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經濟文化的逐步發展,室內設計至今經歷了無數風格的變遷。從傳統風水思想主宰到現今尊重自然、關懷人性的設計風格,這些設計風格的形成變化都離不開文化的影響。但是當前我國的住宅室內設計存在著或是盲目追求形式而導致的雷同,或是片面抄襲西方經典形式而忽視使用功能,或是強調提高空間利用率而忽視工作于其中的人的生理、心理感受等諸多問題。
其實,從馬斯洛的需求理論分析,人們對住宅室內設計效果的印象應該是視覺印象,因此研究住宅空間的視覺設計方法是住宅室內設計理論研究的第一步。下面我們針對目前住宅室內設計實踐中的具體問題,從三個方面展開研究。
第一,室內空間組織。室內設計的空間組織,包括平面布置,首先要對原有建筑設計的意圖充分理解,對建筑物的總體布局、功能分析、人流動向以及結構體系等有深入的了解,在室內設計時對室內空間和平面布置予以完善、調整或再創造。在住宅室內設計中,空間尺度的視覺感受能產生微妙的心理變化,因此空間的視覺設計十分重要。
目前,我國住宅人均面積仍然偏低,在城市住宅中這一問題更加突出,如何有效地在視覺上擴展空間以滿足受眾需要,是本文研究的一個重要問題。室內本身就是空間圍合的強制限定,人在室內的活動就遠不如在室外那么自由。在每一個特定的室內場所,空間的距離感都是人心理尺度的反映,在這里一切都得適度,一旦超出了人體感應場的范圍,同樣會感到很不舒服。所以,利用感官擴大空間感,這樣使空間環境的品質得到了很大提高,獲得良好的視覺和心理感受。視錯覺擴大空間感是一個十分好的方法。視錯覺產生的手法很多,如色彩、明暗關系、圖案等,都能有效地擴展視覺空間感。
家具要求能滿足使用者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家具的質地也非常重要,影響著家具的外觀和人的心理感受。家具的大小應該和空間的大小成正比例關系,同時家具更應以最大的靈活性來適應不同的空間。當室內的空間改變時,同一家具形態就可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節呈現出另外一種狀態。
第二,環境氛圍。住宅空間的視覺設計要重視現代與歷史的繼承和整合,將歷史的厚重和時尚的輕快,協調地在室內空間里延伸,運用不同材料的對比、光、影和建筑構件構成的“大裝飾”手法,設計出別具一格的視覺效果。
室內設計的光不僅起照明的作用,作為界定空間、分割空間、改變室內的手段,還應表現一定的裝飾內容、空間格調和文化內涵,趨向于實用性及美觀性的相互結合。光和影的相互襯托為人們提供了愉悅的視覺刺激,是營造室內氣氛、創造意境的“特殊材料”。
構成室內的要素必須同時具有形體、質感和色彩。色彩會使人產生各種各樣的情感,以及使形體產生出突出的效果。設計師在進行室內設計時應具備相應的色彩知識,要掌握戶主的心理狀態,考慮室內的空間效果,才能創造出舒適、宜人的室內環境。人類肉眼能辨認的色彩多達數千萬種。然而,即使只有幾種色彩的搭配也可能使受過專業訓練的設計師發愁。由于對色彩的感受每個人不同,而且也受光線的質與量、油漆表面的質感、選用材料的最終效果以及觀察者的個體差異等諸多因素而不同,因而,這一任務就變得更加復雜。在進行住宅室內設計時,可以一個色相為主,搭配以少量不同色相作點綴;也可以運用對比色,來營造充滿朝氣的室內環境。也要注意不同房間的有機聯系,不要給人從其他房間進入的突然感。所以整套房子的室內色彩變化過渡不能太大。
住宅空間設計最重要的就是裝修,因為室內空間都是由結構構件所圍合的,供人們在其中活動的場所。如何讓在室內的人感到舒適、方便,就需要對建筑的室內進行合理的裝修。也就是在原有的空間基礎上運用室內設計手段裝修,加以優化環境,創造出更適宜的、更令人滿意的室內環境。
