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學興國策》所體現的中西文化互動

2010-12-31 00:00:00盧明玉
江漢論壇 2010年7期

摘要:本文試圖通過對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學興國策》的個案研究,揭示中、日、美三種文化間的互動,闡釋原作Education in Japan和譯本《文學興國策》與文化的相互影響、相互塑造的動態關系。

關鍵詞:Education in Japan;《文學興國策》;中西文化互動

中圖分類號:G09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3-854X(2010)07-0112-05

《文學興國策》是Education in Japan的中文譯本。原作由日本森有禮編,是其將14位美國教育界、政界名士,就教育興國對日本提出建議的復函匯輯而成,1873 年1 月1 日在紐約的安普蘭頓(Appleton)會社出版。1896年,美國來華傳教士林樂知與光緒進士任廷旭將其合譯為《文學興國策》,作為上海廣學會編譯出版的《中東戰紀本末》的書后附錄行之于世。Education in Japan對日本近代教育的改革和《文學興國策》對中國近代教育的發仞,都產生過重要影響,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Education in Japan和《文學興國策》的研究,亦即對中、日、美三國在教育文化交流和各自的教育近代化的蛻變歷程的研究。

這項研究可以揭示三個國家在兩個不同歷史時期對同一文本Education in Japan的解讀和改寫。三個國家分別是美國、日本和中國;分別以14個美國名人、森有禮和林樂知、任廷旭作為引介者;兩個歷史時期分別是森有禮發出詢問函、美各界名人復函時的19世紀70年代初期和林樂知翻譯成書《文學興國策》時的19世紀90年代中期。

本文以翻譯研究和歷史研究相結合的方法,對這一對原、譯作進行重新闡釋,揭示原作與譯作之間的關聯和張和,探討原作Education in Japan和譯作《文學興國策》,對中、日、美三種文化的互動的影響,并對作品在中、日產生的反響進行了分析。

一、Education in Japan向東方引介了西方文化

Education in Japan介紹了美國近代學校的教育體制,它比較全面地介紹了美國建立各級各類學校的情況,同時,它闡述了創立美國近代學校教育體制的基本理念及指導思想,這包括它向東方引介了歐美近代平等主義、民主主義和科學主義的教育理念和思想。

Education in Japan還通過美國學者對西方的評論引介了西方文化。復函中流露出美國學者對美國以及西方國家當時的教育發展狀況、社會問題的看法,再現了當時美國和西方的文化特征。反映了美國教育在社會新形勢下,尤其是在

科技進步、工業細化、社會需求增加的社會趨勢下,所做出的相應調整。原文記述了耶魯大學、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大學、密歇根大學等名牌學校,針對民眾在知識技能需求方面的轉變,增設學科、增加院系、改變機制,產生與新興產業和新興科技相適應的新興學科,使得美國的教育體系由初建走向成熟。

試舉一例,在美國教育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產生重要影響的哥伯工藝院,是美國技工教育的開端,其創始人彼得·哥伯恰在復函者之列,所以他的回信主要對哥伯工藝院的成功經驗進行了介紹,包括其課程設置、教學辦法和特色等。哥伯工藝院的種種革新舉措反映了當時美國在教育方面的轉變和嘗試,也反映了美國新的社會現實,即對技工的社會需求增加,對其技能和素質的要求提高,同時,社會上的大量技工,他們渴望獲得相關知識和技能方面的教育。除此之外,哥伯工藝院的辦學既具有創新性,又宜推廣。其特色之一是招收女學生,學習各種技藝,以謀生之用;特色之二是院內提供圖書館、博物館、實驗室等資源,收效深遠;特色之三是定期聘請專家講學。以上三項改革舉措,被世界各國沿用至今。

復函亦對西方各國的發展進行了古今對比和根源剖析,旨在揭示教育與國家命運息息相關。Perinchief的復函論及西班牙、法國、英國、普魯士等歐洲國家以及美國的歷史與現實,指出:“有教化者國必興,無文學者國必敗,斯理昭然也。”①美國學者的回信中不可避免會論及當時社會的焦點問題,普遍關注和有爭議的社會問題。如Woolsey借復函之機,穿插他對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爭論的焦點問題,即“解放奴隸”問題的看法和主張,他認為給奴隸以自由,會使他們的勞動由被動而為主動,利于國家的農業發展。

