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全球經濟危機除了給大多數國家帶來巨大經濟壓力之外,還引發了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的大規模出現。貿易保護主義在對各國的經濟以及對外貿易進行保護的同時,也給很多國家的經濟發展帶來了極為不利的影響,其中必然包括我們國家。
[關鍵詞] 貿易保護 經濟危機 不良影響
兩年前由于美國在虛擬經濟上的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全球經濟危機,幾乎使所有發達國家的實體經濟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相應的由于很多發展中國家都跟發達國家具有不同程度上的貿易牽連或者是依賴性,因此經濟危機也影響到了這些發展中國家。為了避免本國的實體經濟受到更大程度上的沖擊,許多國家都相繼出臺了各種類型的貿易保護措施,于是就引發了世界范圍內貿易保護主義情緒的高漲,對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一定程度上的影響。
一、經濟危機下的貿易保護主義的特點
1.發達國家起到了率先帶頭作用
一個國家的貿易政策導向往往都是由該國的國際競爭力所決定的,因此一般而言國際競爭力比較高的國家不會出現過多的貿易保護政策。但是在這次的全球經濟危機中,最先提出貿易保護措施的都是的一些發達國家,最為典型的就是美國和歐盟國家,其中就可以看到發達國家在貿易保護上的率先帶頭作用。而這些貿易保護措施以及貿易限制措施的出臺和實施,一方面會引起其他國家尤其是發展中國家的效仿,另一方面則必然會引起貿易伙伴國在貿易活動的中的報復。從而在世界范圍內就出現大量的貿易保護措施的出臺,讓貿易保護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得到大規模的蔓延。
2.發展中國家跟風嚴重
隨著眾多的發達國家都開始出臺和實施相關的貿易保護政策,貿易保護主義在全球范圍內不斷擴散和蔓延,許多發展中國家開始紛紛效仿和跟風,特別是當目前世界上經濟貿易領域形勢的不斷惡化,許多國家都相應的提高了關稅,出臺了全新的非關稅措施以及制定了反傾銷訴訟等貿易防御措施。這種大規模出現的餓貿易保護主義嚴重的影響到了全球范圍內的自由貿易。
3.來源于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壓力
隨著經濟危機的不斷發展,不但其范圍和影響程度都有所擴大,必然就會給社會要來嚴重的經濟壓力,從而給政府和國家帶來很大的政治壓力,沖擊了執政黨的執政地位,這種經濟和政治上的雙重壓力致使政府必然會采用貿易保護手段來加以控制。
二、經濟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的危害
1.對外貿易進出口的雙下滑
貿易保護主義對我國貿易上所帶來的最大不良影響就是對外貿易進出口上的雙下滑,根據我國海關在去年一月份所出示的數據表明,我國在貿易出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了17.5%,在貿易進口上跟同期相比下滑更為嚴重,達到了43.2%,同時這也是我國在對外貿易上的第三個月連續下滑,這在本世紀還是首次出現。
2.貿易摩擦居高不下
我國對外貿易額約占全球貿易總額的8%,卻遭受了全球33%的反傾銷調查。我國曾連續13年成為遭受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國家,我國遭受反補貼調查數量已躍居全球第一。2008年全球共有21個國家對我國發起“兩反兩?!闭{查93起,涉案金額63億美元,分別較2007年增長15%和35%。另外西方有些國家還以產品質量、食品安全、知識產權、企業社會責任、環保、勞工福利等理由限制我國產品進口。鋼鐵、紡織、機械、造船、汽車、通信設備、化工等行業貿易摩擦持續高發。整體看,我國遭遇的貿易摩擦數量多、涉案金額大、涉及領域廣、危害重,對我國的各類貿易限制措施呈現多樣化、綜合化、隱蔽化和長期化趨勢。
3.對我國產業安全構成威脅
金融危機促使發達國家對虛擬經濟進行反思,著力重振實體經濟,重新加緊對全球產業鏈的控制。經濟危機形式下發達國家加大對其跨國公司扶持力度,使跨國公司保持或增強其在新能源、IT等領域的領先優勢,加速對我國市場滲透,極力擴大市場份額,對我國新興成長型產業構成巨大威脅。
4.使我國承受巨大的就業壓力
因為對外貿易是我國經濟發展的三駕馬車之一,而在2008年由于經濟危機,發達經濟體市場需求下降,發展中國家對我國產品也新設貿易壁壘,如印度禁止進口我國玩具,從而使加工貿易型企業受重創,如我國最大的玩具廠徐俊玩具廠2008年已倒閉,僅此一家就使6000多人失業。
三、應對貿易保護主義的建議
1.區別對待與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貿易沖突
由于發展中國家無論大國還是小國,在國際上占競爭優勢的產業或產品都比較少,而且“南南合作”對我國又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因此,對于發展中國家,應該從建立互補的貿易結構以及尋求合作機制入手,貿易戰不應當是主要的。對與這些國家產生的貿易爭端,應建立有針對性的雙邊貿易合作戰略和體制,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加以解決。而對發達國家的貿易沖突則要重點考慮,因為發達經濟體是我國最大的進出口市場。發達國家傳統貿易保護的方式主要是反傾銷,新的方式是反補貼。除此之外,技術壁壘、綠色壁壘、勞工標準、社會責任標準等都已成為發達國家針對我國的貿易保護手段。我國要深入研究其條款,積極運用WTO規則與其進行“有理、有利、有節”的斗爭,爭取實現雙贏。
2.相應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
金融危機導致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客觀上為我國擴大內需和調整經濟結構提供倒逼機制,我們要以全球化眼光全面審視我國食品安全、知識產權、環境保護等問題,將貿易救濟的重點向國民經濟基礎性支柱產業傾斜,通過提供相對寬松的保護期,幫助企業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從而逾越技術性貿易壁壘,增強國際競爭力。
3.加快推動自由貿易區的建設
近年來,我國已經與巴基斯坦、智利、新西蘭、新加坡等國簽署了FTA,與澳大利亞、海灣合作組織、南部非洲關稅同盟等簽訂自由貿易協議的談判也在推進,這樣做的目的是實現小范圍內的自由貿易,減少貿易沖突。
參考文獻:
[1]馬 騰 冷 木:全球目前貿易保護主義特點及應對[J].云南財經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04)
[2]鄧志新:中國如何應對新一輪貿易保護主義[J].北方經貿,2009,(09)
[3]陳萬靈 任培強:經濟危機下貿易保護主義新趨勢及其對策[J].對外經貿實務, 20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