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到來,全球經濟一體化、網絡化、數字化發展,地市及情報所信息服務工作受到沖擊,本文就在新時期如何定位自己的職能、更好地立足于市場,服務于地方進行了有益的探索。
[關鍵詞]科技情報;服務;工作;地市級;科技服務;網絡化;對策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7.042
[中圖分類號]G359.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7-0143-02
The Thought and Exploration of Prefectural and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in New Period ServiceShan Wei
(Fushu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Fushun 113008,China)
[Abstract]In the information age,with the development of global economic integration,network and digitalization,the information service work of the prefectural and municip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 institute was impacted.How to locate the functions,based on the market and service for local,this article made some exploration.
[Keywords]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service;work;prefectural and municipal;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network;countermeasures
1 近年來地市及情報所信息服務工作的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在基層情報機構里,科技情報調查研究是一項重頭工作,要滿足領導機關宏觀管理和決策的需要,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但多年來工作方法大都循規蹈矩,缺乏創新,使得許多弊端逐漸顯現出來。
1.1 傳統科技情報的收集方式方法已不能滿足需要
目前,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一體化的發展,科技情報的市場需要從過去對單一專題,局部研究,已經逐步演變為多層次、多視角、專業化的信息搜集和整理。例如,對一個產品的設計和生產,不但要搜集該產品的技術資料,更要了解該產品的產業現狀、替代品規模和未來市場前景等領域的信息資料,甚至,需要設計模型分析和制定具體的投資生產方案和營銷策略。因此,目前我們仍在使用的傳統科技情報收集方式只停留在對手頭現有的資料整理或去全國幾家有代表意義的城市或單位調查走訪,往往是一個情報研究人員或機構一般只對某一個或某幾個主題領域進行研究,研究工作缺乏系統性和前瞻性,遠遠不能滿足用戶的需求。
1.2 “三段論”式的科技情報研究模式已不能滿足要求“三段論”模式就是針對某一個決策問題,首先了解國內的發展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然后再對國外主要發達國家的相應政策、措施等進行調研,最后在比較國內外差距的基礎上提出建議。這種方法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科技情報機構從事情報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然而,隨著用戶需求的不斷提高和全球經濟一體化后信息量的“爆炸”,這種方法論本身的局限性日益明顯。(1)三段論式的方法在缺少事實型數據資源支撐的情況下,無法進行深入的定量分析,只能從現有的零散資料或者少數“權威”專家的頭腦中得到論證依據,研究結論的可信度受到了影響。(2)由于不同國家或同一國家不同發展階段所采取的科技政策和科技戰略的差別往往很大,很難確定與國內發展階段基本相似的國外類比對象。(3)“三段論”式研究模式成立的一個基本前提,是假設西方主要發達國家的政策、措施和方向是正確的,是需要我們學習與借鑒的,但這種假設并非永遠正確。2008年作為美國金融創新的次級債和相關金融衍生工具而引發的金融危機波及全世界,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打擊,至今發達國家還沒有從這場危機中恢復過來。而我國因金融業開發程度的“相對保守”,相關“金融創新”不足,反而因此得福,沒有受到大的影響,使我國經濟率先先啟穩回升。因此,隨著我國科技實力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科技工作正經歷著從技術跟蹤、到技術追趕、再到部分領域技術超越的發展歷程。這就意味著,在科技情報研究工作中能夠借鑒的國外成功經驗將越來越少。因此,這種傳統的三段論,以定性為主的科技情報研究方法已經不能滿足新形勢下科技情報研究工作的需要。加強基于事實型數據的科技情報研究,以公正客觀和更有說服力的研究指導科技決策和實踐,已經成為一個十分緊迫的任務。
1.3 基層科技情報的地位日益“邊緣化”
情報調研主要是為滿足領導機關宏觀管理和決策的需要,為政府提供決策支持。近年來由于各學科領域分化越來越細,一項課題涉獵的科技領域越來越廣,加之各企事業單位、大專院校都成立了專門的情報處室。政府部門大都采取投標立項的競爭方式。由于基層情報機構多年來發展遲緩,造成自身研究能力的不足,研究手段的單一和相對實力不足,在與相關科研機構和學校研究機構的競爭中處于劣勢地位。因此,在調研工作中面臨“無飯可吃”的局面,地位日益被“邊緣化”。例如,撫順市情報研究所在2005年前每年都有3~5項調研課題,從2005年改革以后,連續5年得不到調研課題,造成研究能力進一步下降,陷入惡性循環。
1.4 人員素質亟待提高
