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與原先的會計準則相比,因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盈余管理進行了諸多方面的限制,使企業的盈余管理受到了影響。本文根據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盈余管理的限制和保留的空間,從會計政策的角度上,總結了新會計準則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和完善。
[關鍵詞]新會計準則 變化 盈余管理 影響
一、新會計準則的主要變化
1.公允價值的使用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下,公允價值的運用比較謹慎,主要包括:金融工具、投資性房地產、非共同控制下的企業合并、債務重組以及非貨幣性交易等。
2.存貨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下,規定企業在確定發出存貨成本時,應采用先進先出法、加權平均法或個別計價法。明確所有企業存貨的采購成本標準必須一致。規定只要是可以直接歸屬于存貨采購成本中的費用,如購買價款、進口關稅、其他稅費、運輸費、裝卸費和保險費等,都可以作為存貨采購成本的標準。
3.無形資產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下,對企業的研發項目支出也做了相應的規定:對于還處在研究階段的項目開發支出,應將其支出計入當期損益中;對于還處在開發階段的項目開發支出,應當予以資本化,并確認為無形資產。
在無形資產使用壽命是否確定上也做出了不同的規定:對于可以確定使用壽命的,在期限內,應按攤銷的金額進行合理地攤銷;對于不能確定使用壽命的,在每個會計期間,都要對其使用壽命進行復核,發現只要能夠證明它是可以確定使用壽命的無形資產,便要對此資產的使用壽命進行估計,通過該無形資產能夠在其使用壽命內反映企業與其消耗該項無形資產所產生的未來經濟利益,對其進行合理地攤銷;如果對其使用壽命仍不能確定的,不但不能進行攤銷,每年還要對其進行減值測試。另外,如果無法可靠確定消耗方式的無形資產應采取直線法攤銷。
4.資產減值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中規定一旦確定了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對子公司、聯營公司和合營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資產減值損失的,在以后的會計期間內不得將損失轉回。
另外新會計準則,對難以估計可回收金額的單項資產也做出了相關規定,在確定資產可回收金額時,企業應該以該資產所屬的資產組為基礎,并判斷該資產屬于哪一個資產組,其依據是資產組產生的主要現金流是否獨立于其他資產或者資產組的現金流入。
5.債務重組方面
在新會計準則中,規定應當將對債權人的讓步確認為債務重組利潤,并且要計入在當期損益中。
6.借款費用方面
新會計準則規定,對于部分借款費用也可以進行資本化,此借款費用指,需要經過相當長時間的生產活動才能達到可銷售狀態的存貨及投資性房地產所占用的借款資金。
7.金融工具的確認與計量方面
新會計準則使衍生金融工具顯化了隱形風險;對于貸款采用了實際利率法,使商業銀行貸款減值準備的計提更精細、更客觀;另外多方面引入公允價值,要求銀行的資金中心建立嚴格的“盯市”制度,以便使銀行阻礙客觀經濟和市場環境方面的預見力更強。
二、新準則對企業盈余管理的影響
1.使存貨計價方法調節的行為得到限制
存貨發出計價方法的選擇對盈余管理空間的影響具體體現在存貨的價格波動上。當存貨價格處于上漲時期,采用后進先出法,將最高的價格材料入賬,使得當期的成本費用上升,減少了當期的利潤。存貨發出的計價方法的選擇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進行盈余管理提供了可乘之機,很多企業為了自身的利益,利用這種方法進行利潤調節。
準則在存貨成本計價方法上的變化,使得企業利用變更存貨計價方法來調節當期利潤的手段不能再被使用,部分消除了人為調節因素,大大縮小了企業盈余管理空間,提高了會計信息質量。
2.使利用資產減值損失調節盈余受到限制
資產減值損失的計提和轉回曾經是很多企業進行盈余管理的常用手段之一,許多企業利用這種手段來操控利潤。新會計準則中的資產減值損失明確規定企業資產的減值損失一經計提,不得轉回。這一規定減少了企業利用減值損失的計提和轉回在各會計期間之間調節利潤的可能,這樣就使資產減值的調節功能大大降低,從而抑制了企業濫用資產減值調節利潤的現象。新資產減值會計準則使企業無法通過轉回減值準備快速增加利潤,所以企業在計提時會更加慎重,從而有效抑制了企業在資產減值上的盈余管理行為。
3.使利用企業合并調節盈余的行為受到限制
關于企業合并,舊會計準則規定主要是以股權比例作為衡量標準,這會使企業在業績不佳的年份,通過收購業績優良公司的股權或者是減持經營業績不佳的公司的長期股權投資份額達到盈余管理的目的。
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以合并日在被合并方的賬面價值作為會計處理的基礎,同一控制下的合并放棄使用公允價值,以避免出現企業濫用盈余管理的行為。對于非同一控制下的企業合并是雙方自愿交易,由雙方認可的公允價值,因此應當按照公允價值計量,并確認商譽的金額。這一規定符合我國的資本市場的現狀和市場經濟的發展,謹慎地使用了公允價值,規范了企業盈余管理行為,避免了利潤操縱,提高了企業利潤的可信度。
4.使企業會計信息披露偶的要求得到完善
新企業會計準則對企業信息披露的要求更加嚴格,關聯方交易披露準則中擴大了關聯方的外延。按照新關聯方的范圍,更多的企業被劃入到企業的關聯方范圍中,企業必須披露更多的關聯方交易信息。在披露內容等方面,新準則明確要求在財務報表附注中披露關聯方交易的金額、定價政策等,使得關聯交易信息披露更能反映實質內容,這些會計報表列報要求使財務報告使用者能夠較好地判斷企業損益的構成、風險和報酬的主要來源,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
參考文獻:
[1] 財政部:企業會計準則 [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2] 王 輝:新會計準則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變化[J].財會月刊,2007
[3] 王樂錦 綦好東:我國新會計準則中公允價值的運用:意義與特征[A]中國會計學會2006年學術年會論文集(上冊)[C], 2006
[4] 許禮剛:新會計準則對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影響[J].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