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教師課堂用語中使用肢體語言
在外語教學中應盡可能多講英語,為學生創設學習英語的環境,發展學生的英語能力。但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詞匯量極其有限,怎么樣才能讓他們理解教師的課堂教學用語呢?肢體語言可以在教師和學生之間架起這座橋梁。我在課堂教學中專門設計了一些表達“指令”的體態語。例如“Stand up”和“sit down”教師用手心向上和向下的動作;“Be quiet!”(安靜)教師豎起食指放在嘴邊;“Open your books and turn to page…”,教師做打開書的動作,給出相應數字的指示,等等。
2 字母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
教師在進行字母教學時,要根據低年級學生想象力豐富的特點,用肢體設計各個字母的形狀,甚至還可以讓學生自己發揮想象力用肢體設計和創造字母的形狀。學生可以在這樣的“做做玩玩”中體驗性學習,效果當然明顯不同。例如可以這樣教學下列字母:
3 單詞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
小學低年級英語教科書上有許多詞匯都是可以直接用肢體語言進行教學的。比如,筆者把(北師大版,下同)動詞fly,walk,swim,jump,sleep,eat,drink,sing,dance,climb集中到一個課時教授。課堂中運用TPR設計各種肢體活動。在教學有關動物的名詞時,可以模仿電視中“你做動作我猜物”的游戲,讓同學們做出動物的典型動作或模仿它們的叫聲讓同學猜。而在學習身體器官名稱的詞匯時,可以結合經典的“Pouy says…”游戲,讓學生邊做動作邊學新單詞。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插入快速反應的游戲環節,如“聽英語單詞配動作”“看同學的動作說出英語”。這樣,以多種方式不斷變換肢體語言演練所學單詞,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學得快記得牢。
4 句型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
對小學低年級學生來說,英語句型不太容易理解,多數學生只能機械記憶。但如果教學中適當使用肢體語言,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句型和提高記憶效果,優化句型教學。在教學一年級上冊Unit J的句型Hello! I am…時,我先把男孩子Ken的圖片放在自己頭上說:“Hello!I am Ken.”(邊說邊指著自己)然后又拿著女孩子Ann的圖片貼在自己頭上,說:“Hello!I am Ann.”反復的肢體語言,加深了小學低年級學生對句型英語“Hello!I am…”的理解。
5 歌謠教學中使用肢體語言
對于英語歌謠內容的理解,也要借助一系列的動作表情,將歌謠的內涵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學生才學得有滋有味。我這樣教學一年級上冊Unit I的歌謠:先借助肢體語言,教師在黑板上貼上蘋果、香蕉、猴子和一棵大樹的圖片。學唱“Anapple for you”時,教師將黑板上的蘋果取下,放在手中,然后邊唱“An apple for you”,邊把蘋果遞給一個同學(低年級學生明白歌謠的大意),然后教師邊唱“an apple for me”,邊把蘋果放在自己胸前,接著邊唱“an apple for the monkey uDin the tree”,邊將蘋果遞給黑板上的那棵大樹上的小猴子,邊唱“No,no,110”,邊擺擺手!并依此學完第二段,整個歌謠都用動作、表情和不同的語氣使歌謠內容通俗易懂,不斷感染和引領著小學生進入英語學習,他們能跟著一邊表演一邊說著英語歌謠,表現得很積極、活躍。低年級學生在說、唱、演練中既理解了英語歌謠內容,又身心愉悅。
(作者單位:中山市南朗翠亨小學,廣東中山,5284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