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新能源汽車部分核心技術是企業獲準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條件之一。
由于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直接關系到我國節能減排工作大局,近年來,國家出臺了一系列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規范性文件,為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政策法律支持。
那么就目前來說,新能源汽車產業投資企業,在企業準入、產品準入以及參與政策資金補貼方面,應符合哪些條件和程序,同時應注意該領域存在的哪些法律風險呢,下面將結合新近出臺的一系列政策,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介紹。
一、企業獲準生產新能源汽車的條件
開發、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必須是納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的汽車整車生產企業或改裝類商用車生產企業,或具備相應的設計開發、生產、產品一致性保證以及營銷和售后服務能力,并建立相應的零部件采購體系,另外,新建汽車生產企業或現有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其他類別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的,應按有關規定完成項目核準或備案工作。
根據《汽車產業發展政策》,對于新能源汽車產業來講,需進行備案的情況是現有汽車企業自籌資金擴大同類別產品生產能力和增加品種(包括異地新建同類別產品的非獨立法人生產單位)。需要進行核準的有兩種情況:一是新建汽車生產企業,包括現有汽車生產企業異地建設新的獨立法人生產企業;二是現有汽車生產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其他類別汽車整車產品。
除了上述原則性要求外,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及審查要求》還分別從企業生產能力和條件、設計開發能力、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以及零部件采購管理等方面列出了更為具體的十七項審核條件。這些條件分為否決項和一般項,企業必須滿足全部否決項的要求和五分之四以上一般項的要求。在這些具體條件中,企業應重點注意的有以下幾點:
1、至少要掌握新能源汽車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及控制系統三者之一的核心技術,并理解,享有所掌握的核心技術的技術原理、結構、功能和性能要求、控制方法、通訊和數據交換、失效模式和安全風險以及測試評價方法、主要故障模式的診斷和解決措施等。此外還應理解、制定控制系統、車載能源系統、驅動系統等各系統的邊界劃分與接口定義等。對于所掌握的核心技術應具有相應的知識產權(至少包括設計更改權和使用權);
2、進入正式生產階段的產品還應當滿足生產一致性要求,當企業的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包括人員能力、生產/檢驗設備、采購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總成及其供方、生產工藝、工作環境、管理體系等)發生重大變化時,必須有充分的證據表明產品仍能滿足原要求。
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企業生產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必須經過工信部指定的中介機構檢測合格,方可準入。
二、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和產品準入的報批材料
目前,對于新能源汽車企業準入及產品準入的審查批準工作,已經從原來的國家發改委轉由工信部負責。企業應按照工信部的要求報送審批材料。
(一)產品準入申報材料
1、生產企業基本情況的說明;
2、新能源汽車產品情況簡介,包括對采用的新技術、新結構的原理的說明并附有關佐證材料;
3、《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參數;
4、《車輛主要技術參數及主要配置備案表》;
5、《車輛產品強制性檢測項目方案表》;
6、檢測機構出具的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報告;
7、新能源汽車產品(包括整車及動力、驅動、控制系統)的企業標準或技術規范,以及檢驗規范(至少包括試驗方法、判定準則、檢驗項目與樣車對應表、路況及里程分配等);
8、其他需要說明的情況。
產品處于起步期或發展期技術階段的,還應當提交以下材料:
1、售后服務承諾(至少包括產品質量保證承諾,售后服務網絡建設、對售后服務人員和產品使用人員的培訓、售后服務項目及內容、備件提供及質量保證期限、售后服務過程中發現問題的反饋,整車和零部件(如電池)回收,以及索賠處理、在產品質量、安全、環保等方面出現嚴重問題時的應對措施等內容);
2、對擬銷售區域的說明,產品使用地省級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關于示范運行區域、范圍的批準文件。
對處于起步期產品,還要提供與擬使用單位簽訂的協議,使用單位車輛運行管理規定、使用數量說明。
根據工信部發布的2010年12月31日前適用的《新能源汽車技術階段劃分表》,目前處于成熟期的有:金屬氫化物鎳動力蓄電池混合動力乘用車、鉛酸蓄電池混合動力乘用車、鉛酸蓄電池純電動乘用車和鉛酸蓄電池純電動商用車。其他類型的新能源汽車均處于起步期或發展期。
(二)企業準入申報材料
1、《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申請書》;
2、新能源汽車產品設計、生產、營銷及售后服務能力、零部件供應體系,以及生產一致性保證能力等的說明;
3、企業按照《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準入條件及審查要求》進行自我評估的報告;
4、新建汽車企業或現有汽車企業跨產品類別生產其他類別新能源汽車整車產品,按照國家有關投資管理規定先行辦理的項目核準或備案手續;
另外,根據工信部的要求,已經獲得企業準人的,如果新申請的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產品類別與已獲得準入的產品類別不同時,應當再次提交企業準入申請材料。
三、目前與新能源汽車有關的各項政策補貼
(一)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