并且,通過對這些復函的分析,可以揭露其字里行間流露出的民族優越感,再現出西方人眼中的東西方“師生”關系。“你們(日本人)已經令人敬佩地開始了引進我們西方文明之旅,希望你們在這條道路上繼續前進。”②這里,“西方”以“師”自居,視“日本”為其引導的“學生”,居高臨下的優勢感躍然紙上。林樂知在基督教大會上的講話“the Changing Aspects of China”,也運用了相同的比擬,“西方傳教士”是“老師”,“中國人”是“學生”。③居高臨下的態度還表現在文中流露出種族等級觀,Stearns以“the lowest pagans”(最低等的異教徒)形容非洲族人。④Joseph Henry將東方諸國的教育之道與古希臘、羅馬的相提并論,顯現其與西方國家的差距,“東方諸國的倫理道德,如同古希臘、羅馬一般遠不及西方歐美的純潔優良”。⑤

美國學者雖然被邀針對日本提供建議,但是復函中也順帶提及中國以及漢語,表明西方人對當時中國的態度和評價。Joseph Henry在分析日本頑固守舊的同時,也將中國相提并論,指出中國也同樣存在千年不化的問題,“中日數千年僵滯不化,風俗觀念世代相傳,似乎牢不可破。”⑥Whitney在信中極力貶低漢語,鼓吹日語完全擺脫漢語的影響。此時的中國在西方人的眼中不再顯得神秘、輝煌,而是落后、衰敗的形象,用以勸戒日本引以為鑒。

二、Education in Japan以西方文化作用于日本

Education in Japan通過美國學者對日本的評論使西方文化作用于日本。它不但再現了西方人眼中的日本及東方世界,而且試圖以西方文化改造日本。

美國學者在復函中對日本的地理、歷史、政治、商業、教育、語言等給予了評價,并提供了改革意見。他們對日本的現狀和發展多持贊賞的態度,對日本政府及其新政亦多褒獎之辭。Cooper評價“日本已在近代從各個方面展示了其進化發展,日美兩國人民的通商往來和品德上的互借互鑒,給雙方帶來了進一步的繁榮發展。”⑦Campbell 贊揚了日本政府的英明業績。Joseph Henry贊揚了日本政府為造福人民所做的努力,“已經聞名于海內”,并對森有禮的銳意改革予以肯定,“您所從事的事業堪稱文明史上最重要的事業之一”。Murray肯定了日本的新政,認為“日本是東方世界發展的先鋒”。⑧但其中也有學者對日本發展途中的障礙進行了分析并提出解決意見,Joseph Henry揭露“日本因循守舊,世代相傳的習俗、觀念難以破除,加之地少人稠,資源有限,科學落后,供不應求,今日尚能應付,待日后人口增加,生存危機產生,勢必人人相爭,法律秩序難以維持。”揭示出弊端之后,Joseph Henry進一步剖析其落后的根源在于:“一、閉關自守;二、對現代科學的無知”,他分析了日本的工藝技術世代停滯不前,在于它們是建立在對自然事件的偶然所得上,而不是建立在理論和實踐不斷積累中對規律的認識之上。⑨但他并不認為這些弊端在日本文明進化的道路上是不可逾越的。提出“日本已開埠通商,深得邦交之益,社會和經濟隨之發展,不可再固步自封了。”打開門戶是美國學者對日本的忠告,也是對日本實施作用和影響的前提。

美國學者亦針對日本現狀向日本政府提出了具體的改革建議。Garfield肯定了日本政府在民眾中推行教育的努力,鼓勵日本興建鐵路、建立輪船公司、與美國通商往來等舉措。Murray預言日本建立和發展工業,將取得與政治上明治維新相仿的業績。他針對日本的問題,提議發展專業技術教育、應用近代科學技術、充分利用國內農業、礦產資源。他還分析了日本四面環海的地形利于通商,指出如果教育發達、政府管理得當,日本就會如英國一樣借助地理優勢,成為東方的商業強國。鑒于日本在天文航海方面所用的計算方法與西方迥異,他建議日本建立相應的天文臺、天文院,引進西方相關知識。同時,Murray還提醒日本政府避免徹底激烈的教育改革。⑩

