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家族企業在當今經濟社會中展現了其特有優勢和頑強的生命力,但也暴露出了許多關乎企業存亡嚴重問題。本文在論述了家族企業的內涵、歷史與現狀及其特點的基礎上,深入剖析了家族企業在財務管理上存在的問題和產生的根源,最后從分析得到的結論出發探析了解決這些問題的對策和方法。
[關鍵詞]家族企業 財務管理 財務控制 問題與原因 對策 探析
一、關于家族企業的探析
1. 家族企業的內涵
所謂家族企業,是指由家族創業,并且家族成員對企業的財產所有權擁有主導作用,對經營決策權擁有重要影響的企業組織。
2. 家族企業的歷史和現狀
(1) 家族企業的產生
理論上,家族上層結構是有家庭成員組成的親屬共同體,稱之為家或“家庭”(family);下層結構是由親屬成員或若干親屬成員之外的人共同生活組成的經濟共同體,稱之為戶或“家戶”(household)。
家戶經濟共同體轉化為家族企業的重要標志是家戶經濟共同體由自給性生產向市場化生產轉變——生產已不直接為家庭所屬成員服務,而是直接為市場交易服務。這一革命性的轉變,標志著家族企業的產生。
(2) 家族企業的現狀
家族企業在各國的經濟當中所占的比重不同,但都占據了較大的比例。據美國《家族企業》雜志的統計,美國家族企業的比例達到54.5%,英國為76%,澳大利亞是75%,西班牙是71%,意大利和瑞典則超過了90%。在亞洲的許多經濟體中,家族企業更是成為了企業主要的形式。
在對國家和社會的經濟貢獻方面,家族企業在各國經濟發展當中也占據者舉足輕重的地位。美國的家族公司研究所調查,美國家族控制企業對美國新崗位的貢獻率達78%,占美國雇員人數的60%,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的50%,在其他國家,這些比例更高。日本的家族企業在日本經濟中占據了重要地位,80%國民生產總值是由家族企業提供的,家族企業提供了2/3的就業崗位。
中國是個具有小生產者傳統的典型國家,家族化是中國的典型現象,中小型企業站中國企業總數的99%,70%以上與家庭制有關。我國許多家族企業,尤其是在改革開放以來,在中國創造了許多經濟奇跡。
(3)家族企業的特點
在優點方面,①生命力頑強(上面的數據證明);②是一種親情和血緣的維系,家族內部團結一致。③企業運作成本低。生產成本(如更少的工資、引入家族網絡融資),協調成本低,監督成本也相對較低。
在弊端方面,①全球家族企業都面臨最嚴重的問題——“富不過三代”,麥肯錫咨詢公司的研究結論是:家族企業只有15%能延續三代以上,很多小企業都只是曇花一現。②家族企業還存在著兩大“痼疾”,一是家族企業很容易陷入財產權和經營權部分的漩渦,二是融資渠道狹窄的問題一直是家企業的困擾。
3. 家族企業之于我國經濟中的地位和作用
據統計,目前在中國大陸的非公有制經濟中,家族式經營的企業至少占到了90%以上。這個統計數字充分說明,家族企業的興衰會對我國經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家族企業將在國民經濟及社會生活中起到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并為我國的繁榮、富強做出更大的貢獻。
二、關于家族企業財務管理存在問題及原因的探析
1. 管理觀念陳舊,管理模式僵化
(1) 企業管理者的財務管理觀念陳舊、淡薄,重視不夠,財務管理的核心地位和獨立性未得到充分體現。
由于家族制企業的特殊性,再加上有相當一部分人的文化素質不高,由于受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較大一部分家族企業家看不懂財務報表,根本無法掌握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理念和經營管理方法,更沒有將財務管理納入企業管理的有效機制中,缺乏現代財務管理觀念。往往企業主只重視開拓市場,其腦海中只有利潤最大化,許多財務管理制度過于簡單,流于形式,使財務管理失去了它在企業管理中應有的地位和作用。再者,家族企業者由于觀念的限制而沒有一個發展遠景,不能做到與時俱進,逐漸松懈了家族內部的凝聚力的加固和教育,使得企業內部人心松散,從而失去了向上的斗志和拓展的競爭力。
(2) 產權不清晰
在家族企業中,產權模糊的現象是極為普遍的。家族企業的產權模糊主要表現在如下兩個方面:一是家族成員內部成員之間的產權界定不清。家族企業很少對家族成員之間的產權進行界定,這就埋下了日后家族成員間產權糾紛的隱患。二是家族企業與外界產權關系不清晰。家族企業為了獲得各種政策支持,家族企業掛靠國有或集體單位。當企業做強做大后,企業產權很容易被掛靠單位所“分享”。另外, 許多家族企業只顧家族內部的利益的獲得,而缺乏對經理、雇員激勵機制的關注,薪酬福利體系不透明、不完善,影響了雇員的積極性,對企業的發展造成了障礙。
2. 財務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財務控制薄弱
(1)財會人員變更頻繁、素質較低
由于家族企業的特殊性,其財會人員變更較快,有時一年變幾次。大部分會計人員沒有經過正規的專業訓練,缺少必要的財經知識,無證上崗,導致操作中出現許多錯誤,甚至出現了應付稅務檢查的需要,多提費用,亂調成本,虛報收入,人為制造“廠長成本”、“經理利潤”的現象。