當今世界,社會的信息需求多種多樣,網絡資源包羅萬象,這就要求情報工作人員不僅是信息加工、整理、傳播的交流者,更是網絡的導航員、管理者和系統設計師;不僅要懂專業知識,而且還要懂計算機、多媒體、網絡等先進技術,需要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當前,基層科技情報機構的人員素質偏低,在學歷上以中專和少部分大專及本科為主,由于收入不高又有創收的壓力,很難引進高素質人才。以撫順情報所為例:全所30人,其中大學本科12人,中專及高中以下18人,占60%,在崗的專業技術人員7人。其中接受過網絡計算機知識培訓和相關專業繼續教育的寥寥無幾。對于傳統以紙介為載體的信息采集尚能勉強對付,但是,面對網絡中數量龐大、種類繁多的電子信息,其知識水平和工作能力大打折扣,大部分人員無法熟練使用計算機和網絡來收集、整理和處理信息。其中,高水平的科技咨詢人員更是緊缺,我們不僅需要一個復合型的人才,熟悉計算機理論及應用以提高網絡資源的開發利用能力,快速反饋信息,而且更具有信息的處理加工能力,更好的為高端用戶提供決策支持。
1.5 技術手段相對落后,科技資料網絡化、數字化發展緩慢
在90年代中期,我國的情報研究工作還大都停留在傳統的文獻收集、整理、人工檢索的服務水平,后來盡管計算機發展到了486、586,直到進入了奔騰時代,有了局域網、DDN專線,撫順情報所還在全省率先組建了“國家科委電子信息通道撫順分中心”。但各地方情報所為了開展工作還是各自為戰,信息資源種類、來源單一,時效和準確性差,在當時甚至找不到一家能提供大型的、權威的信息資源數據庫。自主研發數據庫又受到數據存儲不完整、不連續,屬性不清晰,技術條件有限等諸多因素的制約。
2 做好新時期科技情報工作的對策
2.1 加大科技情報調查研究的深度和廣度
情報調查研究工作一直是情報研究所的品牌工作,面對當前所遇到的困難,我們應該積極拓展情報研究的領域范圍,增加研究服務項目。如對某一項專業性較強的技術領域,可以聯合聘請專家,采取“空降”的方式,補充專業知識的不足,或者承擔一些大項目的子課題。例如撫順情報所聯合市委完成了《撫順市高層次創新型科技人才隊伍建設研究》就是在這種模式下完成的高質量的調研報告。正如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所長賀德方提出的,要構建“大科技情報工作體系”。在科技創新體系建設中,企業、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要通過有效的機制與科技情報系統密切合作與協作,依托科技情報機構、高等院校和有關企業集團建設科技基礎公共服務平臺,以此來構建“產、學、研”共同參與的“大科技情報工作體系”,使其服務于企業自主創新的各種活動,促進“產學研結合”,實現科技文獻檢索、科技數據和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以撫順為例,從2008年起撫順市情報所在市科技局的大力支持下,與撫順12家化工、煉油和鋼鐵龍頭企業和撫順市煤炭研究所、撫順市石油化工設計院及遼寧省石油化工大學等研究機構聯合建立《撫順市科技情報研究合作和共享機制》。與這些強力研究機構的合作與成果共享,不但消除了基層科技情報機構被“邊緣化”的隱患,而且促進了科技情報所的發展與壯大。
2.2 加強科技情報系統的自身能力建設
由于科技情報工作具有基礎性和公益性的特征,因此,科技情報機構要在公益性科研機構的定位下,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增強科技情報機構為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隨著因特網的普及和大眾信息需求的高效性,人們對電子信息產品的需求也越來越多。據統計,目前,通過光盤和網絡發布的電子文獻已占全球出版物的40%以上。因此,科技情報機構要在公益性科研機構的定位上,充分發揮情報資源的優勢,加強網絡數據庫文獻資源建設,通過體制和機制創新,增強科技情報機構為科技、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的能力。同時,應注重突出方情報服務特色,形成自己的服務品牌。如撫順情報所近年來開發了自己的網站,撫順科技信息網http:∥www.fssti.gov.cn,發布上級領導機關的各種方針政策,為企事業單位立項,報獎,科技查新提供最新的全文期刊文獻的信息服務,同時建立了撫順市項目申報、成果數據庫。
2.3 加強科技情報隊伍的建設
基層科技情報所普遍存在人員少、知識結構不合理、素質偏低等問題,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科技情報工作的進一步拓展及其在經濟建設中作用的充分發揮。面對新時期經濟發展對科技信息需求,以及科技情報工作所承擔的職能和任務,必須建立一支高素質的科技情報隊伍。首先,要加強科技情報研究人才的引進工作。通過建立靈活的用人機制,增加激勵措施,提高工作待遇等手段吸引高素質人才和專業性人才從事科技情報工作。同時,要加大科技情報工作的宣傳力度,增加自身的知名度,使更多大學畢業生或有志人員加入到基層科技情報隊伍,進一步改善人員年齡和知識機構,增添骨干力量,為科技情報事業發展奠定人力基礎。其次,要抓好現有隊伍的培養工作,這點同引進人才一樣重要。一些基層科技情報機構只重視前者,而忽視了后者,造成顧此失彼。因此,引進人才受到資金、政策、環境等諸多因素的影響和制約,而提升現有隊伍的知識和能力其成本要低于人才引進,而且,也容易實施。所以,基層科技情報機構在大力引進人才同時,更要注重加強對現有科技情報人員的培訓,不斷充實情報理論新知識,提高情報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能力,以滿足科技情報系統自身的發展和社會對企業情報人才的需求,實現由人才“輸血”到“造血”的轉變和升級。
總之,地市級情報所要想在市場和競爭中尋求發展,必須找準定位,革新工作體制,創新管理模式,提高科技含量,引入新的理念,加強自身建設,緊密結合當前市場的需求,提供全方面、多層面、專業化的科技情報服務,不斷推進科技情報事業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張亞紅.信息服務工作探討[J].甘肅科技縱橫,2009,(1):96-97.
[2]陳鈞.對情報人員素質和能力要求及情報人員的培養[J].情報理論與實踐,2005,(1):102-103.
[3]林瑞明.網絡環境下情報人員新角色[J].情報探索,2009,(12):5-7.
[4]孫本秀.地州市情報所研究的發展方向[J].情報信息與決策,2005,(2):61-62.
[5]強化情報研究 支撐科技創新[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9,(18):F0002,F0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