美國學者還提出具體的語言改革方案,主要是倡導引進英語。Whitney,Henry和Eliot三人均提議引進英語。W.D.Whitney更是全文論述日本引進英語的益處、具體做法和注意事項。W.D.Whitney接到森有禮“關于日本采用一種改進的、簡化的英語”的信后所作的回復“論日本引進英語”,被森有禮編為附錄一。他贊成日本采用英語,以成為英語國家的一部分,打開通往已有文明的通道。但他不贊同對英語的基本結構做任何改動,認為這樣會致使日語民族和英語民族間產生隔閡:一方面是可能產生后者對前者的不地道用法的歧視;另一方面,阻礙了前者對后者文學作品的欣賞。他提議,日本應接受英語的口語形式,使其成為新日本文化的標準語和正式語。但是,他認同森有禮對英語拼寫法的批評,支持日本人民改革英語拼寫法,使其變為完全規則的表音形式,認為這樣利于初學者習得英語口語。然而,其本意并不是改革英語,只是過渡階段的權宜之計,是為初學者準備教材時做的臨時設計,之后,“對于希望獲得英語知識全部裨益的人來說,學習英語通用的拼寫法就是必需的了。”{11}

三、Education in Japan在日本的反響體現了西方文化與日本的作用和反作用

森有禮編輯Education in Japan正值巖倉具視帶領的日本使節團在美國考察美國教育,為建立日本近代教育體系尋求模板之際。森有禮借機將Education in Japan的原稿委托使節團捎回國內,日本政府非常重視,研究后擇要應用于日本1872年學制的制定上,對日本踏出“近代教育制度第一步”的1872 年 “學制”的設立有很大的影響,“成為實施學制”的一大原因。{12}

森有禮后來出任日本文部省御用掛、文部大臣,制訂和實施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政策,相繼發布了《帝國大學令》、《師范學校令》、《中學令》、《小學令》等教育法規,對原有的教育制度進行改革,使其成為具有日本特色的國家主義教育,形成尚武風氣、獎勵女子教育、普及實業教育、興建各級各類學校。他個人也因改革業績,被授予子爵,譽為“明治教育的中興之祖”。由此可見,Education in Japan一書,對森有禮的政治事業和日本近代教育事業的轉折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并且,書中美國各界名人對日本從“學制”制訂到課程設置諸多方面的改革意見,對于日本以西方為模板的近代教育體系的建立產生了重要的影響。14位復函者中的Murray因在盧塔格斯學院執教,早在明治維新前后就與日本留學生吉田清成、松村淳藏等人接觸頻繁,并通過他們詳細地了解了日本的教育文化,他對日本教育的建議引起了巖倉具視等日本政府高級官員的重視,于1873年至1878年間被日本文部省聘為顧問,參與了日本政府教育政策的制定工作,特別在日本導入美國師范教育體制中發揮了較大的作用。

從韋廉臣對Education in Japan一書送至日本后引發的教育革新的描述中,可窺見該書對日本的影響:

王與大臣議此事,將日本國輿區分七

十有二縣,縣各分為若干鄉,意欲于何地置

何塾,男女皆令入學肄業,其或已有成塾者,

重新之,其凡無塾者,皆置之。今已整頓聿

新者約凡幾百,外于某巨城垣亦增設一大學,

先延外國師,后選國學諸生教授鄉邑學者,

示知向往,以引領初學者,必不容匹夫匹婦

有目不識丁者,不能書,不能數,不明道焉。{13}

從Education in Japan被帶到日本到其中文譯本《文學興國策》問世的20年間,日本引進實施了近代世界各先進國家的“強制普及義務教育”制度,大幅度增加教育經費,在全國城鄉廣設學校,以各種各樣的形式辦學;強化成人教育;開辦職業培訓;派出大量留學生;引進外國科技、教育人才。其新式教育蒸蒸日上,全國各式學校3萬多所,男女教師9萬多人,在校學生300多萬,以不到30年的時間,趕上歐洲國家一兩百年的近代發展歷程,全面提升了國民的基本素質。{14}