(2)資金管理不善,財務控制薄弱
資金管理方面存在的問題: 資金分散,導致資金利潤率降低; 原本有限的資金分散、沉淀和閑置,導致資金周轉速度慢,資金利潤率低。不少企業為逃避銀行的監督,多頭開戶。大部分業務不通過銀行結算,超限額、超范圍支取現金且數額巨大。為了節支,會計、出納一人兼。只記銀行賬,現金賬根據需要任意調整,報銷手續不完備,不合規定的票據比比皆是,白條下賬的現象隨處可見。
(3)成本核算混亂,賬目不規范
會計基礎工作不規范,一些應當建賬的而不建賬或賬目混亂,不按規定設置會計科目、使用憑證和賬簿、編制會計報表,造成企業內部管理混亂,財務收支失控等。
3. 家族企業內部財務控制體系薄弱,缺乏有效的審計監督
目前相當一部分家族制企業的內部財務控制制度不健全或有關內容不夠合理,但更多的是有章不循,已訂立的企業內部財務控制制度只是“印在紙上、掛在墻上”,用以應付有關部門的檢查、審計,內部控制制度流于形式,幾乎形同虛設,失去了應有的嚴肅性和執行力。另外,和一些企業建立了內部審計制度,但審計機構缺乏授權,失去了權威性和獨立性,最后淪為企業的附庸。
4. 資金管理不善,缺乏科學長遠的戰略規劃
(1)家族企業資信度低,融資困難,抗風險風險能力較差
資金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我國80%家族企業存在資金缺口,但很難獲得貸款尤其是中長期貸款,制約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是其負債過多,融資成本高、風險較大而形成的家族企業信用等級較低、資信度差。沒有穩固、通暢、強有力的資金流,在強大的企業也會倒臺。最明顯的例子就是深圳民營企業家史玉柱創立的巨人集團,曾經是一個紅遍全國的知名企業,但因為資金鏈的問題,而使得整個企業一夜之間破產。
(2)投資能力較弱,缺乏科學性,容易陷入企業負債陷阱,導致企業財務危機
過度負債可說是高速度成長企業的典型通病,也是財務危機的根源。家族企業為達到快速擴張的目的,普遍采取負債經營策略。不少中小型民營進組企業及時從銀行融到資金,由于缺乏專業的財務管理人才和嚴密的管理措施,也不懂得如何進行進科學的投資決策,盲目投資造成巨大的損失,資金管理不力也使資金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從而增加了整個企業的經營風險和財務風險。譬如家族企業投資所需資金短缺,只顧追求短期目標以及企業投資存在盲目性,投資方向難以把握等。
三、關于解決家族企業財務管理問題對策的探析
1. 增強家族企業的凝聚力,設立透明薪酬福利體系
(1)長期致力于家族的凝聚力的打造
家族的凝聚力是維持家族企業所有權的、無形的非財務原因,很多情況下,家族凝聚力可能是家族企業最令人滿意的回報之一。增強家族凝聚力的方法包括定期的家族會議、提高下一代的企業家精神的培訓項目以及家族范圍的慈善事業等。這種慈善事業對發展、確立和鞏固家族核心價值觀大有裨益,對社會的價值觀是一種正面的積極的影響,同時也是家族榮譽感的源泉。
(2)建立透明的薪酬福利體系,處理好企業主與雇員之間的關系
股東們對公司管理的介入程度是不同的,他們之間的關系應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家族企業給予外部經理和雇員公平合理的報酬就顯得尤為重要。作為家族企業的企業主,首先要通過保持行業一般的報酬水平以打消股東、銀行、債權人和員工的非議和疑慮。其次要通過會計師事務所和薪酬專家提供不同行業、不同規模公司的經理人員的薪資數據,將薪酬福利控制在行業內可接受的范圍之內。
2. 規范財務會計基礎工作,發揮財務管理在企業活動中的核心作用
(1) 加強培訓,提高財務人員的素質
家族企業的管理者要從根本上認識到財務管理的重要性。管理者必須走出輕財務管理的誤區,在管理工作之余學習先進的管理知識及必備的財務知識,更新觀念,強化管理。
對財會人員應重點加強職業道德和財經法規的教育,增強責任心和敬業精神。會同財政、稅務部門進行專業知識的學習,讓財會人員持證上崗,使管理上一個新臺階。另一方面,注意財務管理人員的穩定性,不應該頻繁地更換財務人員。財務信息有其連續性和周期性,同時財務信息又是企業的商業機密,所以頻繁地更換財務人員對企業是不利的。
(2) 采用和公眾公司一樣的會計準則
當一個私人公司決定轉變成公眾公司時,它通常會很吃驚地發現:為了符合公眾公司的標準,它的財務制度不得不做出許多調整。很明顯,兩套財務制度的同時存在是一種不合理的現象。
新東方俞敏洪早在企業的創辦之初就采用了上市公司的財務會計管理準則,而當公司做大做強準備要上市時,公司早就進入了規范科學的財務管理軌道,年度審計和內部會計控制能夠使公司得到股東更多的信任,同時也為制訂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為上市節省了時間和成本,更贏得了企業信譽,公司一上市,股價一路上揚。因此,科學、規范的財務管理體系將給公司到來了巨大的經濟利益。
3. 建立健全的監督控制體系,完善家族企業內部審計
毛澤東說過:“敵人的堡壘最容易從內部被攻破。”沒有嚴格的監督控制,在市場競爭激烈,瘋狂追逐利益的今天,家族企業很容易就是去控制,陷入財務危機當中。因而,為了避免自毀長城,完善企業內部審計系統是在必行。
