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集團在中國越來越成為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龍頭。但是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也越來越成為企業集團發展的關鍵問題。首先介紹了集團財務風險的含義,接著分析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成因,對企業集團發展中如何防范和控制財務風險問題作了系統的論證,以便企業集團采取針對性措施對財務風險進行有效的管理,從而提高經濟效益。
關鍵詞:財務風險;企業集團;防范措施
中圖分類號:F230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102-02
近年來,企業集團在中國的發展方興未艾,在資本財務時代,談財務必言風險,風險是危險和桎梏,風險也是機會和動力,資本財務經營無法擺脫也不能離開財務風險。特別是針對企業集團這樣一個大型經濟聯合體來說,對財務風險問題進行深入的探析和有效的管理,是企業集團現代財務不容回避的現實課題。
一、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含義
企業集團財務風險是指財務結構不合理、融資不當而導致投資者預期收益下降的風險。財務風險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財務風險是指企業的財務系統中客觀存在的由于各種難以或無法預料利益發生背離,因而蒙受損失的機會或可能;狹義財務風險是由企業負債引起的,具體地說是指企業因為借入資金而增加的喪失償債能力的可能和企業利潤( 股東收益) 的可變性風險管理。現實中,中國企業集團對風險的識別、管理,無論是在主觀意識方面,還是在風險管理機制建設方面,都顯得遠遠不夠。因此,必須注重企業集團風險控制體系的建設。
二、中國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產生的機理
(一)風險的傳導模型及機制
風險具有傳遞性,從深層次的角度來看,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與銀行的財務風險,國家經濟風險三者之間是一個多層次、多途徑傳導和擴散的過程。
(二)中國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產生的成因分析
1.信息不透明。 現代企業集團管理的一個重要方面是對信息的管理,企業集團必須及時掌握真實準確的信息來控制物流、資金流。然而,目前中國相當多企業集團的信息嚴重不透明、不對稱和不集成。出于各自的利益,企業集團管理部門間不愿及時提供相關信息,人為制造信息孤島,企業集團的高層決策者難以獲取準確的財務信息,搞不清楚下面的情況。更為嚴重的是,企業集團各層面都在截留信息,甚至提供虛假信息,使得匯總起來的信息普遍失真,會計核算不準,報表不真實,有時合并的會計報表還掩蓋了子企業的實際經營狀況。
同時受利益驅動的影響,社會審計也走過場,以至有的企業集團假數據真做賬、真數據作假賬,不同的場合報不同的賬,賬面利潤看似不少,但不良資產有增無減,該提不提、應攤未攤、盈虧不實的現象比比皆是。
2.法人治理結構不完善帶來的財務風險。集團作為子公司的投資者,通過投資、兼并、收購等形式,獲得對子公司的控制權,從而獲得向子公司派遣董事會成員、委任高級管理人員的權利;母公司對子公司的影響,完全是通過其向子公司董事會派出的董事、高層管理人員來實現的;母公司在子公司具體的經營活動中并不進行直接的干預。在整個集團的分工上,母公司主要將精力放在股權的投資管理上,致力于整個集團的資本經營和投資策劃;子公司則在其董事會的領導下,搞好自身的生產經營活動。在決策層次上,母公司除了生產經營決策外,主要負責宏觀戰略方面的決定;子公司董事會所作出的決策則較傾向于實務操作。由于投資者與經營者分離,投資者追求的是企業價值的最大化,經營者追求的是任期內的經營業績, 實現會計賬面的“利潤最大化”,出資者監督缺位的情況會經常出現;信息的不對稱、董事會權力事實上的被架空,可使經理人利用手中掌握的實質性經營管理控制權,借助信息不對稱優勢,即內部人地位,最大限度地謀求其自身的內部控制利益,如轉移所有者財富、過度在職消費、目標次優化選擇等等,其結果必然會有損投資者的權益資本,最終導致財務風險的發生。
3.監控不力帶來企業集團的財務風險。目前中國的企業集團中,出資人對企業集團、母企業集團對子企業集團、企業集團管理層對各資金運動環節,普遍存在著監控不力,內部人控制現象等問題突出。盡管設置了一些監督職能,也制定了多種監督制度,但因監督者沒有掌握企業集團財務資金全面情況的必要信息和手段,故而難以及時有效地發揮作用。不少母企業集團難以及時掌握子企業集團的財務資金變動情況,企業集團資金入不敷出,依賴借新還舊來維持生產經營,財務風險極大。由于監督工作不是即時的而是滯后的,不出問題則已,一出問題則觸目驚心。