由Education in Japan和森有禮的一系列教育改革引發的日本教育的近代化轉變亦波及中國,這體現在中文譯本《文學興國策》的產生、譯者林樂知寄希望于引介日本教育改革的成功經驗,勸導中國效仿的引介初衷、中國的士大夫階層受日本強盛的刺激和激勵,欲借鑒日本為中國振興尋求出路的焦慮、以及《文學興國策》在中國產生的影響和引發的變革。

然而,Education in Japan在日本的接受情況和作用途徑也存在一些特別之處。“除Joseph Henry外,歐美沒有一個人贊成森有禮的計劃……森有禮成為西洋人的笑柄,他回國后再也沒有提過‘日語廢止論’”。歐美人對森有禮“日語廢止論”的反應也揭示了Education in Japan中部分內容在日本的接受情況及其夭折的命運。“森有禮在詢問函中應允把這些美國人的回信收錄以后不久翻譯成日文,但這在其一生中也未能被譯成日文,公開發行。”{15}雖然,《日本教育論》和《日本教育策》(1928年3月)中翻譯了一部分回信,但譯者和翻譯時間不可考。直到1963年11月尾形裕康的《學制實施經緯的研究》中才出現現代版的譯文。這些都說明:該書的日譯本出現較晚,流布不廣,多為節譯。總而言之,Education in Japan對日本教育近代化的影響主要不是通過其日譯本的傳播和影響,而是直接作用于教育改革家森有禮的近代教育觀,而后間接地通過其改革主張和舉措對日本教育界產生影響的。

四、《文學興國策》在中國讀者中的反響體現了西方文化對中國的作用及中國文化對其之反作用

《文學興國策》的問世,正值“馬關條約”簽訂的第二年,即1896年。所以它的出版引起了時人的關注,一時間“新學”的呼聲高漲,尤其是在進步人士中激起了很大的反響,對晚清維新思想的醞釀起了積極的影響。

《文學興國策》對開明變法人士產生影響。梁啟超將該書收入《西學書目表》,將其列為“必讀書目”之一。{16}康有為在1898年,對一個記者說過,他轉而主張變法,主要歸功于李提摩太和林樂知的著作,其中很可能包括林樂知的《文學興國策》。龔心銘在《文學興國策》序中,對比中西教育體制,欣羨西方教育制度完善、井然有條、取適用不取虛文。他與林樂知持相同的引介目的,認為“美國廣興文學,百余年間,日新月盛,日本得其成法,以行于數島之中,不過二十余年,各國遞相引重,”我國亦應“采芻蕘以匡不逮”。孫家鼐贊成林樂知的興學主張,他評論道,“林牧師之言及今日中國若欲富強,凡練兵制器開礦等事尤其后也,當以學為先,誠洞中要害之言。顧學校之興,當分數等,今欲將化學,電學,光學,制造之學,語言文字之學非請洋師不可。”{17}

《文學興國策》除對進步人士產生影響外,還通過家喻戶曉的《萬國公報》,將其興學思想廣為傳播。在《文學興國策》出版之前,《萬國公報》先后刊登了林樂知、龔心銘為此書寫的序,介紹了該書的由來、主要內容及翻譯目的,希望當國者“均奉是編以為圭臬”,“更采芻蕘,以匡不逮,人才輩出,國勢勃興,直指顧間耳”。從1896 年5 月開始,《萬國公報》刊登出售《文學興國策》的廣告,直到1900 年12 月的廣告評價該書“凡泰西學校中之良法美意,臚列無遺,場中如考新學,舍此無以運典”。{18}這對此書的廣為傳播和擴大影響有莫大的幫助。

