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圖書館是對文獻進行收集、整理和開發利用的教育、科學和文化機構。為了發揮高校圖書館在高校教學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就需要采取諸如經濟方法、行政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現代技術方法、公共關系方法等。這些方法在圖書館管理活動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高校圖書館同其他高校社會經濟活動一樣不可孤立于社會經濟活動之外。并且其各個環節都表現出學校與圖書館各機構之間,各學校各部門與圖書館機構之間的錯綜復雜的關系。要實現圖書館的經濟管理,就要充分利用經濟的觀點,經濟的視角,管理圖書館工作。
[關鍵詞] 圖書館 經濟管理 投入—產出分析 資源配置
高校圖書館經濟活動是高校圖書館在經濟領域的具體表現,高校圖書館活動的各個環節都表現出圖書館工作人員與圖書館機構之間的錯綜復雜的物質利益關系。我國對于高校圖書館的經濟管理的研究在改革開放之前還處于萌芽時期。改革開放為我國的高校圖書館事業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進入21世紀,知識經濟的出現和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預示了圖書館這個知識信息的生產、傳播、擴散機構面臨新的發展機遇和巨大挑戰。如何從經濟管理的角度促進我國高校圖書館事業的發展,己經成為高校圖書館管理者的歷史使命和責任。
一、加強我國高校圖書館的經濟管理勢在必行
1.加強圖書館的經濟管理是圖書館所具備經濟特征的客觀要求
高等學校圖書館同其它不同類型圖書館一樣是一種文化服務機構,不同類型的圖書館其側重點不盡相同,而經濟特征是高校圖書館共有的特征。
高校圖書館文獻信息資源的經濟功能奠定了高校圖書館經濟特征的基礎。文獻是知識和信息的主要載體,文獻信息資源是經濟資源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不同的文獻信息會產生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經濟效用。高校圖書館是高校文獻信息中心,其中一些文獻可直接用于經濟活動而發揮其效用,一些文獻可通過轉化間接作用于經濟活動而實現其經濟功能。
高等學校圖書館經濟管理的過程其實質是一個信息加工處理的過程。它貫穿于圖書館產生、發展的各項業務工作之中。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完善以及知識經濟的不斷深入,為了高校圖書館發揮出最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高校圖書館界都開始關注圖書館經濟價值的存在。
2.加強經濟管理是高校圖書館實現高效管理,促進各項工作順利開展,滿足高校改革與發展的重要舉措
開展工作的基礎是資金,高校圖書館的藏書建設、更新服務手段、支付人員工資等都離不開資金。經濟管理的強化,對高校圖書館各項工作的開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如在購書的過程中因錯購、重購、死書等現象直接影響了圖書館經費的利用率。資金利用率不高,就不能有計劃的更新服務設備,改進服務手段。只有強化經濟管理,應用科學的方法(數學方法、微觀經濟學等方法),按照高校圖書館的發展規律,合理組織和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現有人力、物力、財力等各種資源,才能把有限的資源都用在刀刃上,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解放圖書館生產力,從而促進圖書館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3.加強經濟管理是高校圖書館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潮流,走出當前困境的必然要求
所為知識經濟,是指“以智力資源人的占有、配置、以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的生產、分配和使用(消費)為地重要因素的經濟”。圖書館雖然不是營利組織,但它同樣具有經濟功能,能夠創造出巨大的社會效益。因此,“我們不能以我國比發達國家落后就對席卷全球的信息化、知識化不聞不問,而應實行工業化、信息化、知識化并舉的方針,合理地配置資源,使它們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形成良性循環,以新的視角、新的動力、新的內涵實現圖書館的現代化”。首先,運用經濟手段,實行對文獻資源、人力資源、設備資源的科學管理,高效率地開發、加工、傳遞文獻情報信息,滿足知識經濟的需要;其次,因地制宜,創辦一些服務性的收費項目,獲取經濟收益。另外,圖書館實行有償服務,走產業化之路也應在服務于大多數讀者基礎之上,再考慮搞信息服務發展的路子。
