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電視臺新聞中心“感動我的人”活動是每年通過廣大群眾推薦的“感動人選”評選出十位“感動我的人”,錄制頒獎晚會公之于眾,感動人選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他們有的矢志保護環境、愛崗敬業;有的堅持自主創新、樂于公益事業,展現了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弘揚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凸顯時代精神,讓感動的精神與和諧的音符回響在三秦大地,深入人心。該活動已具備了廣泛的社會影響力和感召力。這個節目中各個人物的事跡展播片的配音都是由我來完成的。而陜西電視新聞中心“印象陜西”是一檔反映陜西的特點,集中凸現綠色、現代、和諧、人文及特色陜西,通過人文地理歷史自然風貌反映陜西發展面貌的新聞紀錄節目。這檔節目的配音工作大部分也是由我來完成的,在為這兩檔節目配音的過程中我總結了一些感受,這里略作總結以利于今后科學理性的工作并求教于各位方家。
首先,電視節目解說直接受畫面系統的作用,聲畫結合是電視及網上視頻有別于其他傳統傳播媒介的優勢所在,在電視節目解說配音中處理好聲畫關系會為電視畫面錦上添花。畫面是視覺形象,給人直觀的感受,使人具體真實地看到事物的形象及其運動,而通過畫面的剪接組合又可反映出事物的發展變化,因此畫面比較善于反映諸如風光、場面、人和事物的運動等形象性較強的內容,展示調動觀眾的形象思維能力,給觀眾以真實和美的視覺滿足和享受,但畫面的表現力又是有限的,對于一些帶有較為復雜的思想性、理論性、故事性、內涵較豐富、抽象的內容就會缺乏表現力,而這正是配音解說的長處所在。作為有聲語言配音解說直接作用于觀眾的聽覺,可以把較為復雜的事實及較為細膩的思想感情等一些較為抽象的內容通過語言傳達給觀眾,調動抽象思維能力對所表達內容進行分析理解,從而達到宣傳效果?!案袆游业娜恕焙汀坝∠箨兾鳌笔莾煞N不同的節目類型,前者屬新聞專題片范疇以講述人物故事為主,相對來說以解說為主,畫面為輔,此時畫面只為解說提供一個環境,制造一種氣氛,增加一些形象性現場感,其中解說反映的內容遠比畫面反映的內容重要,觀眾所要接受的我們要傳達的主要在于解說配音中,觀眾通過解說了解人物感動人的事跡,而那些感動人的事跡畫面大多數都是過去發生的事情,畫面是其被評為候選人后補拍的用較宏觀的角度和手段來表現,用一些力所能及捕捉到的與內容有關的鏡頭加以襯托,此時表達內容的主要手段往往借助解說配音,畫面只起著輔助襯托的作用。以解說為主,就要求播音員在表達上強調語言特色,調動語言的各種表現手段,在處理上一定做到敘述準確、說理清楚、論證有力,具有較強的邏輯性和一定的深度,使無法用畫面來表現的內容通過真實而富于感染力的清晰生動形象的語言呈現給觀眾,使觀眾猶如親眼所見一般。由此打動觀眾,感動觀眾的心,為被他所感動的人投票。這在新聞片中處于較為重要的位置,體現著新聞片所要反映的中心內容,如果這時內容抓不住或者語言不準確、不鮮明、不充分就會使新聞片黯然失色,使感動觀眾的力量大打折扣,甚至影響成片所弘揚的主旋律價值觀等效果。而“印象陜西”是一檔緊貼陜西的特點和特色,以歷史、文物、人文地理、自然風光片為對象,相對以畫面為主,聲音為輔。“印象陜西”中有很多是美輪美奐的畫面,畫面是表達的主體,解說配音是圍繞畫面展開的,處于旁白的位置,是為了更加全面、準確、生動地介紹、說明、深化、烘托畫面內容而服務的。解說的作用在于說明畫面,使觀眾對畫面有一個全面深刻地理解,對畫面進行感受,使自己的情緒同內容、畫面表現的內容相吻合,不必急著先出聲,應先配合配音稿件內容想想后期編輯剪輯時畫面的各個環節,比如:畫面表現形式是全景、中景還是近景、特寫;機位是移動的還是靜止的,是推拉搖移,還是航拍;是舒緩的還是跳躍的;是配樂的還是自然聲的,都是體現節目主題達到傳之有效的過程,其語言表達的停連、重音、語氣、節奏都必須聯系起來考慮。遠景、全景抒情色彩較濃,解說的語速和節奏都是舒緩的;近景、特寫時也許畫面逐步活躍起來,解說的節奏也要隨之加快。播音員的配音要力圖達到與畫面相融合,協調一致給人自然流暢的感覺。在為兩檔節目配音的過程中我正是力圖達到這種感覺。
