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非關稅壁壘中,綠色壁壘將成為國際貿易中新的重要屏障。在環境與發展的主題下,各國相繼出臺環保法律,對本國的環境、產業甚至產品進行了各種規定,其中有些涉及對進口商品的規定,這就構成了所謂的“綠色貿易壁壘”。
一、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企業的影響
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實施的一系列綠色貿易壁壘主要是針對發展中國家設立的。中國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出口的產品多是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的科技含量有待提高,兼顧的環保因素不太多,在相當長的時期內會面臨綠色壁壘的挑戰,這對我國出口企業的沖擊非常大,主要體現在幾個方面:
1. 企業經營成本增加,國際競爭力削弱。綠色壁壘的構成主要是成本內在化,其要求實行“誰污染,誰治理”,企業需通過減少甚至消除廢物和污染物在生產全過程及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產生和排放,實施產品的生產、消費過程與環境相統一。發展中國家因在環境技術上處于劣勢,為沖破綠色壁壘,企業必須開發和使用清潔技術,研制和生產綠色產品,引進防治污染的技術和設備,從而增加企業環境治理成本。
2. 市場準入的限制。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優勢,在實施貿易進口管制時,結合本國的產品特點和利益,通過頒布法律、法令、條例、設立環境技術標準、認證制度、檢驗制度等方式,增加外國商品進口難度,構成市場準入障礙。
3. 出口市場范圍縮小。近年來,美、日、歐盟,東亞各國及地區成為我國主要的出口市場。對這些國家和地區的出口商品數額占我國對外出口總額的80%。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經濟、科技水平較高,環境保護的意識較強,有條件設置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許多出口產品因達不到對方的環保要求而被禁止進入其市場,面臨著日益縮小的境地。
4. 產品出口經濟效率降低。發達國家有時雖不對產品和服務的市場準入直接設立限制,有關環境的檢驗、測試、認證和技術鑒定,且要在包裝、裝潢、標簽、廣告等方面做出更多適應性調整,導致出口產品的各種中間費用和附加費用的增加,降低了產品出口效益。
二、我國出口企業的應對策略
面對國外數量眾多,不僅針對產品的終端,而且存在與整個生產經營多層次多環節的綠色壁壘,我國出口企業應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充分利用內外有利的條件,逐步消除不利影響,多方策劃,積極有效的應對。
1. 開展綠色營銷,提升產品的綠色競爭力。
(1) 轉變營銷觀念,開展綠色營銷。綠色營銷是指企業在經營戰略制定、市場細分與目標市場選擇、產品的生產、定價分銷和售后服務等過程中滿足人們的綠色消費需求,履行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以達到自身利益與社會整體利益的協調統一的經營活動。綠色營銷是最具生命力、市場潛力的營銷方法,順應了“環保回歸”的潮流,適應了環境與發展相協調的戰略,有利于企業沖破綠色貿易壁壘,進入國際市場,擴大市場占有率。企業實施綠色營銷時應針對營銷組合的各個變量采取相應措施。如大力開發綠色產品、制定綠色價格、開拓綠色銷售渠道等措施,可減少企業的成本投入,同時提高分銷的效率。
(2) 加強綠色技術創新,以技術創新突破綠色壁壘。綠色技術是指能減少環境污染,減少原材料、資源使用的,技術、工藝和產品的總稱。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一方面要開發各種能節約原材料和能源,少用稀缺物資的產品,在生產過程中以及在使用后不危害或減少危害人體健康和生態環境的產品;另一方面進行綠色工藝的創新,在生產過程中廣泛應用清潔工藝技術和末端治理技術。
(3) 實施綠色包裝,突現企業綠色形象。綠色包裝指無害的、少污染的、符合環保要求的、使用后可回收再利用或可以自然降解的包裝物。ISO14000 將環境管理納入制度,要求“企業生產產品包括它們的包裝不僅要重視效能,還要將環保的觀念加上去”。與日俱增的包裝廢棄物已成為環境的重要污染源之一,在重視環保的世界氛圍里,綠色包裝越來越受到各國消費者的青睞。
(4) 強化綠色管理,建立清潔生產機制。規范企業內部管理,建立清潔生產機制,不僅是為適合國外市場的需要,更是爭取國際市場入境銷售的資格。實行綠色管理,就意味著將環保觀念納入企業經營理念,將污染控制策略由“末端處理”轉向“源頭控制”,即按國際標準或發達國家的先進標準,在生產、加工、儲備、運輸和銷售整個過程,形成一套完整的無公害、無污染的環境管理體系。
2. 尋求良好外部環境,爭取政府支持和行業聯合。
(1) 充分借助政府的力量,維護企業的合法權益。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政府在其企業出口活動中起著重要作用,它一方面體現在對企業采取的一系列鼓勵和優惠措施,另一方面體現在為企業的出口進行國際市場開拓給予指導和幫助。我國出口企業一定要配合好環保外交戰略,充分利用WTO機制創造良好的外部條件。積極尋求政府的技術、資金支持和特殊的環境補貼、合理構建我國的市場準入規則,尋求合理的保護,從而發展提高自己。
(2) 積極利用聯合策略,發揮集體效應。在企業的發展中,單靠某一個企業的力量是很難形成有效的產業競爭優勢的,在提高我國企業的整體綠色技術標準的過程中,企業必須走聯合之路,兼顧對內和對外聯合。對內聯合是國內企業攜手合作,共同提高產品的綠色技術標準。政府應該鼓勵并創造一個更好的體制環境,使企業能夠實現跨地區、跨行業的合作。對外聯合要求企業要走出去、引進來,利用國外企業在信息、資金、技術、人才和市場渠道等方面的優勢和便利,不斷提高、改善自己的技術、管理水平,及時了解國際市場綠色技術標準和市場需求的變化,提高產品競爭力。
參考文獻:
[1]靳慧斌、張潤利.綠色壁壘.工程機械,2004,(9).
[2]安占然.入世后中國企業如何應對綠色壁壘.當代亞太,200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