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我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產生有著其特殊的歷史背景,銀行業現有的信貸風險控制機制存在種種缺陷,因此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防控必須結合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實際情況。本文主要是就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危害和成因的機制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 商業銀行 不良貸款 問題分析
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資產問題一直困擾著整個金融體系的運行,由于金融體系的安全、高效、穩健運行,對經濟全局的穩定和發展至關重要,因此在應對危機中同樣要注意銀行不良貸款的防控問題。在實施積極經濟政策的同時如何防范和控制商業銀行不良信貸資產的再度產生,保護并促使貸款債權實現,保障金融安全,這仍然是我們必須要注意到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本文研究的重點所在。
一、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現狀分析
銀行業(此處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是指處于非良性經營狀態,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銀行貸款,具體而言,即銀行不能按時(按照事先約定的期限)、足額(按照事先約定的利率)獲得利息收入甚至難以收回本金的貸款。
1998年末,四家國有獨資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為32.2%,賬面反映需要注銷的呆賬貸款約占全部貸款的2.9%,在呆滯貸款中實際上還有很大一部分也是需要注銷的呆賬。巨大的不良貸款已經成為中國金融穩定的最大威脅。
1999年開始,信達、長城、華融、東方資產管理公司相繼成立。經過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造和上市,2008年,我國銀行業不良貸款保持雙降2008年末,我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4945億元,比年初減少7065億元,不良貸款率進一步下降到2.49%,比年初下降4.21個百分點。
二、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危害
總結世界各國歷次金融危機的特點,并結合中國具體國情,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主要危害如下:
1.直接造成銀行的資產損失
不良貸款,顧名思義,就是不能實現預期收益的銀行貸款,銀行不能按時、足額獲得利息收入甚至難以收回本金的貸款。資產存量制約著資金周轉,使銀行資金無法運用到收益更大的項目上,這對銀行的資金利用來講也是一種機會成本。
2.導致銀行財務狀況惡化
不良資產對銀行財務的影響是雙重的。一方面,較多的貸款利息無法收回,銀行卻要如實支付這部分資金的利息及其它相關費用。另一方面,國家財務制度規定,一定時間內無論利息是否實收,都要計入營業收入。由此可見,企業所欠利息越多,銀行虛盈實虧現象就越嚴重。
3.影響銀行的資金周轉,可能誘發通貨膨脹
不良貸款導致銀行預期的現金流損失,銀行的資金無法按時足額收回,特別是在銀根緊縮或者出現存款滑坡的情況下,銀行無法通過貸款回收來增加頭寸,往往出現支付困難,造成銀行資金周轉困難。隨著銀行不良貸款的逐漸增加,貸款周轉速度減慢,貨幣的供求發生非正常的變化,社會貨幣總需求的壓力增大,但政府若通過采取向商業銀行再貸款或通過注入資金核銷來處理不良貸款時,等同于發行基礎貨幣,也會增加通貨膨脹的壓力。
4.危害社會信用制度
銀行的不良貸款并不必然給社會信用制度造成危害。但是,隨著銀行不良貸款的日積月累,借款人不能按照事先約定還本付息,企業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不斷出現并日益發展,必然會造成社會信用制度的破壞。
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分析
從經濟學的角度講,不良貸款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我國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中出現的銀行資金“財政化”,也就是說是銀行和政府職能的錯位,把許多本應由國家財政履行的職責不合理地壓在國有商業銀行身上。當然,商業銀行自身的經營管理機制方面的缺陷,也是不良貸款形成的主要原因。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成因與中國社會的歷史和現實有密切的關系,總的來講,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1.政府的行政干預
企業轉軌過程中,隨著壟斷的打破國有集團企業受到很大沖擊,國有商業銀行積聚了大量不良資產,其中國有企業不良貸款在不良資產中超過70%,由于國有產權不明晰,國企是國家的,國有商業銀行也是國家的,這就形成了一種不能及時還貸現象。其次,國有企業一些投資項目是政府一手操辦的,地方政府出于發展地方經濟考慮,總是要求銀行提供貸款支持,當企業不能償還貸款時,銀行就形成不良資產。在經濟轉軌過程中,部分國有企業陷入困境,地方政府出于穩定考慮,往往支持縱容企業借破產、合并、分立等形式有意逃廢銀行債務。
2.社會信用體系、金融體系不健全
中國在向市場經濟轉化過程中,存在嚴重的信用缺失,集中表現為信用社會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遠遠不能適應現階段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社會信用體系的不健全已經成為中國國有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重大阻礙。是國有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的重要成因。
3.法律制度不健全,逃廢銀行債務的行為未得到有效控制
我國商業銀行債權保護方面的立法滯后,有關法律規定不完善,已有的法律、法規執行不力,嚴重制約了信貸資金良性運行。在現有的法律、法規中,債權銀行參與監督涉及債務企業處理的權利不夠,無法充分達到參與監督的目的。
4.銀行信貸制度缺位、內控機制不健全、人員素質低
我國國有商業銀行是從國家專業銀行轉變而來,管理體制和信貸制度仍在逐步轉變、逐步完善的過程之中,比成熟市場經濟國家銀行的信貸制度存在一定差距。信貸制度在發展、完善的進程中仍然存在較大漏洞,在此過程發放的貸款勢必存在較大隱患。還有,由于內控機制不健全引起的對貸款人審查不嚴,盲目放貸也很容易形成不良資產。政治素質低下,導致道德風險的產生,直接形成貸款風險。能力素質的低下,形成操作風險,進而引發貸款風險。
參考文獻:
[1]柴艷麗 王佐蓮 亢金蓉:對專業銀行不良貸款的對策建議[J].經濟師,1994(12)
[2]張明久 茹毅 楊克勤 羅翀 喻蓉:科技不良貸款的化解與防范[J].經貿導刊,1995(03)
[3]張慶云:關于對國有商業批發企業不良貸款的調查[J].青海金融,1995(04)
[4]潘文波:商業銀行貸款風險分類實證研究報告[J].投資研究,2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