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內部控制制度是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現代企業管理的重要手段。有關企業經營的失敗、會計信息失真、違法經營等情況在很大程度上都可以歸結為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缺失或失效。因此,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保證會計信息質量,對于完善公司治理結構和信息披露制度,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并保證資本市場有效運行,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內部控制 內涵 現狀 建立
內部控制的理論發展
所謂內部控制,是在內部牽制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并經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系。
我國目前尚未正式提出權威性的內部控制標準體系,對內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及有效性更是缺乏一個公認的標準體系。目前,絕大多數企業還未意識到內部控制的重要性,對內部控制也存在很多誤解,甚至有些企業對內部控制的概念非常模糊,再加上公司治理結構上的先天不足以及組織結構和人員素質等方面的原因,致使我國企業內部控制普遍薄弱。內部控制具有其科學的定義和豐富的內容,只有深刻理解內控的內涵才能明確如何強化內控。
一、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建立
1.會計人員素質控制。內部會計制度采取的一切措施方法和程序,最終要有人來執行,所以最首要的是會計人員素質的控制,包括以下內容:指定有效的用人政策;培養良好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對會計人員進行輪訓或繼續教育,不斷提高其業務技術能力;崗位定期輪換,以加強責任心;實行會計委派制,切實把一把手形式權利的過程納入會計監督的范圍。
2.組織機構控制。在建立組織機構時,將具有控制功能的措施引入內部控制機制,使其具有防護性功能。具體包括:一是單獨設立機構和會計人員,明確會計人員的職權范圍。二是會計人員職權要明確劃分,明確各自應履行的權利和應盡的義務。三是會計內部人員崗位的劃分要明晰。如出納人員只負責現金及銀行業務的收付款,結算經濟現金及銀行日記帳,銀行對帳工作不應有出納員負責,出納人員不能接觸和記錄銷售收入,往來帳目,壞帳核銷等相關會計業務,以免從中作弊。
3.會計記錄控制。會計記錄控制是整個會計控制的核心,包括會計憑證制度,完整的帳薄制度內部牽制制度,財產清查制度,嚴格的帳薄核對制度,原始記錄的管理與崗位交接制度,科學的收支預算制度,合理的會計政策和程序,會計檔案的保管制度等,對這類問題,應按《會計法》要求辦理。
二、企業內部控制必須解決好的幾個關鍵問題
1.如何把握授權的度。事物變化的一般規律是由量變到質變。在這里“量”上的度起決定作用,當量的變化到了極限時,必然引起質的變化。企業經營管理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保證這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合理授權是必然的。對于企業法定代表人,既要保證其經營決策的獨立性和權威性,又要保證其經濟行為的效益性和廉潔性,權力的度量界定是關鍵一環。這樣既能保證經營決策有效運作、管理制度有效貫徹,又能保證權力制衡得到落實。
2.如何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有效的內部控制制度是對企業經營所有環節和從事經營管理活動的所有個人實施全方位控制。這里就存在一個控制與反控制的問題。現在不少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形同虛設,舞弊行為時有發生,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顯然成為了內部控制制度實施中的難點。這種獨特的控制對象決定了提高受控度的艱巨性。提高被控對象的受控度關鍵有兩點,一是內部控制制度的科學性;二是主要決策者的受控程度。
3.如何提升規范控制程度。提起內部控制制度,人們往往想起會計工作崗位在設置上管錢的不管賬,管報銷的不管稽核等,其實內部控制制度內容極為豐富,涉及到企業經營管理的所有方面和所有環節。這里的重點是管理人員針對企業不同的經營管理活動制定出具體的標準,而要完成這個任務,就要有豐富的知識、超前的意識、廣闊的視野和扎實的作風,這無疑又是一個難點。
三、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幾點設想
1.重視內部控制管理與現行體制法規的協調統一。內部控制是企業的一項綜合性管理活動,涉及組織、人事和業務多方面。在我國現行體制下,如何協調企業內部控制管理是能否實現內部控制的重要因素。同時,我國的干部管理體制決定了對國有企業內部控制的管理還需國有資產管理、組織及人事等部門的參與配合。另外,在我國內部控制法規建設中,還應注意相關法規的統一。
2.健全管理機構,理清管理權限。一般而言,內部控制制度的建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健全的機構;二是內部各機構間、各經辦人員間的科學分工與牽制。
3.處理好控點與控面之間的關系。面的控制與點的控制要有機結合,內部控制才能發揮良好的效益。在實施企業內部控制時如何找到控制點,通過點的控制起到牽一發而動全身的作用是需要認真對待的問題。企業內部控制的點應該設在三個位置上:一是資金。對企業資金的籌集、調度、使用、分配等實行嚴格控制,防止資金體外循環。二是成本費用。對企業的各項成本費用支出實施嚴格的監管,防止出現舞弊行為。三是權力使用。對企業各經營環節、經濟活動操作者的權力實施有效監控,防止權力亂用,造成經濟損失。
4.加強單位負責人的自覺控制意識。內部控制成敗如何取決于企業員工的控制意識和行為,而單位負責人內部控制的自覺意識和行為又是關鍵。從理論上講,內部控制本身也有局限性,其中主要是單位最高領導人控制的隨意性或相互串通,搞內部人控制。因此,提高單位負責人自覺執行內部控制的意識顯得尤為重要。
目前,從我國一些企業的現狀分析,不是缺乏內部控制制度,而是沒有很好地執行。其中,往往是企業負責人帶頭不執行,破壞既定的內部控制程序,導致內部控制形同虛設或只對下不對上。《會計法》明確規定,單位負責人負有執行《會計法》的法律責任。今后在制定內部控制有關規定時,同樣要明確單位負責人應負的責任。只有這樣,才能使企業由上而下共同執行內部控制的要求,從而推動我國企業內部控制制度的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財政部:《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內部會計控制基本規范一貨幣資金》
[2]王 瑋:((COS0模型在會計控制中的應用”,《江蘇財會》,2002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