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針對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計算機教學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和解決辦法。
[關鍵詞]計算機 教學 CAI
一、引言
現代社會,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與普及,計算機的應用已經逐步滲入到各行各業,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生產力的快速發展。掌握計算機理論和應用以及外語水平的高低已經成為衡量人才的一個重要標準,計算機亦逐步成為大眾化的工具。
高等院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育,從八十年代初的全國幾所工科類院校在部分非計算機專業中開設公共計算機語言課程(多數是BASIC,少數為C語言或者PASCAL語言),到現在2000余所高校的非計算機專業普遍開設幾門或十幾門計算機課程,甚至以計算機技能培訓為主的計算機類的培訓學校如雨后春筍般顯現出來,我國在信息化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顯著成績。
但是,隨著社會全球信息化進程的加速,我國目前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育的現狀已經無法適應計算機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改革和加強當前的高校計算機基礎教育已迫在眉睫。
目前,我國計算機基礎教育落后于當前社會的計算機應用和發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教材內容落后于計算機的發展。如教材內容還在樂此不疲的講Windows 2000,而現在已經淘汰Windows 2000,而大規模的開始使用Windows xp、 Windows 2003或者Windows Vista操作系統甚至是Linux和Unix系統。(2)知識面狹窄,不適應社會需求。大部分高校開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只給學生講授簡單的計算機基礎知識,使學生對計算機系統缺乏全面的了解,對計算機必要的應用知識掌握不夠。(3)動手能力差。在教學中,任課教師可能只強調了計算機的理論知識,忽視了計算機的實踐性,因此在計算機動手能力方面沒有進行過多的實踐。(4)課時問題。在高校中,存在過于輕視計算機基礎教育的思想,導致計算機基礎教學的課時過少。如某高校,給學生提供的計算機基礎教材,共十四章,但是到學期結束只講了六章,大部分較為重要的內容,都沒有講授。(5)學生計算機基礎差別較大。由于我國經濟基礎發展不平衡,學生受教育的水平也不盡相同,因此,在近幾年中發現大學生的計算機受教育的層次、程度存在較大差異。經濟發展水平高的地區,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較好,經濟發展水平低的用戶,部分學生甚至不知計算機為何物。
筆者在該文中提到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僅僅指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計算機教學。
二、結合應用實際 建立培養目標
以筆者所在單位為例,我校在校生規模約23,000人。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占在校生總人數的96%,從全國來說,這個比例也是正常的。所以說這些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是一支規模宏大、分布面廣并且具有專業知識的推廣應用計算機的主力軍,是推動我國信息化進程的生力軍。
1. 結合專業特點,建立符合本專業實際的培養目標
在高校的計算機基礎教學中,如何讓非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專業特點,掌握、熟練運用計算機,使計算機成為學習專業知識的良師益友,是計算機教育工作者在日常的計算機教學中必須考慮的問題。
作為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培養目標,是應該建立在和所學專業相關的基礎上的。因為每個非計算機專業隊計算機的應用要求不盡相同,所以在制定教學計劃時應根據每個專業的特點,制定相應的培養目標。教師在施教時,要處理好基礎知識和補充知識的關系,激發學生的興趣,使他們在較好的氛圍中學到計算機知識,為以后進一步學習計算機應用打下基礎。
2. 教學內容的選擇
