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企業的社會責任有三個元素組成,即企業的市場行為、監督行為、自愿行為。通過對ISO9000質量體系、ISO1400環境管理體系、SA8000社會責任標準的分析介紹,指出在知識經濟時代,“道德標準”、“社會責任”已經成為國際貿易的通行證。
[關鍵詞]企業 社會責任
企業的社會責任、誠信、可持續成長等問題,越來越成為企業在實踐中難以回避的話題。隨著研究的深入,人們發現企業具有雙重性:一是作為市場經濟的主體,它有經濟屬性;二是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組織形態,它又具有社會屬性。當今社會,人本主義思潮對世界的影響日益深遠,范圍日益擴大。要求企業重視經營行為對社會、對人類的影響也就成為理所當然。因此,企業的目標定位應由追求利潤最大化的管理理念,向追求企業可持續成長的管理觀念轉變,把追求利潤與對社會負責統一起來。
在知識經濟時代,在產品、技術、知識等創新速度日益加快的今天,企業的可持續成長已成為現代企業面臨的比經濟效率更為重要的課題,一個比管理效率更難實現的目標。其中包括:提高企業聲望,減少企業運作成本;提高銷售率和客戶回頭率;更容易招募到優秀員工和激勵員工的積極性;減少常規性錯誤和事故;提高員工生活質量,增加企業贏利。所以,從根本上講,企業的社會責任與贏利并不是對立的,現代企業所推崇的回報大于索取的哲學原則,用雙贏思想超越二元對立思維,也逐漸在改變企業的目標與標準。
企業社會責任的內容是什么?在我國,有不少人認為就是企業做好事,比如捐款建希望小學、救災、救濟貧困地區等等。這是一種片面認識。現代企業管理理論認為,企業的社會責任由三個元素組成,即企業的市場、監督及自愿行為。
人們在鑒別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時,首先評判的是顧客、社會在這個企業心目中的地位、角色。比如,北京同仁堂藥店的創始人留給后人一幅對聯是:“炮制雖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雖貴必不敢減物力”,從對顧客的態度可見同仁堂的企業精神核心。所以同仁堂的聲譽與其藥品質量一樣,給顧客和社會的印象是可靠二字。然而有些企業,特別是一些關系國計民生的企業行為,其社會責任程度是值得商榷的。所以,企業的社會責任并不是高深莫測的理論問題,而是隨時隨地發生在你我之間。企業的社會責任是通過對顧客態度的市場行為體現出來的。
企業不相同的社會責任也表現出了不同的價值觀。美國蘭德公司調查結論認為,社會責任感很強的企業其價值觀共同的特征是:人的價值高于物的價值;共同的價值高于個人的價值;客戶價值和社會價值高于公司價值。那些能夠持續成長的公司,盡管他們的經營策略和實踐活動總是不斷適應變化的外部世界,但都能始終保持著穩定不變的超越利潤最大化的核心價值和基本目標,并成為企業的精神文化基礎和長壽的基因。
在人們逐漸關注企業的社會責任時,社會責任國際于1997年制定了全球第一個可用于第三方認證的社會責任國際標準——SA8000。該標準是根據國際勞工組織、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以及世界人權宣言而制定的。它是世界上第一個以社會道德責任標準來規范組織道德行為的新標準,并依據該標準的要求審查、評價組織是否與保護人類權益的基本要求相符合,它不僅適用于發達國家,也適用于發展中國家;不僅適用于工商企業,也適合于公共機構,SA8000可以代替公司或行業制定的社會責任守則。
SAI是一個NGO組織(非政府組織),所以它制訂的SA8000是一個自愿認證體系,還不是強制性標準,并非貿易壁壘。但一旦事實上被公認并施行,將對一國貿易產生較大影響。據統計,已經有200家跨國公司對其全球供應商實施社會責任評估和審核。只有通過這項審核,才能與之建立伙伴關系,如沃爾瑪、雅芳、家樂福等。有調查顯示,84%的荷蘭人、89%的美國人在購買消費品時都考慮這些標準。
“道德認證”、“社會責任”的字眼現在越來越頻繁地出現在跨國公司定單的附加條款中,一些沒有認證的企業出口開始受阻。德國進口商協會已制定了《社會行為準則》,規定德國進口商應對其國外供應商的“社會行為”進行審查。并且,該準則有可能被其他一些國家的進口商協會所采用。美、法等國家的有關貿易組織正在討論,準備把企業是否通過SA8000認證作為他們選擇供應商的依據。
目前,發達國家越來越多的企業取得SA8000認證。我國從1995年以來,約有8 000家企業被外商要求做SA8000認證,而目前國內通過這一認證的企業還不到100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珠三角一帶,長三角地區大概有20家左右,其他地方幾乎是空白。
如果說ISO9000質量管理體系關注的是產品,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關注的是環境,那么,SA8000社會責任標準關注的則是人。它是企業通向國際市場的“第三張門票”。對于外向型經濟的地區和企業來說,這張“門票”是非買不可的。國內企業既然要進入全球商業鏈,就得主動適應這個標準。
SA8000的創新之處在于將道德標準轉化成認證體系,對企業的道德評判量化為具體的標準,成為企業的道德指數。SA8000的主要內容包括童工、強迫勞動、安全衛生、結社自由和集團談判的權利、歧視、懲戒措施、工作時間、工資報酬及管理體系等共9個要素包括38條。在目前,我國已經頒布執行的與勞動法相關的多項法律法規中均包含了SA8000的內容。換言之,只要企業認真遵守執行了我國勞動法及相關法律法規,就可以達到SA8000標準。
也有人閱讀了SA8000的條款后認為,所有內容都是企業內部關于企業與員工的關系,而不涉及企業對外部。對此,社會責任國際未有正面解釋。我們可以從中國傳統的倫理道德中尋找答案。比如我們常說,一個連父母都不愛的人,不會愛其他的人;一個連子女都不愛的人,也不會愛其他的社會成員。如果這個邏輯是成立的,可以推論,一個尊重員工,對員工講道德的企業,一般而言,對社會是有誠信和講道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