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職業指導工作是職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已經越來越引起社會、學校、家庭等多方的關注和重視。不斷調整職業指導工作的思路與對策、提高高職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建立大學生創業機制,提高創業過程中的正確分析和判斷能力,激發創業個體和創業團隊的創新潛能,是促進大學生順利就業的根本途徑。
關鍵詞:高職院校;職業指導;思路;對策
中圖分類號:D64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249-02
引言
隨著畢業生就業工作日益市場化,如何加強就業指導,使畢業生順利地走向就業市場,挑選到合適的工作單位,是值得全社會進行思考的問題,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到每一位畢業生的成長成才,更關系到千萬個家庭的期盼和希望,在當前國際金融危機的經濟形勢下,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就業形勢十分嚴峻。職業院校必須合理設置適銷對路的專業,從新生入校開始就有步驟、有計劃地培養他們的職業意識,培養他們求真務實、主動學習的精神;同時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提升畢業生就業競爭力。
一、強化目標責任制度,開設職業教育系列課程,進行全程就業教育
在制訂發展計劃中,把擴大就業和穩定就業作為重要目標,把“一次就業率”和“年終就業率”作為考核的重要內容,完善落實目標責任制度。
新生走進職業院校后,首先是頭腦一片茫然,不知道以后要從事什么工作,干些什么事。這是每所職業院校面臨的共同難題。因此,職業院校要在新生入學伊始,就對學生全面進行專業(準確地說,在職業院校宜稱之為教育職業)介紹及就業前景展望,培養學生學習專業興趣。就業指導課應該從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與社會對人才基本素質要求的角度,結合學生的專業和個性特點,確定具體教學內容。在開展職業指導期間,全程開設就業指導課,幫助學生提高求職技巧與能力。畢業前夕,進行強化禮儀、禮節和禮貌的訓練,求職簡歷的制作培訓與指導,求職面談技巧培訓與模擬面試,或成立就業咨詢室進行一對一的個性指導,幫助學生邁好職業生涯的第一步,引導學生及早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盡快適應社會走向成功。
二、幫助學生樹立職業理想、職業道德和道德情操,樹立正確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傳統的就業觀念、對職業貴賤高低的劃分還在束縛人們的思想,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乃至成為限制職業教育發展的障礙。根據學生思想實際,有針對性地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和就業觀。眾所周知,一個具有良好品行的人,一個具有真、善、美基本判別能力的人,才能對社會、對工作具有正確的態度和應有的責任感。因此,在進行全程化職業指導時,通過針對性強的職業道德教育、職業道德行為養成訓練,讓學生具備從業的職業道德行為能力,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我系學生通過就業指導課程中的“追求職業道德”的項目學習,效果良好。
三、加強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建設
建設一支相對穩定、專兼結合、高素質、專業化和職業化的師資隊伍,是保證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教學質量的關鍵。就業指導課程師資需要職業化、專業化和專家化,特別要注重人員的專業結構、能力結構和年齡結構方面的梯隊建設。就業指導課師資隊伍建設的關鍵:(1)加強職業院校的人事改革,將就業指導課教師列入專業資格和職業院校教師職稱評定;(2)制定就業指導課教師的培訓計劃,積極鼓勵就業指導人員參與職業指導師培訓和資格評定,逐步做到就業指導人員持證上崗;(3)實行定期考核,考核結果與評優、職稱評定和職務晉升掛鉤;(4)邀請專業人士、成功人士、人力資源部負責人等作為兼職教師,開設專題講座。
以我院就業指導團隊為例,國家高級職業指導師兩名,職業指導師七名,助理指導師七名,職業指導員兩名。目前,學院正在加大就業指導團隊隊伍的建設,不斷提高就業教師專業技能。
四、科學、高效地開展職業指導工作的具體措施
在畢業生中開展“畢業生就業信息網”的使用和培訓工作,同時加大設備投入,學院為畢業生提供網上求職、視頻面試等求職活動的必備設備,在畢業生中開展職業規劃測評工作,通過科學規范的職業傾向測試,使畢業生準確把握自己的職業素質和心態,了解自身特長,發揮優勢,回避不足,最終達到科學規劃、準確定位。
目前我院已建立信息群發平臺,為廣大實習生提供就業信息服務;通過QQ和幫助學生免費申請163就業信箱,及時與畢業生聯系,掌握第一手信息,提高畢業生就業質量和效率。
1.幫助大學生調整就業心態。調整大學生收入的期望值,考上大學后,家長和本人對未來的“收入”充滿理想,而到畢業時,才發現要想回報家庭,還需要長路漫漫的過程,許多實習生、畢業生“高不成、低不就”,更不愿意接受待遇差的崗位,不愿意從基層做起,講究金錢第一,環境第一,把待遇、交通和住房作為選擇標準。
