角度分析:首先,作為長期主要為大中型企業提供服務的商業銀行,與大中型企業形成了興衰與共的牢固關系,所以商業銀行當前信貸經營的理念和文化、經營的體制和機制、業務標準和流程包括組織架構、資源配置、風險管理、績效管理、信息傳導等體系設置大多圍繞著大中型企業的信貸需求布局,要建立針對中小企業的專業化體系建設,需要投入相當的精力和物力,以國內一家大商業銀行為例,從2005年開始逐步推出“速貸通”、“成長之路”等針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業務產品起,至今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營銷管理模式尚屬起步階段。
其次,與大中型公司業務相比,中小企業貸款具有業務筆數多、管理難度大、潛在風險高、綜合效益低等特點,需要銀行依靠各個客戶經理通過各自的關系、以零星的方式挖掘和維護,經營效率較低、成本較高;再次,由于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技能不足,商業銀行的客戶經理對于流動性強、經營方式變化快的中小企業的運行和資金管理缺乏相應的技能和和經驗,對其經濟運行特性了解不透徹,也導致了服務和產品創新的弱勢。此外,中小企業的客戶評級、授信業務申報、信貸結構調整政策要求等規定都與大中型公司客戶差異較大,針對中小企業的早期預警工具、客戶營銷管理工具、風險定價工具、客戶篩選工具、客戶綜合貢獻度工具、信貸資產管理工具還不完善,也無法通過系統直接抽取小企業客戶的利率和中間業務收入等數據,目前,銀行對中小企業綜合收益的跟蹤分析只能依賴層層報送的手工數據,考核數據的真實性、準確性難以保證,客戶經理水平、素質存在差異,中小企業貸款業務的辦理效率和質量無法保證,使得對中小企業信貸業務的規模、質量和效率都不理想。再次,由于中小企業大多處于初創期,不僅數量多、規模小,而且單個企業需要資金量少、財務管理透明度差,這就造成中小企業信用水平低。此外,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競爭性領域,所面臨的經營風險和淘汰率高,融資風險大,投資回報相對較低,信息的不完全和不確定性,使得貸款人很難收集到借款人的全部信息,或者收集、鑒別這些信息需要花費巨額成本,致使銀行的貸款成本和監督成本上升,以及銀行追求規模效應等原因,金融機構通常更愿意為大型企業提供融資服務。
從中小企業角度分析:一是由于中小企業內控制度不健全,先天缺少內部監督機制,內部人控制或家長式管理的問題比較突出,缺乏良好的公司治理機制和能力,即使引入相應經理人制度,但因受自身管理素質等限制,效果并不明顯,信用等級普遍不高。二是中小企業自有資金少,經營風險較大,缺少足夠的不動產作為信貸抵押,受資產規模、競爭實力等的約束,很難獲得有實力的大企業作擔保人,而企業自身資本金較少、資產規模小,可供擔保抵押有效資產不多,且機器設備大多陳舊落后、技術含量低、變現性差,一旦企業宣告破產,銀行即使得到這些抵押物,處置變現難度也較大,銀行債權將無法保障,因而很難獲得銀行貸款支持。三是中小企業產品技術含量普遍較低,往往處在為大型企業配套的地位上,國外的研究表明,小企業在其成立的第一年內,就有近50%經營失敗退出市場,這種高失敗率表明中小企業作為一個特殊群體,與大中企業相比,銀行將其資金貸給這部分企業,就將承擔更大的風險。四是管理不規范,信息不對稱。為了逃避納稅或應付監督部門的檢查,中小企業要準備兩套甚至多套帳,有的企業往往通過少計收入或故意擴大成本等方式減少會計利潤,財務狀況缺乏透明度,銀行也很難掌握借款人準確、完整的經營和財務信息。
我國至今沒有一套完整、系統的規范信用的法律,對于信用的征集、管理、評估和失信行為等的懲治無法可依,比如對惡意逃廢金融債務的直接責任人的處罰沒有明確規定,金融案件執行難的問題突出。小企業貸款不良率遠遠高于銀行貸款不良率平均水平,這些不足都抑制了銀行給予中小企業的信貸支持力度。
二、中小企業信貸對策
從商業銀行角度而言,第一,要建立健全中小企業金融服務的多層次金融組織體系,強化開展中小企業信貸經營業務的戰略性地位,確保小企業信貸投放的增速和增量;第二,找準目標市場和客戶,側重支持五類中小企業:一是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契合區域資源特色,盈利能力強、銷售穩定的中小企業;二是核心企業供應鏈上或為重點建設項目配套經營的中小企業;三是具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在國際分工中具有長期競爭優勢的中小企業;四是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銷售渠道,抗風險能力強的外貿中小企業;五是雖有暫時經營困難,但基本面較好、信用記錄良好、有訂單、發展前景明朗、預期可恢復正常經營水平的中小企業。