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全球氣候變化和資源環境的巨大壓力,過度依賴資源消耗、外延式的經濟社會發展方式已難以適應新形勢下的發展要求。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為基礎的“低碳化”經濟模式無疑將成為人類社會“工業化”革命以來,發展方式最重要的變革。京北重鎮懷柔大力發展低碳經濟,不僅是區域產業結構調整和制度創新的需要,也是推進區域經濟和環境協調發展的重要決策,同時亦將成為懷柔融入北京建設“世界城市”行動的助推器。
發展低碳經濟勢在必行
懷柔區地域總面積2122.6平方公里,其中山區占88.7%。境內97.2%的地區為首都北京飲用水源保護區,承擔著涵養生態、保護水源的重任,是保障北京生活用水安全和防風固沙生態調節的重要區域。因而全區建設用地總量較小,特別是經過多年發展,現有建設用地余量已不多,對經濟發展造成一定制約,發展低碳經濟可以有效緩解用地相對不足,以保障懷柔經濟的長遠發展。
從懷柔經濟發展情況看,工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大,2009年工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過半,汽車及零配件、食品飲料、包裝印刷等傳統優勢行業依然是拉動懷柔區經濟增長的重要支撐,而影視文化、會展物流、科技研發等新興產業尚處于培育發展階段,現有產業結構與“十一五”產業結構調整目標存在一定差距,特別是距離低碳生態城市的經濟結構尚有較大差距。以目前懷柔的資源稟賦以及北京市對懷柔區生態涵養發展區的功能定位,只有加快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特征,以服務型經濟為內容的低碳經濟,才有可能突破經濟發展的瓶頸。因而,進一步調整產業結構,積極發展生態產業、高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業,是懷柔區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迫切要求,將成為懷柔未來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
此外,盡管“十一五”期間,懷柔區生態涵養和環境治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但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環境生態建設的難度逐步加大。特別是近年來,水資源儲量下降已經成為懷柔區面臨的重要問題,由于連年干旱,地表水補充不足,以及北京市應急備用水源工程的實施,平原地區地下水埋深平均下降27米,境內部分河流干涸斷流,而與此同時,隨著懷柔區經濟社會和民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河流、湖、庫周邊地區水污染物排放量加大,因自然干旱少雨,水體自凈能力減弱,加大了懷柔區生態環境工作的壓力,在國家級生態區和環保模范城市考核指標中空氣質量、第三產業占GDP比例、城市化水平以及全國環境優美鄉鎮和環境保護能力建設方面懷柔還存在著一定差距,成為影響懷柔區建設宜居城市的重要問題。因此,發展低碳經濟亦是懷柔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加快生態宜居城市建設的迫切要求。
大力發展低碳經濟將為懷柔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新的機遇和不竭動力。目前,北京市正在積極建設“三個北京”和“世界城市”,作為生態涵養區的懷柔,實現以服務型經濟為內核的要素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轉變勢在必行,發展低碳經濟,營造綠色生態懷柔經濟模式也必將成為懷柔亮麗的名片。近年來,懷柔區在城區、公園、景區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小流域治理等工程在防風固沙、涵養水源等方面取得了明顯實效,積極采取各項節能減排措施,增加了碳吸收,實現了固碳、減碳。基于懷柔的碧水藍天生態優勢,雁棲湖周邊被確定為生態發展示范區,懷柔區若以此為契機,在做好生態環境建設的同時,把生態工業、生態農業、生態旅游業、現代服務業、綠色消費等作為懷柔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工作來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節約能源、發展和利用可再生能源、減少碳排放,實現低污染、低排放、可循環、高產出的低碳經濟,才能全面融入到北京建設“世界城市”的行動當中,搶抓住機遇,發揮出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快懷柔的經濟社會發展。
實現低碳懷柔的路徑思考
