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依據2009年廣州市人民政府和廣東工業大學聯合開展對廣州市和東莞市范圍內按一定比例進行類似抽樣抽取380份民營工業企業有效問卷調查,利用SPSS軟件對企業特征與企業盈虧進行對應分析和多重對應分析,對金融危機下珠三角民營工業企業特征與企業盈虧問題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在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下單純出口或內銷型的企業,處創業階段和衰退階段的企業,還有小型企業的受影響最重,利潤率最低;從綜合分析來看,現階段獲得較高利潤率的企業多為擁有研發中心和專利,員工學歷結構較高,內銷為主出口為輔的處于發展階段的中型企業。
[關鍵詞] 珠三角民營工業企業 對應分析 多重對應分析
2007美國次貸危機引發的全球金融危機,正在不斷地向世界各國的實體經濟蔓延,對珠三角民營工業企業也帶來了相當大的沖擊——企業面臨著需求萎縮、訂單減少或取消、產品利潤越來越低、客戶要求越來越高、市場開拓越來越難等日益嚴峻的挑戰。其中利潤是企業永恒的追求目標,企業利潤更是地方經濟發展的主導因素。在調查的380個珠三角民營工業企業中,有43個利潤虧損,占企業總數的11.32%,44%的企業利潤率不超過5%,可見產業結構的有待升級和金融危機的雙重影響下珠三角的民營工業企業盈利水平相對較低,研究其影響因素很有必要,本文主要對企業特征與企業盈虧問題展開實證研究。
一、調查研究過程和數據獲取
2008年作者承擔了廣州市人民政府決策咨詢課題——廣州市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研究,為了準確把握金融危機對廣州市民營工業企業發展的影響,作者選取了廣州市和東莞市兩地民營工業企業作為考察對象,在此過程中,廣州市政府政策研究室、廣州市經濟貿易局及各分局、東莞市科技局的領導對調查工作給予了大力的支持。課題組采用企業實地考察、經營者訪談、政府職能人員座談等方式,收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資料和數據。些企業的基本情況如下:(1)48家企業行業跨度大,各區市經濟貿易局對座談企業作了精心挑選,在各個行業中都具有很強的代表性;(2)48家企業分布于廣州市九區兩市,覆蓋于除南沙區外的其他區域,地域分布廣;(3)在2007年總產值分布中,10億元以上的企業有6家,1億元至10億元之間的企業有22家,1億元以下的企業有17家,在總產值方面也具有很強的代表性;(3)在國內國際市場方面,出口市場占總銷售額比重超過50%(含50%)以上的企業有8家,沒有出口的企業有18家,出口在50%以下的企業有22家;(4)從員工人數上看,1000人以上的企業有13家,500人至1000人之間的企業有9家,500人以下的企業有26家。因此,所收集的資料具有很強的代表性、權威性和全面性。
二、分析方法基本原理
本文在考慮數據提取和直觀易懂等問題后,采用對應分析與多重對應分析方法。先對利潤和企業特征因素,兩兩進行對應分析,分析各企業特征對利潤率的聯系;再聯合各個影響顯著的企業特征進行多重對應分析,研究各顯著影響特征對利潤率的綜合影響,其結果可以通過二維平面圖直觀呈現。
多重對應分析是用于多個分類變量進行對應分析,但其算法與簡單對應分析并不相同,它首先對各變量的進行最優尺度變換,以盡量凸現類別間差異,然后在按標準的對應分析算法進行計算。
閱讀對應分析圖的兩點說明:(1)落在由原點出發接近相同方位及圖形相同區域的同一變量不同類別具有類似的性質(2)落在由原點出發接近相同方位及圖形相同區域的不同變量的類別可能有聯系。
本文根據問卷設計,假設企業特征有:專科學歷人員比重、企業出口額、是否有研發中心、企業所處發展階段、企業規模、擁有專利情況、員工人數、創建時間、是否上市公司共9方面因素。經過簡單的兩兩相關分析,發現員工人數、創建時間和是否上市公司3個方面特征對利潤率的影響不顯著。故只對剩余6個特征的影響進行對應分析和多重對應分析。
三、各影響因素的對應分析
在這里,本文根據對應分析原理,運用SPSS軟件中的Correspondence模塊,對上述數據進行對應分析,情況如下
1.學歷-利潤率對應分析
將專科學歷比重分為5個等級,而企業利潤率分為6個等級。專科學歷比重學歷與利潤率的相關性卡方檢驗P值小于0.05,說明兩個變量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慣量比例是各維度(公因子)分別解釋總慣量的比例及累積百分比,可見利用前兩個維度就可以解釋數據中近90%的信息量,所以利用對應分析的構建兩維度平面圖對原數據解釋能力很強。
圖1較清楚的展示了專科學歷比重與企業利潤率之間的對應關系。可以看出:虧損和利潤率低于5%的企業與專科學歷比重低對應點位置很接近,說明三者關系十分密切,低學歷比重的企業盈利能力也偏低;中高等利潤率與20%~30%專科學歷比重于關系
較密切;而20%以上的利潤率與各等級學歷比重的關系密切程度不高,說明高盈利能力企業可能受學歷比重以外的其他因素影響為主。
2.出口-利潤率對應分析
將企業的出口額比例分為5個等級,同樣與6個等級的利潤率進行相關分析。由于各個對應分析表的結果非常相近,為節省篇幅,在以后的分析中均省略而只作簡單說明。同樣企業的出口額比例與利潤率的相關性卡方檢驗P值小于0.05,說明兩個變量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前兩個維度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6.5%,解釋能力非常強。
