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在現代遠程教育環境下,高校圖書館具有發展遠程教育的優勢。利用文獻計量學原理可以梳理出我國圖書館遠程教育理論發展脈絡,進而從改變服務理念著手,對我國圖書館遠程教育發展實踐進行追蹤和調研。
[關鍵詞]高校圖書館;遠程教育;服務理念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0.07.006
[中圖分類號]G258.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0821(2010)07-0020-04
Discussion on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Services of the University LibraryZhang Xiaoguo
(Library,B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Binzhou 256603,China)
[Abstract]In the modern distance education environment,university libraries have the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f distance education.Using the theory in bibliometrics,the author tryied to analyze the skelet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heory about the library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from start to changing service concept to cast back and researc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actice about the library distance education in China.
[Keywords]university library;distance education;service idea
現代遠程教育又稱網絡教育,是綜合運用現代通信、網絡技術和多媒體計算機技術,結合各種教育資源而實施的超越傳統校園時空限制的新型教育模式。它具有大系統、遠距離、多媒體、開放性的特點,是知識經濟時代構筑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重要手段。高校圖書館是教學科研的核心機構,目前其發展趨勢是數字圖書館,先進的信息技術和新的服務理念已被引入圖書館,改變著圖書館傳統的服務模式,也帶來圖書館開展遠程教育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創新。
1 國內外現代遠程教育發展概況
1.1 國外遠程教育發展
在國外,遠程教育是許多國家重要的教育方式。英國約有90%的公共圖書館為遠程教育提供各種信息服務,英政府已在“信息政策”中提出:將所有小學、中學、大學、學院圖書館全部接入學習網,為遠程教育服務。美國已有60%的高校開展了以互聯網為主要手段的遠程教育,不僅反映在公、私立大學如哥倫比亞、杜克、斯坦福大學等名校紛紛開設遠程教育課程,更反映在教育網站的普遍建立上。遠程教育開設的學歷、學位課程數已基本覆蓋美國高等學校的所有專業與學科,通過網絡學習的人數正以每年3倍的速度增長。德國也有將近1/4的大學開設了網絡教育課程,而韓國的教育網站數目前已達近千個,現在仍在快速增長。
1.2 國內遠程教育發展
遠程教育在我國經歷了函授、廣播電視和以信息網絡技術為基礎的現代遠程教育3個階段。現代遠程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網絡教育,網絡教育是利用Internet開展教學活動的遠程教育,它融合多媒體、數據庫、網絡等多種現代信息技術,通過網絡技術將教學內容進行處理、制作并進行遠程傳輸,是現代教育在Internet上的重要應用。它有兩個基本特征:一是基于網絡,二是教學交互式,比計算機輔助教學具有更多的應用空間。在我國,遠程教育基礎設施主要是學校依靠自身資源建設實施的。