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本文對社保基金投資績效研究進行總結。在國內和國外研究文獻的基礎上進行分類和歸納,對我國當前對社保金投資績效研究的方向和內容予以分析。最后文章指出結合當前我國社保基金的運營績效評估研究,通過確立我國社保基金運作管理的原則,篩選和組建專業化資產管理機構,規范社保基金管理人的行為,提高專業化資產管理公司的運作水平與經營業績,對于促進中國投資基金業的健康發展和制度完善,具有很強的實踐意義和理論意義。
[關鍵詞] 社保基金 投資績效 綜述
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與投資運營管理的績效問題,即社保基金投資的效果到底如何,是否達到了預期的投資收益,是學術界與實務界普遍關心的問題。
一、國外相關研究述評
國外學術界對基金估值和績效評價理論的研究盛行于20世紀的六七十年代,后轉入了業界的實務操作和學界的經驗分析。社保基金運作的績效如何,主要取決于社保基金資產運作管理水平與效率,它決定著社保基金的保值增值與投資效果。其理論基礎是資產定價、資產組合以及有效市場理論。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1.基金績效評價研究
20世紀30年代,歐美基金業績評價的最簡單直觀方法是基金的單位凈資產與投資收益率。但未考慮基金的風險特性及面臨的市場狀況,由此也導致對基金業績實際情況的高估或低估。
比較典型的理論模型,如資本資產定價(CAPM)模型。這是一個市場均衡模型,它表明每一種金融資產的期望超額收益都與某個特定的市場組合的期望超額收益之間存在線性關系。不同的資產具有不同的回報,是因為它們具有不同的系統風險。證券選擇與組合構造能力高的基金,通過充分分散化的投資組合,可以消除單個股票帶來的非系統風險;若想獲得更高的回報,則須承擔更多系統風險。
2.投資基金業績研究
關于投資基金業績的研究主要有三個方向:(1)基金的整體收益是否超過了市場收益;(2)超過市場收益的部分有多大比例可歸功為基金經理的投資才能;(3)基金的業績能否長期持續。大部分學者的實證研究都表明基金的業績比相應的消極投資的市場指數要差。Carhart(1997)的4因素模型較好地解釋了基金績效在1年內的持續性,卻無法解釋較長時期的持續性;同時發現,投資者購買前一年末表現最好的基金而賣掉表現最差的基金,當年可獲得8%的收益。一定意義上解釋了投資者大量購買和交易基金的原因。
總之,國外對基金業績評價的研究,較大程度上是圍繞對市場有效假定的檢驗。若市場有效,考慮到基金的運作管理成本,基金的業績一定無法超過市場;但若現實的市場非有效,存在某些被錯誤定價的證券,基金就可以憑借一定的策略獲得連續、意外的投資回報。
二、國內相關研究現狀
國內這方面的研究起步較晚,關注的研究熱點也只是放在國外已有的理論引進解釋和實證結果是否適用于中國市場的問題上。李靜鐘、朝輝(2004)對如何提高社保基金績效進行對策建議,指出社保改革的核心是做實“個人賬戶”。面對如此之大的養老金規模,偏低的投資收益將不能實現養老金有效保值增值。同濟大學周光霞在(2005)《養老基金投資績效評價》中本文基于養老基金越來越多地通過資本市場來達到保值增值的前提下,來研究養老基金投資績效的評價問題。所以對于養老基金的投資績效的評價也不能完全照搬基金的評價方法,應該在理解養老基金投資特點的前提下,提出養老金的獨特的投資評價方法,借此來對一定時期內的養老基金的投資績效做出正確的判斷,總結經驗,從而有利于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3]。劉子蘭、陳曉紅和李紅剛(2007)在《B—S期權定價模型與社保基金最優費率研究》中指出委托投資最優管理費雖然這是一個不低的費率水平,但是,理事會已經將收益率波動風險轉嫁給了投資管理人,如果收益率超過上限水平,則投資管理人有權占有超額收益。李映輝、鐘貴江(2007)針對上海社保案從審計角度對我國社保基金投資績效進行研究,對績效審計的基本框架做了探討。
三、結論
因為社保基金對投資的安全性、流動性和收益性要求不同于普通基金,所以,在社保基金績效的評價過程中應該考慮到安全性和流動性的指標,并能夠將其置于收益性之前,安全性是社保基金投資過程中第一位所要實現的目標,這是績效評價不能同于普通基金的最根本原因。
目前對于社保基金績效的研究較少。這一方面是因為我國資本市場發展時間較短,社保基金作為市場主體出現的機會較少,所以大多數主體對其績效評估采用和普通基金一樣的方式,這容易導致社保基金投資人和相關責任人的短視行為,最終侵蝕參保人利益。與社保基金本身特性相結合進行研究是研究中有待進一步深化的問題。
參考文獻:
[1] Modigliani F, Modigliani L. Risk2adjusted performance 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 1997, 23(2):452
[2] 李靜 鐘朝暉:提高社保基金的投資績效對策分析. 金融與經濟[J ]. 2005(1)
[3] 周光霞:養老金投資績效評價研究. 同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M] 2005
[4] 劉子蘭 陳曉紅 李紅剛 B—S期權定價模型與社保基金最優費率研究 財貿經濟[J].2007(9)
[5] 李映輝 鐘貴江: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績效審計的探索—由“上海基金案”引發的思考 審計月刊[J]. 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