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美元仍然處于下降通道、長期低位運行的趨勢近期難以改變,在這樣的背景下,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勢必逐漸增大。面對人民幣升值有其自身原因也有來自外部的原因,并且對中國經濟在多方面造成了影響。本文將對人民幣升值壓力的來源及其對中國經濟的正面及負面影響進行闡述。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進出口貿易 匯率 經濟結構 外匯 熱錢
隨著近來世界各國之間經濟開放度的擴大,經常出現貿易不平衡、債權債務不平衡、國際收支不平衡、投資不平衡等經濟問題,中國面臨著巨大的人民幣升值壓力。
一、人民幣升值壓力分析
1. 我國外匯儲備的急劇增加是人民幣升值壓力的直接原因
近年來,我國產品的國際競爭力逐步增強,出口創匯能力增強,使得出口貿易形成高額貿易順差;又因為政治穩定和良好的投資環境,外商直接投資增勢迅猛,最終形成了經常項目和資本項目長期“雙順差”的局面,使得我國國際收支收入大于支出,長期積累形成數額龐大的外匯儲備。外匯供大于求,促成并加劇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
2. 美國以中美貿易順差為借口,強壓人民幣升值
隨著中美雙邊貿易的迅速發展,中美雙邊貿易的不平衡的問題也日益突出,中美雙邊貿易額從1978年的9.9億美元增加到2008年的3078.2億美元。施壓順差國貨幣升值以緩解美國對外貿易逆差是美國政府經常采取的手段,但是從歷史經驗分析,這類手段并沒有緩解貿易逆差。中國對美出口主要基于價格優勢,中國出口商品的價格上升而競爭力削弱后,這些產品的生產只會轉到成本更低的國家。人民幣升值不是解決貿易失衡問題的根本之策。而美國執意而為之是因為人民幣升值后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損害作用更大,能夠遏制中國的發展。
3. 西方國家不斷施壓,使人民幣升值問題倍受關注
美元兌歐元的持續貶值使得與其掛鉤的人民幣對歐元也相對貶值,近年中歐貿易持續增長,人民幣對歐元的貶值導致歐盟企業對中國商品的成本上升,企業出現虧損,于是加拿大、歐盟等國家和地區紛紛要求人民幣升值以承擔美元貶值的部分后果。目前一種比較盛行的說法是西方大國拋出的“再平衡論”,這種論調宣稱以中國為首的世界順差大國才是本次金融危機爆發的根源,并再次提出用人民幣升值來“糾正全球經濟失衡”。
4. 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形成人民幣匯率上升的內部因素
一個經濟持續增長的在國,必然面臨本幣升值的壓力,例如二戰后的德國和日本。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增長速度遠高于同期世界各國經濟增長率,例如在世界經濟大蕭條的背景下,2009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為335353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8.7%。中國經濟的相對高增長率及中國GDP在世界GDP中的份額日益上升,是人民幣匯率面臨升值壓力的根本因素。
5. 我國目前采用的匯率政策對人民幣升值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匯率事實上是兩國貨幣的相對價格,當兩國經濟發展不平衡使其貨幣的相對價值發生變化時,匯率也該隨之變化,然而目前人民幣實際上的固定匯率制僵化了這種浮動的機制。衡量貨幣匯率是否合理主要有兩個角度:一是國內是否存在通貨膨脹;二是外匯儲備。我國當前沒有發生通脹,貨幣政策上不存在匯率升值的條件;但我國的外匯儲備持續增高,給當前金融調控帶來了很大的難度,造就了人民幣升值的內部壓力。
二、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人民幣升值及升值幅度是一個關系國計民生的重大問題,對中國經濟的影響既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下文將進行分述。
1.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積極影響
(1)人民幣升值,有利于促進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加快經濟結構轉型
人民幣的升值,將導致流向出口部門也就是勞動密集型部門的資金就會流向資本密集型部門,使我國的產業結構向有利的方向調整,最終資本會轉向投資國內市場。人民幣升值還確利于我國企業進口先進設備、引進稀缺技術成果,促使企業調整產品結構,提高產品質量與服務水平,增加我國產品的附加值,改善經營理念,增強我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從而達到國際化標準。
(2)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改善我國部分產品依賴出口的局面,拉動內需,促進經濟健康發展。