自1994年啟動CERNET工程為數字圖書館和教育科研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奠定網絡基礎,1997年,“中國國家圖書館試驗型數字式圖書館”開始實施。2001年,21部委參與召開“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建設聯席會議”第一次會議,使跨地區、部門行業的中國數字圖書館工程正式啟動,形成大規模、高質量的中文數據庫群。2002年,國內在互聯網上設立網站的已有159家高校、科研和部隊圖書館,為實現圖書館數字化、網絡化做了基礎性準備工作。現在我國信息存儲和數據庫技術徹底打破了圖書館印刷型文獻一統天下的局面,除了視聽聲像資料、縮微型資料外,各種類型的電子信息資源也蜂擁而至。
2 我國圖書館遠程教育理論研究
為對我國圖書館遠程教育發展實踐進行研究,筆者以維普《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為統計源,以“圖書館”和“遠程教育”作為關鍵詞在篇名中進行檢索,時間跨度為2000-2009年,共命中相關記錄319條。對確定下來的這319篇論文筆者選用Excel 2003進行規范的數據統計處理,并以文獻計量學基本定律作為數據分析依據,對論文數量及年代分布、核心期刊來源及論文主題等進行了統計分析如下。
2.1 論文數量及年代分布
根據文獻計量學理論,對某一學科、專題論文發表年代的統計分析可從時間概念上了解該專題研究的發展狀況和速度。根據統計,圖書館遠程教育的研究論文在2000年為16篇,此后對其研究趨勢逐步上升,尤其是2003年出現研究高峰,達到64篇。2004年后從數量上看雖然與2003年相比有所下降,但基本維持在相對穩定的數量水平上。從2008年的篇數來看,考慮到網上數據的滯后性,可以預見2009年的論文數將在10篇以上。
2 論文的核心期刊分布
經統計,319篇論文分布于100余種期刊之中,其中大部分分布于圖書館、情報學、檔案學刊物內,一部分分布在各類教育類刊物,還有少部分分散于各高等院校學報及其他學科刊物中。以北大出版的2004及2008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為標準,統計結果(見表1)表明,在100余種期刊中其中15種為圖書、情報類核心期刊,這15種期刊共收錄論文74篇,占所檢出論文總數的25%。
研究某一專題論文的來源期刊有助于了解該專題的空間分布特點,掌握該專題的核心期刊群。從這15種核心期刊論文分布可以看出圖書館界對遠程教育理論的研究方興未艾。
2.3 論文主題統計分析
對論文主題的分析,應盡量在小的顆粒度上對論文進行主題劃分。為此,不能僅對論文篇名進行分析,而應將文章論述的主題單元細分出來。本文的統計分析定位在論文的最小級段落標題上進行主題統計歸納與分析。經過對74篇論文的分析、歸納,本文將論文研究的主題劃分為5類:
(1)圖書館遠程教育實施模式研究,含圖書館在實施遠程教育過程中具體的實施、管理方式等問題;
(2)遠程教育與圖書館關系的論述,含圖書館服務于遠程教育的可行性、必要性,遠程教育對圖書館的作用方面的論述;
(3)圖書館遠程教育的實踐研究,含國內外圖書館遠程教育的實踐發展狀況、經驗介紹等方面的論述;
(4)對能滿足遠程教育發展需求的圖書館的設想,定位在描述能滿足遠程教育需求的圖書館的特征和要求上,其中主要是圖書館如何提供全而準的信息資源與便捷的信息服務等[4];
(5)其他,除高校圖書館之外,其他系統(公共圖書館、電大系統圖書館、黨校系統圖書館等)的介紹等。
3 高校圖書館發展遠程教育的優勢
3.1 文獻收集、整理、存儲的優勢
通過對大量文獻資料進行收集、整理、存儲,將知識、信息組織、有序化,圖書館可以形成豐富而有特色的文獻信息資源[1]。同時,互聯網的出現徹底改變了傳統圖書館“面對面”,“一對一”的借閱模式,使讀者能夠更多地應用圖書館的在線服務與遠程服務,可安坐在家中、辦公室,通過互聯網查詢、下載所需的文獻信息,而不再受到時空的限制。其文獻傳遞內涵早已超越了單一的借還、影印、復印,而逐漸延伸到通過各種數據庫或數字化平臺,以多種方式處理文獻。目前有許多圖書館收錄的數字資源在本地建立了鏡像,這樣減少了圖書館維護的成本,同時保證了資源的更新速度。如清華大學圖書館在2006年開通了“電子資源校外訪問控制系統”,使資源得以在更大的地理范圍內被訪問。復旦大學圖書館也為本校教師提供了電子資源校外訪問的服務,同時也惠及到了遠程教育學習者。
3.2 便利的教學設備
