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以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價格的傳導為研究對象,通過事先理論分析、事中建模以及事后數據分析這三個層面,定量、定性解析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物價的傳導作用。結合中國自身的經濟環境特點、宏觀形勢以及國內企業的微觀行為來闡述匯率傳導效應的“因國制宜”,并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關鍵詞]人民幣升值 匯率波動 匯率傳導效應 通貨膨脹 價格指數
自2005年7月匯改到2007年年底人民幣累計升值幅度已超過10%,與此同時,國內的通貨膨脹率卻開始持續攀升,2008年消費者物價上漲率更創11年來最高水平,達8.7%。雖然央行多次采取貨幣緊縮政策,但國際收支雙順差的格局短期間一時難以立刻消除,中央銀行購入外匯、增加貨幣供給的壓力仍將持續存在。因此,目前國內很多研究學者曾在不同場合表示過,應放大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幅度,以人民幣升值作為抑制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
然而,匯率對物價的影響機制眾多,且不同的影響機制具有各自的傳導速度和結果,所以了解人民幣匯率變動對國內通貨膨脹率的作用機制及其影響因素,對于中央銀行正確預測未來物價水平的變化,以便采取合適的貨幣政策和匯率政策實現物價穩定的目標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
一、匯率變化對我國物價影響的原因分析
國際經濟學中把匯率傳導定義為:匯率變動1%所引起的國內價格水平變化的百分比。匯率傳導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而言,匯率變化只對進口商品的價格有所影響。廣義上的匯率傳導是指匯率的變化不僅僅使得進口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它還會對消費者價格、生產者價格、投資品價格、零售價格、批發價格等不同價格指標產生大小不一的作用。
而在我國,影響這種匯率傳導機制的因素眾多,本文就從如下幾個原因進行分析。
1.微觀因素
(1)進口商品價格與進口產品結構
進口商品的價格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CPI,但是這種影響會隨著商品的分配和運輸被逐漸淡化甚至抵消。我國主要的進口商品為初級產品,非食用原料以及礦物燃料等。人民幣升值,促使進口原材料和中間品價格下跌,而對于本國的加工企業,或者那些大量依靠國外進口原材料的公司,生產成本會因為進口商品價格下跌而下降,如果企業的定價策略是利潤最大化,則企業會保持原價不變或者降低價格(一般后者居多),最后導致國內一般物價的下降。中國進口依賴度較高,因此匯率對于進口商品的價格的變化應該影響最顯著。
(2)出口商品結構與貿易方式
中國出口商品主要是高能耗,高污染以及低附加值的資源性商品,這類商品對匯率的傳導是不敏感的。另外,我國大多從事的是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有50%的出口品是來料加工,而這種貿易結構——進口中間品,并通過加工后貿易出口的方式會因為匯率對進口中間品的反向傳遞而削弱出口商品的匯率傳遞效應。
(3)微觀主體行為
第一,就長期而言,我國匯率制度實行“有管理的”浮動匯率制度,這使得人民幣匯率的波動小步化。此外,從我國外匯市場結構來看,銀行市場是外匯市場的主體,而企業幾乎沒有參與外匯市場上的直接買賣,加之我國對“涉匯”企業的強制結匯售匯制度,企業對外匯市場主體意識薄弱,種種原因使得人民幣匯率波動對我國企業的影響不明顯。
第二,貨幣工資機制的存在又使得匯率波動對非“涉匯”企業產生不一樣的效果。人民幣升值,帶來的進口商品價格的下降以致一般物價的下降使得居民的實際工資上升,這時,企業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就會傾向于降低工人的名義工資或者減緩名義工資的上升幅度,使得企業的生產成本進一步下降,如果按照廠家的定價模式,則生產成本的下降會直接導致產成品價格的下降,并且推動一般物價的下降,如此良性循環,人民幣升值帶來的直接結果是使一般物價下降。
2.宏觀因素
(1)貨幣供給
外匯儲備的增加會加大外界對人民幣升值的預期,大量資本涌入,加大央行購買外匯,投放基礎貨幣的壓力,如此形成了國際收支順差—人民幣升值預期—資本流入—人民幣進一步升值預期的惡性循環。
(2)總需求
根據國際金融中的馬歇爾理論,人民幣升值有助于抑制出口,擴大進口,由此引發的貿易收支的惡化會使得社會總需求下降。而總需求的減少回使得本國收入水平下降以及物價下降。雖然我國反對人民幣過度升值以及不恰當升值,但是未來幾年人民幣升值是個不可阻擋的趨勢,而由人民幣升值帶來的貿易順差的減小,會導致社會總需求的下降,這將勢必影響我國經濟的增長速度,減緩物價的上漲壓力。
二、匯率波動對我國物價影響的實證分析
1.背景闡述
國外對匯率傳導效應已經有著相當豐富的研究。Camap和Goldberg認為20世紀90年代以來,匯率變動的進口價格轉嫁效應有下降趨勢。在Obstfeid和Rogoff以來的新開放宏觀經濟學中,企業價格設定行為的不同會影響匯率對進口價格傳遞的大小,從而給金融政策的傳導效果帶來很大的影響。Taylor認為,在全球競爭壓力提高和穩定的低通脹的經濟環境中,企業難于將匯率變動對價格的影響完全傳遞到出口商品上,匯率波動對國內價格的影響降低,匯率對一國價格的傳遞效應程度依賴于其通脹水平。
