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我國高校研究生規模的擴招,研究生培養的質量問題日漸突顯。在對研究生的培養中,創新能力是最不應被忽略掉的一部分,而如今的現狀是研究生的總體創新能力偏弱。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分析了在研究生創新能力上存在的一些問題,并提出了一些參考意見。
[關鍵詞] 研究生 創新能力 影響因素
近年來,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走上了高速發展的快車道,但是,我國的研究生創新能力不強則是不爭的事實。因此,盡快探索出切實可行的研究生教育創新的模式和辦法,已經是十分迫切的問題。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過調查問卷進行分析研究,為研究生創新能力涉及的相關問題獲取豐富的第一手數據,找出我國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不足,并提出如何提高我國碩士生創新能力的方法和措施,探索研究生教育創新的有效模式、制度。
本研究用實證研究的方法,對廣西四所高校中的400多名研究生進行培養現狀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對象為隨機選取的在校碩士研究生,覆蓋了各個年級,理、工、管理等各個學科。對調查結果進行考察后,本文將討論的重點放導師因素及研究生自身因素在兩個方面。
一、導師因素對于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影響
綜合考察導師在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中的影響因素,可以歸納出以下幾點:
1. 導師的學術水平。問卷顯示,研究生認為導師的學術水平(主要是創新能力與創新意識方面):很高88人,占23.1%;較高127人,占33.3%;一般106人,占27.8%;較低47人,占12.3%;很低13人,占3.4%。可以看出,目前的研究生導師學術水平并不太盡如人意,原因有可能是三方面:一是由于部分導師同時擔任行政職務,需要花大量時間去處理日常公務,則用于學術研究的時間被擠占,無暇顧及提高自身學術水平;二是由于由于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知識更新周期迅速縮短,而少部分指導教師僅僅注意增長實踐知識,但不注重及時把握學術前沿動態;三是有部分導師本身學歷不高,平常又疏于對知識的積累,學術功底稍遜一籌。
2. 導師培養的側重點。選擇創新精神和能力98人,占25.7%;選擇專業知識109人,28.6%;選擇研究方法105人,占27.6%;選擇學術道德69人,占18.1%。可見,在導師的平時指導過程中,學生的創新能力并不是他們最重視的部分。盡管專業知識和研究方法對于研究生的研究水平來說也非常重要,但是很多導師還是沒有將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放在相對重要的位置上。
3. 認為導師對創新思維和科研方法引導的指導作用:很大127人,占33.3%;較大136人,占35.7%;一般81人,占21.3%;較小37人,占9.7%;沒有作用0人,占0%。可見,教師先要自己滿腔熱誠地對待科研,才能激發研究生探索的激情,創新的欲望;先要自己具備較突出的科研能力,才能在培養和提高研究生科研能力方面給予更多的幫助和指導。導師在對于指導研究生的創新能力上,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還有很多工作要去做。
二、研究生自身因素對于其創新能力的影響
1. 在本次調查中,關于“哪類學習方式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提高有所幫助?(多選)”:結果顯示,選擇課堂學習204人,占53.5%;選擇自學199人,占52.5%;選擇實驗343人,占90%;選擇社會實踐261人,占68.5%;選擇課題研究361人,占94.8%;選擇聽學術講座289人,占75.9%;選擇學術交流347人,占91.1%;其他53人,占13.9%。可見,除了課堂學習和自學這兩項常規的學習方式外,對于理科生來說,做實驗對他們的創新能力影響很大;而對于文科生來說,社會實踐和課題研究有利于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在脫離了課本條條框框的實踐中,學生容易產生新穎的想法,或是通過觀察獲得新的體驗,也拓寬了他們研究的思路。但在當前高校中,仍有相當一部分研究生沒有得到足夠多的實驗或是實踐機會,這就間接導致了他們的創新能力無法得到提高。
2. 認為研究生自身知識儲備、知識結構體系對創新能力的影響:影響很大136人,占35.7%;影響較大124人,占32.5%;一般97人,占25.5%;影響較小24人,占6.3%;沒影響0人,占0%。研究生自身的知識儲備的多少,決定了研究生自身對研究內容和課題的了解程度,同時也決定了他自己站在一個什么樣的研究高度上進行更多的研究。離開了豐富的知識儲備去做研究,就像在鋼筋水泥不夠的基礎上去蓋大樓,是行不通的。而對于不少研究生尤其是跨專業的研究生來說,他們的知識還不夠豐富,他們還應該積極主動地獲取更多專業甚至是非專業相關知識來為自己的研究打牢基礎。
