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業在社會生產的發展占據首位的重要位置,只有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才能有工業的產生和發展,只有在農業和工業發展的基礎上,才會有第三產業的發展。
現在我國農業生產可耕地面積越來越少,唯有不斷提高農業的生產效率才能使我國的農業資源人均占有量有所提高,然而通過引進技術可以使農業生產率得到很好的改善,增加農民的收入,提高我國農業經濟的增長。本文通過對農業技術引進的分析,提出了若干建議。
[關鍵詞]農業 生產效率 經濟增長 技術引進
如今凡事都要依靠科學,依靠技術,當然農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科學,離不開技術,而且是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實際應用,技術再好不能應用,或者不適合也不能
農業發展越來越依靠科學技術的發展和實際應用,現代農業的發展與科學技術的推廣與應用關系更加緊密,而市場經濟體制的培育和發展為依靠技術進步促進農業發展提供了極具內在動力的運行機制,農業技術引進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我國農業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論證技術引進對我國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貢獻的基礎上,分析了我國當前農業技術引進存在的問題對其貢獻發揮的制約,指出應通過建立多元化的投資體系、加強技術“引進后”工作、拓寬信息渠道以及引進先進管理機制等途徑,增強技術引進對農業經濟增長和農民增收的貢獻力。
一、引進農業科技技術的帶來的利益
1. 農業技術引進也是我國對外開放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 農業技術引進,是我們借簽先進國家和地區和科技成果、管理和發展農業的實踐經驗,利用國內外先進的技術及設備,改造傳統農業,改變落后的農業生產方式,增強農業自主開發能力的重要途徑,是在較高起點上促進農業技術進步,發展農業經濟,加速農業現代化進程的一個重要手段。通過引進技術來加速農業技術改造,是一個行之有效的辦法。節約了大量的時間、精力、金錢,是之用于更有利的地方,得到更好的發揮。是提高農業技術水平,改造落后的農業面貌,促進農業發展的一條捷徑。
2. 引進農業科學技術,可以快速提高農業生產率,優化農業產業結構。科技技術的進步在生產中起到重大的作用,隨著農業科技的廣泛應用和農業勞動生產率的提高,大量的農業勞動力將從土地上解放出來,進入到農產品的深加工、運輸、銷售領域,必將大大延長農業產業鏈,實現農產晶深度開發和多次增殖,提高農業的綜合經濟效益,增加農民的收入。
科學技術的引進使農業實現了產業化,高科技農業在農業產業化發展過程中的運用,將收到四個方面的效果:一是提高了資源的邊際產量,降低了產品的邊際成本;二是提高技術效率,使得每個生產單位都能達到新技術應該達到的投入產出水平;三是提高資源的分配效益和產品結構效益;四是獲得規模效益。
3. 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和科技是經濟發展的核心要素,農業經濟增長也直接取決于知識和科技的生產、傳輸和利用,擴大知識資本投入量,提高科技技術的進步貢獻率是農業發展的永恒主題。農業技術的引進有力地推進了農業產業升級和知識化農業的發展。
4. 引進科學技術可以推動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科學技術的發展導致農業出現第三次革命,通過農業科學與生物科學的相結合,使更多學科融合在一起,從各個方面推動農業科學的更新和拓展,以新型的技術,促進新農業的形成與發展,實現了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5. 引進農業科學技術開辟了農業發展的新領域。農業科學的交融,農業技術的更新,拓展與創新,在資源利用等領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塑造了更多更有的新物種及新品種,給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帶來了無限廣闊的空間。
6. 農業技術的引進可以試環境得到一定的保護。利用新型的農業技術,可以合理開發和利用現有農業生物資源,還可以利用生物技術開辟新生物資源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二、引進技術應注意的問題
引進技術也是有講究的,盲目的引進會出現很多問題,例如技術引進的管理體制不夠健全,宏觀控制體系尚未建立,技術引進項目與我們所需項目之間的結合不夠緊密,配合不夠協調等等。為了更好的發揮農業技術推廣在農業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加快農業技術擴散,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促進我國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需要日后的農業技術推廣中做到:
1. 技術引進的重點和方式。要定向選擇能適應當地生存環境和市場需求的高產、優質、高效、抗逆性強的新品種。引進符合要求的新型技術建立起技術高密集的工廠化,自動化的生產體系。技術引進的方式、方法可靈活多樣。可以通過引資帶技、引人帶技、引種帶技、引物(設施)帶技以及技術合作等手段來實現。
2. 建立市級引進農業技術的領導機構和高新技術服務中心,健全技術引進的管理體制。建立市級權威的統一領導機構,是健全農業技術引進管理體制,做好農業技術引進工作的保證。農業技術引進的組織與管理是一項系統工程,是一項涉及到多個部門的一項綜合性工作。因此,管理體制必須協調統一。
3. 技術引進應突出重點,引進農業技術要看其進度,先進性并不是決定是否引進的唯一尺度,農業技術引進的決定因素是看其對農業生產有多大的應用價值,可以實現多大的生產力。因此,農業技術的引進要緊緊圍繞主其生產及可持續發展進行。
4. 加強對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激勵。建立和完善基層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激勵機制,加強對農技人員的考核,調動農技人員的積極性,提高農技推廣服務的到位率和服務效能。把農業科技推廣成就作為科技獎勵的重要內容,建立農業技術推廣人員的職業資格認證制度,激勵科技人員以多種形式深入農業生產第一線開展技術推廣活動。
總之,要打破我國當前日益嚴峻的資源約束,實現農業的持續穩定增長,根本出路在于加快農業技術進步。國外經驗證明,在加強自主研發的同時,系統而有選擇的從國外直接引進農業先進金屬,并注意對引進技術的消化 吸收 創新和推廣,能夠以較少的投入,較快的速度活的最大的回報。以此加快我國農業發展的腳步,提高農業產量,增加農民收入。
參考文獻:
[1] 柏振中:《農業技術引進對我國農業經濟的貢獻》,農業技術周刊 2009.12
[2] 周 喬:《農產概論》,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8.3
[3] 黃錦文:數字農業基礎》,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9.9
[4] 朱朝枝:《現代農業使用技術》,中國農業出版社 20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