中國主要以“價廉物美”打進世界市場。人民幣匯率的上升,對我國大量勞動密集型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價格競爭力造成一定的傷害。但從貿易結構上來說,我國本應該是一個以內需為主的經濟大國,外需比重不宜過大,沒有必要一味地擴大出口規模。人民幣升值可以促進外需與內需協調發展,加快啟動國內需求,形成內外貿結合的發展態勢,從而起到緩解對外貿易不平衡、擴大內需,穩固中國經濟增長的有利作用。
(3)人民幣升值有利于我國進口貿易,減少貿易逆差,創造良好的對外經濟關系。
人民幣升值后,我國進口商品價格下降,有利于擴大進口,尤其是一些高科技產品的進口有利于提高中國企業產品的科技含量,提高國際競爭力,使企業“走出去”,加快中國企業的國際化步伐。另外,加大進口有利于減少我國貿易順差,平衡與緩解各國的貿易矛盾,減少糾紛和摩擦,有利于創造良好的國際貿易關系。
(4)人民幣升值有利于實現人民幣的國際化,提高中國經濟的國際地位,加大我國與世界經濟的融合度。
人民幣升值是中國經濟綜合實力強、經濟形勢好的信號,有利于增強國內外投資者的信心以及改變他們對政府行動和經濟運行的預期,增強投資者的投資意愿,為人民幣成為區域化、國際化貨幣創造有利條件。立足于我國經濟發展背景上看,人民幣合理升值既是現實經濟情況的正常反映,也有助于減少國際貿易摩擦,促進我國與世界經濟的更進一步融合。
2. 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負面影響
(1)人民幣升值必然造成外匯儲備大幅度縮水,并有長期的通脹風險
截至2009年末,中國外匯儲備余額為23992億美元,2009年全年共增加4531億美元。中國外匯儲備的不斷積累,在人民幣升值壓力下給儲備管理帶來更多新問題。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研究員余永定稱,“以下降的美元指數衡量,中國外匯儲備的資產損失是不可避免的。中國外匯儲備面臨三重打擊:美元購買力的下降,潛在的美國國債下跌風險,和長期內可能的通脹。”
(2)人民幣升值后我國出口產品的價格優勢被削弱,并增加就業壓力。
盡管近些年我國出口貿易額一直在快速增長,但是主要出口產品仍然是一些附加值不高的產品,出口產品層次較低,我國實際得到的貿易利益或收益卻十分有限。人民幣升值后,對簡單加工貿易的打擊將是致命的。人民幣每升值1個百分點,行業的凈利潤率就將直接下降1個百分點,而當前這些行業的平均利潤水平僅僅在3%-5%。人民幣升值對簡單加工貿易的打擊將是致命的,由此形成的巨大失業人口將對經濟帶來嚴重的負面影響。
(3)人民幣升值可能激發國際“熱錢”涌入中國市場,增加金融系統的不穩定
人民幣升值帶來更大的升值預期,將會吸引大量的國際“熱錢”投資到中國市場,熱錢對經濟總體上講是一個負面的,熱錢到處流動,其實造成我們現在全球經濟動蕩最主要的原因之一。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大量外匯投機資本通過各種渠道進入了房地產市場,他們主要進入的是高檔住宅物業和商業物業,隨著人民幣的不斷升值,外匯的投機者已經形成了人民幣進一步升值的預期,熱錢也大幅度向房地產市場流動。
綜上所述,人民幣升值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也是有利有弊的。為緩解升值壓力,我們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立內外平衡的開放式經濟體,在產業結構、產品結構、消費結構、投資結構、地區發展結構以及出口結構上進行內部調整,改變失衡狀態,減少外圍矛盾和貿易摩擦。同時需要進行人民幣匯率改革,完善人民幣匯率生成機制,加快外匯市場建設,增加人民幣匯率的浮動彈性。引入人民幣匯率的區間浮動,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使人民幣匯率與我國的經濟發展階段相適應,保證我國經濟的繼續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 吳蘭 魏型:論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 重慶電子工程學院院報 2009,(06)
[2] 陳潔 劉映山: 試論人民幣升值壓力的背景及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 金融經濟, 2009, (24) .
[3]高超:淺談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J]. 理論界, 2010, (02) .
[4]安穎:人民幣升值對我國經濟的影響及對策[J]. 科技風, 2009, (24)
[5]魏丹 鐘曉兵: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就業的影響[J]. 哈爾濱商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 (01)
[6]宋文卓 周紅青 王洋:淺談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對外貿易的影響[J]. 網絡財富, 2010,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