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從詞匯學的詞匯發展、分類、語境、語法等方面,闡述了學習法律英語應注意的層面,旨在概覽法律英語這一常規英語語言基礎上變異而成的專業英語的用詞特點,對法律英語學習和研究有所裨益。
關鍵詞:法律英語;語境;語法;外來語
中圖分類號: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265-02
引言
法律英語是法律工作者處理涉外案件的一個必備條件,也是法律學習和研究者增長知識,拓展視野的有效途徑之一。法律英語是常規英語的一個分支,常規英語的學習方法適合法律英語。同時,法律英語學習,也不等同于常規英語,在法律英語學習過程中,應不斷思考,注意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一、英語詞匯學對法律英語學習的指導意義
詞匯學是語言學的一個分支,研究詞匯的起源和意義(韋氏新世界美國英語詞典)英語詞匯學的研究范圍:英語詞匯學研究英語詞匯的形態結構、詞的對應詞及其語義結構、語義關系、詞的歷史發展、詞的構成以及詞的用法等。詞匯學的這些知識能夠幫助擴大詞匯量,觸使幫助學生更深地理解詞義,更有效地組織、劃分和貯存詞匯;幫助我們增強對詞義和用法的了解,準確使用詞匯;有利于學生掌握使用參考書的技能,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學習英語的有效性,詞匯學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接受能力和使用能力。
下面就詞匯學的有關知識和法律英語學習層面聯系予以選擇說明。
(一)英語詞匯的發展與法律英語
英國最早的居民是凱爾特人(語言是印歐語系的另一個語族凱爾特語族的方言),英國第二大語言是古羅馬軍團的拉丁語,至410年在羅馬幾乎占領了全島。接著是日爾曼部落乘羅馬帝國衰亡而來到了島上(凱爾特語讓位了),他們的語言,史稱盎格魯—薩克遜語(人們一般稱其為古英語)盎格魯—薩克遜語在英格蘭也在發生變化。6世紀末圣·奧古斯丁領導的操拉丁語羅馬傳教土將基督教傳至英國。
中古英語(1150—1500),法國諾曼底人入侵,法語詞匯取代日爾曼語的影響,不斷涌入列英語中。到了13世紀,英語重新獲得社會地位。
1500年至今為現代英語,1500—1700年為早期現代英語;1700年至今為后期現代英語,在早期現代英語階段、歐洲掀起了學習希臘、羅馬古典著作的運動。這場運動史稱文藝復興,拉丁語和希臘語被認為是代表西方世界偉大的文學遺產的語言,是學術的語言;但翻譯家們很快就將這些著作譯成了英語,翻譯家們在此期間大量借用了拉丁語詞匯,并使之變成英語詞匯的一部分。16—18世紀,許多作家嘗試借詞,使得10 000多新個詞匯進入了英語。今天,由于現代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社會、經濟和政治的變化;其他文化和語言的影響,當代英語新詞匯層出不窮。
糾其發展渠道主要為:創詞、舊詞新義和借詞。當然在法律英語中主要是借詞和舊詞新義。
法律是上層建筑的一個部分,上層建筑具有相對獨立性,上層建筑體現當時占優勢的統治階級意志。由于紙的發明、印刷術傳入英國以及入侵者的優勢地位,我們就不難理解,古體詞和外來語在法律英語中的出現及其風格。
1.古體詞。古體詞因紙的發明和印刷術而傳承下來,在法律英語中,舊詞、古詞和十分學究氣、正式的詞的使用遠非其他任何文體語言所能及。法律英語保留了古英語和中世紀英語的詞匯和很久以來脫離了普通用法的意義。這些詞在法律行文中很常見。
2.外來語。由于英國被外來統治的歷史,法語對法律英語詞匯的形成產生巨大作用,其中一些已被英語同化。已符合英語的發音和拼寫習慣。另一些非同化詞,仍保留了法語外貌,如alien or alience(=to convert or transfer“轉讓,讓與授予權”),feme covert(=a married woman“有夫之婦,已婚女子”),cestuique trust(=beneficiary“信托收益人”)等。
(二)英詞詞匯的分類與法律英語術語及分類
英語詞匯包括各種各樣的詞。根據不同需要,可按不同標準劃分詞類。按使用頻率分,可以分為基本詞匯和非基本詞匯;按有無實義來分,可以分為實詞和虛詞,按起源來分,可分為本族語詞和外來語詞,下面只選擇基本詞匯和非基本詞匯進一步闡述。
基本詞匯是長期積累的,是該門語言的共核,具有全民性、穩定性、能產性、多義性、搭配性而為非基本詞匯不具有上述特征,術語屬于非基本詞匯。法律術語是法律學術領域所使用的語言。
1.常用術語。法律英語的常用術語最接近基本詞匯,法律英語常用術語有兩種概念;其一,不明確表示特定的法律概念,語域比較廣,既常用于法律語言中,也是社會、日常生活各方面不可缺少的詞語,在兩種語域中無語義差別,且能通俗易懂。其二,表示特定的法律,普法同民法詞匯聯系密切。
2.排他性專門含義術語。指脫離、排斥社會日常生活的一般含義,而保留特定法律專門含義的用語。借基本詞匯之形表達法律意涵如box(證人、陪審席),parole(假釋),deed(契約),suit(起訴、訴訟、訟案),complaint(控告、起訴)。
這類術語構成法律英語專門術語的主體部分。
3.專門法律術語。如bigamy(重婚罪),homicide(殺人者),affray(在公共場所斗毆罪),tort(侵權行為)。這類術語因為符號語的單義性準確性和所表達的概念嚴格分化這三個概本特征,所以是嚴格意義上的標準術語。
4.借用術語。隨著政治、經濟和科技的發展,法律調整的內容越來越多,門類的劃分地日趨細密,目前已發展成為一個體系龐大,門類眾多,結構嚴密的學科應運而生,相關領域內的專門術語大量涌入法律英語專門術語,其中許多術語已站穩腳跟,占有非常穩固的一席之地。
二、語法與法律英語長句
法律專業要求概念明確,邏輯嚴謹,用詞準確,所以長句的運用尤為普遍。弄懂長句,運用長句,就要善于把握其中的邏輯關系。
如:usually, [if the offender1 complies with the probation order and 2commits no further offense (while it is in force)], no other penalty is imposed, but [if he1 breaks the requirement .If the order or2 commits another offense], he can1 be brought back before the court and2 punished for the original offense as well as the later one.
