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針對目前中職旅游英語教材的匱乏,本文根據中職學校旅游專業學生的實際情況、社會需求和教學法等基于實踐導向來構建旅游英語教材,提出中職旅游英語教材應突出專業性、系統性、實踐性、地方性等特征,以迎合實踐的需要。
[關鍵詞]實踐導向 旅游英語教材 中職
中職旅游英語教材屬于專門用途英語教材范疇,不同于普通的基礎英語教材,應有其自身的特色。目前,市場上出版的旅游英語書本很多,但適合中職學校旅游專業的教材很少。因而在金華,各職校的旅游專業英語教材使用方面較為復雜,缺乏統一,以教材《英語》(基礎模塊)居多,缺乏專業性、趣味性、實用性等,導致學生學了兩三年的英語,卻難以適應旅游企業中外賓的一般接待以及酒店中的前臺接待和西餐廳服務等與外國客人接觸較多的工作崗位。因此當地旅游業對中職學生英語水平的滿意度低。因此編寫一套與本地市場需求相對接的中職旅游英語教程相當迫切。
一、中職旅游英語教材的“中心”構建
構建中職旅游英語教材有許多的考慮因素,如教材內容的難易程度和遴擇、教材的編寫形式等,應以什么作為依據,是一項首要的考慮因素。
1.教材難易程度以學生實際為中心
教學對象是學生,教材以學生實際為中心,教材必須適合學生,這點毋庸質疑。Grant (格蘭特,1987)評價教材時,要考慮教材是否有吸引力、文化內容是否能被學生接受、是否能夠反映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難度是否得當、篇幅是否得當。教材是為了學生的發展和需要。構建教材時必須考慮中職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策略、學習習慣、學習興趣和語言交際能力。教材的內容難易要適合他們的學習需要,可采取“學一點、會一點、用一點”的策略,選擇篇幅簡短的課文,讓學生在每個任務學習中都能體驗成功。
2.教材組織形式以實踐導向教學法為中心
教材為教學服務。徐國慶(2005)認為職業教育的課程模式應當根據課程目標來確定,職業教育的目標是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因此課程模式應當是實踐導向而不能是學問導向。
傳統英語教學法往往四個程序:講解→示范→模仿→練習。這種教學法重語言知識傳授,重教師講解,重語法;而輕語言知識運用,輕學生的主體作用,輕口語操練。這種教學結果只能導致中職學生對英語學習感到乏味,厭學情緒更濃,學習效率低下。而實踐導向教學中,教師教的形式是講解→示范→糾正→評價;學生學的形式是傾聽→觀看→模仿→練習。在教學中,教師依托一系列的情境活動為載體,營造師生、生生互動氣氛,喚醒中職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樂趣,讓學生以團隊、小組的形式開展協作學習,在活動中培養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這種教學模式順應了中職學生的需要,適合在中職英語教學中的運用。
因此,旅游英語教材應以“實踐”為主線,以實踐知識為主體,以工作任務為中心來組織課程內容,形成本土化、模塊化的實用課程,便于教學中開展角色扮演法、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法和案例教學法等實踐導向教學法。
3.教材內容選擇以旅游業需求為中心
職校與普高的培養目標不同,前者是就業。中職旅游專業畢業生主要從事飯店服務人員、旅行社的接待人員、乘務員等工作崗位。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適應社會需求,選擇旅游英語教材內容不能完全由教師或學生決定,更應該順應旅游業的需求。在教材開發前,開發者應根據實踐導向模式理論和旅游行業的特點,深入調研當地旅游業對中職英語人才要求;分析目前職校的英語教學現狀及其與企業要求的差距;收集與旅游企業對接的英語口語案例,使旅游英語教材內容應與旅游業需求盡量一致。
二、基于實踐導向的中職旅游英語教材的特色構建
1.語言內容的專業性
中職旅游專業學生畢業后從事的是旅游行業的一線服務員工作。旅游英語教材中的聽、說、讀、寫、譯活動應與酒店旅游專業有機結合,豐富的語言應來源于旅游景點、飯店、賓館、旅行社等活動中。另外,語言語氣表達也應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專業素養,如文明禮儀、待人接物等。
2.語言情境的實踐性
教材為教學服務,教學為就業服務。中職培養的旅游專業學生所學的英語能否在實踐中運用,是否是旅游企業所需要的,是構建教材時要考慮的重要問題。著名的語言學家張志公先生主張在教材中要應當精選 “好懂、管用”的知識。因而,在選擇旅游英語的語言情境要符合實際需要,應取之于實踐,用之于實踐實習,與學生將來實習或工作崗位密切相關,注重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