圖書館先進的計算機、終端設備,以及教學系統、多媒體教室、電子閱覽室等現代化教育設施,為遠程教育提供了硬件上的保障。同時,館員可以根據浩如煙海的信息資源及教學需求,把信息資源編制成網絡信息書目形式,形成專業化網絡信息管理模式,使遠程讀者能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料。如我國自行研制的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CALLS)大量應用超媒體、超文本技術,使CALLS軟件在促進高等教育發展、保證遠程教學有效進行中,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再如山東電專圖書館在2001年建成全國“信息技術及應用遠程培訓”教育工程培訓基地,采用“四位一體”的教學模式介紹最新技術。還采用衛星傳輸方式,下載培訓課程,學員通過計算機網絡接受培訓,輔導老師網上答疑,將教室移動到了圖書館。目前,浙江電大正在實施數字圖書館DLDL(Distance Learning Digital library)項目,在系統集成設計中,整合了較為成熟技術,融圖書館與遠程教育技術實踐于一體,在建立遠程學習支持服務系統、發揮圖書館教育功能等方面都居于國內同類型圖書館的先進水平。
3.3 具有信息處理專業人才
參考咨詢服務是高校圖書館情報服務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主要提供信息檢索咨詢與參考服務指南。從“面對面”指導讀者利用圖書館的傳統參考咨詢形式,到如今利用網絡表單及實時在線問答等各種虛擬參考咨詢,可以實現對用戶貫穿始終的信息素質教育。圖書館學科館員也可以為用戶提供信息解答,并能更多地指導用戶明確獲取文獻的途徑,使用戶突破時空限制,及時獲得信息檢索與利用方面的幫助。從傳統的書目指導到館藏文獻信息的迅速提供,從常規性、事實性問答到網絡導航及網絡信息資源的選擇與提供,高校圖書館通過電話、電子郵件、傳真、文件傳輸協議(FTP)等方式完成傳統文獻的傳遞服務,實現了讀者利用圖書館數據庫資源的目標。目前國內外圖書館在發展一種新的模式——合作參考咨詢服務。合作參考咨詢服務是指有多個圖書館或咨詢機構建立起協作關系,充分利用網絡協同整合力量和各圖書館的信息資源、人力資源和設備資源,通過資源共享,延長服務時間,擴大服務范圍,提高服務質量,從而促進圖書館和參考咨詢機構信息服務的發展。國內合作參考咨詢服務首先是上海圖書館2001年5月推出的“網上聯合知識導航站”。另外還有,由中國國家圖書館牽頭組建的“全國圖書館信息咨詢協作網”、中國高等教育保障體系(CALLS)也推出了分布式合作虛擬參考咨詢項目CVRS、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的“數字參考咨詢系統”等。
4 高校圖書館在遠程教育發展中的策略
4.1 更新觀念,提高效率
現代遠程教育是21世紀新型教育模式,以Internet為主的現代遠程教育的興起與新的教育觀念的形成是相輔相成的。新的教育觀念,如終身學習、虛擬大學、遠程課堂等對高校圖書館現有的服務思想和方式都提出了挑戰,為此高校圖書館要不斷以新的教育觀念指導工作,要開展為遠程開放教育讀者服務工作,首要的事就是把受教育的各類讀者都納入服務范圍中,從思想上重視每一類讀者,真正做到“讀者至上,服務第一”。
4.2 進一步加強館藏文獻資源建設
信息時代,文獻出版方式發生很大變化,涌現出大量電子文獻。電子文獻是數字化文獻的新型載體,包括縮微型、聲像型、機讀型、光盤型。文獻出版業的現代化決定了高校圖書館印刷型文獻不一定會占據過去那種主體地位。為此,圖書館應加大電子型文獻比例,做到印刷型與電子型文獻合理配置,館藏資源與網絡資源相互補充,以實現文獻資源電子化、數字化,形成集多種文獻載體于一體的信息資源保障體系,以滿足不同層次、類型讀者的需求。現代遠程教育以網絡為平臺,以計算機、網絡技術為手段,更需進一步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強圖書館網絡環境建設,走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的道路[2]。
4.3 采用更好的服務模式
4.3.1 開放式服務
開放式服務是現代圖書館的本質特征,開放應當是針對所有讀者的開放。高校圖書館應參照公共圖書館的做法,給遠程開放教育讀者辦理借書證,允許他們自由進入圖書館,閱覽各種文獻資源,借閱圖書也可以適當放寬借閱期限。開館時間也可以按成人讀者的學習需求進行調整[3]。通過掌握遠程教育讀者的數量、學習動態、學習時間等,制定相應的規章制度進行管理。圖書館還應不斷深化服務模式,充分應用互聯網、光盤數據庫、聯機檢索等現代信息傳播手段,拓寬信息服務與交流渠道,對Internet上的信息資源系統挖掘,并進行有效的組織、整理、序化,以便于讀者檢索、利用,使深層次信息服務成為高校圖書館信息服務的重要內容。
