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回顧了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的歷史,探討了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風險,對數字環境下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中的知識產權保護提出了幾點建設性意見。
[關鍵詞]學位論文;數字資源;知識產權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7.002
[中圖分類號]G255.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7-0006-04
On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in Thes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Yao Rong Fang Yi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reviewed the history of thes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discussed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isks in the process of thes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and service,and finally put forward some constructive comments on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rotection in theses resources construction of 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 under digital environment.
[Keywords]theses;digital resource;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1 國家圖書館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的歷史回顧
自1981年恢復學位制以來,我國的學位與研究生教育事業得到了長足發展。根據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統計數據,截止到2008年8月,中國大陸地區已經授予博碩士學位256萬余人,并以每年30多萬人的速度遞增。學位論文特別是博碩士論文由于在內容價值、傳播形式、版權歸屬及作者隊伍等方面均表現出不同于其他文獻的特點,已經成為一種越來越重要的文獻信息資源,具有重大的開發和利用價值。
按照國際慣例,國家圖書館負有收藏和保存學位論文的職責。國家圖書館收藏學位論文,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20年代。1921年6月24日教育部訓令第172號,令京師圖書館接收留學生學位論文。大規模入藏學位論文始于上世紀80年代中期。1982年,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即確定國家圖書館為全國惟一負責全面收藏、整理我國社會科學、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博士學位論文的專門機構,并以法律形式寫入《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條例暫行實施辦法》。此后,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先后多次發文,要求各學位授予單位嚴格執行向國家圖書館繳送制度,使國家圖書館全面入藏博士學位論文得到可靠保證。20多年來,在全國研究生培養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圖書館博士學位論文收繳率達到95%以上。為了適應形勢的發展,國家圖書館專門設立了學位論文收藏中心,開辟學位論文閱覽室,按年度編輯出版《中國博士學位論文提要》,為讀者提供閱覽和咨詢服務,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根據讀者的需求,在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博士后基金委員會等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國家圖書館除了對博碩士學位論文進行全面采集外,還有計劃、有步驟地加強碩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報告的采集力度。在此基礎上,又啟動了對港澳臺和海外華人的博士論文的采集。目前已入藏博士學位論文26萬多種,碩士學位論文50余萬種,一個以國家圖書館為龍頭的大中華學位論文收藏中心初露端倪。從2002年底開始,國家圖書館將博士學位論文和博士后研究報告數字化納入到國家數字圖書館工程之中。截止到目前,已完成博士學位論文全文影像掃描15萬余種。2004年開始研發學位論文電子呈繳系統,現正在試運行階段。應該說,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已經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然而,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特別是信息網絡的普及,傳統、陳舊的服務方式已遠遠無法滿足日益高漲的讀者需求,越來越多的讀者希望國家圖書館能夠將博碩士學位論文全文上網提供公眾利用,但是由于知識產權問題一直沒有解決,使得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與服務不敢越雷池一步,導致博碩士學位論文的前沿性、創新性得不到有效的發揮,造成了巨大的資源浪費。
從目前國內外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發展來看,已從若干層面上涉及著作權人的權益保護問題,如印本資源的數字化、原生數字資源的管理、存取與服務、網絡傳播等。如何既保護著作權人的正當權益,又保障社會公眾廣泛獲取信息資源的利益,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利益平衡,無疑已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個極為重要的任務。如果不能制訂一套行之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方案,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將舉步維艱,進而制約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可持續發展。