第三,針對中小企業的經營特性,建立中小企業信貸盡職調查、審批和貸后管理制度,對客戶經理進行專門培訓,按照“實質重于形式”的原則,注重從多角度、多渠道收集信息,對產業鏈條上中小企業客戶的基本情況進行交叉印證,通過機制創新,強化中小企業創新服務力度,如根據中小企業的需求不斷完善產品,積極營銷國內保理、動產質押、倉單質押等供應鏈融資產品,推廣出口應收賬款池融資;對于有合理資金需求、經營運轉正常、市場前景好但暫時出現資金緊張的中小企業給予貸款期限重組;對于科技型企業的發展,考慮嘗試以知識產權包括專有技術、專利以及其他權益來作質押和抵押;通過發展租賃公司貸款,以租賃形式間接支持中小企業添置設備;對資信良好、產供銷狀況穩定的中小企業推廣使用商業匯票、信用開證,辦理貼現、轉貼現和再貼現業務,以滿足中小企業全方位、多層次的金融服務要求。第四,加強貸前調查,風險關口前移,防范信息不對稱風險。客戶經理一定要深入企業的生產、經營和銷售現場,通過實地調查和與企業管理人員交流等方式,了解企業經營動態和資信狀況,還應重點調查自然人股東的資產分布及關聯交易情況、經營業主的綜合素質、管理能力、道德水準、信用意識、信用記錄等非財務信息,并加強與工商、稅務、海關等部門和人民銀行、各商業銀行、中介機構及建行系統內的信息溝通與交流,了解、掌握企業真實的產銷情況和經營財務狀況,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把好準入關。充分揭示貸款風險。第五,切實加強對于還款來源的分析和落實工作,堅持把第一還款來源作為客戶選擇、審批決策、貸后監控的核心標準,
從中小企業角度分析,第一,要充分利用中小企業貸款擔保和保險機制,分散或適當轉移風險,以增強商業銀行放貸積極性。第二,加強與政府部門、行業協會、民間商會、工業園區等中小企業信息合作平臺的聯動和協作。第三,針對銀行的營銷偏好和產品特點,配之以合理組織并落實控制風險的相應措施的申貸方案,重點關注以下方面:
1.償債能力和其他償債來源,包括中小企業的經營、投資收益,政府稅收支持等等。
2.認清自身面臨的、可能影響銀行授信安全的主要風險因素,如:
——市場風險:目前市場上價格相近的同類產品比較;
——行業及政策風險:是否受國家宏觀調控影響等,如有的銀行用行業限額預警方式對黑色金屬礦采選業,其他建筑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風電設備,煤化工,住宿業等6個行業的新增信貸進行控制。
——財務風險:過度負債、增加或有負債等可能引起企業的財務風險等。
——管理層風險:管理者發生重大調整的影響。
——經營風險:如產品設計、定價、管理、銷售策劃、資金銜接、產品質量等。
面對存在的風險敞口,落實能夠覆蓋風險敞口的控制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第一,采取或落實有力的擔保措施,現行階段一般采用在建工程及土地使用權抵押。抵押率是一個動態的概念,它根據項目投資和建設進度,以及預(銷)售進度而變動,有的銀行根據抵押物的變動價值同比例發放貸款,也有的銀行則要求借款人自有資金先行投入。第二,落實借款人或主要投資人的貸前承諾,如承諾在償還貸款前限制利潤分配的比例或承諾每個還款年度在歸還事先約定的銀行貸款本息后,剩余資金方可用于股東分紅。
當前,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工作已經被提到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關乎國計民生和社會穩定的戰略高度,省市兩級信用擔保體系和商業擔保機構已經覆蓋了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300個地市,國務院出臺了關于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若干意見等政策法規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中央財政預算也設置了中小企業的科目,安排中小企業發展的專項資金,黨中央國務院包括各個部門都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提供了一些優惠的政策,從金融部門來講,對中小企業也加大了支持力度;到2010年2月底,中央銀行征信系統共完成跟中小企業檔案建立了200多萬份;近期,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等四部門又提出了18條改進和完善中小企業金融服務工作的措施,這些都為緩解中小企業尤其是小企業融資困難提供了政策依據和業務保障。
參考文獻:
[1]《上海金融》(2010年)
[2]Elizabeth A. Gordon, Elaine Henry, Timothy J. Louwers, and Brad J. Reed .2007. Auditing Related Party Transactions:A Literature Overview and Research Synthesis Accounting HorizonsVol. 21, No. 1 March 81-102
[3]林躍武,仇奕,許大慶,盛瑞源,2008,《隱性關聯企業貸款風險的觀察與思考》,《金融論壇》第9期
[4]上海銀監局,2009,《季度宏觀形勢與銀行業運行狀況調查問卷》,第一季度
(作者單位:中國建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長寧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