通過圖2可見:虧損的企業與70%出口額比例關系很密切,可見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本來盈利能力很強的外向型企業遭受最直接的影響,大多出現虧損;而單純的內向型企業盈利能力也很低于0%~5%利潤率關系密切;利潤率在20%以上與出口額比例在50%~70%的關系較密切。可見能內外結合,多渠道銷售產品的企業比單一外銷或單一內銷的企業,在金融危機下有更強的盈利能力。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外向型企業大面積虧損將成為一個普遍的現象,但單純內銷的工業企業也不會得到較高的利潤率。
3.發展階段-利潤率對應分析
將發展階段分為4個等級,其與利潤率的相關檢驗的卡方統計量為48.79,檢驗P值小于0.05,說明兩個變量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前兩個維度的累積方差貢獻率為98%,解釋能力非常強。
通過圖3分析可得:在金融危機沖擊下衰退階段和創業階段與虧損關系密切,處于發展階段的企業有得較高的盈利能力,而成熟階段的企業由于實現規模經濟可能實施薄利多銷的爭奪市場份額戰略,較低而較穩定的利潤率,符合微觀經濟理論。
4.規模-利潤率對應分析
企業規模與利潤率的相關檢驗的卡方統計量為35.68,檢驗P值小于0.05,說明兩個變量間存在顯著相關關系。由于規模變量只有三個水平,能以兩個維度完全反映所有數據信息,平面圖解釋能力非常強。
由圖4分析可知,小型企業收金融危機沖擊最大,與虧損和低利潤率關系較密切;而大、中型企業,盈利能力較強,而且大型企業比中型企業更靠近高利潤率點。說明大型企業由于市場和資本等方面的優勢,對當前環境的適應性更強。而小型企業本身抗風險能力較低,而且同時受大、中型企業的擠壓,生產空間越來越小。
其余,是否有專利和是否有研發中心兩個因素對利潤率的影響為,有專利和有研發中心的企業利潤率高于沒有的企業。由于這兩個變量只有“有”和“無”兩個水平不能作數據提取處理和平面圖繪制。
四、各因素綜合影響的多重對應分析
多重對應分析方法適用于分析多個無序分類變量之間的關系,并使用散點圖表示出來。同質性分析方法和簡單的對應分析非常相似,但分析的變量可以多個,彌補了簡單對應分析只能分析兩個變量的不足。本文通過利用利潤率與其六個相關變量進行多重相關分析,以觀察各因素對民營工業企業利潤率的綜合影響。該方法是利用SPSS軟件中的Optimal Scaling模塊實現的,數據提取信息量和各變量的維度區分度均較高,說明多重對應分析的解釋能力良好,具體多重對應分析圖如圖5。
可從圖中分析可得如下線索:(1)利潤率在20%以上與企業高學歷結構關系密切。(2)利潤率從5.1%到20%的三個點在圖上的距離很近,說明這三個利潤率水平性質相近,可將這類3類利潤率的企業歸納為中高盈利型企業,這類企業的因素分布特征見橢圓范圍2。中高盈利型企業基本處于發展階段,中型規模;有自己專利也有獨立研發中心;專科學歷以上比例較高,在20%~30%為主;產品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外銷比例一般不高于20%。(3)虧損企業一般為沒專利和沒研發中心,低學歷結構的勞動密集型的內向企業。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小型企業和處于創業階段的企業受沖擊最為嚴重,成為虧損企業大軍的主要成員。(4)利潤率在0%~5%的低盈利企業特征與虧損企業比較相似。
五、主要結論與建議
1.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珠三角政府應該有選擇地對處于創業階段的中小型企業出臺經濟優惠政策,幫助其度過困難時期,這類型企業過后能發作成規模較大的創新型工業企業,成為珠三角經濟建設的主力軍。同時,借金融危機對企業的考驗,淘汰部分沒專利和沒研發中心,低學歷結構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使產業結構近一步優化。
2.政府應盡力幫助外向型企業產品的出口轉內銷,減輕外向型企業受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時由于國際市場經濟的影響,產品單純內銷的工業企業在國內市場將不斷萎縮,必須開拓國外市場才有持續的盈利空間,所以政府現階段應引導民營工業企業以內銷為主,外銷為輔;同時,盡量擴大本地工業產品市場的需求。
3.由分析可知,企業高盈利對應高學歷結構,高層次的人力資源應為企業應對金融危機,持續高速發展的必備條件。所以在金融危機下,企業重點不應該是裁減人員節省勞動成本,而應該是吸收高層次人才以應對危機和為后續發作有利儲備。民營工業企業只有迎難而上,尋求新市場,研究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帶動員工學歷結構的提高才能在金融危機中獲得新的機遇。靠低水平技術加工的勞動密集型企業不再適合國際國內市場的不斷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文彤:SPSS統計分析高級教程[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 于秀林 任雪松:多元統計分析[M]. 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1999.
[3] 龍朝暉:中外學者對在華外資企業盈虧狀況的影響因素研究綜述[J]. 學術研究,200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