正是基于這一背景,本文在分析與研究目前國內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與服務過程中所涉及的知識產權問題的基礎上,為數字環境下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規避版權風險尋求應對措施。
2 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數字與網絡技術的發展極大地推動了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建設的進程,也引發了大量知識產權保護問題。在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建設過程中,人們往往專注于資金投入、技術攻關與資源環境等因素,而對學位論文數字資源賴以生存和可持續發展的法律環境缺少認真的研究,導致學位論文知識產權糾紛日益尖銳。在資源利用上,著作權人、傳播者與社會公眾之間產生巨大的利益沖突,知識產權問題已經成為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建設與發展的最主要的瓶頸問題。
102.1 博碩士論文的知識產權歸屬問題
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知識產權歸屬,是指學位論文著作權的主體,換而言之,就是誰享有學位論文的著作權。如果不厘清這個問題,將會因版權主體混淆而出現法律理論的悖論以及規范對象不明確,導致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版權風險。由于我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現實情況以及研究生培養形式的多樣化,博碩士學位論文知識產權歸屬較為復雜,業界爭議很大。其中,有代表性的觀點有4種:第一,研究生與導師共同享有著作權;第二,研究生享有全部著作權;第三,學位授予單位享有著作權;第四,研究生享有部分著作權。
根據我國著作權法的有關規定,筆者認為,學位論文的著作權應該歸作者所有。原因有四:第一,研究生獲得學位最基本的要求是學位論文必須由本人獨立完成,對博碩士學位論文還要求在本學科領域有獨創性,否則不授予學位。第二,博碩士學位論文雖然在選題、寫作、預答辯與答辯等過程中得到導師和論文指導小組的指導,但《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實施條例》第三條規定,指導教師不屬于研究生學位論文的創作者,故學位論文著作權不應該由導師與研究生共有。第三,從研究生與學位授予單位的關系來看,研究生與學位授予單位不具有勞動合同和聘任合同關系。研究生的職責是完成學習任務并獲得相應學位,而不是完成學位授予單位的工作任務。因此,研究生學位論文著作權不屬于學位授予單位。第四,即使研究生以參加導師的科研項目或完成學位授予單位科研任務的研究成果作為學位論文,學位授予單位也不具有學位論文的法人資格,因為:(1)學位論文撰寫不是由學位授予單位主持的;(2)學位論文不代表學位授予單位意志,僅僅代表研究生本人的意志;(3)學位論文發現抄襲、剽竊并不是由學位授予單位承擔責任。總之,學位論文是經過作者大量的創造性勞動而獨立創作完成的作品,作者應當單獨享有其作品的著作權。因此,未得到學位論文作者的授權擅自開發與利用學位論文,將構成侵權。
2.2 博碩士論文采集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數字資源的采集是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基礎,通常有兩種渠道:一是電子版學位論文的采集,包括軟盤、光盤、網絡版等;一是大型數據庫的采集,包括書目數據庫、文摘數據庫、全文數據庫等。涉及的知識產權包括兩個方面:其一是原生學位論文作者的著作權保護問題,其二是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出版商的版權保護問題。未經著作權人許可采集與加工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很有可能引起知識產權風險。
2.3 博碩士論文數字化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館藏學位論文數字化是指利用計算機技術把其他載體形式(印刷型、縮微型等)的學位論文中的信息,包括文字、表格、圖像等轉換成計算機能識別的二進制數字編碼的技術。法律界與圖書館界普遍認為館藏學位論文數字化行為是一種典型的復制行為。因為將館藏學位論文數字化,只是學位論文的載體形態進行數字化轉換,而這種轉換過程是由機器來完成的,不包括人的創造性勞動,其間沒有產生新的作品,知識產權仍屬于原著作權人。國家版權局2000年3月1日發布的《關于制作數字化制品的著作權規定》第三條規定:“利用受著作權保護的他人作品制作數字化作品,應事先向著作權人直接取得授權或通過著作權集體管理組織間接取得授權”。復制權是著作權中最核心的權利,是著作權人的專有權利,未經著作權人許可將其享有著作權的作品進行數字化處理,很可能會侵犯著作權人的復制權。
2.4 博碩士論文傳播過程中的知識產權問題
學位論文數字化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提供利用,也就是將數字化后的學位論文通過互聯網絡進行傳播并為社會公眾服務。將學位論文數字化并通過網絡向社會傳播,屬于著作權法規定的使用作品方式,是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的組成部分。學位論文的著作權人有權決定其論文是否上載網絡,以及何時何地上載網絡,使社會公眾以其選定的方式獲取該學位論文。未經著作權人的許可或授權擅自將屬于權利人的學位論文上載服務器進行網絡傳播,將構成對學位論文著作權人信息網絡傳播權的侵權風險。目前國內高校圖書館、公共圖書館開展的學位論文原文傳遞和館際互借、網上提供學位論文前16頁或24頁等服務,基本遵循的是合理使用原則,殊不知,我國的著作權法規定:“合理使用”的對象應該是已經發表的作品,學位論文大多是未發表的作品,因此不在合理使用范圍,如果沒有著作權人的授權,就會構成侵權。
3 解決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中知識產權問題的對策建議
鑒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和“圖書館法”尚未出臺,為了盡快推進國家圖書館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進程,有效解決在數字環境下制約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法律瓶頸,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3.1 完善博碩士論文呈繳制度,促進相關法律的確立
