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西藏民族經濟發展的現實上講,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已經具備了必要性和可行性。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提高特色金融對西藏特色經濟“全盤棋”的帶動力。對于實現西藏經濟與文化全方位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關鍵詞:西藏;地方性銀行;必要性;可行性;可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057-02
中國西藏作為少數民族聚居地區,其穩定與發展日益成為世界矚目的焦點,穩定發展的關鍵之一是如何把西藏的經濟與全國的經濟融為一體,縮小東西部差距。組建一家地方性的銀行,為西藏的金融文化帶來發展,為西藏經濟帶來效益,進而發展完善的西藏金融體系是最重要的一環。經濟是金融的基礎,金融是經濟的核心。西藏經濟的騰飛,離不開金融的支持,無論從中央財政金融資金與政策的扶持,還是全國各地方金融的大力支持,都需要組建一個具有融合各方資源的金融機構。一方面完成全國乃至全球金融對西藏發展的支持;另一方面讓西藏獨特的資源得到有效合理的開發和利用。讓西藏真正成為宣傳中國民族政策優越性的窗口。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的各方面條件已經成熟,這對西藏社會穩定、經濟發展必將發揮著積極的推動作用,也是國家民族政策扶持到位、重點突出到位的具體體現。以下就西藏地方性銀行的建立必要性和可行性做幾點分析。
一、從西藏民族經濟的發展的現實上講,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已經具備了必要性和可行性
1.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無論從區域經濟發展還是西藏民族經濟發展上,都能體現出國家政策的優越性。黨中央、國務院的關懷,銀監會、人民銀行的關心,為西藏銀行業發展提供了有力保證。離太陽最近的地方,最能感受到陽光的溫暖。為貫徹中央精神,貨幣主管部門在貨幣信貸計劃、利率、再貸款、現金管理、金銀配售、利差返還和補貼等方面,對西藏實行了一系列優惠政策。這些政策措施,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也為組建西藏自己的銀行提供了寬松的政策空間。西藏是世界的屋脊,也是全世界關注的焦點,我們國家的民族政策,對西藏的經濟一直非常傾斜,西藏地區沒有自己的銀行也是經濟發展的缺憾。如果組建西藏自己的銀行,發展具有西藏特色的金融,建立起與西藏崛起目標相匹配的西部的投融資中心,是東西部資金融通的心臟,是拉動西藏經濟的引擎。另一方面,在當前經濟危機下,作為連接南亞次大陸的樞紐,既要給印巴做出發展的榜樣,不給國際社會留下批評的理由;也要成為地區穩定的重要一環。既要承接資源的合理開發和利用;又要實現自身的經濟穩定與產業升級。因此,西藏迫切需要一個有自己特色的銀行來獲得金融方面的支持。
2.西藏特殊的地方經濟特點,需要與之相配套的金融服務模式,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具有必要性。從西藏情況看,按照有關部門確定的標準,99%的企業都是中小企業。因此,對于西藏的金融服務,應充分考慮西藏經濟社會的特殊性和承受能力,不照搬其他省市的經驗和做法,立足西藏實際,因地制宜,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按照積極穩妥、循序漸進、靈活變通的原則推進西藏銀行業的改革與發展。在銀監部門和央行的協調下,抓緊解決其融資難問題,又好又快地發展中小企業,對于西藏經濟的跨越式發展和社會穩定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在抓好重點項目、大型企業融資的同時,從組織領導、輿論引導、環境優化、部門協調、政策傾斜等方面為中小企業融資排憂解難;各經濟主管部門轉變觀念,以中小企業發展為抓手,在保增長、保就業、保民生、保穩定等方面尋求科學發展的新突破;要求一個有西藏特色銀行機構,轉變傳統觀念,立足西藏,恪盡社會責任,抓小放大,以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為主業,發揮特殊金融政策的優勢,注重培育信貸和效益增長點,積極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在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中實現自身的發展。
一個具有本地特色的金融機構要適應西藏優勢礦產業、藏醫藏藥業、民族手工業、建材業、特色旅游業和農產品加工業六大支柱產業的現狀,組織專門力量,積極進行中小企業融資業務創新,要幫企業之所需,解企業之所難,量身定做有利于企業融資并為企業所熱衷接受的特色信貸產品。要充分考慮西藏的特殊性,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合理設定貸款抵押和擔保標的和標準,降低準入門檻,提高工作效率。對被西藏銀行業協會授予信用優良企業的,可發放信用貸款或擴大信用貸款比例,努力營造“難貸款,貸款難,恪守信用就不難”的融資文化和良好氛圍,形成西藏中小企業融資不難的后發優勢。