國內專家卜永祥實證表明,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與國內物價水平、國外物價水平、國內貨幣供應量是協整的,匯率變動顯著影響國內物價,其中PPI對匯率波動的彈性要大于零售物價指數的彈性。
這些研究,大量運用了McCanhy,2000的VAR模型分析方法,因為此方法是目前公認的考察動態變量之間關系的方法,且不需要太多理論假設存在。
2.模型設定
Goldberg和Knetter(1997)提出了匯率對國內價格的傳遞效應的一般方程:
其中,Pt為本國價格水平;Xt為該國主要貿易伙伴的出口廠商的成本和價格;Et為本幣的名義有效匯率;Zt為與國內經濟增長和貨幣供應量有關的變量;εt為隨機擾動項。
筆者借鑒Corbo and McNelis(1989)以及Goldberg和Knetter(1997)的定價模型的思路,把國內物價水平看做是國外價格水平、國內勞動成本和國內超額需求的函數。而消費者價格指數不僅受上述因素影響,還會受本國的宏觀經濟條件以及內生貨幣變動量的影響。因此將匯率對國內生產者價格指數和消費者價格指數的傳遞效應作了如下的模型:
R2=0.096 DW=1.492
括號內的為概率p值,*,**,***,分別表示在10%,5%和1%的置信水平條件下的顯著。由回歸的結構可以看出,擬合的各個系數與我們的先驗預計一致,且系數顯著,它們給出了生產價格指數和消費價格指數的變動與相關解釋變量之間的顯著定量關系。
4.回歸結果的解釋
(1)對生產者價格指數的解釋
匯率波動對生產者價格指數的影響有顯著地統計結果表明,匯率波動可以有效影響生產者價格指數。
其一,生產者價格指數的選取:在我國統計數據中,ppi在大類上分為生產資料價格和生活資料價格,前者進一步分為采掘,原料和加工三方面,后者進一步分為食品,衣著,一般日用品和耐用品四個方面。這個指數可以看成工業品國內提供廠商進入最終消費市場前的批發供給價格。
其二,Ppi的構成中有相當大的一部分是跟進口產品的價格有關的,而匯率波動最直接的影響效果就是使得進口材料和商品的價格發生變化,再加之我國進口商品的結構因素,匯率波動對ppi的影響是屬于第一傳導階段的,所以效果顯著。
(2)對消費者價格指數波動的解釋
了解cpi的構成,即可解釋匯率波動為何對cpi變化沒有顯著地統計意義。在我國cpi由八項內容組成,其中食品、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居住排在了首三位。我國是農業大國,出口食品遠遠多于進口食品或者食品原材料,在這樣一個自產食物的國度,食品的價格主要取決于農產品的價格,而農產品的價格在很大程度上不依賴于匯率,只是會受種植條件,如土地,氣候還有科技的影響,因此匯率波動對其影響較少。至于其他方面,如娛樂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務還有居住等,則是受市場供求或者經濟周期波動比較多。綜合方方面面,匯率波動對cpi的影響首先要通過一個間接傳導機制使得這種傳導效應在運輸以及成本分攤上面抵消一部分,再次,cpi的波動最主要還是取決于國內的宏觀經濟形勢和自然狀況,如貨幣發行量的猛增會使cpi大幅上升,這種情況能很好解釋2007.10-2008.7月份的嚴重通貨膨脹現象。因此,匯率傳導效應在消費者價格指數這種集眾多價格指數于一身的綜合體而言是不顯著的。
三、政策建議
1.適當調節人民幣升值幅度
我國人民幣匯率傳導效應復雜,且對于通貨膨脹的抑制作用不是很明顯,因此,單靠匯率政策的調整還不能實現對整個經濟運營的價格調整。
相應地,我們應該適當調整人民幣升值的幅度,加強資本流入的限制和管理,這不僅有助于防止外資過分流入,抑制投資過熱和抑制短期投機套利活動,還會有助于保持國內物價穩定,形成一個合理的人民幣升值預期,使得宏觀經濟形勢良好運行。
考慮到人民幣匯率的傳遞效應比較小,因此中國的貨幣政策可以將重心放在穩定物價上,不必過分擔心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國內物價水平的影響。這樣可以增強貨幣政策的獨立性,從而增強國內經濟形勢的穩定與良好運營。
2.治理輸入性通脹
由于人民幣匯率波動對PPI的影響遠大于對CPI的影響,而石油,原料等初級化工及能源原料的供給價格是導致PPI價格變化的原因。因此中國政府應該更加關注人民幣匯率波動對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的影響,防止輸入性的惡性通貨膨脹,并運用匯率以及貨幣政策來維護廠家生產的利益,創造良好的生產環境,避免國外商品價格沖擊通過匯率杠桿對我國的經濟造成負面影響。
3.彈性匯率制
由于人民幣名義有效匯率對我國國內物價的傳遞作用很小,從治理通貨膨脹的角度來說,政府可以運用更加有彈性的匯率制度,并同時制定穩定可信的貨幣政策,以穩定或者降低通貨膨脹預期,從而穩定匯率對物價的傳遞效應,實現國內經濟地健康平穩增長。
參考文獻:
[1]李穎:匯率對物價水平的傳導機制及效果的理論分析.[J].山東社會科學,2008(5)
[2]沙文兵:人民幣匯率與國內價格水平的傳遞效應分析.[J].中國物價. 2009(1)
[3]劉亞 李偉平 楊宇俊:人民幣匯率變動對我國通貨膨脹的影響:匯率傳遞視角的研究. [J].金融研究. 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