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存在很大差異,在現代物流發展迅速的21世紀,我國的物流業發展還存在很多不足之處。本文分析了國內外物流業的發展現狀,指出了國內外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差距,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促進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可行性建議。
[關鍵詞]我國 物流業 問題 對策
現代物流與傳統物流的根本區別,在于現代物流的根本特征—信息化、網絡化、智能化、柔性化、標準化和社會化。現代物流是以各種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新技術所支撐的集成化體系,運用計算機網絡和信息技術以及先進的管理技術和組織方式,將各個環節緊密聯系起來,形成一條完整的供應鏈。現代物流應用數據采集系統、電子商務、電子數據交換、倉庫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全球定位系統等信息技術促使物流與信息流“一體化”。它是基于信息技術之上的物流業務集成、物流運作模式創新與產業結構升級,它的發展方向是: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集成化及專業化。而傳統物流實行人工控制,沒有統一的服務標準,側重于點到點或線到線服務,是單一環節的管理。
一、我國物流業的發展現狀
1. 第三方物流不發達導致高成本
在中國是企業物流占主導,所謂企業物流就是買方賣方物流,國際上已經進入第三方物流,不是買方賣方提供運送,而是第三方,中國不是買方就是賣方送貨,我們叫企業物流。企業自貨自運的物流總額占社會物流總額的65%.其中80%的企業擁有車隊做配送,這樣的結果往往或者是去程或者是返程基本是空載。這就導致了我國的物流成本非常高。
2. 管理水平不高
經營理念陳舊,缺乏物流專業運作知識、缺乏物流專業運作人才。另外據統計,從業人員中大學學歷僅占20%,高中專學歷占50%,高中專學歷以下占30%,研究物流的專才更是罕見。
物流人才,目前從我們整個國家對物流的判斷標準還沒有定型,首先從現代物流業來感覺兩個知識是必備的,一個是信息化的知識程度一定要高,這是作為物流人才的一個標志,整個社會特別是物流業對信息化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另外一個是現代管理知識,擁有這兩項知識可能是現代物流的一個必備的知識。至于說物流業具體有八個行業,各個行業都需要有不同的人才,管理人才我們更強調他的信息化的知識,網絡的知識,對整個客戶群的分析,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對市場分析能力的知識比較強調一些,同時強調他對物流的資源整合能力,因為物流業是一個資源很多,他的整合能力強弱表明了物流業的發展。
3. 物流業的載運率比較低
我國目前物流業的運載率比較低,大概只有50%到60%,反過來說有40%到50%的倉儲、運輸工具是空載的,他吃不飽的現狀是比較嚴重的。從航空物流為例南航只有60%,國航只有59%,盧森堡有81%,美國有83%,外國的載運率很高,我們的很低,這也可以說明物流倉儲的空置率物流載運率是非常低的。航空國際逐年增加,國內逐年下降,這個數據有顯示,國際在增加,國內在下降。
二、國際物流業發展現狀
物流成本的下降將顯著地提高產品的競爭力,事實上,物流的專業化是美國戰后經濟的一個重要的助力。國際物流業發展的現狀我們把它概括為兩個方面:
1. 第三方物流的廣泛使用
第三方物流在國際上被廣泛使用,發達國家的第三方物流完成的物流總量占社會物流總量的70%,也就是說在發達國家,提供物流服務的不是買方,不是賣方,而是買方賣方都把物流給第三方,物流發展也是依托第三方。第三方物流在我國僅占35%,跟發達國家比起來我們是非常低的,由于第三方物流的使用,有效的降低了社會的整體物流成本,第三方物流的廣泛使用也使社會分工更細,使物流成本下降,美國物流成本從81年占GDP的16.8%一直降到1997年的10.9%,這種成本的下降顯著地提高了產品的競爭力,使美國經濟在戰后很長一段時間得以繁榮的一個重要因素,物流的專業化是美國戰后經濟的一個重要的助力。
2. 航空物流業成為新的一個增長點
國際的物流航空業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跟經濟全球化和全球經濟分工的趨勢是完全吻合的。
例如東莞有一個廠需要來自全世界各地的原材料,它就是生產電腦,它的配件是來自全世界各地,空運以快速速度運到它這個廠,它這個廠可能花兩天到一星期時間組裝成筆記本,它的銷售趨向也是全世界各地,來和去都來自世界各地,跟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是吻合的。所以,航空物流業成了新的經濟增長點。
我們國家的物流發展跟發達國家比起來,還有很多地方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我們要采取有力措施,促進我國物流業的大力發展。
三、加快我國物流業發展的對策建議
現代物流管理包含的內容很廣泛,涉及的因素也很多,推進現代物流管理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1. 加強政府的組織和協調職能
