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筒由于精巧古樸,一直為藏家所鐘愛筒雖是古玩收藏中的“小器”,
筆但由于其精巧古樸,一直為藏家所鐘愛。
筆筒價格不斷走強
筆筒是一種最為常見的置筆用具,它的前身,是唐代的筆船、筆床和筆格。到了明朝中期,筆筒風(fēng)靡天下并流傳至今,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雖說屬于文玩收藏中的“小器”,但由于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符號,藝術(shù)價值與實用價值兼而有之,因此也成了人們喜愛的收藏品。
中國自宋代起已出現(xiàn)陶瓷筆筒。明代初期,文具愛好之風(fēng)興盛,各種式樣的精美筆筒應(yīng)運而生,其中五彩瓷、青花瓷筆筒最為流行。到了清代,瓷筆筒制作工藝更為講究,許多皇室御用的筆筒成為中國歷代工藝品寶庫中的精品。特別是康熙非常重視瓷器燒制,在他執(zhí)政期間,文房用瓷的燒制數(shù)量和工藝水平都到達了歷史最高峰。
在藝術(shù)品市場上,筆筒不屬于拍賣會上的主角,卻是海內(nèi)外各大拍賣公司拍賣會的??停裣愀鄣奶K富比和佳士得,北京翰海、中國嘉德等都在拍賣中專設(shè)筆筒文玩的專項,拍品以瓷質(zhì)、玉質(zhì)、木質(zhì)、竹質(zhì)的筆筒居多,價格以瓷質(zhì)最高。
近幾年,瓷質(zhì)筆筒的價格大幅攀升,在拍賣場上拍出的天價筆筒也屢見不鮮。2003年11月,一只估價為80萬至100萬元的明浮雕魚龍海獸紫檀筆筒在中國嘉德的秋拍上以209萬元的高價成交。2004年,在中國嘉德春拍上,一件明末清初青花嬰戲圖大筆筒以121萬元成交。2005年10月,一只清雍正仿木紋釉墨彩山水高士訪游圖筆筒現(xiàn)身香港蘇富比秋拍會。這只估價為636萬至954萬元的筆筒,最終拍賣價格是2209萬港元。
2007年,香港佳士得拍賣會上,一件清乾隆白玉鶴鹿同春筆筒以5408萬港元成交,另一件清乾隆御制料胎畫琺瑯西洋母子圖筆筒以6752.75萬港元成交。同年蘇富比拍賣會上,清乾隆琺瑯新“西洋仕女出游”圖筆筒以2360.9萬港元成交。
2008年,一件清乾隆青白玉仙人獻壽圖筆筒在佳士得紐約秋季拍賣會上以564.765萬元人民幣成交。2009年,一件清康熙青花釉里紅圣主得賢臣頌筆筒在北京榮寶齋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會上以123.2萬元成交。
記者日前在北京一些拍賣會上看到,一件明崇禎青花人物故事筆筒標(biāo)價70萬至90萬元,一件清康熙青花赤壁賦筆筒標(biāo)價50萬至70萬元,一件清雍正青花西園雅集圖筆筒標(biāo)價25萬至30萬元,一件清康熙五彩花鳥筆筒標(biāo)價25萬至30萬元,一件清康熙青花圣言主得賢頌筆筒標(biāo)價55萬至65萬元。
五種材質(zhì)筆筒的鑒賞
筆筒收藏愛好者鄭先生告訴記者,老筆筒雖是古玩收藏中的“小器”,但在市場已漸成氣候,目前有收藏價值的筆筒的材質(zhì)大致分為五大類:瓷、竹、木、漆、玉和象牙。
“目前的拍賣市場上,數(shù)量最多的是瓷筆筒。”鄭先生說,明代瓷筆筒紋樣多以人物故事為主,也有醬釉和單色釉。清三代(康熙、雍正、乾隆)以前的筆筒,是近年來升值最快的佳品。從年代上講,康熙筆筒屬藏家難得之物,市場上大量帶康熙款和畫風(fēng)的瓷筆筒其實大多為晚清同治、光緒年間仿造,鑒定明清瓷制筆筒必須從釉色、造型、畫意筆法仔細研究。