從最新掌握到的上海《申報》每日新聞版編輯1897年1月20日向林樂知的致信,可獲悉《文學興國策》發行不到一年內的銷售情況。這封信主要是告知林樂知該書的印刷和出售情況,并請其核對。具體數字是:印制總數為2000冊,其中分發給教會媒介1000冊,林樂知98冊,蔡先生(筆者注:蔡而康)150冊,由《申報》售出245冊,總共1493冊,剩余507冊,《申報》以每冊14美分的價格售出的245冊,共計$34.30,錢款寄往廣學會的財政主管Mir. Buchanam. {19}由上可知,從1896年《文學興國策》發行于世,到次年年初,單《申報》一家報紙就銷售245冊,上海地區乃至全國的發行量可想而知。另外,該書作為廣學會的譯書,售書款最后歸于廣學會,其贈送各教會媒介的數量不扉,幾乎占去總印數的一半。

自1896年《文學興國策》問世至1907年林樂知逝世的十年間,中國的教育狀況和教育觀念發生了根本性的轉變,這一點可從新近掌握的1907年6月6日的Wesleyan Christian Advocate中刊登的林樂知的來信獲悉。{20}該信寫于1907年4月17日,描繪了中國廢除科舉制、進行教育改革的情形。林樂知提到當日的North-China Daily News中報道了兩江總督端方,賣掉該市的科舉應試堂,籌措款項以興建一所新式大學。林樂知還揭示出端方這一舉動的意義,“拆毀南京科舉應試堂,實質上是推翻和改變了至今最頑固的保守勢力的中心,它也向世人表明政府決意于執行幾個月前宣布的新的教育改革計劃。”他還對比了過去趕考狀況和今日考生的反應,“應試堂每三年舉行一次科舉考試,可同時容納兩萬四千名趕考者前來赴試,以求中舉(相當于文學碩士學位)。這些趕考者非常快地接受了這一革命性的劇變,高聲擁護這一運動,并為其在全國的最終勝利作了保證。”此外,林樂知提醒高等教育的改革需要相應地對蒙學階段的教育進行調整,各地都應建立幼稚園以上的各級各類學校,并且招生不分男女,不分等級。他出于傳教士的身份,呼吁政府應對傳教士及其團體的提高國民道德素質的工作給予認可和支持。在他看來,教育革新僅僅是當前中國經歷的各項革新的一部分,中國的改革運動應引起西方世界的關注,中國正朝著更高的文明發展,廢舊立新,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激動人心的階段。《文學興國策》出版發行十年后的中國,在林樂知眼里,充滿了希望,從這封他給母會的信中,我們可以看到他對中國的教育改革狀況的肯定和贊賞。

另一方面,《文學興國策》的成功也確立了林樂知在國人眼中的教育改革者的形象和地位。據李提摩太回憶,“(林樂知)被邀請擔任將在上海開辦的一所大學的校長,但他拒絕了。不過,他同意起草一份建立現代國際教育體系的章程,并以大英政府在印度建立的教育制度為主要底本,精心準備一個實施方案。”{21}

另一方面,時人雖然接受了《文學興國策》中的教育理念,但卻抵制其中的宗教思想,士大夫階層對《文學興國策》中有關基督教的內容,大為反感,這可從一段史料記載中獲悉:“很多人要買林樂知博士寫的《中東戰紀本末》,但是這本書的附刊,由于其中有二集《文學興國策》具有明顯介紹基督教的內容,在北京一問世,就遭到大臣們的反對,他們不準它與政府準許的書籍一起發行。”{22}

時人在解讀譯本《文學興國策》之時,也和譯者一樣,依據所處的歷史文化背景,對譯作進行又一重加工處理。雖然這一重調試不是以改寫的形式確定下來,而是發生在理解層面,雖然依據的歷史文化背景有所不同,但其對譯文的反作用,也就是在賦予原、譯文以生命力的影響這一點上都是同樣至關重要的。

綜上所述,日本和中國同是接受傳播西方教育現代化思想的Education in Japan,但由于引介的目的和策略不同,日本和中國所接觸到的西方文化之間有很大差異。又由于中日各自不同的社會、歷史和文化現實,產生中日對同一文本的不同的接受情況和社會反響。

注釋:

① 林樂知、任廷旭:《文學興國策》,上海廣學會1896年印行,第21頁。

②④⑤⑥⑦⑧⑨⑩{11} Arinori Mori(1873). Education in Japan. New York: D. Appleton and Company, p65, 10, 81, 78-79, 25, 87-108, 144-153.

