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幸福文化是指一種以幸福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以研究和實施正確的幸福理念,形成科學合理的幸福觀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做好幸福文化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通過分析影響幸福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加強幸福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關鍵詞] 幸福文化 建設 分析因素 方法與途徑
一、如何認識幸福文化
幸福是人生的主題。費爾巴哈曾經指出:“生活和幸福原來就是一個東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對于幸福的追求。”此語雖言過其實,卻亦有其可取之處。古今中外,且不論身邊的蕓蕓眾生對幸福有著各自獨特的思考和追求,甚至學識淵博之士給予幸福的理解和闡述亦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誠然,幸福在某種意義上是一種積極的心理感受力,甚至在更多時候人們認為它與快樂有如孿生,正因為這種簡單的等同,使人們對幸福的感性把握超越了理性的思考,以致對幸福的定位愈加困難,讓越來越多的人沒有了幸福的歸屬感。而文化可以說是人類生存意義的一種理性表達方式,因此在這里我們力求通過對幸福文化的解析使幸福理論更加系統化,上升為一個獨立的文化實體,形成一種文化形態,希望借助人文力“場”來影響“不知所措”的現實中的人們。
幸福文化是指一種以幸福為思想內核和價值取向,以研究和實施正確的幸福理念,形成科學合理的幸福觀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形態和文化現象。幸福文化的核心理念應該是如何把一種正確的、合理的、科學的幸福理念植入人們的生活,使人們的決策與行動遵循幸福的準則或幸福的特性,它們使人們得以科學、有效地獲取和享受幸福生活。幸福文化作為一種比較穩定而又權威的意識形態,在人類社會的歷史進程中,將發揮其不可忽視的作用,從而具有重要的地位。幸福文化是建設幸福體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也是幸福實現途徑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構建幸福文化,是與構建社會主義價值體系一致的。因為無論是構建和諧社會還是現代化建設,其出發點都是最大限度地促進人們幸福的最大化的實現。我們所要構建的幸福文化其所倡導的幸福理念無疑是貫穿于企業先進文化之中的價值理念和思想內核,其最終理想目標是增強企業凝聚力,推動企業健康和諧發展,構建一種安寧穩定的社會局面,以更好、更快地促進幸福的實現。
二、建設幸福文化的重要意義
建設幸福文化與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同樣具有密切關系。按照企業文化理論,企業管理最重要的是對人的管理,即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管理文化的核心是使員工關心企業。提高員工“幸福感”對確保南水北調工程又好又快建設和提升建設者隊伍的整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是充分認識南水北調工程建設的偉大意義,提升建設者的幸福感。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做出的重大決策,是中華民族半個世紀的夢想和幾代水利人心血、智慧的結晶。加快建設南水北調工程,對于優化水資源配置、改善生態環境、緩解北方缺水狀況,對于貫徹擴大內需方針、促進投資和消費、帶動沿線地區經濟增長、保持國民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促進農村改革發展,對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戰略意義。而中線京石段工程已先期建成并通水,造福著首都百姓。通過廣泛教育,積極引導建設者在更高的層次上、境界上獲得幸福。建設者在充分體驗職業幸福感后,就會產生一種對南水北調的認同感,并感覺工作是一種快樂,把工作當成一種責任,從而帶著愉快的心情,積極投身到火熱的工程建設中去。
二是提高建設者幸福感對于培育幸福文化理念,進一步推進南水北調又好又快建設具有重要作用。提高建設者“幸福指數”的過程,就是傳播和諧文化理念的過程,就是加快工程建設的過程,對培育“簡單和諧的人際關系,忠誠感恩的為人準則,競爭進取的人生態度,齊心協力的團隊精神,一流工程的奮斗目標”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是提高建設者幸福感對提高建設隊伍整體素質,增強建設者凝聚力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我們一方面要加強科學管理,確保工程、建設者平安;另一方面要從人才培養的角度,打造建設者發展的通道;同時還要加強和完善激勵機制建設,有效提升建設者的成就感,這三個方面對于引導建設者“快樂工作”至關重要。通過增強建設者的職業幸福感,可以形成良好的輿論,樹立良好的形象,從而全面加快工程建設,早日實現通水目標。
三、充分了解影響幸福文化建設的主要因素