裝修首先注意的是材料,材料在室內設計裝修中所起的作用舉足輕重。我們的裝修要通過具體的材料來實現。材料用的是否得當,直接影響其使用功能、表現形式及裝飾效果、耐久性等諸多方面。木材、金屬、混凝土、磚石、各種涂料等都是常用的裝飾材料。木材有美麗的自然紋理、柔和溫暖的感覺是其他材料無法代替的。金屬色澤突出。鋼、不銹鋼及鋁合金材料具有現代感,而銅、鎦金較為華麗、優雅,鐵則古樸厚重。石材具有渾厚、柔和、脫俗的韻味。
陳設品具有展示、實用以及藝術欣賞等功能。陳設能反映人的心理,能滿足人對物質和精神的雙重需求。恰當的室內陳設品和裝飾藝術品可以使我們的住宅更加溫馨、舒適、適于居住;反之,如果室內陳設太少,則顯得住宅不夠親切、溫暖。要想住宅充滿家的溫暖、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體現自己的個性,就必須要有一定量的陳設:美麗的圖畫、蔥郁的花草、色彩鮮艷的紡織品、玲瓏的擺設等。陳設風格在總體上應與住宅的裝修風格相協調。
住宅空間自然景觀包括綠化和水體。將綠化植物引入住宅空間室內,使內部空間兼有自然界外部空間的因素,達到內外空間的過渡。借助綠化使室內外景色通過通透的圍護體互滲互惜,可以增加空間的開闊感,使室內有限的空間得以延伸和擴大。
綠化是室內陳設最具有生命力的藝術品,我國古代的名士就十分重視綠色植物對住宅的點綴作用,同時也具有觀賞的特點,能強烈吸引人們的注意力,從而常能巧妙而含蓄地起到修飾的作用。住宅空間中引入水體可以滿足人們心理和生理需要的功能。住宅空間引入水體可以達到改善并創造怡人環境的效果。流水使空間中充滿生命力和動感,給人們一種心理上的清涼作用。
第三,個性表現。在室內設計時雖然不能完全圍繞個性化,但是其體現依然是室內設計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怎樣適當的體現個性化,這就需要將個體的文化背景、時代背景、對色彩的偏好等元素恰當地融入住宅室內設計當中。這就要求所有的視覺形象要有一個鮮明的形象和強烈的個性。
首先,要突出地域文化。我們說室內設計是一種環境的設計,那么這種環境也應該包括反映空間所處的地域文化的環境特征。在住宅室內設計中,尋找地域文化特征是空間構思與概念設計的一個切入點。地域文化的形成是在某一地域文化圈長期積淀的結果。在室內空間中反映為一種特定地域的文脈特征。這種地域文脈特征或是表現為具有地域特色的構造技術長期積淀所形成的審美傾向:或是表現為地域生活方式所形成的特有文化特征。地域文化的表現通常利用具有代表性的空間形象和構件形象,從而引發人們的想象和聯想,達到表現空間意象的目的。但是,對于地域文化的表現并不等于對傳統形式的單純再現,而是應該把握其“神”而不拘泥于其“形”。
其次,要突出時代背景。體現時代風格建筑和住宅室內設計總是一種時代精神的體現,特定時期的技術條件決定了人們的審美傾向和生活理想。在住宅室內空間中則表現為建筑技術、建筑裝飾材料所形成的風格特征。現代住宅室內空間中水泥、玻璃、金屬、塑料等現代工業材料的運用,反映了工業時期的審美特點。現代主義住宅室內設計流動自由的空間形態造就了簡潔明快、輕松高效的居住環境。
住宅室內空間的視覺設計只是室內設計中很小的一部分內容,反思和調整西方技術文明下形成的現代室內設計人性化觀點,自覺進行理性的重建,更多地從生態學、環境學等方面進行現代住宅設計環境心理學理論體系的研究與構建,才能更深入地實現住宅空間的“人性化”設計。
(作者單位:陳茜,江西財經大學藝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