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2000-2005年508篇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進行了研究,調查了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應用情況,從中分析出新千年我國圖書館學學術研究方法的發展狀況及其中存在的問題。
[關鍵詞]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內容分析法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7.008
[中圖分類號]G25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7-0028-03
On the Research Methods of Graduate Dissertations
of Library Science in China from 2000 to 2005Li He
(Library,CPC Jilin Provincial Committee Party School,Changchun 130012,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analyze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methods of our countrys library science by the content analysis,based on the survey of research methods of library science graduate dissertation from 2000 to 2005,508 altogether.
[Keywords]library science;graduate student;dissertation;research methods;content analysis
研究生學位論文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博、碩士畢業生所寫作的、用來評定其學位的研究論文。它可以在相當程度上反映一個學科領域的新思想、新方法、新技術及其發展趨勢。科學發展史證明,任何一門科學的理論研究和應用研究,只有使用科學的研究方法,才能揭示事物的內在規律,建立完善的科學體系。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對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進行了研究,預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應用情況。
1 研究樣本
本文研究樣本的選取過程如下:
(1)檢索《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中國優秀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CNKI),得到調查樣本A1。
(2)檢索《中國學位論文數據庫》(萬方),對A1加以補充,得到調查樣本A2。
(3)檢索各高校或科研院所的學位論文特色數據庫,對A2加以補充,得到調查樣本A3。
(4)通過以上3種途徑,仍未得到的學位論文,邀請北京大學、南開大學、武漢大學的研究生查找其所在學校的學位論文紙本資料,并代為調查,得到內容分析數據組B。
由于個別高校、科研院所公開發表學位論文的時間滯后,基于社會科學研究的準確性和科學性,本文研究的時間段限定為2000-2005年, 共收集調查樣本508篇(A3+B)。
2 研究方法和編碼
本文采用內容分析法進行研究。編碼過程中,筆者通過廣泛閱讀,匯總了圖書館學領域主流的研究方法,并在調研過程中發現新的研究方法逐步完善編碼項。本著規范化、代表性、專指性、科學性的原則,最終將學位論文的研究方法編碼為:文獻調查、網絡調查、實地調查、問卷調查、訪談法、電話調查、分析與綜合、邏輯推理、案例分析、比較分析、統計分析、數據分析、引文分析、系統分析、結構功能分析、回歸分析、象限分析、政策分析、博弈分析、文獻計量法、內容分析法、層次分析法、歷史研究法、數學建模、移植法、實驗法、SWOT。
3 信度、效度檢驗與數據處理
3.1 信 度
為避免思維的相似性,在進行信度檢測時,筆者邀請的兩名評判員分別來自南開大學和吉林大學。
根據計算,主研究員(筆者)和兩名評判員之間的相互同意度如下:
則其平均相互同意度=0.89+0.86+0.823=0.86
信度R=3×0.861+(3-1)×0.86=0.95
筆者委托他人代為調研的部分學位論文,也采用了同樣的信度檢測方法,結果均在0.95以上。
實踐證明內容分析的信度不可能是百分之百的精確,能夠達到0.9以上的信度已經是很高了,因此本研究的可信度比較高。
3.2 效 度
本研究分析類目的編碼參考了現有的科研成果,并邀請了東北師范大學傳媒科學學院的諸多教授、副教授審查修訂而成。經過理論研究、文獻分析、專家審查以及事先預測等環節,使分析類目及編碼更能切合研究主題的需要,因此本研究具有一定的效度。
3.3 數據處理
本研究的數據采用SPSS12.0進行統計分析。
信度測試中,當發現主研究者與評判員對樣本類目的歸屬意見不一時,則綜合3人的分類結果。若有兩者能達成一致,以此兩者的分類結果計;若3人的意見均不同,則以主研究者的分類結果計。
資料處理和數據分析過程中,以“頻數和百分比分析”、“交叉分析”為主,百分比計算采用四舍五入的方式至小數點后第1位。
4 研究結果
4.1 學位論文中各種研究方法的利用率
學位論文最基本的要求是:對論文涉及的問題應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系統的專門知識,掌握比較豐富的資料,熟悉歷史和現狀。基于此,所有的學位論文無一例外的以文獻調查作為最基本的研究方法。根據統計結果,其它各種研究方法在2000-2005年圖書館學的508篇研究生學位論文中被使用的次數及排名如表1。
除了文獻調查法和表1中26種較常用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在學位論文樣本中曾被用到的研究方法還有:相關分析法、經驗分析法、歸一法、九標度法、標準差及波動系數法、價值鏈法、ESIAN方法、可用性工程方法、行為跟蹤法、心理分析法、模擬法、用戶模型構建法、語義分析方法等,但使用率極低,一般為一到兩次。
可見,圖書館學研究中涉及到的研究方法較為豐富,這些方法中不僅包括了常規的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而且很多都是從其它學科中借鑒而來的,十分具有研究價值。