③ Allen, Y. J.(1890),the Changing Aspects of China, Records of the General Conference of the Protestant Missionaries of China Held at Shanghai, 1890. Shanghai: American Presbytarian Mission Press, p11-22.

{12} 趙建民:《森有禮的Education in Japan在中國的翻譯及其影響》,《貴州大學學報》2001年第2期。

{13} 孫邦華:《〈萬國公報〉對西方近代教育制度的植入》,《北京師范大學學報》2002年第3期。

{14}劉緒義:《一百年前的“文學興國夢”》,《二十一世紀》(網絡版)2002年第9期。

{15} 大久保利謙:《森有禮全集》第3卷,日本宣文堂書店1972年版,第15-26頁。

{16} 梁啟超:《西學書目表序例》,中國史學會編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戊戌變法》(一),神州國光社1953年版,第448頁。

{17} 王立新:《美國傳教士與晚清中國現代化》,天津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436頁。

{18} 林樂知:《萬國公報》,臺灣華文書局1968年版。

{19} Peronin, H.Q. (1897), Comments and references on the literary work of Dr. Allen, Manuscript, Archives, and Rare Library, box 28 folder 9, America: Emory University.

{20} Allen, Y. J. (1907), Wesleyan Christian Advocate, Manuscript, Archives, and Rare Library, box 28 folder 6, America: Emory University.

{21} 李提摩太著、李憲堂、候林莉譯《親歷晚清四十五年——李提摩太在華回憶錄》,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第242頁。

{22} 方富蔭譯《廣學會年報》(第九次),《出版史料》,上海書店1990年版,第45頁。

作者簡介:盧明玉,女,1975年生,黑龍江齊齊哈爾人,文學博士,北京交通大學語言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北京,100044。

(責任編輯 張衛東)

主站蜘蛛池模板: 色135综合网| 亚洲人成网线在线播放va|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高清亚洲欧美在线看| 久久久成年黄色视频| 亚洲天堂久久久| 国产在线视频福利资源站| 福利姬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91在线精品麻豆欧美在线| 国产高清精品在线91| 中国成人在线视频| 色香蕉影院|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女人18毛片久久| 狠狠色丁香婷婷综合| 成人一级免费视频| 污污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欧美性爱网| 熟妇无码人妻| 黄色三级网站免费| 2021国产精品自产拍在线|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综合在线| 福利片91| 这里只有精品在线| 亚洲国产一成久久精品国产成人综合| 亚洲丝袜中文字幕| 尤物亚洲最大AV无码网站|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不卡| 久久久黄色片| 极品性荡少妇一区二区色欲| 午夜日b视频| 国产主播福利在线观看| 婷婷亚洲综合五月天在线| 亚洲精品福利网站| 国产精品一老牛影视频|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色奶水| 夜夜高潮夜夜爽国产伦精品| 亚洲日韩精品无码专区| 亚洲成人黄色在线| 国产香蕉97碰碰视频VA碰碰看| 国产成人乱无码视频| 五月六月伊人狠狠丁香网| 久久九九热视频| 久久精品aⅴ无码中文字幕| 尤物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日本道中文字幕久久一区| 国产午夜福利亚洲第一| 强奷白丝美女在线观看| 国产乱子伦精品视频| 亚洲性一区| 亚洲国产精品人久久电影| 韩日无码在线不卡| 人妻21p大胆| 亚洲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人| 亚洲欧美在线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欧美成人午夜影院| 夜精品a一区二区三区| 播五月综合| 国产欧美精品午夜在线播放| 久久婷婷五月综合97色| 亚洲无线国产观看| 九九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欧美成人| 久久特级毛片| 国产精品无码AⅤ在线观看播放| 高清精品美女在线播放|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簧片免费在线播放| 精品国产免费第一区二区三区日韩| 亚洲天堂高清| 伊人激情综合网| 国产精品香蕉在线观看不卡| 亚洲男女天堂| 日韩精品专区免费无码aⅴ| 97精品国产高清久久久久蜜芽| 色婷婷综合激情视频免费看| 色婷婷在线影院| 国产精品太粉嫩高中在线观看|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热伊人99re久久精品最新地| 国产91蝌蚪窝| 久久九九热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