我國物流管理的主管部門很多,涉及的相關部門更多,如計劃、經貿、財稅、工商、內貿、外貿、鐵道、交通、民航、郵政、信息、海關、質檢等。因此,政府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便顯得尤為重要。建議由國家中央級別的有關部門牽頭,充分吸收相關部門參與,成立具有統一組織和協調職能的權威性高層領導機構,統一領導、組織、協調全國物流業發展。各級地方政府和部門之間也應通力合作,協調動作,形成合力,徹底消除行保護、地區封鎖和有礙公平競爭的政府和行業壟斷行為。另外,要充分發揮物流行業協會在推進物流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2. 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
我國目前涉及物流管理的法律、法規大多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有不少是部門性、行業性、地方性的規章,越來越難以適應現代物流一體化發的要求,也不符合我國加入WTO和物流國際化發展的需要。要抓緊時間對有的法規政策進行修改和調整,盡快研究和制定適應社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現代物流產業發展的物流管理制度和有關政策,推動我國流管理盡快走上規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軌道。
3. 加快第三方物流發展
隨著買方市場的形成,企業逐漸開始對作為“第三利潤源泉”的流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目前多數內企業最強烈的愿望和要求,并成為當前全社會物流活動的重點。國家要抓住個契機,幫助企業改革傳統的物流管理模式,擺脫“大而全”、“小而全”思的束縛,仿效國際上的先進物流企業,采取先進的第三方物流管理模式,加快三方物流發展。
4. 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設
要針對物流特征和客戶的服務需求,建立和完善一個迅速傳遞和處理物流息的信息管理系統,在流通領域的各個環節全部實現信息化管理,這是整個物系統良性運行的中樞神經和支持保障,對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在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充分運用計算機和信息技術,把物流活動的各個環節綜合起作為整體進行一體化管理,加強物流各環節和各項功能的相互銜接,提高運作率,加快傳統物流向現代物流發展的演變速度。根據市場需求,及時采用互聯通信技術、條碼信息采集技術、GPS貨物跟蹤技術,借助現代通信、互聯網和信息處理等技術,使物流信息資源達到高度的實時共享和一體化,消除長期困擾物流管理的時空障礙問題。當然,在加強物流管理信息化建設的同時,還要注意加強物流管理的標準化建設。
5. 加快人才培養
必須充分發揮高等院校的教學資源優勢,以科研機構和高校為基地,加大物流管理技術知識的普及、宣傳和教育力度。同時,要積學習借鑒國外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物流管理技術,加強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互留學人員和定期相互參觀學習等,以加強和加快物流管理人員的知識學習及更新。同時,對現有的管理人員也要加大培訓力度,建立定期考核機制。
6. 引進國外先進的物流管理經和方法
我國加入WTO和實行對外開放的政策,勢必會使跨國物流企業進入我國。國外物流企業大多規模大、實力強,擁有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在給我國的物企業帶來壓力的同時,也帶來了先進的物流理念和管理技術。可以通過參股或的合作方式,與跨國企業建立戰略聯盟,在合作的過程中,結合我國的國情,習和借鑒發達國家的先進物流管理經驗和管理方法,及早破除只盯著眼前的既利益、把精力放在低水平的擴張及對本部門的壟斷保護等方面落后的觀念和做法。
參考文獻:
[1]付林,中外物流業比較及我國的對策[J],物流科技,2004(3),60-62
[2]滕紹光.中國物流業現代化建設策略研究.河海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63-66
[3]李曉峰,韓國發展現代物流的特點及其啟示[J],亞太經濟,2004(2),27-29
[4]趙楊,發展武漢第三方物流業的幾點思考[J],統計與決策,2004(6),89-90
[5]沈杰,于紅軍,徐淑媛,我國第三方物流的現狀及發展思路[J],河北職業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3(2),10-14
[6]顏端武,黃春娟,國外典型物流模式應用研究[]J,江蘇商論,2003(8),12-13
[7] V Daniel R Guide Jr,Luk N Van Wassenhove. The reverse supply chain[J].Harvard Business Review,2002,80(2):25-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