播音員配音時不管是畫面為主聲音為輔,還是聲音為主畫面為輔,都需要先感受:一感受內容,二感受畫面,一有感受就立體,一立體就豐滿。體會內容所要傳達的意思,照顧聲畫結合畫面編輯環節,建立全方位意識,再加上語言技巧的巧妙運用會使播音作品達到圓融和諧的感覺,完美地進行播音創作。
說完聲音與畫面,再說說對播音表達技巧的妙用,分兩層意思來說:第一層對稿件內容的準確定位和把握及運用技巧與自身天分的完美結合。首先,播音員配音工作的好壞在于所顯示播出的效果,通過顯示真情實感來正確地表達信息,傳遞情感,讓觀眾入心入腦。成功的配音往往是能夠控制聲音,包括高低、快慢、虛實。正確而恰當的表達來自全方位的自我理解和自我把握,根據自己聲音的特點,以自己的基本條件為基礎控制表達分寸,既做到瀟灑自如又不露底淺顯,既熱情洋溢又不輕佻浮躁,放夠即收,收久即放,放收相宜。在不變中求變化,語言的基本功力是不變的,真實自然地表達是不變的,在相對固定的創作圈內也不是一成不變的,以不變應萬變,適度有致的變化往往可以帶來新鮮、生動的效果,表現出豐富的層次,給配音效果增添魅力。配音的美應來源于境界,真正的技巧高超乃是讓人聽不出技巧而覺得完美流暢的創作。播音員要思考如何將自身先天條件與表達技巧完美結合,渾然一體,準確地傳達思想感情。這里要談到一個感受:那就是聲音的魅力。聲音是有魅力的,毋庸置疑。所謂聲音魅力就是一種很能吸引人的力量,這種力量人們常常能感受到但又說不清,這是因為魅力是一種非物質的東西,有魅力的聲音不但有好的聽覺感受還能把稿件的言外之意、無窮的韻味傳達出來 。電視播音員優美圓潤的聲音,理解表達得到位等等都是具有吸引力的東西,都是構成魅力的因素。 聲音魅力包括先天具有即天賦和后天獲得兩個方面。天賦包括好音色、好共鳴等,后天獲得則指后天經過訓練努力而獲得的好聲音。一般來說沒有不好聽的聲音,如果天賦的音色共鳴不太好也沒關系,只要經過科學刻苦的訓練,結合稿件內容生發情感,即使不太好聽的音色也會有感染力。第二層聲音的表現力,這是優秀播音作品的關鍵因素,在播音表達規律中語脈的對比推進與變化是由語言的低、緩、虛、厚所構成的陰柔面,高、急、實、薄所構成的陽剛面的對立而產生的,語言的推進好像一座連綿起伏的山脈,時而波峰時而波谷,高低錯落,變化有致。把稿件中潛藏的意境神韻,即文字中的言外之意、無窮韻味傳達出來,要用自己的思想、情感、人格、魅力、全情地融入所播內容,達到情景交融、物我兩忘的境界。在完全融入稿件情感的基礎上,創造出語斷意不斷,勢變神相連的氣脈承連,由氣息拓展形成的虛實境界與語勢、精神、思想、感情相連,表現出主題的格調、風格,當停則停、當斷則斷 ,控縱自如,富于張力,形神兼備,格調高雅,底蘊十足。
當然配音的意境語言的神韻要結合播音員的文化、修養、心性、閱歷等諸多方面,只有我們播者多學習多實踐多總結,通過技巧與自身天分的結合,節目稿件與自己體會感受的結合,融會自身獨特氣質的氣韻展現,使語言美的創造、聲音魅力的展現帶有鮮明的個性特征,我想這也許就是風格形成與體現的過程。
參考文獻
[1]《電視節目主持》,趙淑萍著
[2]《播音創作中的“圓融”之美》,李亞虹著
[3]《談電視播音中的畫面與解說》,羅京著
(作者系陜西電視臺“陜西新聞聯播”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