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非財務因素分析對判斷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判斷借款人的信用和促進銀行洞悉市場開展業務具有重要意義。商業銀行信貸決策時應重點分析的非財務因素包括國家產業政策、產品市場等八大方面。中國商業銀行對信貸企業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面臨成本高、可靠性差等障礙,亟待加快社會征信系統建設,加強非財務因素指標體系的研究,提高信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關鍵詞:銀行管理;貸款管理;非財務因素
中圖分類號:F83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673-291X(2010)15-0053-02
一、信貸決策中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企業非財務因素是指那些不以貨幣為計量單位,不一定與企業財務狀況相關,但與企業生產經營活動密切聯系的各種因素。非財務因素對企業的生存與發展有著巨大而深遠的影響,其重要作用正越來越受到經營者、債權人和投資人等企業利益相關者的高度關注。
在銀行信貸決策中,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的作用主要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1.判斷借款人的還款能力。在分析借款人的還款能力時,人們習慣用資產負債率、流動比率、速動比率等財務指標。但是,財務分析主要是對借款人的歷史還款能力進行定量分析,且其基礎是建立在持續、穩定經營的會計假設之上的。事實上,借款人的經營狀況受其行業風險、經營風險、管理水平等各種因素的影響和作用,是處于不斷變化之中的,所以,對于非財務信息進行定性分析不僅是需要的,而且是不可避免的,有助于增強定量分析預測的可靠性,對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作出更加全面、客觀的預測和動態評估。
2.判斷借款人的信用。一筆貸款能否按期償還,概括地說取決于兩個因素:一是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二是借款人的還款意愿。在實際工作中,有些不良貸款的形成并不是因為借款人沒有還款能力,而是借款人“有錢不還”,或者是銀行缺乏對貸款的嚴格監督和催收,甚至是銀行在法律上已經失去了對貸款的所有權。所以,銀行進行信貸決策時,既要關注借款人的還款能力,也要分析借款人的信用。而借款人的信用如何在財務報表上基本沒有體現,必須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
3.洞悉市場,拓展業務。由于信息的不對稱,市場中知情者信息影響不知情者的利益,或者說,不知情者不得不為知情者的行為承擔風險。所以,要掌握這些信息,客觀上要求商業銀行信貸人員必須深入市場,熟練掌握和靈活利用各種企業非財務信息的獲取渠道,善于在信貸調查中收集和甄別信貸申請人的信息。通過對非財務因素的收集、監測、分析和利用,銀行能逐步建立完善的信貸管理信息系統,進而對建立健康信貸文化和促進銀行中間業務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二、信貸決策中應重點分析的非財務因素
影響企業發展的非財務因素非常廣泛,要進行全面地考察分析是非常困難的,因為商業銀行在信貸決策時對信貸企業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有一般性的一面,也有特殊性的一面。筆者認為,商業銀行應重點分析信貸企業的非財務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國家產業政策。國家產業政策是影響企業的宏觀環境因素中最重要的一個因素,它屬于企業不可控因素,但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為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企業所在的行業是否能獲得資金支持和政策優惠,進而影響行業系統性風險的大小及其變化趨勢。屬于國家重點支持行業,在政策有效期內發展條件優越,風險相對較小;屬于國家允許發展的行業,一般市場競爭比較充分,風險程度適中;屬于國家限制發展的行業,往往發展空間較小,風險程度偏高;國家明令禁止發展的行業和產品,如小水泥、小玻璃、小火電等,行業風險極高。如果產業政策中存在較大的保護成分,則應注意保護期限的長短。
2.產品市場。產品是企業利潤的來源,企業提供的產品能否適應市場,滿足消費者需求,是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對信貸企業產品市場的分析具體要從市場份額、銷售能力、銷售前景等方面進行。(1)市場份額。包括兩個指標:絕對市場占有率和相對市場占有率,兩個指標相結合,就能清楚掌握企業產品的市場份額了。(2)渠道建設。包括企業是否建立了健全的分銷渠道,銷售渠道是否暢通,銷售是否集中等。一般地,企業銷售范圍越廣,客戶越分散,風險相對就越小,如果企業把所有銷售都集中在一二家客戶,那么,其潛在風險就非常大。(3)客戶滿意程度。即企業產品是否滿足了以及在多大程度上滿足了客戶的欲望和要求。只有當客戶對購買經歷完全滿足或特別滿足時,企業才能獲得更強烈的顧客忠誠。