建設者幸福感主要受到物質因素和非物質因素兩個方面的影響。物質因素主要是福利薪酬。美國學者羅伯特-萊恩調查指出,收入水平與幸福之間并不是直線關系,而是曲線關系。在收入水平達到一定高度前,收入提高會增加幸福;當收入水平超過一定高度時,它的進一步提高未必會增加幸福。因此,在基本需求得到滿足以前,收入每提高一點,都會使人感到更幸福一些。也就是說,建設者幸福感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基礎之上。
非物質因素影響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社會文化價值導向。歷史文化、社會輿論、職業認同感等方方面面導向的共同作用,影響著建設者的生活信念、生活態度以及生活方式,并最終影響到建設者職業幸福感的獲取。二是企業穩定、合理的制度和公平公正的考核評價機制。穩定、合理的制度影響著建設者對職業發展的預期和規劃,只有制度相對穩定、合理才能使建設者產生職業安全感,而安全感正是建設者獲得幸福感的基礎和保證。同時,當建設者的行為符合企業要求,并得到公正的正面考核評價時,才能產生成就感和幸福感。三是建設者合理的自我預期和定位。如果建設者的自我預期和定位過高,與其實際得到的評價相差較大,建設者就會感覺自我價值無法實現,職業幸福感自然也就無法獲取。四是工作環境。工作環境是外在條件,舒適、安全、健康的工作環境也是建設者獲取職業幸福感的重要方面。五是發展前途。職業發展前景的良好規劃、晉升通道的順暢等等,可使建設者與南水北調工程共同成長和進步,從而增強建設者的職業幸福感。
四、加強幸福文化建設的方法和途徑
在南水北調工程建設中,要高度重視提升建設者幸福感對加快工程建設的重要意義,將其作為一項重要工作來抓,不斷加強對建設者幸福指數的調研,卓有成效地開展好這項工作,進一步激發建設者工作的積極性。
1.加強思想教育,奠定培養建設者幸福感的思想基礎。要通過多種形式加強建設者思想教育,引導建設者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樹立正確的思想觀念,培養良好的道德風尚。通過學習,提高思想覺悟、認知水平,有效地處理存在的問題,化解矛盾;通過學習,加強自我修養,保持陽光心態、健康心態,培養知足、感恩心態,正確對待成績、榮譽、困難、失敗、挫折,始終保持自尊自信、理性平和、樂觀豁達、積極向上的和諧心態,從而培養幸福感的養成。
2.建立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營造增強建設者幸福感的氛圍。和諧的干群關系、和諧的同事關系、和諧的工作環境等都能讓建設者感受到幸福。領導與員工、員工與員工要和睦相處,真誠相見,友善相待,促進溝通協作,形成團隊合力,建立和諧友善的人際關系,建立關愛他人、幫助他人等于幫助自己的理念。領導者要更新管理理念,營造平等的氛圍,有意識淡化領導角色,引導員工敢想、敢說、敢做,敢于創新,樂于創新。
3.加強制度建設,為提升建設者幸福感提供保障。要實現科學激勵,剛柔相濟,提升績效管理水平。要加強人文關懷,對優秀建設者,不僅要物質激勵,也要精神表彰;對落后的建設者,要尊重其人格,挖掘自身的發展潛在因素。在績效考核中,運用多維的綜合評價和申訴、面談等方式,使考核內容更為客觀,考核方式更為全面,考核結果更為公正。變考核為評價、溝通、促進,提升建設者的滿意度、幸福感和工作積極性,實現南水北調工程與建設者的共同成長。要將建設者業績、責任、職級、技能等予以量化,建立暢通的職務晉升和建設者級別晉升通道,使建設者的培養、培訓、選拔、晉升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激勵建設者不斷提升業績,勇于承擔責任。當建設者的努力得到最大的薪酬回報時,他們才會覺得幸福。
4.培育南水北調精神,助推建設者幸福感的提升。建設好南水北調工程,必須樹立全體建設者認同的價值觀和南水北調精神,讓建設者看到努力的方向,才能使建設者產生歸屬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激發建設者愛崗敬業、奮發上進的工作熱情,使建設者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最大限度得以發揮,在快樂工作的同時產生幸福感。要根據形勢任務的變化和工程建設的需要,有計劃有步驟地組織開展各種形式的主題教育和社會實踐活動,使建設者在參與中得到潛移默化的教育,不斷提高思想修養,陶冶道德情操,塑造美好心靈。要抓住重大節日、重要紀念日等契機,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時代感強、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慶祝和紀念活動,達到教育、激勵廣大建設者的目的。
5.提高民主管理水平,增強提升建設者幸福感的溝通渠道。承認、尊重、關心建設者的權益保障需求,也是提高建設者幸福感的一個重要方面。要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善于傾聽建設者的意見和心聲,暢通意愿表達的渠道,對建設者提出的意見與建議,及時研究解決,從而從心理上產生一種受到尊重的幸福感。要更多地了解建設者的所想、所需,并積極地創造條件幫助建設者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化解生活中的困難,真正感受到建設南水北調是人生追求,從而更積極地參與、融入到南水北調建設中,提高對企業的認同感、忠誠度,增強職業幸福感。
總之,幸福文化建設是一個新課題,我們要把“幸福感” 理念引入工程建設中,切實從良好工作環境的營造、個人發展愿望的滿足、人性化的關懷等方面,積極探索有效途徑,切實增強建設者職業幸福感,促進南水北調又好又快建設,早日造福北方人民。
參考文獻:
[1]陳湘舸 杜敏:幸福文化的內涵和定位
[2]羅伯特-萊恩:市場民主制度下幸福的流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