正確選擇教學內容是做好計算機教學的關鍵所在。在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育存在以下問題:(1)教學內容與計算機的發展速度不相稱,造成學生無法了解最新的計算機技術。比如,早在2005年,Windows XP操作系統就開始在全球推廣,而某些高校的計算機教學還是以Windows 2000甚至是Windows 98 為主,更不用說其他的教學內容了。由此,過時的教學內容也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的下降。(2)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與學生所學專業耦合程度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覺不到與本專業的關聯程度,不知道如何將所學的計算機知識應用到專業中去,也造成了學生學習興趣不高。所以,計算機教學必須結合當前的技術發展趨勢,及時做好書本外的知識補充,盡可能體現現代計算機的最新前沿技術,特別是與學生所學專業結合比較緊密的前沿技術。
通過作者在教學實踐中的總結,認為可供選擇的內容有:計算機硬件基礎知識(文理科學生側重點不同),二進制的計算(文科學生可簡單講解,理工類學生可重點講解),Windows XP操作系統基礎(可忽略),Office 2003(部分內容選講),Internet基礎知識,Linux,多媒體應用,網絡安全等內容根據學生的接受程度可選講或者重點講解。在制定教學進度的時候,可根據現在大學生的計算機水平,合理分配各教學章節的授課時間。比如,針對現在計算機比較普及的現象,在計算機基礎教學中有關Windows操作系統的基本使用的內容,可以不講或者縮短授課時間,而對于有關網絡的使用和安全方面的章節和內容卻可以適當延長授課時間。
三、利用現代教學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學效果,加強實踐教學
實踐證明,計算機輔助教學(CAI)可以大大提高授課的效率,增強學生對課程知識的理解效果,可以更直觀生動地展現課程內容,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1. 利用現代CAI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計算機基礎教學不同于其他純理論學科,因此其教學方法也必須有別于其他學科,要從根本上提升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效果,必須借助于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如CAI。
CAI全稱計算機輔助教學,是利用聲音、視頻、動畫、音樂、文本、圖像等多媒體和模擬技術,較為形象、生動地表現抽象的事物和內容。
筆者在講授計算機基礎知識時,發現如果缺少多媒體這種教學手段,很多教學內容無法生動直觀的講解。因為計算機本身就是一個操作性很強的事物。比如,在講Office 2003中有Word的字體和段落設置時,只靠老師的一張嘴,一只手在黑板上邊畫邊講,學生無法直觀感覺,聽得一頭霧水。而使用了多媒體教學后,學生的注意力明顯集中,課程效果得到較大提高。
2. 加強實踐教學,增加上機操作時間
計算機課程具有很強實踐性。長期以來,一些高校在計算機教學上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并且由于近年來,高校擴招嚴重,導致計算機實驗室軟硬件達不到教育部每100名學生1臺計算機的要求,并且性能過于落后,無法適應當前計算機教學內容的實踐,從而導致很多計算機實踐課程無法開展。
要解決此矛盾,需從以下幾方面入手:第一、學校應重視教學實踐,從根本上杜絕“重理論、輕實踐”的思想。第二、根據實踐內容,有計劃、有步驟的分批購買和更新實驗設備。第三、加強計算機網絡機房的建設,充分實現資源共享,使機房資源得到合理的配置和使用,提高資源利用率。第四、組織專家力量、編寫實驗指導課程,減少學生做實驗時的盲目性,提高教師責任心。
可以這樣說,計算機教學只重理論而不動手實踐,猶如在沙灘上而不是在海里學游泳一樣。加強實踐教學是搞好計算機教學的根本途徑。
四、結束語
為適應當今和未來發展形式的需要,高校中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教學的改革勢在必行,這并不是說現行的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的培養目標不行,而是說計算機基礎課的教學內容和知識以及教學手段必須與時俱進。作為計算機基礎的任課教師,不能僅限于課本知識的教學,要結合當前技術發展前沿,要不斷學習了解最新技術,在教學方法和手段敢于創新。
在擔任計算機基礎教學的幾年中,筆者積累了一定的公共課教學經驗,但也同時深刻認識到目前高校計算機基礎教學存在的問題。筆者愿與廣大計算機基礎教學工作者共同進步,一起交流、探討,爭取探索出更適合未來社會發展需要的教學模式、方法和手段,為國家和社會培養出更全面、更優秀的社會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康曉鳳:高職計算機專業的課程設置,福建電腦,2004(2): 25-80
[2]闞錚:面向21世紀的計算機基礎教育—談高校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改革,遼寧師范大學學報(社科版),1999(2):5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