3.技術與創新能力。技術是企業打造核心競爭力最重要的因素。在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知識產權保障不斷完善的今天,是否擁有獨立的先進的技術對企業至關重要。誰擁有先進的技術,誰就是市場競爭的主動者。對企業的技術水平要從靜態和動態兩個方面進行分析,不僅要看現狀,還要分析發展趨勢。要掌握企業現有技術在同業中的位置,企業科研技術力量,企業在技術研發方面的投入情況等。在調查中可設計一些相關指標,如創新產品銷售比率、研究開發費用率、研究開發產品投入產出率、技術裝備更新水平、技術開發人員比率等。
4.信用狀況。企業信譽對產品的銷售影響重大,對貸款質量的意義也毋庸置疑。即使經營再好的企業,如果賴賬不還,也將給銀行帶來信用風險。企業的信譽狀況,可以從企業的還款記錄,包括對其他銀行、供應商等債權人的還款記錄以及經營中對合約、納稅等履行情況進行分析判斷。
5.擔保情況。擔保是償還銀行貸款的第二還款來源。對于擔保的分析主要分析擔保的形式、擔保率、是否存在重復擔保、抵(質)押物是否符合《擔保法》的規定、抵(質)押物是否足值、抵押物是否購買保險等。擔保形式主要有保證、抵押、質押三種,一般說來,抵押比保證更可靠,質押比抵押更可靠。擔保率當然是越低越好,但不能將企業的全部資產做抵押。
6.重大或有因素和未決因素。這類因素的特點是發生的可能性不確定,但是一旦發生,就可能給企業造成重大影響。在分析這類因素時要充分了解事件的性質、涉及的金額、發生的條件以及發生的概率,據此判斷對企業的影響程度。這類因素主要有:(1)重大法律糾紛、未結訴訟。如果存在,要充分調查事件的經過、進程,充分預計事件的結局與后果。(2)衍生金融工具投資。期貨、期權等衍生金融工具可能會導致企業未來財務狀況及盈利能力發生劇烈變化,因為這些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無須支付相關資產的全部價值,一般也無須進行實物交割,具有高杠桿性和高風險性。(3)其他重大或有資產、或有負債。如已經取得的銀行授信額度、大額對外擔保、大額票據貼現等。
7.企業未來核心競爭力。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包括企業未來的投資、產品市場占有率、材料成本升降、新產品開發、自然資源的消耗對環境的影響等。特別關注新產品的開發是否符合人們未來物質文化提高所需的,能夠減少自然資源消耗或能彌補自然資源消耗的,而不是那些只有科技概念并無市場前景的,或只是能夠降低成本偷換概念冒用他人品牌的產品。企業核心競爭力關系到一個企業能否持續經營,及未來是否有投資者所希望的潛在的獲利空間和能夠承受的風險。
三、商業銀行進行非財務因素分析面臨的障礙與對策
應該說,對信貸企業進行非財務分析近年來已經引起了中國各大商業銀行的高度重視,在分析方法、分析程序等方面也取得了較大的進展。但由于歷史和社會大環境等方面的原因,在這方面還面臨不少障礙。其一,成本問題。非財務因素分析牽涉到信貸企業的方方面面,收集渠道多種多樣,許多信息來自企業外部,許多信息需要多方收集后印證核實。為了掌握全面準確的信息,商業銀行往往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聘請第三方專業調查機構負責信息搜集,也需要較高的成本。其二,主觀隨意性大,可靠性差。為了便于把握,多數非財務指標力圖使信息量化,但目前尚沒有一個客觀成熟的非財務指標評價系統,許多非財務指標的量化尚無公認的規則可言,帶有很大的主觀隨意性,如滿意度的量化。還有許多非財務指標無法量化,全憑信貸人員主觀判斷。其三,商業銀行信貸從業人員整體素質亟待提高。相對于財務因素分析,非財務因素的分析對信貸從業人員的要求更高。非財務因素分析的復雜性要求信貸人員具有廣泛的知識結構,從國家政策到行業規范,從企業管理到專業技術,從市場營銷到財務會計最好無所不知;非財務信息收集渠道的多樣性要求信貸人員具有高度負責的工作責任心、勤奮敬業精神和商業間諜般的謀略;非財務因素分析的主觀性要求信貸人員具有豐富的經驗、犀利的眼光和高度的職業敏感。但就目前而言,各商業銀行真正符合條件的信貸人員少而又少。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加快社會征信系統建設。中國社會征信系統的雛形是人民銀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實施的紙制“貸款證”制度,規定每個信貸企業到人民銀行辦理一本“貸款證”,各商業銀行辦理信貸業務后再在該證上登記,以實現信息互通。經過十多年的發展,“貸款卡”取代了“貸款證”,企業的基本信息、貸款情況已經能在各商業銀行之間聯網查詢。但是信息過于簡單,而且更新速度慢,難以滿足需要。只有建立全面完善的社會征信系統,才能減少商業銀行的信貸分析成本,促進全社會的信用建設。其次,加強非財務指標體系與方法的研究,盡早建立規范公認的非財務指標評價體系。目前不少專家學者在積極努力,也出了不少成果,但還沒有形成權威,達成一致。再次,商業銀行要大力加強信貸隊伍建設,采取培訓、考核、引進等一系列措施,淘汰不合格人員,引進優秀人才,提高信貸從業人員的整體素質。
參考文獻:
[1]袁敢.“逆向選擇”風險與非財務因素分析[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5).
[2]段希文.銀行的績效評價:財務分析還是非財務分析[J].江西財經大學學報,2009,(3).
[3]唐群.淺談業績評價中的非財務指標[J].江西科技師范學院學報,2005,(2).
[4]吳沖,喬木.商業銀行非財務信用風險分析[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3).[責任編輯 吳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