鑒于學位論文資源建設中面臨的種種知識產權問題,國家圖書館應盡快與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辦公室進行溝通,修改國家學位管理條例,通過行政手段完善學位論文呈繳制度。首先,懇請國務院學位委員會下發文件,重申向國家圖書館呈繳學位論文的法律義務;其次,明確授權國家圖書館為紙本和電子版博碩士學位論文惟一法定收藏機構,從而節省數字化成本,避免重復建設;再次,要求下發紅頭文件中讓學位論文作者將學位論文復制權、使用權、網絡傳播權授予國家圖書館用于公益性服務,一方面可以避免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建設中的法律風險,一方面可以保障公眾獲得知識的權利。此外,國家圖書館還應上文上級主管部門以及相關法律制定機構,積極促成將紙本和電子版博碩士學位論文同時呈繳國家圖書館并授權國家圖書館用于公益性服務等內容,寫入正在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學位法》之中,使國家圖書館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與服務有法可依。
3.2 加強對海內外博碩士論文資源建設的研究與借鑒
我國實施學位制度的時間不長,有關學位論文的資源建設還處于探索階段,特別是在數字資源建設的知識產權問題上,由于起步相對較晚,在法律、技術措施和管理方面與發達國家如美國、英國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國家圖書館應當加強對海內外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研究,借鑒其他地區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成功模式,為我所用。近年來,筆者一直在跟蹤、研究臺灣“中央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進展,發現臺灣博碩士學位論文的收藏與利用雖然起步較晚,但在博碩士學位論文數字化、網絡化建設上卻走在我們前面,這有賴于下面幾個因素:第一,行政支持。臺灣教育當局在“中央圖書館”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的整個過程中,不僅提供了大量的經費,更重要的是提供具體的行政支持。例如1994年新修訂的臺灣學位授予法規定,博碩士學位論文應以文件、錄影帶、錄音帶、光碟或其他方式,于“中央圖書館”保存之;教育主管部門每年均以信函的方式通知臺灣的各大學,要求他們協助研究生向“中央圖書館”報送博碩士學位論文(包括電子版),以及辦理全文網絡使用授權事宜,否則不予辦理離校手續。這些行政要求為臺灣“中央圖書館”的博碩士學位論文收藏與利用提供了可靠保證。第二,大學的通力協作。臺灣的大學認真執行上級的指示,積極配合臺灣“中央圖書館”的工作。第三,臺灣“中央圖書館”在此項工作中扮演項目策劃、承辦人和傳播與推廣人的角色。他們的很多經驗和做法值得我館借鑒。
3.3 設立博碩士論文版權管理機構
由于學位論文數量巨大,涉及學位授予單位上千家、作者有數百萬,解決學位論文知識產權問題是長期而艱巨的任務。為此,建議國家圖書館會同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共同設立學位論文版權管理機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是教育部直屬事業單位,在教育部和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領導下開展工作,主要負責全國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的評估、認證等。國家圖書館和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都具有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可以優勢互補、強強聯合。該版權管理機構應設在國家圖書館,可將其相關業務納入到中國國家數字圖書館版權機構之中。國家圖書館應從人力物力上給予充分保障,使其健康、持續地發展,為國家圖書館學位論文資源建設保駕護航。學位論文版權管理機構還應聘請圖書館界、法律界以及研究生管理等方面的專家學者,解決學位論文開發與利用中的法律問題。此外,如果條件成熟還可以成立學位論文“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代表論文作者與學位論文商業服務公司商談授權使用作品并向其發放使用作品的許可證,最終將獲取的報酬回饋給論文作者。
3.4 委托學位授予單位進行博碩士論文版權處理
早期的紙質學位論文一般都沒有簽署使用授權許可協議,如何解決其授權,也是一個難題。對于國家圖書館來說,查找博碩士論文作者畢業的去向并與每一位作者簽署使用授權許可協議,其難度如同大海撈針。為此,國家圖書館應當主動與學位授予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委托學位授予單位協助國家圖書館獲得授權,因為學位論文作者與母校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無論通過導師或研究生院還是校友會,都會比較容易獲得論文作者的信息。鑒于國家圖書館現有未處理版權的博碩士學位論文比較多,一次全部處理,就人力、物力、財力來說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應分階段、有選擇地進行版權處理,可先博士后碩士,或先重點大學后普通大學,還可以按學位授予單位和學位授予年代由近及遠地順序解決。
3.5 建立綜合服務平臺,從技術上保障博碩士論文合理使用
全國各學位授予單位的圖書館均收藏本單位的博碩士學位論文,其全文數據庫也已經基本建立。國家圖書館應當積極利用這筆資源,避免不必要的重復性開發。為此,應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互利互惠、自愿參加的原則,建立以國家圖書館為主導、全國學位授予單位共同參與的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共建共享系統平臺。為了避免網上論文被大批量惡意下載、轉作他用,該平臺除具有強大的查詢檢索、資源集成整合、數據分析與監控等功能外,還應采用最先進的知識產權保護技術對復制、下載等行為進行限制,包括認證技術、加密技術、數字水印、數字權利管理(DRM)、防火墻等,從技術角度保證學位論文的合法使用。此外,國家圖書館還必須加強行業自律,在博碩士學位論文資源建設和服務過程中堅持非營利、公益性的原則,不能利用自身作為法定學位論文收藏單位的便利,在學位論文開發與利用中牟利,損害著作權人的利益。
目前,全球范圍內的數字化學位論文知識產權保護制度仍處于探索階段,中國國家圖書館應該在這方面有所作為,形成自己的特色。
參考文獻
[1]王小會.數字圖書館與版權保護[M].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08.
[2]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sijuxuewei.jsp[EB].2010-02-02.
[3]徐邁.數字圖書館信息資源建設中的知識產權問題綜述[J].現代情報,2007,(3):83-85.
[4]曹樹人,黨躍臣.學位論文館際互借的知識產權風險及其規避[J].大學圖書館學報,2007,(6):56-60.
[5]陳傳夫,汪曉方,劉婧.我國學位論文知識產權管理現狀與制度創新[J].國家圖書館學刊,2008,(4):16-22.
[6]姚蓉.臺灣和大陸學位論文數字資源建設述略[J].中國研究生,2005,(3).
[7]譚志君.研究生學位論文開發利用中的法律問題[J].學位與研究生教育,2008,(12):55-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