3.成熟的環境已經為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提供了可行性。2008年,全區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達829億元,支持經濟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業務品種從最初的單純存款、貸款、匯兌業務發展到目前基本與全國同步,金融電子化建設步伐加快,銀行業服務明顯改善。干部隊伍不斷壯大,人員素質不斷提高,培養造就了一支熱愛金融事業、獻身邊疆、以藏族為主體、各民族干部團結奮斗的干部隊伍。銀行業從業人員已經發展到現在6 000余人。西藏銀行業蓬勃發展,在西藏經濟跨越式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長期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根據西藏地區不同時期的中心工作任務,賦予了西藏一系列特殊優惠金融政策,對促進西藏經濟、金融發展,發揮了積極的作用。改革開放以來,國家選派了一批又一批優秀干部援藏,帶來了其他地區好的工作方法和經驗,幫助解決了一系列特殊困難和問題。銀監會成立以后,劉明康主席非常關心西藏銀行業的發展和西藏局的工作,多次對西藏工作作出重要批示;選派內地優秀干部到西藏局擔任主要領導,促進了監管經驗交流,提升了監管專業化水平。因此,軟硬件都具備了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的條件。
二、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對于全方位支持西藏經濟文化的發展有著深遠的意義
1.隨著組建銀行的發展,吸收中國東部發達地區乃至全球發達地區的富余資金,為建設和發展西藏提供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為西藏GDP增長增加亮點。東部沿海經濟經過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積累了大量的富余資金,其中有些資金最近那幾年左沖右突,給我們國家的股市和樓市造成了不小的泡沫,也造成了一些不穩定因素。合理的引導這些資金流向西部經濟欠發達地區,流向西藏等金融欠發達地區,為中國的民族經濟發展作出貢獻是一項重要的決策。東部徘徊的幾萬億富余資金,和西藏2008年200億的貸款余額相比,其中巨大的可利用空間,給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提供了寬松的資金環境和操作空間。
組建后的西藏地方性銀行,一方面,擴大支農支牧資金來源。銀行從各區域內吸收的存款,絕大部分用于當地發放貸款。避免出現存款遠大于貸款的局面,當分支機構存款不足以發放貸款時,按權限先行內部調劑解決,構建向三農業務傾斜的內部資源配置機制。另一方面,在東部設立的幾個分行在政策許可的范圍內,資金由總行協調支配,充分體現支持西藏經濟發展這個基本原則。最后,在銀行內部資金調劑不足時,由中國人民銀行拉薩中心支行發放再貸款積極予以支持。
2.組建后的西藏地方性銀行,在特色經營的道路上能為西藏貢獻急需的稅收和效益。目前西藏在建設和發展中,有些問題迫切需要解決。幾點現狀是:首先,在間接融資方面,2008年金融機構存款余額829億,而貸款余額僅僅是219億;各商業銀行均未得到各自總行加入同業拆借市場,銀行間債券市場和黃金市場交易的授權;融資渠道十分單一,沒有通過發行債券融資,票據承兌業務全年只有1.7億,票據貼現全年只有四筆,比不上東部發達地區的一個村。其次,直接融資比例極低。2008年的股票融資和企業債券融資是0,市場經濟下分散風險的社會融資格局遲遲不能完善,造成企業對銀行貸款的依賴又得不到滿足,銀行的貸款總量遠遠的小于存款總量。這就形成了過分依賴財政支持,過分依賴政策扶持,是西藏很難在市場化的機制下形成自我完善的良性資金循環過程。組建后的西藏發展銀行在地方性特色經營的發展框架下,不斷產生西藏經濟發展急需的效益和稅收,為西藏經濟作出貢獻。
3.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可以完善西藏的金融機構體系,進而完善西藏的整體經濟結構。其他全國性商業銀行在西藏的分支機構,因為各種原因,業務量很小,業務范圍很狹窄。制約了西藏經濟發展的資金的市場化供給。這就需要組建一個全心全意為西藏經濟發展進行量體定做的特色銀行。這樣就可以完善西藏的金融結構體系。
在西藏的經濟機構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經濟總量中占末位的農牧業卻占據就業領域中的首位;農牧業亟待向市場經濟大步跨越;產業發展初具規模,但布局分散,缺乏向經濟帶集聚;特色產業初具規模,但尚未形成特大型企業。組建后的西藏銀行,在資金上可以引導上述問題的逐步解決,進而完善西藏的經濟機構。
4.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可以帶動西藏的科教文化事業向前發展。組建后的西藏地方性銀行,在資金、地域上,有著很明顯的外向輻射優勢。可以利用這些優勢,進行文化教育事業的支持和宣傳。比如贊助各種教育事業、贊助文化宣傳事業、贊助公益事業等等。對西藏社會的全面進步有一個較大的提升。
長期以來,西藏經濟的發展表現為依靠外力推動(及依靠政府的的行政手段,集中注入資金及嵌入項目)的一種供給型增長模式。然而新世紀西藏經濟的開發是在市場化的體制背景、全球化的國際背景、市場約束型的經濟環境中展開。在這種已經變化的環境中,單純依靠政府進行西藏經濟開發和實施跨越式發展戰略已經具有不可行性,也不能保證其績效。西藏經濟開發的首要問題是資金問題。金融支持可以為西藏地區融資,發揮貨幣的第一推動作用。同時,金融支持手段與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大方向一致,更能適應西藏經濟開發和跨越式發展長期戰略的需要。因此,堅持鄧小平同志金融“核心論”思想,發展西藏經濟,并走好金融這著“棋”,組建西藏地方性銀行,提高特色金融對西藏經濟“全盤棋”的帶動力。對于實現西藏經濟的科學發展,加快發展和跨越式發展有著重要而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中國銀監會官方網站,http://www.cbrc.gov.cn/.
[2]中國西藏信息中心,http://www.tibet.cn/.[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