二、高校圖書館投入—產出分析和資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1.圖書館投入分析
(1) 高校圖書館經費來源
①學校撥款。高校圖書館是學校的服務部門,因而其服務性的特征決定圖書館不可能以贏利為目的而產生收益。因此,絕大多數高校圖書館都是由其所屬院校根據學校經費平衡提供,這部分資金注入也構成了圖書館的基本經濟來源,圖書館的經費提供維持包括圖書館的人員工資、資料購置、文獻加工、設備維護、行政管理等所必需的經費。
②私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贈。私人和社會團體的捐贈是圖書館經費的一種重要補充,捐贈款在支持圖書館的藏書建設、設備改進、科學研究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私人和團體捐贈從內容到形式都是多種多樣的,其資助的內容主要包括:對圖書館藏書的捐贈;對圖書館建筑的捐款;對圖書館設備的捐款等。
③少量的圖書館服務收費。隨著經濟和社會發展,部分高校圖書館在部分領域上也開始實施有償服務。這一部分服務收費(包括電子閱覽室、讀者服務部、打字復印等)同樣構成了圖書館的經費來源。
(2) 高校圖書館經費的預算
編制新學年的經費預算,要在學校下達的年度經費的基礎上,根據新學年的圖書(中文圖書、外文圖書、中文期刊、音像資料、電子圖書)購置計劃、設備(計算機、打印機、復印機、檢測儀)購置計劃、行政開支(差旅費、日常辦公所需要的文具紙張、公共關系費、清掃衛生用具)等費用來進行。
(3) 從經費分配率看圖書館投入效益
高校圖書館效益本身具有模糊性和不易量化等特點。總的來講,圖書館的效益亦即圖書館辦館效益(圖書、設備利用率),圖書館效益指標體系以投入方面來看則主要是經費分配率。圖書館經費如何分配直接影響到文獻資源的采購質量和數量,進而影響到圖書館辦館效益。因此,圖書館經費的分配比例將是評價一個圖書館辦館效益的優劣的重要指標之一。高等學校圖書館管理規程規定,高等學校文獻資源購置費應占圖書館總經費支出的5%以上(這里所說的圖書館經費不包括圖書館基建經費)。圖書館經費一般劃分為人員工資、文獻資源購置費、設備購置費、維護費、人員培訓費和其他費用等6個部分。其中,文獻資源費占總經費的比例越大,圖書館經費效益就越好。
2.圖書館產出分析
(1) 從文獻資源利用率看高校圖書館產出效益
高等學校圖書館文獻資源的產出效益主要參考文獻資源流通率和文獻資源拒借率等指標。流通率越高,利用率就越高,產出效益越大,反之,則越小。
① 藏書流通率指標
藏書流通率是指統計時間內借閱文獻數量占藏書總量之比,該指標能反映購置圖書的質量和流通工作量的大小,此指標愈大,則反映文獻資源利用效率越高,圖書館產出效果也就越大。
②藏書拒借率指標
藏書拒借率是指讀者在圖書館未借到的文獻占讀者所需要的文獻總數之比。該指標反映圖書館服務的質量,如果該指標越大則說明圖書館的服務效果越差,圖書館的產出效果越不好。
影響圖書館產出效益指標還有藏書開架率、讀者借閱率等。
(2) 從人力資源利用率看圖書館產出效益
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的利用率是高校圖書館產出效益的重要指標之一。人力資源利用率應從工作人員的適崗率和人員勞動率兩方面來考察。適崗率與圖書館的效益息息相關,只有工作人員與自己所在的崗位相適合,才能激發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勞動效率是產生圖書館效益的前提和保證,沒有勞動效率,也就談不上館藏利用率,再好的館藏也不會產生良好的效益。
(3) 從圖書館館舍和設備資源的利用率看圖書館產出效益
館舍的利用程度決定高校基本建設投資的效益,圖書館資源效益是圖書館設備效益的具體體現。高校圖書館設備使用率和設備完好率決定著圖書館的設備效益。高校圖書館設備由書架、自動化辦公設備等組成,設備的使用率和閑置率直接反映圖書館設備效益的優劣。圖書館館舍和設備的使用率越高,閑置率越小,效益越好。高校圖書館的館舍、設備資源只有更好的滿足讀者需求,其利用價值才會更高,產出效益也就愈明顯。
3.圖書館資源配置合理性分析
圖書館投入的資源有資金資源、人力資源、物質資源(館舍、設備等),文獻資源等。資源配置就是使有限的資源產生最大效益。
(1) 合理配置文獻資源
由于處于不同的層次,各高校圖書館在資源配置方面有著不同的最佳規模和數量。在對文獻資源進行配置之前,高校圖書館應對學校的專業設置進行調研,掌握讀者群對文獻信息的需求量,以及學校讀者的規模等情況。較準確的確定出本館的館藏結構與數量規模。
(2) 提高藏書質量,實現文獻資源的優化配置
