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服務外包作為現代服務業的重要內容之一,是實現產業升級、優化外向型經濟結構、擴大就業、培育財源的重要途徑。但從國內外經驗來看,服務外包業的發展需要一系列的內外條件,這些條件包括國際市場需求、信息技術、人才、品牌、行業協會和政府的政策支持等。
[關鍵詞] 服務外包 條件 影響因素
服務外包發展的動力源于跨國公司在全球范圍內優化資源配置,從而降低成本提高經營效率,打造核心競爭力。具體來看,直接誘因包括接包國豐富的具有一定技能水平的勞動力資源和良好的基礎設施。接包國與發包國的巨大成本差異,信息技術的進步大大降低了交易成本,全球商務環境持續改善等等,從國際經驗看,一個國家或地區要發展服務外包業,必須符合以下條件:
一、國際市場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基石
服務外包產業是新一輪基于通信和互聯網技術的全球辦公室業務轉移,是全球員工職位的重新配置。按照接包者的地理位置,服務外包可以分為境內的在岸外包和境外的離岸外包兩種。在全球范圍內,服務外包中有70%至80%為離岸外包,也被稱為國際服務外包。因此,全球服務外包業是以國際市場的需求為基礎的。市場需求永無止境,更好、更快、更便宜是企業持續面對的壓力,以更低的價格提供更多的功能與服務迫使企業從事離岸外包。據聯合國貿發會議估計,全球財富1000強中95%以上的企業已經制定了服務外包戰略。在目前世界最大的1000家公司中,大約70%的企業尚未向低成本國家外包任何商務流程,說明服務外包產業的未來市場仍將有很大的成長性。未來幾年全球服務外包市場將以每年30%至40%的速度增長。近年來隨著印度等服務外包發達國家勞動力成本不斷攀升,一些跨國公司開始尋找新的、成本更低的服務外包承接地。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更多歐美、日本公司為了降低成本、增強競爭力,有意將其非核心業務外包給發展中國家的企業,這給我國服務外包企業帶來更多發展機會。目前全球服務外包的市場規模在3000億至5000億美元之間,在未來若干年內將繼續保持20%到30%的增長速度,預計到2010年底,全球服務外包市場規模將達到6000億美元以上。雖然國際承接服務外包的競爭激烈,但是中國占據的成本和市場優勢,將使中國在承接服務外包方面大有可為。
二、信息技術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動力
服務外包、離岸外包的發展是與信息技術和信息業的發展密不可分的。信息技術是服務外包的技術資源基礎,是服務外包業發展的動力源,軟件、通訊、網絡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水平已成為衡量服務外包商業環境的重要指標。首先,隨著信息技術獲得飛速發展,極大地提高了交通、通訊和信息處理能力,新的科技服務手段出現在信息、咨詢和以技術服務為核心的各類專業服務領域,信息技術的發展因此為服務外包提供了技術基礎,使原來不可貿易的眾多服務領域可以進行跨行業跨地區、甚至跨越國界的貿易,從而打破了服務外包在地理上的局限,使企業可以更便捷的選擇到最優服務提供商。其次,信息網絡技術的快速發展大幅度降低了市場的交易成本,這使企業業務規模和市場占有率的擴大更傾向于通過離岸外包這種方式來實現。信息技術特別是互聯網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企業管理模式和運行方式,企業進行信息收集、加工、傳遞的成本變得極為低廉,企業間互相協作的交易費用大大降低。第三,企業以信息網絡為依托,基于計算機技術、仿真技術和信息技術等建立的決策支持系統能幫助企業決策者以最快的方式盡可能多的獲得有關企業內外部的信息,通過及時對這些信息進行綜合處理,為服務外包業務的雙方準確快速的決策形成提供技術支持。最后,信息技術的進步推動了服務外包和離岸外包的發展,服務外包和離岸外包業務不斷高端化。高端服務外包業務通常具有數據傳輸量大、實時性要求高、業務綜合復雜、附加值高等特點,這又為信息通信技術和信息通信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印度始終堅持采用國際上最先進的技術質量標準進行高起點的軟件開發。NASSCOM規定,凡擁有10名員工以上的軟件公司必須達到ISO9001標準認證。目前,印度已成為世界上軟件公司獲此標準認證最多的國家。此外,印度獲得CMM5級證書的企業數量也名列世界前茅。目前,印度軟件企業以其成熟的設計技術和實施能力著稱于世,在管理信息與決策支持系統,銀行、保險及財務應用,轉移方法與技術,專家系統、人工智能系統、計算機輔助設計與制造等方面形成了強有力的競爭優勢。