4.企業集團內部關聯力——巨額違規擔保,潛藏巨大的財務風險和運營成本。2006年3月24日公司公告:擬對控股子公司青島澳柯瑪集團空調器廠、青島澳柯瑪新能源技術有限公司、青島澳柯瑪商務有限公司、青島澳海生物有限公司、青島澳柯瑪自動商用設備有限公司提供6.13億元的擔保額度,截至2006年3月23日公司已對上述各控股子公司的擔保累計6.52億元,累計對外提供擔保0.75億元。此時,企業集團累計對外提供擔保已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的50% 。“50%”以前是一個公司對外擔保的“高壓線”,《關于規范上市公司對外擔保行為的通知》對上市公司的對外擔保條件有所放寬,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的對外擔保總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50%以后提供的任何擔保、為資產負債率超過70%的擔保對象提供的擔保、單筆擔保額超過最近一期經審計凈資產10%的擔保、對股東和實際控制人及其關聯力提供的擔保須經股東大會審批的對外擔保,雖然這幾家公司中青島澳柯瑪集團空調器廠、青島澳柯瑪商務有限公司資產負債率超過70%,但企業集團為解缺乏資金的燃眉之急作為大股東只能迫不得己而為之。澳柯瑪公司對外擔保總額已達到13.58億元,超出了公司凈資產,這可能帶來較大的財務風險和潛在的運營成本。
5.由財務杠桿效應所帶來的財務風險。企業集團內部以產權為基本紐帶,母公司以控股方式實現對子公司的控制,這樣的財務杠桿既放大了資本也放大了風險。假設母公司總資產2 000萬元,擁有兩家子公司和四家孫公司,資產負債率均為50%,那么最終企業集團的資產負債率為87.5%,形成了很高的資產負債比。受到國家政策的限制,中國基礎產業企業集團大部分的籌資渠道都是銀行貸款。單一的銀行貸款方式的優點是限制條件少、不稀釋控制權,但同時也限制了通過多元籌資組合方式降低財務風險的可能性,企業一旦因為某次財務危機信用等級下降,其籌資能力就會大打折扣。
財務杠桿是一把“雙刃劍”,在盈利狀況下它可以擴大盈利規模,在虧損狀況下則會加速企業的虧損甚至破產。較高的資產負債率,不僅使得利息費用成為企業集團沉重的財務包袱,加大了財務風險,嚴重阻礙了企業集團的發展,而且也加速了企業集團內部的財務傳遞效應,一旦某個子公司發生財務危機,造成企業集團資金鏈條斷裂,就會迅速導致企業集團整體財務危機。
三、集團財務風險的防范措施
1.完善企業集團治理機制。治理機制要解決的最基本的問題是代理問題。從企業治理結構角度分析,一般企業集團都應該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在內部各成員企業中建立有效的治理結構,通過股東會、董事會、監事會、經理層之間的相互約束、相互抗衡,限制委托代理關系產生的道德風險。但在基礎產業企業集團中,集團公司均為國有獨資或者國有控股,目前一般采用總經理負責制,因而一方面應該加強國資委對集團公司經營者的績效考核,通過有效的激勵與約束機制最大限度地提高經營者的積極性,使其從自身利益最大化出發,真正關心國有資產的保值和增值。另一方面,集團公司也要通過科學的績效考核辦法,對子公司經營者實施有效的激勵與約束,使得子公司經營者重視企業的長遠發展,自愿或不得不選擇與企業集團目標一致的行為,減少短期行為和機會主義行為,提高企業集團整體低于財務風險的能力。
2.加強企業資金集中管理。(1)建立結算中心,嚴格控制多頭開戶和資金賬外循環,保證資金管理的集中統一;(2)建立集團內部貨幣資金報告制度,加強現金流量分析預測,嚴格控制現金流入和流出,保證支付能力和償債能力;(3)嚴格資金預算管理,做到資金支出事前、事中控制,保證資金的有序流動;(4)加強企業貸款管理,有效控制籌資風險;(5)加強企業對外投資風險的防范。
3.通過網絡信息系統進行財務監控。網絡財務監控是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企業集團充分運用網絡系統提供的實時財務信息來跟蹤監督和控制資金流,以消除無效的資金占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率,確保財務目標的實現。實時財務信息可以降低公司內部與外部信息不對稱,提高公司外部治理機制的有效性,真實地反映公司業績等等。網絡財務監控可以降低代理成本,為監督公司合約條款的實施、保障合約的有效運行發揮重要的作用。網絡財務監控系統是與公司每一個業務系統形成集成化的網絡系統,實現基礎數據共享。
四、結束語
財務風險的存在嚴重影響企業集團的可持續發展,因此,分析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的成因,并針對其制定出有效的對策和措施,是企業集團財務管理的一項重要內容。
參考文獻:
[1]陳月明.企業集團財務問題研究[M].大連:東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5.
[2]歐陽艷紅.化解財務風險的主要方式[J].財會通訊,2004,(4).
[3]張友棠.財務預警系統管理研究[J].財會研究,2004,(1).
[4]朱燕杰.淺析企業集團財務風險管理[J].財會通訊,2007,(6).
[5]李曙輝.試論企業集團財務風險[J].財經界:下旬刊,2007,(11).
[6]胡逢才.企業集團財務控制[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
[7]石友蓉.企業集團財務管理[M].武漢:武漢理工大學出版社,2003:166-170.[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