本句是由“but”連接的兩個分句組成的并列句;每個分句中,都有一個用方括號標出的由“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本句可以譯為:通常,在緩刑期間,如果違法犯罪分子遵守緩刑法令,不再次違法犯罪,則不會受到其他處罰;但是,如果違法犯罪分子違背法令,再次違法犯罪,則會被押回法庭,兩罪并罰。
三、背景知識對法律英語學習的作用
詞匯離開不了語境。語境是指一個詞在詞群,從句和句群出現的環境,廣義地講,語境還包括物理環境,這叫非語言環境,非語言語境包括人物、時間、地點,甚至包括整個文化背景。法律英語詞亦是如此。
1.狹義語境和法律英語詞匯,英語詞匯離開其具體語境就難以辨識出其是普通意義還是法律專業的意義。如:(1)I only like films that have got plenty of action。我只喜歡有很多保險動作的電影。(2)He brought an action against her,i.e. sought judgment against her in a law court.他起訴她了。
(1)(2)如果脫離了具體語境,我們就無法辨別action表達的是法律意義還是普遍意義,action(動作—訴訟)(括號中破折當左邊的為普通意義,右邊的為法律意義),avoid(避免—取消),hand(手—簽字),hear(聽—受理),諸如此類的詞,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才能判斷出意思。
2.廣義語境和法律英語。法律英語學習的內容主要是英美法系國家的法律制度,由于中國的法律制度近大陸法系,因而在法律英語學習中常常會遇到我們所不熟悉的概念和術語,這就要求我們知悉相關語境的來朧去脈。
普通法,衡平法的理解:普通法與衡平法產生的歷史背景,知道“普通法”是專指英國在11世紀后由法官通過判決形式逐漸形成的適用于倉英格蘭的一種判例法,而衡平法是指英國在14世紀后對普通法的修正和補充而出現的一種判例法。要真正了解美國的違憲審查制度,美國是以普通法院行使違憲審查權的典型國家,就要考察美國歷史上的馬伯里訴麥迪遜案。1803年的著名案例,馬伯里是亞當斯總統下臺前一天任命的聯邦治安法官,但是其委任狀未得簽發。杰斐遜總統上臺后命令其國家務卿麥迪遜不再簽發該委托狀。于是寫伯里起訴到聯邦最高法院,后敗訴,該案的判決確立了美國法院的司法審查權。在該案中,聯邦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首次創立了立法行為受制于司法機構的“違憲審查原則”。違憲審查原則的確立,顯著提高了法院在三權分立體制中的地位和權威。如果要真正了解“沉默權”,就要了解“米蘭達”案及“米蘭達警示原則”(你有權保持沉默,否則你所說的一切,都可能作為指控你的不利證據。你有權請律師在你受審時到場。如果你請不起律師,法庭將為你指派一位)。這就是如今絕大多數的美國人都熟悉的“米蘭達程序”。美國憲法第5條修正規定,無論何人,不得在任何刑事案件中被迫自證其罪。可見,由于法律制度的差異和其他背景文化的不同,概念表達的用語差異司空見慣。
由以上討論可見,學習法律英語過程中,應“用外語學專業”和“用專業學外語”這兩種方法有機結合,深入熟練地運用,常規英語學科的知識為指導,能讓我們學起法律英語感到輕車熟路。另一方面,全面準確掌握法律知識,并以其作為學習法律英語的指導,能讓我們精確地界定中英文詞匯的內涵,提升我們精準、明晰地駕馭語言的能力,鍛煉我們的法律辯證思維。
參考文獻:
[1]劉藝工,屈文生.法律英語[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2]章振邦.新編英語語法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
[3]汪榕培,盧曉娟.英語詞匯學教程[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4]胡壯麟.語言學教程[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責任編輯 陳鳳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