三、人才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核心
服務外包是知識經濟,是智力經濟,沒有優秀的人才,產業就不可能發展起來。因此,服務外包產業是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人力資源成本在產業成本中占主要部分。特別是在軟件開發成本中,人力資源成本占到70%。人力資本優勢將成為服務外包競爭的核心,外包業務的增長需要充足的人力資源作為支撐。因此,擁有一批高素質、低成本的專業技術人才將會有效地降低成本,從而大大提高一個地區對服務外包企業的吸引力,加快形成產業積聚,帶動相關產業發展。與全球制造業產業轉移相比,以服務外包為代表的國際服務業產業轉移具有自身特有的運作特征,因此,其所需要的是復合型的專業人才。一般來說,服務外包業需要既有高端人才、又有高素質的基層從業者的“金字塔型”人才結構,所要求的實用人才應熟練掌握IT技術、擁有某一領域專業知識并熟練運用英語。
國際服務外包的主要接包國印度、菲律賓、捷克、愛爾蘭的經驗表明,合理的人才結構是服務外包發展的關鍵之一。如愛爾蘭的軟件服務外包出口在1999-2008年間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在勞動力方面,愛爾蘭有豐裕的高素質員工。25歲以下的人口占總人口的37%,并且60%的年輕人受過高等教育,其專業主要涉及商業、工程類和計算機科學類等。英語是愛爾蘭的官方語言,這為承接服務外包尤其是歐美跨國公司的軟件外包提供了較為有利的條件。目前印度的軟件公司擁有超過65萬名工程師,其雇員總數僅次于美國,印度全國的160所大學和500所學院均設立有軟件方面的專業,每年從大學畢業的軟件技術人員約為17.8萬人,而每年進入到軟件行業的專業人員也高達7.3萬到8.5萬人。
四、品牌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關鍵
21世紀世界進入了品牌經濟主導市場發展趨向的時代,建立一個國家級的服務外包行業品牌對創造良好的產業環境,提高中國服務外包行業的競爭力至關重要。知名品牌直接代表著先進的技術、高超的質量和一流的服務,由此它能給顧客帶來利益上的滿足、情感上的愉悅和價值上的提升,同時也使人們聯想到其背后所擁有的強大實力與能力的企業及其城市。正是公眾對知名品牌核心價值擁有這樣一種共同的認知,因而,推進服務外包企業創知名品牌,被追求市場拓展和利潤擴大的國際化經營企業所關注。在服務外包產業發展初期,國內企業整體實力較弱、力量分散,這時,各地可更多地依托國家實力,以整體形象積極承接國際業務,并培育當地產業實力;等到確定自身優勢、建起當地龍頭企業后,可在不與國家品牌沖突的情況下,樹立起地方品牌在特色領域的優勢地位。只有結合本地的區域特色和行業特色,有針對性地發展特色外包業務,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這是各地服務外包產業發展中首先要考慮清楚的事情。
全球外包市場中,印度最具競爭力,2008年全球離岸外包企業100強中,印度的Infosys技術公司、塔塔咨詢服務公司、Wipro技術公司,Genpact和馬恒達科技公司(Tech Mahindra)五家企業躋身前十位,這足以體現出印度服務外包業在全球的實力和地位。在這些軟件航母的帶領下,印度的外包產業迅速擴張,目前已經承接了美國的絕大部分發包業務。這些知名品牌的確立,是印度進入國際服務外包第一方陣的重要標志。愛爾蘭政府還以國家形象做廣告宣傳服務外包產業環境。由于菲律賓政府及行業協會的不懈努力 ,菲律賓在服務外包領域的知名度也愈來愈高。
五、政策是發展服務外包業的保障
良好的扶持政策是產業持續穩定增長的根本保障。從國際經驗來看,不管是政府、社會中介機構,還是企業的行為,有法律政策作為依據和保障往往是重要的前提。對于服務外包而言,許多服務都是無形的,復制成本低、盜用收益高,對發包方知識產權的保護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問題。已有的不少案例表明,由于中國缺少相應的法律政策約束,國外發包方不愿意把合同分包出。國際經驗表明,跨國公司在選擇外包地點時,考慮的主要因素是高素質的服務人才、具有戰略高度的方案集成和核心外包的服務能力,同時還有語言、文化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因素。所有這些要求,更需要政府的政策推動和大力支持。扶持政策主要在扶持資金規模、政策覆蓋的廣度和深度等方面。