3. 對于創新能力中應具備的研究生自身的懷疑精神、獲取信息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能力對創新能力上:影響很大131人,占34.4%;影響較大127人,占33.3%;一般102人,占26.8%;影響較小21人,占6%;沒影響0人,占0%。研究生的創新能力是一種綜合能力,要創新,必須要有懷疑精神、提出新問題的勇氣、獲取信息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缺乏創新精神,必是在這幾項上存在不足,進一步來說,相當一部分研究生創新能力不足的首要原因是創新意識不足。不少研究生僅僅滿足于已獲取的知識,研究范圍僅限于已被很多人研究過的領域,在研究過程中只要接收他人的思想就認為足夠了,而不思考如何去進行創新,這顯然就難以談及提高研究生的創新能力。
三、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對策
1. 從導師的角度上看。導師首先需要改變教育理念。導師應在研究生培養過程中,幫助研究生確立探索性的學習方式,在思維方法和自學能力上對研究生進行引導和啟發。切忌用導師個人的學術觀點約束研究生,要多鼓勵研究生勤于思考、深入研究,培養獨創精神,而不是墨守成規;導師應因材施教,選擇適應研究生的學習方式,而不是選擇適應導師的、服從的學生。在教育過程中,導師應尊重學生個性的發展,尊重與眾不同的觀點而不是過分地強調“共性”,否則,將導致研究生個性的缺失,抹殺其創造性。同時,導師對學生在創新方面的努力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賞識,以便他們能主動地尋求知識,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將自己所學靈活運用到實踐中。導師應創造寬松自由的學術環境和研究氛圍,要在各種場合向學生們輻射有關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前沿信息。
其次,導師要根據研究生科研過程開展有關的科研方法的指導,科學的研究方法的掌握和運用是順利進行科學研究的重要條件,是科研創新的基本要素。導師要注意教學方式的改革,探索出有利于培養學生創造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方式改革的基礎上,導師還必須站在學科發展的前沿,用自己的學術地位和創新精神去激發研究生的創新激情。導師應該能與學生建立良好、和諧的師生關系。能夠關心愛護研究生,同時在學術科研上對其嚴格要求,協調好課題研究和學生自我發展的關系,營造寬松的學術環境。
2. 從研究生自身的角度上看。要增強研究生的創新能力,首先,應該重視基礎理論的學習、積累。學科的基礎理論是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保障條件,加強基礎理論知識的學習是培養研究生科研能力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環節。當今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知識的更新周期不斷縮短,相比較而言,基礎知識的更新周期要比專業前沿知識的更新周期慢得多。數理類、專業原理類等基礎知識仍然是進一步學習、進一步創新的基礎。
其次,建立實施研究生創新教育理念。目前我國本科以下階段的教育從應試教育逐漸向素質教育轉變,作為高層次的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能力的專門性人才,創新性是研究生教育的基本特征之一。研究生教育必須強調對研究生創新能力的培養,從傳統知識傳授模式向實施創新教育模式的轉變,注重培養研究生創新意識、創新方法和創新心理素質,對于碩士研究生要求應具有從事科學研究或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要在研究過程中堅持“創新原則”,掌握創新原理、方法,重視創新能力的鍛煉和提高,盡最大努力實現科研成果的創新。
參考文獻:
[1]姜友芬 吳宏翔 熊慶年 林榮日 顧云深:影響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的導師因素分析[J].復旦教育論壇,2005,3.
[2]鄧義江 李芳云:加強導師隊伍建設,提高研究生創新能力.科技信息[J],2008,11.
[3]肖幼安:實施研究生創新教育的對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2,5.
[4]余樹英:高校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08,6.
[5]石 倩:碩士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