通過班主任、輔導員和本人進行職業規劃,仔細分析自己能做什么?自己想做什么?社會和市場需要什么人才?然后自己再來定位,對個人理想與社會現實進行綜合分析,只要招聘崗位的收入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和必要的開支,就應先就業,然后用知識和智慧來豐富自己,在實踐中逐步積累經驗,尋找機會。
2.教育大學生要用智慧武裝自己。在雙選會中,用人單位在面試時常常會問“你能為我們單位創造什么效益”、“你的愛好是什么”、“你認為什么工作最適合你”等等,許多人都會“被問住”,“少數同學的答案不能令招聘主管滿意”。其實,大學生不是缺乏專業知識,但“知識≠智慧”,經過幾十年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具備了豐富的理論知識,問題就是如何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必須把理論知識和實踐知識重新組織和發揮提高,必須有創造和創新,必須把書本知識變成自己的能力,才能開創美好的事業。
3.通過各種途徑幫助大學生建立就業信心。大學生們應該一切向前看,經濟的發展是曲線前進的,有低谷就會有高潮,金融危機只是暫時的,政府在努力,學院在關心,企業在幫助 [1],乃至于全社會的種種努力可能對部分人能夠直接見效,可能對部分人的效果一時還看不到。問題不在于種種努力是否能立即給大學生找到工作,而是這種積極態度本身就是“信心”的體現——大學生不要回避危機,更不要向危機低頭,溫家寶總理說“信心比黃金更重要”就是這個道理。有了信心,大學畢業生才能充分做好就業的心理準備,積極尋找就業機會;反之,沒有信心,只是感嘆時運不濟,怨天尤人,無論是對家庭、本人和社會都有百害而無一利。
4.職業院校在目前形勢下如何提升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大學生就業是走向社會的關鍵一步,意味著人生新階段的開始,除了搞好離校前的思想政治工作和畢業教育活動外,還要做好如下幾方面的工作 [2],一是緊緊抓住畢業生離校前的教學環節,根據社會需要及時調整教學內容,增加必要的專業培訓。二是大力組織以促進就業為目的的社會實踐,確保畢業生在離校前都能參加實習、實訓和實踐活動,增強畢業生的崗位適應性。三是積極調整高等職業院校專業設置,加強對高職學生的各項技能培訓。職業院校要大力提升高職畢業生就業能力,就要以就業為導向,靈活設置和調整專業,切實落實學生至少半年時間的畢業前頂崗實習,重點推進畢業證書和職業資格證書“雙證書”制度、“訂單式”培養和“工學交替”,強化職業崗位能力培養。
五、成立大學生創業協會,積極幫助大學生創業 [ 3 ]
在中國高校創業教育剛剛起步,而正規的創業學課程教育還在探索之際,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學生創業協會的設想。
蘇州經貿職業技術學院輕紡系學生創業協會的運作流程是這樣的,設立創業基金,由輕紡系分團委統一管理,通過學生黨員、入黨積極分子和學生干部起帶頭作用,帶動其他學生自愿向基金賬戶存入一部分錢,以學生為主體,學生、系級和院級共同投入。此外,輕紡系對愿意自主創業的學生進行創業理論和創業實踐培訓,在創業教育中,教師注重引入大量的現實案例。這些案例一般都是教師整理的各種創業典型案例,既有本系學生創業的案例,也有其他知名人士創業的案例,有創業成功的案例,也有創業失敗的案例,目的在于使學生通過對這些精心選擇的案例的研究,提高對創業具體問題的分析與判斷能力,激發他們的創新與創業思維。在創業課堂上,教師以案例為中心,使學生對現實有效地進行創業交流與公關,提高創業過程中的正確分析和判斷能力,激發創業個體和創業團隊的創新潛能,利用各種有效資源,對制訂的商業計劃進行深入思考和討論。
只有經過創業理論培訓的學生才能申請創業課題,擬定創業計劃,遞交創業協會小組審核答辯通過后,方可申請創業基金。在學生自主創業的時候,要與創業協會保持緊密聯系,接受本系資深教師的指導,靈活應變創業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和困難。此外,如果學生在自主創業的過程中急需人才,可優先錄用本系實習生,如需其他專業人才,通過創業協會幫助聯系,當學生的創業規模達到自己可以獨當一面的時候,創業協會將會適時收回學生當時申請的創業基金,以便下屆學生的自主創業及創業協會的發展壯大。
總之,在目前經濟形勢下,大學生職業指導工作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形勢嚴峻,任務艱巨,責任重大。職業院校要不斷調整職業指導工作的思路與對策,提高高職生就業核心競爭力,全力以赴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職業院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工作。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就業如何走出心理誤區[N].蘇州日報,2009-03-27(25).
[2]大學生就業,迎難而上,積極作為,全力以赴做好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R],2009-04-17.
[3]大學生就業,美國高校創業教育課程設置[R],2008.[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