4.3.2 提高信息處理與傳播功能
遠程教育的發展要求高校圖書館加強數據庫建設,確立以虛擬圖書館為目標的發展思路,積極進行圖書館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信息處理與傳播能力,為遠程教育讀者提供各種所需信息。如將網上學術資源系統備份,建立“鏡像”數據庫,或整合各類文獻與教學資源,以館藏數字資源為核心,建立包括館藏圖書、報刊、光盤、錄像帶和各教學部門、各學科相關教學資料的數字圖書館網站。將CAI、PPT等媒體課件,VOD點播、流媒體等視頻資源,以及各類復習資料、試卷等資源整合到圖書館主頁,建設一站式檢索服務系統,以點帶面,方便讀者學習利用。
4.3.3 充分利用網絡平臺做好咨詢服務
圖書館遠程服務,突破了傳統的讀者到館面對面咨詢服務的局限,可以在數字圖書館網頁上開展網絡信息咨詢討論等來解答讀者在學習和工作中遇到的疑難問題,使讀者獲取新知識的過程更為快捷。如北京高校網絡圖書館虛擬參考咨詢系統利用網絡平臺為北京地區市屬高校提供各學科信息支持與咨詢服務,系統可以提供咨詢員和讀者之間實時交流的數據、語音和視頻交互等,為讀者排憂解難。沒有這些網絡咨詢系統的學校,則可以通過E-mail、MSN等方式進行咨詢服務。開展遠程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建立起真正完善的、大眾化的終身教育體系。高校圖書館的信息服務功能應適應時代發展需求,主動與遠程教育網站合作,開發更廣闊的信息服務平臺。
4.3.4 設立遠程教育服務部門
遠程網絡教學組織工作的主要環節是:課件傳送、讀者管理、意見反饋和效果評估。虛擬網絡環境下,由于學生是分散的,其管理方式有別于傳統教學。為此,圖書館應設立專門的遠程教育服務部門,為遠程學習者提供信息與專業指導,并協調遠程教育服務各個環節的管理工作,為遠程學習者提供必要的教育服務,提供有效的自學方法、時間安排、處理問題的咨詢服務,及時幫助他們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實際困難[5]。
4.4 實現資源共享
高校圖書館應走文獻資源共享之路,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通訊技術,將各高校圖書館連接起來,實現網絡環境下文獻信息的查詢、檢索、聯合編目、館際互借,使之成為一個自動化、網絡化、數字化、整體化的文獻信息資源共建共享體系,為大學生提供高質量的文獻信息服務[6]。圖書館還應抓住網絡信息全球化這一機遇,不僅為接受遠程教育的讀者提供優良的學習條件和環境,還應充分開放自己的網絡資源,發展優勢項目,與國內外一流圖書館開展更為廣泛的交流與合作,縮短差距,增強競爭力,以提高本校圖書館的影響力。同時注重加強與遠程教育站點、遠程教育中心、高校計算機專業機構及出版商的協作交流,建立虛擬綜合圖書館,拓展遠程教育內容,積極發揮圖書館信息組織與管理的作用。
現代信息技術為高校圖書館提供了先進的技術手段,帶來了高校圖書館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服務的創新。高校圖書館利用現代科技設備,可以通過遠程在線學習服務平臺為讀者提供虛擬教學,借助信息化、網絡技術學習課程為讀者提供無限共享的信息化、數字化教學資源,使高校圖書館服務對象不再局限于在校學習者,而是擴充到整個社會范圍,為異地讀者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學習平臺。現代遠程開放教育服務的實行必將使圖書館與學習者的關系更為密切,從而進一步促進高校圖書館現代信息化建設,對高校圖書館在思想觀念、服務模式及服務手段等各方面的整體發展都將起到積極推動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邵萍.淺談高校圖書館為遠程開放教育讀者的服務[J].天津電大學報,2007,11(4):38-40.
[2]管素英.網絡信息資源的整合與導航[J].中國圖書情報科學,2004,(10):65-68.
[3]田麗艷.網絡時代圖書館遠程教育的戰略思考[J].圖書館學刊,2007,29(2):89-90.
[4]張首紅.簡論我國圖書館遠程教育的發展[J].現代教育技術,2008,(11):89-93.
[5]朱禾.利用圖書館資源 大力發展現代遠程教育[J].圖書情報論壇,2008,(1):53-55.
[6]黎小妮.高校圖書館與網絡教育[J].圖書館學刊,2006,28(3):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