為了實現高校圖書館有現資源的充分利用,必須控制藏書數量和質量。把圖書館有限的經費配置到讀者需要的文獻資源上,實現文獻資源的優化配置。
藏書質量主要包括藏書的內容質量和藏書的構成質量,藏書的內容質量,是指選擇入藏的各學科門類、各種類型的文獻本身的知識情報價值。文獻的內容質量選擇取決于采訪人員對所采圖書內容的掌握程度。藏書的構成質量,指的是藏書體系結構的質量,即藏書體系結構的科學合理程度。采訪工作人員必須認真分析學校的學科構成,分析學校館藏圖書書的比例結構、等級結構、時間結構、文種結構以及文獻類型結構和復本量結構才能準確地確定本館的藏書體系,從而指導圖書采購,保證藏書的內容質量和藏書的構成質量。
(3) 合理配置高校圖書館人力資源
高校圖書館要根據自身的館藏配置,按照知識結構、專業結構、性別結構等合理配置人力資源,促進群體結構合理。使人員的使用在個體結構與群體結構都處于合理狀態,把合適的人員安排到合適的工作崗位中去。
高校圖書館人員隊伍的專業結構,不僅要有圖書館學、情報學專門人才,還要有各專門學科的專業人才,以及不同文種的專門人才。才能滿足師生員工的讀書需求,適應知識經濟對圖書館發展的新要求。
三、加強我國高校圖書館經濟管理的對策措施
1.加強高校圖書館的質量管理
在圖書館的經濟分析中,為了檢驗用質量系數來測量圖書館工作的質量的可能性,就必須設立質量管理系統。圖書館服務在圖書館工作者的活動中形成,服務的質量成為首要的經濟特征。
(1) 制定標準
實現標準化是保證圖書館工作質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等學校圖書館規程、高等學校圖書館評估指標體系就是高校圖書館工作的“企業標準”。
(2) 加強統計工作
在研究圖書館經濟管理的過程中,要日益完善圖書館工作統計的各種形式。用各種統計資料來編制工作計劃和確定圖書館活動的規模。有了各種統計資料才有可能根據整個圖書館及其各個工作部門的潛力來制定出確實可行的計劃,
(3) 建立監督崗
建立監督崗也就是加強圖書館經濟管理過程中的質量檢查。質量檢查要滲透到圖書館工作的各個環節,首先應該從圖書的采訪、采購入手,重點是圖書的流通閱覽管理。
2.加強圖書館的人力資源管理
樹立人力資源合理配置的理念,創造公平競爭的環境,進行有效的組合,將人才放到最合適的崗位上去,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人才的價值,才能真正做到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1) 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
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樹立以人為中心的管理理念,重視人、依靠人、教育人、引導人、激勵人、塑造人。了解職工物質和精神需求,引導職工把個人需求與單位事業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使高校圖書館經濟管理保持良好的狀態并不斷持續發展。
(2) 高校圖書館管理層應具有前瞻性
高校圖書館的管理水決定著高校圖書館的發展前途。高校圖書館管理層對該館長時間的發展要有一個明晰的規劃,清楚地知道本館在信息時代、知識經濟中的定位。高校圖書館管理層只有不斷提高自身素質,與時俱進,增強發現、解決問題的敏銳力,才能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更好地做好高校圖書館的管理工作。
(3) 建立科學的激勵機制調動館員的積極性
科學的激勵機制對于全面提高館員素質具有十分顯著的作用。
精神激勵。精神激勵是理想目標所產生的內在精神動力。首先分析本館館員的構成狀況,根據館員興趣的不同、年齡差別、智能上的特點等。采取知人善任,激發館員的工作熱情;二是要充分尊重和信任館員,發揮館員的聰明才智;三是樹立榜樣,讓廣大館員有一個學習的目標。特別是領導更要一身做則樹立榜樣。
物質激勵。高校圖書館領導層在進行精神激勵的同時,還要充分了解本館工作人員的物質生活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方式加大物質激勵的頻度和力度,從而充分調動廣大人員的積極性。
參考文獻:
[1] 吳淑華:試論市場經濟與圖書館經濟管理.圖書館論壇,1994 (2)第22-26頁
[2] 吳季松:知識經濟.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1989,第12頁
[3] 苗建軍:知識產業論.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第7頁
[4] 管振岐:圖書館投入產出分析.蒲峪學刊(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 (2),第59-6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