表1中所列的各種研究方法,在本文的研究樣本中利用率超過10%的共有8個,分別為:分析與綜合、比較分析、案例分析、網絡調查、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訪談法、邏輯推理。為了更明顯的看出其利用率的對比關系,筆者繪制了圖1。
圖1表明,以上8種論證方法中,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思維方法是圖書館學研究中較常用的科研方法,其利用率達到68.1%。比較分析、案例分析、網絡調查3種研究方法占據了第二梯隊,由此可見,通過網絡獲取信息的現代化研究方法已經開始受到圖書館學研究生的關注,并在其科研成果中得到了比較廣泛的運用。圖1還可以看出,問卷調查、統計分析、訪談法、邏輯推理所占的比例要明顯低于前4種研究方法,這在一定程度上說明目前的圖書館學研究更多的是說理與論證,和現實問題的聯系不夠緊密。
4.2 學位論文中使用研究方法的數量
根據統計結果,在被調查的508篇學位論文中,使用研究方法最多的為7種,最少的只使用了1種。論文數量與研究方法數量的對應關系如圖2所示。
圖2 論文數量與論證方法數量的關系曲線
由圖2可知,使用3種研究方法的學位論文最多,占到了總數的31.7%,其次為2種方法和4種方法,分別為總數的23.6%和22.8%。研究方法超過5種(含5種)的學位論文只有19.3%,只使用了1種研究方法的為2.6%。可以說大多數的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在寫作過程中使用的研究方法還是比較單調的。
5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 常用研究方法傳統單一
在前面對于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研究方法的分析中,我們知道除了被普遍使用的文獻調查法以外,分析與綜合的邏輯思維方法是近年來利用率最高的科研方法。這種方法將理論思考貫穿在作者的思維系統之內,表達精確,邏輯縝密,可以很好的揭示學科的本質和規律。然而這種理性思維方法的主導地位也讓我們看到了現代科學方法的缺失。在表1的26種研究方法中,利用率居于前十位的都是傳統的理性思維方法和實證研究方法,而后面若干數學方法、現代化分析手段的利用率則明顯降到了另一梯隊,大多數都不足1%,也就是說,每100篇研究生學位論文中只有1篇用到了這樣的研究方法。而在上述研究結果中,我們也看到80%以上的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只用到了4種以下的研究方法,超過5種(含5種)研究方法的學位論文不足20%。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豐富性和常用方法的單調性形成了巨大反差,這給我們敲響了警鐘。文獻計量法、引文分析法等本是圖書館學專有的研究方法卻失去了它們的本原地位,層次分析法、數學建模法等已在社會科學研究中廣泛使用的研究方法也難在圖書館學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這將對圖書館學的發展極為不利。因此,在未來的日子里,需要我們一改往日抽象的表達方式,適當采用現代量化科研方法,將多種研究方法有機結合起來,使圖書館學研究更具有說服力、更具有現代氣息。
5.2 對移植而來的研究方法缺乏深入研究
從研究中,我們不難看出,近年來的圖書館學研究生學位論文涉及到了很多從其他學科專業移植而來的研究方法。不可否認的是,這樣可以為圖書館學注入很多新生力量。但筆者在調查中發現由于對所引進的新方法缺乏深刻的認識和理解,導致這些方法并不能與圖書館工作實踐有機的結合在一起,也不能對圖書館學研究起到指導作用。因此,在引進其他學科研究方法時,需要研究者注意考察研究對象的層次和特點,時刻關注其與研究方法的關聯性和內在滲透,避免生搬硬套的現象發生。
參考文獻
[1]吳慰慈.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1)[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5):2-5.
[2]吳慰慈.中國圖書館學情報學教育的改革與發展(2)[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3,(6):5-9.
[3]李秉德.教育科學研究方法[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229-236.
[4]羅金增.內容分析法在圖書館學中的應用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情報學,2001.
[5]嚴辰松.定量型社會科學研究方法[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00:227-239.
[6]王崇德.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要論[M].上海:學林出版社,1990:134-153.
[7]唐盛明.實用社會科學研究方法[M].上海:立信會計出版社,1998:103-116.
[8]李超平.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的互補[J].圖書情報工作,2001,(2):13-14.
[9]包和平.圖書館學傳統研究方法的局限性及其發展觀[J].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05,(2):6-8.
[10]王蘭敬.圖書館學研究方法發展軌跡簡析[J].圖書與情報,2003,(5):6-8.
[11]包和平.圖書館學定性研究方法的演變及其未來走向[J].情報雜志,2005,(1):19-20.
[12]肖希明,呂霞,錢晶.變革與發展中的我國圖書館學教育[J].圖書館論壇,2005,(2):245-249.
[13]馬文峰.試析內容分析法在社科情報學中的應用[J].情報科學,2000,18(4):346-349.
[14]董成娣,周維彬.圖書館學研究方法述評[J].圖書館學研究,2004,(2):2-4.
[15]周黎明,邱均平.基于網絡的內容分析法[J].情報學報,2005,24(10):594-599.
[16]金武剛.當前我國社會科學研究的定量分析——兼論社會科學研究成果評價體系的建構[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情報學,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