3.語言材料的地方性
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服務于當地企業,如金華中職學校培養的學生主要或絕大多數分布在金華地區各縣市的旅行社、酒店、賓館、車站等旅游行業。Tomlinson(1998)提出了好教材要能滿足學生的需求、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能夠促進學生多接觸真實的語言,應該為學生提供語言實踐機會以達到交際的目的。金華是一座以“山水城市、仙游勝地”而著稱歷史文化名城,有國家級風景區雙龍洞、義烏小商品城、蘭溪諸葛八卦村、武義俞源太極星象村等著名景點。金華戲曲——婺劇,是金華文化藝術中的奇葩,其中的《斷橋》曾被周恩來總理譽為“天下第一橋”。在構建旅游英語教材時,要突出到語言材料的地方特色,精選有地方特色的名勝古跡、風土人情、飲食文化及文化特色等素材。
4.語言形式的交際性
田海龍(1991)指出教材內容的變化軌道是“從解決生存問題的純實用為目的,逐漸向學校課程的教育目的轉變,最后又轉向實用的人際交際目標”。 夏紀梅(2001)指出教材要選擇有真實的交際內容,提供真實的交際環境和交際任務以用于練習,把學生和教師作為真實的交際對象。語言交際能力的培養不是單純依賴于語言技能訓練和語言知識學習,而大多是在運用書本上和課堂中所學到的的語言知識進行表達和交流中完成的(Ellis的“輸入與互動假設”理論)。因此,旅游英語教材中語言形式應突出交際性,選擇現實溝通中的真實而鮮活的語言材料,圍繞旅游業中各工作任務或項目,設計各種適合操作并有語境的交際性活動,讓學生在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真實的語言文化情境中運用并掌握語言。
5.語言編排的系統性
在語言的編排上,郭曦(2003)提出教學素材的編排應該注意語言難度的梯度和材料的趣味性。所以語言內容的編排設計要考慮學生的實際,由易漸難、循序漸進,考慮學生自主學習的需要,關注學生在聽、說、讀、寫、譯方面的系統性學習。旅游英語教材編排順序可根據接受預訂→接團前的準備工作(旅行計劃、賓館預定等)→機場或車站接待→賓館住宿→景點介紹→告別等旅游活動而構建一個完整性、系統性學習過程。值得一提的是,針對中職學生的就業情況,教材內容的選擇不能面面俱到,個個重點,應有所取舍,可重點突出接受預訂、賓館預定和賓館住宿等。
“There is no perfect textbook in the world.There is no immortal textbook.”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教材,也沒有永久的教材),它總是在不斷地發展著。社會在發展,旅游行業在發展,學生需求也在變化,旅游英語教材也要因社會、旅游行業、學生需求的實際而得以發展,迎合實踐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Grant, N.Making the Most of Your Textbook[M]. New York:Longman Group UK Limited, 1987.
[2] Tomlinson, B.Introduction. In Tonlinson, B.(ed.), Materials Development in Language Teaching[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
[3] 郭曦:改進高職院專業英語教學的對策與思考[J].南京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3(3)
[4] 黃庭月:河南省旅游英語教學的反思與展望[J].商場現代化,2007(4)
[5] 劉道義:淺議英語教材的評價標準[J].課程教材改革,2004(12
[6] 錢貴平:任務型學習在英語泛讀中的應用[J].黃山學院學報,2006 (8)
[7] 夏紀梅:現代外語教材的特征及其意義[J].外語界,2001(5)
[8] 田海龍:關于交際語言教學[J].山東外語教學,1991(2)
[9] 徐國慶:《實踐導向職業教育課程研究:技術范式》[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
[10] 張 惠:國內近五年高職專門用途英語教學實踐研究文獻綜述[J].職業教育研究2009(1)
[11] 金華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7744.htm),28/5/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