一般而言,明天啟、崇禎時的瓷筆筒生產(chǎn)量較大,以青花為主,紋飾有植物、動物、人物等。其基本形制為直口,平底,腰微束。如青花人物故事筆筒,直口,平底無釉,筒壁繪有青花人物,直花呈色淡雅,繪工精細,器口器足處有暗刻紋飾為崇禎瓷筆筒的典型特征。清順治瓷筆筒傳世品略少,但器型品種較多,有直口直壁式,束腰侈口式等??滴鯐r瓷筆筒品種極為豐富,有青花、五彩、斗彩、釉里三彩及各種顏色釉。紋飾有人物、動物、山水、花鳥、博古等。器型有束腰侈口形、直口直壁形、竹節(jié)形、方形等。其典型特征是胎釉結(jié)合緊密,胎質(zhì)細膩。無款者居多,少量有堂名款。
雍正、乾隆時期的瓷筆筒傳世品較清初要少,但制作精巧,特別是出現(xiàn)了一些新穎的器型,如六方形、扁方形、雙聯(lián)形等。這一時期瓷筆筒的品種有青花、青花釉里紅、粉彩、各種顏色釉地粉彩及單色釉。雍正瓷筆筒的特征是清新典雅,乾隆則富貴華麗,官窯器物多有紀年款。
嘉慶、道光時期的瓷筆筒仍以粉彩為主要品種,器型以細高為主。紋飾以人物等居多,較為側(cè)重觀賞性。官窯多有紀年款識,民窯有堂名款或刻工名號。晚清瓷筆筒仍較盛行,但質(zhì)量下降,最典型的特征是胎釉結(jié)合不緊密,釉面泛灰,青花浮于器表。多有六字青花款和六字紅彩圖章款。
目前古玩市場上,晚清和民國時期出產(chǎn)的瓷筆筒還常??梢钥匆姟囊话闱闆r來看,在瓷筆筒中,以人物為主的青花筆筒價格比山水的高,這主要是人物比較難畫。比如在2002年北京拍賣會上的筆筒拍品,大多是出自名家之手的人物畫筆筒,所以價位較高,起拍價基本上都在20000元至30000元以上,甚至有20萬元以上的精品。筆筒的拍賣價格雖高,但根據(jù)近幾年市場行情來觀察,仍具有較大的升值空間。
竹筆筒目前最早的是明嘉靖、正德年間朱松鄰制松鶴紋筆筒,朱松鄰采用的是圓雕竹刻工藝,刀法深峻,立意古雅。不過,現(xiàn)在古玩市場多見仿制品,工藝水平低下。鑒定是否名家之作,先看筆筒時代風(fēng)格,然后是皮包漿與雕工,最后看款識。據(jù)記者了解,一般明清時期的竹制筆筒,市場價在幾千到幾萬之間,有名家款的作品在市場的數(shù)量不多,如明清時期的竹刻大家鄧渭、趙之琛、周芷巖、王梅鄰的竹雕作品,價格都在20萬一100萬之間。
木筆筒主要材質(zhì)有黃花梨、紫檀、雞翅木、鐵力木、癭木、櫸木等。最具價值的是紫檀木,黃花梨這些木材的筆筒。鑒別木筆筒除要懂材質(zhì)外,還應(yīng)熟悉雕工刀法,木質(zhì)筆筒,有的光素?zé)o紋飾,有的則帶雕刻。一般而言,紫檀筆筒滌沉雍容,黃花梨高雅清秀,都是精品。另外,廣泛流傳于民間的黃楊木雕筆筒,一改那種以龍鳳為主要圖案的宮廷氣,題材多取自普通勞動人民的生活,或刻山水人物、或刻翎毛花卉、或刻對弈、或刻聽琴、或刻漁樵耕讀……這些構(gòu)思新奇、造型小巧的木筆筒,為收藏之佳品。
另外,除了工藝水平與年份,木筆筒的尺寸也是影響價格很重要的因素。以口徑為15cm的黃花梨素筆筒為例:10年前價格在200元左右,去年的價格大概在2萬元;到了今年,其市場價格為3萬至5萬元,可見其增值潛力。
漆筆筒目前存世最早的是北京故宮藏明宣德寄托款的戧金彩漆云龍筆筒。漆筆筒的收藏價值在于筆筒制作工匠的名氣,紋飾是創(chuàng)作還是仿作。如鑲嵌百寶的,還要看是否完整,有無后鑲添補痕跡,漆筆筒品相沒有損壞的價格高。
象牙、玉質(zhì)筆筒,目前市場也較為常見,有一定收藏價值。玉質(zhì)筆筒多見于清代。其中,白玉筆筒價值最高。牙、玉筆筒鑒定方法與一般鑒定玉器、牙雕的方法相似,與竹木雕鑒定法也有借鑒之處,或可按時代風(fēng)格,表面包漿,雕工技藝依次鑒定。
收藏專家建議,筆筒的收藏最好能按以上不同材質(zhì)有選擇的進行,初學(xué)者可從清代筆筒入手,它們的傳世品較多,可供選擇的余地較大。而且選擇筆筒的時候,都要首選名家的作品。因為,筆筒收藏,不僅僅是一種文房用具的器物收藏,更是一種文化和歷史的收藏,所以文化含量越高的筆筒價值越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