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在土地日益緊缺的情況下,不斷提高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水平,努力做到增資不增地,增項目不增地、增效益不增地,成功摸索出一套“騰籠換鳥”的有效操作模式。
近年來,北京天竺空港經濟開發區在土地日益緊缺的情況下,牢固樹立珍惜土地就是珍惜未來的理念,不斷提高土地的集約化利用水平,努力做到增資不增地、增項目不增地、增效益不增地,成功地摸索出一套“騰籠換鳥”的有效操作模式,提高了開發區土地利用的集約化水平,推動了空港經濟開發區的可持續發展。
做好資源雙儲備縮短盤活閑置時間
一方面,開發區對園區內閑置土地及廠房資源做到實時掌控,隨時更新儲存數據信息。管委會調動各部門,對企業開復工情況、運營情況、財務情況等信息進行收集,深入了解企業的閑置資源和轉讓意愿。針對企業現狀做出具體評估,提供專署解決方案。另一方面,招商部對投資客戶需求實時搜集整理,建立項目儲備庫,及時將新項目需求空間與閑置資源數據相比對。一旦資源擁有企業和新投資客戶需求基本匹配,開發區全力推進雙方合作步伐。這樣也最大限度地縮短了土地、廠房資源的閑置時間,使項目置換在平穩高速的狀態下完成。
2009年世界金融危機嚴重影響了空港開發區內企業JVC電子公司的產業發展,致使其效益不斷下滑,訂單不足使得土地及廠房大范圍閑置。空港開發區根據掌握的資源信息,提前介入與JVC電子高管積極磋商,引入北廣科技與其洽談。從JVC電子正式提出資產轉讓申請至北廣科技與其簽訂134畝土地和26000平方米廠房的轉讓協議,僅僅用時4個月。
借項目置換之機謀產業調整之策
經過多年的開發,空港開發區可供土地已十分有限。要推動園區經濟不斷發展,就要確保產業結構的持續調整升級。為充分發揮在臨空經濟中的核心作用,空港經濟開發區確立了產業逐步轉型的目標,引資重點定位于高端科技企業、高附加值及新興產業。對于區內現有的傳統制造企業,幫助企業從運營成本同出讓效益上算賬對比,解開企業的思想疙瘩。逐步實現傳統制造業向需要聚集人氣,解決低端勞動力就業的經濟實力較弱的鎮或產業基地“梯度轉移”,達到轉型和轉移的雙向效果。
舒馳美德公司是較早入駐空港開發區的制造類企業之一。在察覺到空港地區較高的用工和維護成本已使得該公司背負較大壓力時,開發區多方奔走,最終聯系到順義某產業基地作為其轉移地點,并協助該公司出讓了在空港開發區的20畝用地,補充了其發展資金。同時,開發區抓住時機引入了中國自動化集團下屬的康吉森油氣過程控制設備有限公司。該公司主要從事市政管道自動化控制系統的研發、生產及技術服務,具備良好的社會效應和廣闊的市場前景,成功實現了該地塊的產業升級轉型。
挖掘潛力多措并舉力求多方收益共贏
空港開發區針對企業閑置用地的復雜情況,摸索出多種解決方案。
一是規范區內閑置資產管理。開發區在2008年出臺并向區內企業下發了《鼓勵區內企業盤活閑置資產的指導意見》,在盤活資產的具體方式、新引進項目的人區要求、關于盤活資產的主要流程等幾方面進行了詳致規定,使得盤活資產的具體操作更加透明標準化。
二是合理調配區內企業資源。開發區部分企業的土地廠房不能滿足其發展需要,而另一部分企業的土地或廠房卻處于閑置,針對這種供需矛盾,開發區主動進行調和,在區內企業間牽線搭橋,促成區內資源的內部消化。
三是利用閑置資產引入新項目。對連續三年經營狀況未達到協議承諾的企業,積極說服企業退出,并按照市場價格協助尋找符合要求的新項目入駐。引導區內企業充分利用空閑用地及廠房資源,推薦區外第三方企業與其達成如轉讓、租用、合資等靈活多樣的合作方式。巧妙掌握了園區老企業、新客戶利益平衡點,實現了共贏局面。
雅昌彩印公司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代表企業,近幾年運營規模不斷壯大,現有運轉空間嚴重不足。開發區想其所想,盡快為其安排接洽了毗鄰的凱蘭航空公司,該企業因業務處于初始階段,部分廠房處于閑置狀態。在開發區的大力協助下,兩家很快就達成合作意向,這樣既動用最小成本解決了雅昌彩印公司發展空間需求,也提高了凱蘭航空的資產利用率。
安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從事新興材料制品項目研發的一家上市公司,其空港產業基地還有部分空閑廠房未利用,易蘭德(北京)印務有
高科技企業生產線工人忙碌景象限公司是一家為索愛普天移動通信公司提供配套服務的企業,需要發展空間,開發區主動牽線安排兩家企業會談,最終順利達成10000平米的廠房租賃協議。開發區在高效利用區內閑置資源的前提下,同時吸引新項目入區。
集約化的土地利用模式為空港開發區帶來了豐厚的經濟回報,幾年來通過多種土地整合形式,開發區新引入資金70億元,預計實現銷售收入約為172億元。實踐證明,在后開發區時代,“騰籠換鳥”是突破土地發展瓶頸、提高土地含金量的有效手段,同樣也是產業轉型升級、投資結構優化的重要途徑。空港開發區將繼續圍繞土地集約利用和土地高效增值做文章,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成就開發區的新一輪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