目前,在公交、出租、公務、環衛和郵政等公共服務領域率先推廣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并對推廣使用單位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助的試點城市有20個,分別是北京、上海、重慶、長春、大連、杭州、濟南、武漢、深圳、合肥、長沙、昆明、南昌、天津、海口、鄭州、廈門、蘇州、唐山、廣州。
根據2009年1月23日國家財政部、科技部聯合發布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財政補助資金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該項財政補助涉及的新能源汽車類型為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車,且須符合下列條件:
1、必須納入工信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
2、混合動力乘用車和輕型商務車與同類傳統車型相比節油率必須達到5%以上,混合動力客車節油率必須達到10%以上;
3、混合動力汽車最大電功率比和節油率必須經具備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依據GB/T19753-2005《輕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GB/T19754-2005《重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能量消耗量試驗方法》等檢測后確定;
4、生產企業對動力蓄電池等關鍵零部件必須提供不低于3年或15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保期限;
5、汽車生產企業和動力蓄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必須具備一定的產能規模。
中央財政對20個試點城市相關公共服務領域示范推廣單位購買和使用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一次性定額補助。汽車生產企業須通過投標形式參與該項政策資金補助項目。
(二)“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財政補助
根據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聯合印發的《“節能產品惠民工程”節能汽車(1.6升及以下乘用車)推廣實施細則》,自2010年6月1日起,國家對發動機排量為1.6升以下、已列入《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和通過汽車燃料消耗量標識備案,且綜合燃料消耗量限值符合規定的燃用汽油、柴油的乘用車(含混合動力汽車和雙燃料汽車)施行財政補助。補貼標準為人民幣3000元/輛,由生產企業在銷售時兌付給購買者。
申請該項節能汽車推廣資格的企業須具有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履行約定的質量及服務,同時須具有完備的產品銷售及用戶信息管理系統,能夠按要求提供相關信息。
節能汽車生產企業首先要按照有關要求提出推廣資格申請,經所在地省級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財政部門審核后,上報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國家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根據申請情況組織節能汽車推廣資格審查,確定并公告節能汽車推廣目錄。
(三)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財政補助
2010年5月31日,財政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發改委聯合發布《關于開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的通知》,確定在上海、長春、深圳、杭州,合肥五個城市啟動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試點工作,試點期為2010年至2012年。
l、補貼方式:對試點城市私人購買、登記注冊和使用(包括整車租賃和電池租賃)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和純電動乘用車的,中央財政給予一次性補貼,補貼資金直接撥付給汽車生產企業,企業按扣除補貼后的價格將新能源汽車銷售給私人用戶或汽車租賃企業。
2、補貼標準:補貼標準按動力電池組能量確定,對符合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貼。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每輛補貼上限為5萬元,純電動乘用車每輛補貼上限為6萬元。
需要注意的是,在試點期內,每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銷售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和純電動乘用車分別達到5萬輛的規模后,中央財政將適當降低補貼標準。
3、申請補助須具備的條件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申請該項補助資金須具備的條件包括:
(1)產品納入《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范推廣應用工程推薦車型目錄》,企業保證銷售汽車與目錄產品的一致性;
(2)純電動乘用車動力電池組能量不低于15千瓦時,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動力電池組能量不低于10千瓦時(純電動模式下續駛里程不低于50km)。動力電池不包括鉛酸電池;
(3)汽車整車和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生產企業具備一定的產能規模和完善的售后服務體系,對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提供不低于5年或10萬公里(以先到者為準)的質保,并承諾對整車和動力電池按一定的折舊率進行回收;
(4)汽車企業銷售新能源汽車應向消費者提供按照有關國家標準規定的試驗方法測定的產品性能參數保證:在純電動模式下行駛的汽車30分鐘最高車速、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的最高時速,0-50公里/小時加速時間、最大爬坡度、百公里耗電量(工況法)、續駛里程(工況法),電機類型和功率、動力電池類型及總儲電量、充電(快充、慢充)方式和時間、車載充電機的功率和輸入電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