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各國的商業銀行對其整體國民經濟的發展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近年來,中國進行了一系列的金融改革,使中國的銀行業逐漸走向國際化。但是現階段中美兩國的商業銀行仍存在著很多的不同,特別是存款產品的差異。本文通過對中美兩國商業銀行的存款產品進行比較,分析了存在這種差異的原因。
[關鍵詞]商業銀行 存款產品 設計要素
隨著國際資本流動的不斷開放,經濟全球化已經得到世人的廣泛認同,金融國際化的程度逐步提高,金融業的發展對各國經濟產生了越來越深刻的影響。在經濟全球化,金融國際化的大背景下,我國的金融業也逐漸加快發展步伐,逐步加大對外開放的力度。但是與美國相比,我國的銀行業發展相對滯后,中美商業銀行存款產品存在著很大的差異。
美國金融業發展較為成熟,美國的商業銀行不斷地開發新的存款產品,拓展新的業務,實施多元化的產品定價策略。相對而言,中國的商業銀行產品單一,缺少個性化服務,產品設計開發環節缺失,沒有足夠特別的產品來提升自身競爭力。
一、美國和中國銀行業存款產品的對比
在美國,商業銀行開發的存款產品種類繁多。各個銀行之間的存款產品存在很大差異,每家銀行都會設計開發出能夠在市場上獨樹一幟的產品以吸引客戶;同時,同一個銀行在不同的時點,存款產品也會有所不同;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銀行會對產品進行適時調整,大銀行一般是每周變動一次產品目錄以供客戶選擇;美國的銀行根據需求的差異性進行客戶細分,針對不同的客戶群設計不同的存款產品;銀行在設計存款產品的時候,會遵循這樣一個原則,即產品就意味著契約,而契約是權利和義務的共同體,客戶在享受權利的同時也必須履行相應的義務。
美國的商業銀行在設計產品時所考慮的因素很多,一般會根據開戶起點(如100美元、1000美元、10000美元等)、日均余額(如1500美元、6000美元、10000美元等)、聯合賬戶的余額、期限、利率、減免賬戶管理費等因素來開發存款產品。不同的要素組合便會搭配出不同的存款產品。以花旗銀行的存款產品為例,花旗銀行的個人銀行業務種類包括支票賬戶、儲蓄賬戶等, 而支票賬戶類存款產品就包括以下幾種:Citibankreg; EZ-Checking、Citigold、Basic Checking 、The Citibank Account。
美國的銀行靈活運用各種方式來提高銀行收益。比如當客戶的活期存款達到一定的數額,銀行會自動幫客戶轉為定期。而如此會使銀行支付更多的利息成本,那么銀行這么做的依據是什么呢?對銀行而言,當客戶的活期存款轉為定期存款后,銀行成本增加,但是同時存款的結構發生了變化,根據差別法定準備金率,銀行的可用資本也增加,銀行可以利用增加的可用資本來賺取貸款利息以對沖原本所增加的成本。
在中國,商業銀行是主要從事存、放款業務的金融機構。銀行產品和服務千篇一律,設計要素單一,缺乏產品設計的創新機制和多元化的定價策略。中國四大商業銀行之一的中國工商銀行的存款產品只有十四種,其中城鄉居民及單位存款包括活期和定期存款,而定期存款又分為整存整取、和零存整取、整存零取、存本取息。
中國的銀行存款產品設計的要素僅僅是期限和利率,而利率又是被決定的,其實唯一變動的只是期限。所以商業銀行的存款產品是以期限為依據進行分類的。
同時,我國商業銀行存款產品設計的定價方式又嚴重單一化。我國商業銀行業務結構相對比較單一,利息收入構成了商業銀行90%以上的盈利來源。因此,利率在商業銀行的定價中格外重要,雖然近年來商業銀行對部分服務實施了收費,但實際上利率幾乎仍是中國存款產品和銀行服務定價的唯一工具。
二、中美兩國銀行業存款產品存在差異的原因
1.兩國的利率市場化程度不同。1986年4月,利率市場化在美國得以全面實現。在此背景下,美國的商業銀行面臨著激烈的競爭,為了能夠在競爭中生存下來,各家銀行積極的設計和創新存款產品,利用自身優勢增強競爭力,不斷地開發各種適合不同客戶需求的產品。而在中國,長期以來存貸款利率一直都是中國人民銀行統一制定并頒布的,而并不是市場供求決定的。雖然近年來允許存貸款利率可以在規定幅度內自由浮動,但是長期以來有管制的存款利率使中國的商業銀行缺乏對存款產品定價的能力,難以突破產品創新的瓶頸。
2.對待客戶需求的態度不同。不同的年齡、職業、收入,人們對產品的需求也不同。商業銀行的經營目標是利潤最大化,而客戶是銀行獲取利潤的來源。美國的商業銀行針對不同的客戶群,設計出不同的存款產品,使產品多元化,層次化,用以滿足不同的客戶需求。美國能夠真正以客戶為中心,不斷的增強客戶的滿意度,同時也增加了客戶對銀行的忠誠度。在中國,大多數居民的資金投向是儲蓄,使得各商業銀行又充足的資金,從而使商業銀行不能真正把“以客戶為中心”落實到實處。
3.兩國的經營模式不同。我國商業銀行的主要收入是存貸利息差。銀行通過支付存款利息吸收客戶存款獲得大量資金,然后再放款收取貸款利息,從而獲得高收益。這就造成各商業銀行缺少產品創新的動力。而在美國,60%以上的收入依靠零售業務,它們必須不斷的開發新產品來獲取利潤。
4.兩國金融從業人員的素質不同。在我國,雖然從事金融業的人員較多,但是高素質人才匱乏。從事客戶服務或者簡單業務操作的人員比例很大,而從事管理研發等崗位的具有較高的學歷層次和較高的個人素質的工作人員比例較小,使得技術含量較高的創新性業務發展遲緩。美國的金融市場發展較早,也培養了大量優秀的金融從業人員,他們具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較好的知識結構,因此美國的商業銀行能夠不斷的對存款產品進行創新。
參考文獻:
[1]張橋云,陳躍軍.中國銀行業存款產品設計存在的問題與改進建議.金融論壇.2009.06.
[2]李賢. 美國商業銀行存款產品設計分析.技術與市場(上半月)TECHNOLOGY AND MARKET 2007年 第08期.
[3]張橋云.美國存款產品設計對中國的啟示.金融時報.2003.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