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加強農村勞動力培訓來改善其轉移現狀是一條可行的路徑。作者針對我國目前農村勞動力培訓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和不足,提出了對策。
[關鍵詞]農村剩余勞動力 轉移 培訓 勞動力
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轉移是影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重要因素。但是現階段,轉移現狀并不樂觀。因此,諸多學者對如何實現其有效轉移進行了大量研究。
一、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轉移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多數文化素質和技術水平低下,致使其就業層次較低,就業面狹窄且不穩定,就業競爭能力差;同時,轉移出的勞動力易被忽視、歧視,缺乏法律意識和組織化意識的他們不懂有效維權,從而只能長期處于弱勢地位。
勞動力自身素質以及技能的欠缺制約了其有效轉移。因此,建立一套有效而長期的培訓機制迫在眉睫。農村勞動力的轉移培訓一方面可以增強農民工的法律意識和組織化意識,促進其有效轉移;另一方面有助于促進我國經濟增長,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客觀要求。但目前,我國農民工接受培訓的機會很小。“在我國的農村勞動力中,受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占 5.7%,外出就業的勞動力中參加培訓的也不足15%”。
二、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現狀
近年來, 在農村勞動力培訓方面,政府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是現有的培訓仍不能滿足需求。目前農村勞動力轉移的培訓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1. 培訓缺乏制度保障
政府有關農民工培訓的政策欠缺是影響農民工培訓效果的最大因素。一方面政府缺乏統籌就業的政策規定,農民工教育未包含在教育發展主要戰略之中;另一方面一些地方政府執行不力,未切實貫徹中央精神, 農民工培訓落實不到位。有的政府部門只搞形象工程,有的單位“偷梁換柱”,造成培訓資源浪費,真正參加培訓的農村勞動力或者有實際效果的培訓并不多。
2. 企業忽視培訓
基于農民工的流動性相對較強,部分企業片面追求短期利潤,不能更新觀念,缺乏對農民工培訓的積極性和長效性,致使企業教育缺位。即使輸入地企業開展了少數農民工培訓,也往往是即時性、快餐性的, 培訓質量得不到任何保證。
3. 培訓的經費投入嚴重不足
由于政府缺乏認識高度, 企業和農民工個人參與積極性不高,投入嚴重短缺, 農民工培訓經費缺乏基本保障。據統計, 2004年至2006年, 中央政府投入農村勞動力培訓工程1215億元; 近兩年, 全國省區市級政府部門也為農村勞動力培訓投入約12億元,平均每位農村勞動力僅獲得政府投入100多元。
4. 培訓體系不完善
首先,培訓內容不完善。目前的農民工培訓多為一次性培訓, 培訓內容針對性不強,脫離了實際就業需求;課程種類呆板,對于進城務工必備的法律保護知識、組織意識等方面知識涉及的少,難以適應市場對勞動力素質的全面要求;其次,培訓形式欠科學。培訓常常流于基礎性知識的灌輸, 而實訓環節的弱化甚至缺失,影響了培訓的實際成效。
三、解決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問題的措施
開展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培訓,實現農民工的轉移就業,政府具有義不容辭的責任。
1. 樹立重視農民工培訓的觀念
政府應著力加大宣傳和引導力度, 營造重視農民工培訓的良好社會環境。要引導企業樹立長效性投資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把農民工培訓納入企業長期發展規劃;加強農民工培訓宣傳力度,使農民工認識到培訓的緊迫性和必要性,主動參與培訓;加強農村勞動力的崗前培訓,制定有效的農民工培訓激勵政策,鼓勵用人單位、各級各類教育機構和農民工主動參加培訓。同時,各級政府要從上至下加大監督力度,抓好農民工培訓政策的貫徹和落實,增強培訓實效。
2. 建立有效的農村勞動力培訓模式
一是按照市場需要,抓好崗前培訓。各類培訓機構要與勞動力市場或用人單位簽訂培訓合同, 鼓勵農民工轉移的輸出地根據市場需要及時開展相關專業培養;二是注重實效。弄清楚培訓目標,確定培訓內容,加強監督,避免造成培訓資源浪費,確保達到預期的培訓效果;三是要實施有效的激勵政策,可以開展職業技能鑒定,給農民工頒發職業資格證書,可以實行補貼或獎勵等,使其自覺參與培訓。
3. 多渠道籌措培訓經費, 加大投入力度
經費是開展農民技能培訓的保障。政府要加大財政扶持力度,為農村勞動力教育培訓的投入安排專項資金; 各級財政要切實把農民工培訓經費納入財政經常性預算,專款專用, 提高使用效益; 增加農民工輸出前培訓補貼;“各級政府在不斷增加對農村職業教育經費的財政投入比重的同時,還應鼓勵農村教育投資主體的多元化”。應鼓勵社會資金進入農民技能培訓領域, 擴大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的資金來源,從而建立以財政投入為主、企業資助、社會捐贈和個人負擔相結合的多元化經費投入機制。
當然,農民工培訓是一項復雜的系統性工程, 僅僅依靠政府部門開展以上工作是遠遠不夠的。農民工群體組織化意識的缺失,又啟發我們可以嘗試從發揮民間組織、加強農民工組織化建設的角度展開對其轉移的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1]張小建. 為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服務,為培養大批技能人才服務,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5,(33)
[2]沈秋紅: 當前我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的現狀、問題及對策[J],當代教育論壇,2006(19)
[3]胡 嬌 洪 俊. 農民工培訓的原則及路徑探索— — 基于長三角地區農民工的調查分析[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5)
[4]齊中熙. 《2003—2010年全國農民工培訓規劃》出臺[ EB /OL ]. http: / /www. china. org. cn / chinese /2003 /Oct/415375. htm, 2003210201
[5]張新嶺. 農民工就業能力及其開發芻議[ J ],人口與經濟, 2008 (2) : 23 -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