印度外包業的發展得益于印度政府的政策支持。印度政府高度重視軟件產業和服務外包,上世紀80年代初,拉吉夫#8226;甘地政府明確提出“要用電子革命把印度帶入21世紀”,其政策切入點就是軟件業,從稅收、財政、金融等方面扶持該產業的發展。1986年制定了《計算機軟件出口、軟件發展和軟件培訓政策》,明確了印度軟件產業發展戰略目標,并對從事IT外銷的企業給予特別的優惠政策。如,對從事該行業的企業所得稅實行5年減免5年減半,再投資部分3年減免等等。據有關資料顯示,在印度發展服務外包的成本要比中國低30%左右,企業負擔基本上是“零稅賦”,這在相當大程度上形成了承接服務外包的成本優勢。同時,印度不斷完善相關法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使軟件外包企業建立了良好的國際信譽。
六、行業協會是發展服務業的中介
行業協會組織在協調企業行為、規范行業秩序、維護企業權益、加強信息服務、推動行業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服務外包行業協會通過提供多渠道、多層次的服務,幫助企業提升應對能力,更好地面對瞬息萬變的市場環境;同時,更好地推動服務外包企業自我約束機制的建立,避免惡性競爭,進一步促進服務外包產業的健康快速發展。它的作用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有利于整合資源,提高接單能力。采取聯盟方式,能抱團出海,大幅提高接單成功率,為中小企業創造更多的市場機會。二是有利于發揮規模效應,增強產業競爭力。能加快產業集聚升級,強化協同、降低成本、增加盈利。還可推動企業購并重組,打造產業龍頭,提升產業首位度。三是有利于緊跟國際潮流,共塑品牌形象。服務外包產業競爭的實質,是國家或城市間的競爭,更是人才和技術方面的競爭。如今,“行業協會+城市品牌”已成為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新潮流。
印度服務外包產業發達,與充分發揮行業協會和中介機構的作用密切相關。印度有一個由900多家服務外包企業組成的行業協會——“全印軟件業和服務公司協會”(NASSCOM)。它作為印度IT服務產業的“市場部”,在印度乃至全球服務外包領域的地位顯赫,在政策推動、顧問咨詢、行業協調、轉業培訓、資格認證以及溝通政企關系等領域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幫助印度確立了全球離岸服務外包的領先地位。
根據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現狀,商務部已制定了其5年發展目標,提出到2013年承接國際服務外包業務300億美元,年均增長43%;力爭建成一批產業聚集并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服務外包基地;促進200家著名跨國公司將服務外包業務轉移到中國;培育2000家取得國際資質的大中型服務外包企業;培育120萬承接服務外包所需實用人才,新增100萬大學和大專畢業生就業。但從總體看,目前我國的國際服務外包發展總體水平比較落后,多數業務處于外包價值鏈的低端,業務內容以向周邊國家提供服務為主,外包服務市場發育和外包服務企業競爭力不足,而要大力發展我國的服務外包產業,必須著眼于全局,政府部門與外包企業應齊心協力、共同促進我國服務外包業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邢廣陸:服務外包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要素研究.青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
[2]劉 波等:公共服務外包決策的影響因素研究.公共管理學報,2010.2
[3]張文平:金融危機視角下發展我國服務外包產業的路徑選擇.消費導刊,2010.2
[4]李秉強:我國服務外包發展的國際比較與對策分析.四川經濟管理學院學報,2010.1
[5]張瑞麗等:印度、日本服務外包發展對江蘇的啟示.宏觀經濟觀察,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