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我國農業相互保險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在法律法規、監管、財政補貼、風險分散機制等方面仍存在問題;應采用完善農業相互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成立獨立的相互保險公司監管機構、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建立健全風險分散機制等對策加以解決。
[關鍵詞]農業保險 相互保險 風險分散
一、我國農業相互保險發展的現狀
相互保險公司在國際農業保險市場上占有相當大的市場份額,農業相互保險在發達國家盛行,甚至是這些國家經營農業保險的主要組織形式。近年來,我國政府在部分地區進行了農業相互保險試點工作。2005年1月11日由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在黑龍江墾區設立的中國第一家相互制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成立,這不僅填補了中國相互制保險公司的空白,也標志著中國農業保險的發展邁出了重要一步。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采取以會員為單位自下而上的管理體系和運行模式,在運營上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選擇“防保結合”模式,并且采用了以統一經營為主導,保險社互助經營為基礎的雙層經營、雙層管理體制。為了減輕農民的負擔,公司建立了“農戶繳一塊,農墾總局籌一塊,國家補一塊”的模式。目前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承保糧食作物面積2200多萬畝,參保戶達20多萬戶, 保費收入增長迅速,成為全國承保農作物面積最大的保險公司。陽光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成立不僅標志著我國農業相互保險的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還對其他行業相互保險組織的進一步完善起到了積極的示范作用。
二、我國農業相互保險存在的問題
1.農業相互保險的法律法規問題。農業相互保險業務的開展需要相關法律法規做后盾,對農業相互保險的經營管理用法律制度的形式規定下來,使農業相互保險在法制軌道上運行,有利于農業相互保險的穩定經營和保護投保農民的利益。但是我國農業相互保險卻缺乏法律法規的約束。實踐中由于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農業相互保險組織的運行困難重重。
2.農業相互保險的監管問題。由于農業相互保險公司沒有資本金,使其在現行監管框架下面臨著許多問題,尤其是在償付能力監管方面,相互保險公司償付能力不足。但是,相互保險公司是特殊的保險組織形式,它有其自身的特性,并不適用現行的償付能力額度監管標準。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在理論上不存在償付能力不足的問題。償付能力的具體體現是資本的充足性,股份制保險公司的資本金必須足夠承受未預期的風險所帶來的損失。但是,相互保險公司沒有資本金,當其經營發生虧損時,會按照盈余公積金、資本公積金的順序予以補償,只要保險產品定價準確,準備金提取充分,就可以保證彌補虧損。如果這些不足以彌補虧損,則要采取減額賠償的方法削減部分保險金,還可以采取借款和由投保人補繳保費的方式來彌補,從根本上保證了相互保險公司具有償付能力,不能一刀切地對相互保險公司提出資本充足的要求。
3.農業相互保險的財政補貼問題。農業保險作為政策性險種,屬于準公共物品,特別需要政府的干預和財政支持,以緩解農業相互保險公司的融資問題。目前我國對農業保險的財政支持力度遠遠不夠,在不同程度上制約了農業相互保險的發展。
4.農業相互保險的風險分散機制問題。因為農業保險具有高風險、高賠付的特征,在缺乏巨災風險基金和農業再保險機制的條件下,如果發生大范圍災害,力量薄弱的農業保險機構會出現難以承擔全部賠款的情況,這直接影響著農業保險業務的穩定性。而且,農業相互保險組織的資本籌措能力明顯不足,資金實力有限,規模較小,更加難以應對這種巨災風險。因此,建立與農業相互保險相適應的風險分散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解決我國農業相互保險存在的問題的對策
1.完善農業相互保險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目前,我國農業相互保險立法嚴重滯后,要促進農業相互保險健康快速地發展,必須制定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有效地規范農業相互保險運作,維護保險公司和農民的合法權益,實現保險公司、農民和政府三方共贏。因此,針對我國農業相互保險相關法律缺位的現狀,應加快農業相互保險立法進程,盡快出臺相關法律、法規、條例,以法律的形式保障農業相互保險的發展,確保各方當事人的利益。
2.成立獨立的相互保險公司監管機構。目前,我國保監會負責對各類保險業務進行監管,但是農業相互保險和一般商業保險的經營目標和業務范圍存在較大差異,監管理念和方式也不相同,由同一機構來監管不是很妥當。所以對于農業相互保險公司,就更不能簡單地套用現行保險公司的監管標準,而應該建立專門的監管機構對其進行監管。
3.加大政府扶持力度。農業保險屬于準公共產品,具有較強的公益性,但受農業生產周期長,自然災害種類多,受災范圍大,造成損失大等特點的影響,農業保險業務又面臨很高的風險。如果沒有國家的大力支持,保險公司很難維持經營,所以政府應該對農業相互保險在政策和稅收上實行必要的補貼,甚至將其作為扶持農業發展的重要產業政策。政府實施有效的農業保險政策支持既有利于農民參加投保,又有利于保險機構經營農業風險,調動了被保險人和保險人雙方的積極性,同時還有利于社會穩定,意義十分重大。
4.建立健全的風險分散機制。農業保險經營難度大、賠付率高、損失金額大,具有高風險性。而農業相互保險地區特征明顯,投保人的保險標的和范圍都具有較為集中的特點,一旦發生嚴重的自然災害會在短時間大范圍內造成巨大的損失,單靠農業相互保險公司顯然是難以支撐和應付的。其承保的標的越多,風險就越集中,經營風險也越大,整個相互保險組織都會面臨巨額賠付壓力。因此,我國應加快建立有效的風險分散機制,這也是各國農業保險順利發展的保障。不但發達國家建立了風險分散機制,一些發展中國家的風險分散機制也比較完善。
參考文獻:
[1]梁 敏:論相互保險制度在農業保險中的適用性[J]. 農場經濟管理, 2007(02)
[2]劉 磊:金融支持農民工返鄉創業探析[J].學術交流, 20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