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改革開放的進程中,中國民營經濟為中國的發展作出了積極貢獻。21世紀,在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諸多力量中,民營經濟是中國民族經濟中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堅力量之一。尤其是中國加入WTO后,民營經濟從20幾年前的“尾巴”地位到今天占住國民經濟有大半個江山,充分顯示出其強大的生存與發展能力。本文結合瑞昌市的實際情況,對民營經濟的主要特點和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發展民營經濟的一些措施,以求在促進縣域經濟和社會的協調發展中充分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
[關鍵詞] 民營經濟 發展趨勢
一、民營經濟發展的主要特點
近年來,瑞昌市各地認真貫徹落實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和九江市委、市政府關于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措施,大力發展民營經濟,促進民間資金向民營資本轉變,使民營經濟得到了長足發展,成為瑞昌市國民經濟發展的生力軍。2007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首次突破20億元大關,達23.2億元,占GDP的比重提高到65.7%,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84%。民營經濟在增加稅收,提高居民收入、解決勞動就業、繁榮城鄉市場、拉動社會投資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其發展特點呈現以下幾個方面的特點:
1.總量上臺階,比重創新高
近幾年,我市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占國民經濟總量的比重逐年提高,已成為全市經濟的重要部分,形成了以公有經濟為主,公有、民營共同推動我市經濟發展的格局。2007年,我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再上新臺階,達23.2億元,比上年凈增3.9億元,占全市GDP的比重創歷年來新高,為65.7%,比上年提高2.9個百分點。分產業看,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依次為21180萬元、174418萬元和36036萬元,占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的比重分別為9.1%、75.3%和15.6%,與上年比,第二產業比重提高了11個百分點,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了0.9和10.1個百分點。第二產業所占比重最大,是民營經濟主力軍,民營經濟增加值的產業特征仍呈“二、三、一”格局。從經濟類型看,非公有制企業是全市民營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2007年全市非公有制企業增加值達17億元,占GDP的比重首次突破70%,達到73.2%。
2.保持快速增長,速度高于GDP
“九五”以來,我市民營經濟保持了快速發展勢頭,增速明顯高于同期GDP。2007年,我市民營經濟增長15.14%,僅次于2006年,是近10年來發展較快的一年,其中,“十五”時期增長21.9%,“九五”時期增長17.5%。同時民營經濟的增長速度大大超過了GDP,1996-2005年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平均增長19.6%,比GDP增速快6.3個百分點,2007年民營經濟比GDP增長速度快3.03個百分點。
3.促進經濟發展,三分天下有其二
我市經濟快速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的貢獻,民營經濟已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在全市GDP增長12.11%中,公有經濟貢獻了16.0%,民營經濟貢獻了84.0%,拉動全市經濟增長了10.1個百分點。從構成看,非公有制企業是民營經濟的主要力量,在四種所有制形式中對經濟的貢獻最大。2007年,非公有制企業經濟對GDP的貢獻率為69.8%,拉動經濟增長了9.5個百分點;分產業看,民營第二產業是推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一、二、三產業民營經濟增加值對全市經濟的貢獻率分別為5.6%、39.4%和19.0%,分別拉動經濟增長了0.7、5.0和2.4個百分點。
二、民營經濟發展中存在問題
近年來,民營經濟雖然取得較大成績,但由于起步較晚,民營經濟發展中還有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
盡管與前些年相比,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環境已大為改觀,對民營經濟除了在認識上不斷破除清規戒律外,還通過一些政策措施給予鼓勵和扶持。但現實生活中,仍然存在著市場主體因身份、地位不同而受到不同對待的事例。在某些行業和領域,或者不允許民營企業進入,或者進入的門檻比較高。在民營企業的創辦和經營過程中,審批過于復雜、攤派過多,對民營經濟的某些政策歧視和不公平待遇依然存在。
三、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對策建議
瑞昌市民營經濟的發展是當代中國縣域民營經濟發展的一個縮影。綜觀全局,展望世界,科學技術的發展日新月異,以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猛烈沖擊和影響著傳統產業。面對知識經濟時代,技術創新是實現經濟增長方式轉變的必然途徑;面對中國加入WTO后的新形勢,企業要生存發展,唯有走技術創新之路。
黨的十五大、十六大確立了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給民營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契機。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毫不動搖地鞏固和發展公有制,毫不動搖地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堅持平等保護物權,形成各種所有制經濟平等競爭、相互促進新格局。由此可見,黨和政府對民營經濟發展十分關注,民營經濟的發展對推動全市經濟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根據以上論點,面對挑戰和機遇,民營企業除了在機制、經營管理、服務上實現創新外,更要加快技術創新的步伐,才能有效地推動民營企業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報告》,2007年10月
[2]《瑞昌市委、市政府關于大力發展民營經濟的決定》,2005年3月
[3]《瑞昌市委、市政府關于優化經濟發展環境的決定》,2005年8月
[4]《瑞昌市政府工作報告》,2007年1月
[5]《瑞昌市統計提要本》,1995、2000、2005、2006
[6]《工商企業登記管理條例》,1982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