(1)設置企業專門的會計、出納、保管機構,明確各自職責,適當授權,形成有效的內部牽制,做到“統而不死,分而不亂”。
(2)加強內部稽查工作。在企業中推行“事前計劃,事后分析”的財務管理模式,增加財務管理的透明度,建立完善的內部稽查制度,如定期檢查盤點財產,借鑒“零貨存”管理經驗和應收賬款于營銷業績掛鉤的辦法,敦促管理人員和記錄人員保持警戒。完成從事后財務收支審計向經濟效益審計、管理審計、管理審計、內部控制評價、專項審計的領域轉變和發展。
(3)全面推行家族企業財務會計報表注冊會計師審計制度、促進企業健康發展。
4. 提高家族企業資金運作能力,強化風險管理
(1)努力提高企業自信度,拓寬家族企業融資渠道,建立起穩固、通暢、強有力的資金鏈
家族企業要健康,僅僅依靠家族成員內部融資是遠遠不夠的,還要有效地從外部融入資金。籌資戰略不是具體的資金籌措實施計劃,而是為適應未來環境和企業戰略的要求,對企業籌資的重要方面所持的一種長期的、系統的構想。籌資戰略的直接目是確保企業長期資金來源的可靠性和靈活性,并以此為基礎不斷降低企業長期的資金成本。
要為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經營做好資金準備。
首先,要把錢用在企業上。其次,要有一筆應急儲蓄資金。這是在日常消費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用于應付意外開銷或負債。這樣可以增強企業生存的韌性,提高企業抵御意外風險的能力,為企業可持續發展提供一層保障。再次,要做好為未來投資的準備,將盈利進行再投資。
(2)科學規劃企業財務戰略,提高家族企業的投資能力
投資戰略主要解決企業投資的目標、規模、方式及時機等重大問題,家族企業在經常變化的不利環境中生存和繁榮的能力,很大程度上依賴于它通過資本投資決策更新自身的能力。企業在投資決策時一定要把握好兩個目標:收益性目標,它是企業獲利方面的目標,如利潤、投資報酬率、權益報酬率等;成長性目標,企業創業或成長時期,這一目標尤為重要,包括銷售額增長、市場占有率的提高、規模的擴大、多元化經營等決策。
(3)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明晰產權,規避風險
家族現象的存在并不能代替企業嚴密、科學的產權安排和制度建設,隨著企業不斷發展、規模不斷擴大、行業竟爭加劇,要保證企業的持續經營能力,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是唯一出路。
同時,要求企業管理者和財務人員必須要有正確的風險觀,要善于捕捉環境變化帶來的不確定因素,有步驟、有預見地采取各種防范措施,把可能遭受的風險損失降到最低限度。一是要樹立資金風險意識,構建有效的資金管理機制,強化資金管理責任制;二是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和財務分配結構,防范骨干員工的“道德風險”和所有者之間的利益吞食;三是要建立財務風險預警機制,防患于未然。財務部門要充分利用自身掌握的財務信息,多方收集企業外部的相關情報,主動研究市場發展動態,全程監控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發現異常及時報警,將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并通過健全的內部財務管理制度,堵塞漏洞,保證資金安全有效使用。
影響家族制企業發展的因素很多,既有外部因素,又有內部因素,其中財務管理是中小家族企業管理的核心和基礎,充分重視和發揮財務管理的重要作用是保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所以家族企業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財務管理,而且通過財務管理的完善,來提高企業的效益,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經濟中處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美)卡洛克 (美)沃德 著,梁卿 譯:《家族企業戰略計劃》,中信出版社,2002-6
[2]郭凡生 :《中國模式-家族企業成長綱要》 ,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1
[3]周錫冰:《命門:中國家族企業死亡真相調查》 ,東方出版社,2006-10
[4]周坤:《家族企業治理》,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7
[5]戈登(英) (英)尼科爾森(英)著,何曉智譯:《家族戰爭》南海出版社,2008-11
[6]簡家進. 家族制企業財務管理狀況不佳的原因和對策[ J ]. 經濟師,2006-11-24
[7]倉科敏材(日) 著 張同林 楊理亞 譯:《家族企業》,上海財經大學,2007-1
[8]于文新:《上市公司財務風險管理研究》(D),華北電力大學,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