規劃是促進低碳經濟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只有以科學合理的規劃為指導,才能從決策源頭上保證城市發展朝著低碳方向轉型。實現懷柔經濟社會發展的低碳化,一是要把低碳經濟納入城市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進行總體安排部署。從前瞻、長遠和全局的角度,確定低碳經濟的發展思路,在產業結構調整、區域布局,技術進步和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為各行業和企業的低碳經濟實踐活動提供依據和方向。二是按照國家已頒布的有關能效標準,研究制定符合懷柔區的用能等級劃分、節能管理等方面的地方標準;制定和完善主要耗能產品能耗標準定額。同時研究設計低碳經濟的統計評價和考核指標,強化督促引導。進一步加快低碳經濟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健全科學的計量手段和自動監測系統,實現低碳經濟工作的規范化、定量化和系統化。
同時,通過大力創建國家級生態區,編制并實施《生態區建設規劃》,將生態區建設指標工程化、項目化、時限化,把創建工作落實到基層,推動區域低碳化發展。積極開展環境優美鄉鎮和文明生態村創建活動,研究獎勵扶持政策,努力在“十二五”期間完成國家級生態區爭創達標工作。以“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為原則,著力引進、扶持節能環保項目,推動循環經濟發展。全力打造雁棲經濟開發區循環經濟園區,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注重從源頭上限制高污染、高耗能產業,堅持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環保一票否決制,引導現有企業進行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加強資源綜合利用。
改善能源結構,提升固碳、減碳能力,加快懷柔經濟向低碳模式轉變,亦是建成低碳懷柔的核心內容。“十二五”期間將是懷柔產業大發展、經濟水平加速提升的時期,也將是項目集聚和產業集群整體顯現規模效應的時期,懷柔應按照集群式、組團式推進產業發展的戰略,推動產業結構和產業布局的優化調整,大力發展以服務型經濟為核心內容的低碳經濟。一是對接“科技北京”理念,加快“科教研發新域”建設。依托中科院懷柔科教產業園區,加快建設速度,全力做好配套設施建設和重大科研成果就地產業化的銜接工作,與雁棲開發區現有產業基礎形成良性互動和對接,全力打造科教產業新城。二是對接“人文北京”理念,加快“影視文化新城”建設。以中影基地為龍頭,加快形成以影視產業為主體的產業集群,并圍繞影視產業形成文化、商務、旅游等多種業態,延伸出完整的產業鏈條。重中之重要先抓楊宋地區,讓這個地區首先成為影視文化產業集群區,建設影視文化新城。三是對接“綠色北京”理念,加快“商務會議會展休閑新城”建設。以懷柔新城板塊為核心,做好土地一級開發,加大東區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發揮環境優勢,加強重大龍頭項目的引進,以重大項目引領大規模的商務企業的聚集,加快生活性服務等配套產業發展,完善提高服務能力。堅持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環保原則,優先考慮利用太陽能系統進行保障,其次考慮利用水源、地源熱泵系統及冷熱電三聯供系統進行補充保障,加緊完善給排水、垃圾處理、道路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圍繞北京市“世界城市”分工布局,加快區域休閑旅游產業步伐,全力打造國際標準的北京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并以其為核心,在保護環境的前提下,堅持高品位、高標準的原則,整合資源、加大投入,加快周邊景區改造升級,推動山前暖區聯動開發,大力發展生態旅游、會議會展、商貿娛樂等配套產業,借助111國道的開通,將雁棲湖生態發展示范區項目向北部山區延伸,增加山區產業發展內容,提高懷柔會議會展接待能力,加快打造國際一流品位的商務會議會展休閑新城,使之成為“十二五”期間撬動懷柔中西部地區乃至整個懷柔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新引擎。
除此之外,還應大力引導人們踐行低碳生活方式,加快打造低碳宜居城市。一是在能源使用上,借助天然氣入懷的契機,大力推廣使用清潔能源,監控區內用能大戶,推廣節能建筑,減少碳排放;二是堅持公交優先策略,大力發展公交,減少私家車出行。三是加快旅游區環線建設,圍繞旅游環線建設大型公交樞紐,一方面解決來懷旅游私家車停放問題,另一方面可換乘公交車進行觀光旅游,減少汽車尾氣的排放,推廣綠色生態環保游,引導市民體驗綠色生活方式;四是加大環境建設力度。抓好硬件設施及景觀建設,積極打造城市生態景觀,提升城市品質。結合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加大對農村污水、垃圾治理以及節能化改造,全面深入開展農村環境整治工作,進一步改善農村環境面貌。加強林、水環境建設,繼續營造良好的生態環境,為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創造條件,將懷柔建設成為一座具有高品質的生活環境、適宜居住的低碳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