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宏觀經濟數據出爐了,引人注目的還是CPI繼續上漲,7月上漲3.3%,8月上漲3.5%。有專家建議央行提高利率,筆者卻認為萬萬不可。CPI上漲的主要原因是農產品價格上漲,加息對農產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力微乎其微。在8月CPI的上漲中,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貢獻70%以上,在CPI統計的8大類商品中,食品價格漲幅最高達7.5%,比7月上漲的6.8%又高出了0.7個百分點。農產品價格上漲好比是臉上的青春痘,加息卻是在抽血。
多重推手導致農產品價格上漲
農產品價格上漲,國外的原因是近期小麥價格暴漲。雖然中國的糧食供給與國際市場并不接軌,但國際糧價還是會通過各種渠道傳導進來,引發國內農產品價格的相應上漲。如國產大米價格在過去一年內上漲12%。除了天災和季節性因素外,其他原因只有一個:超額貨幣。2009年,中國政府用超額貨幣驅動經濟增長,一舉戰勝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經濟的沖擊。但超額貨幣為何現在才引發農產品價格的上漲?這就涉及到一個敏感假說:按下葫蘆浮起瓢,壓抑房價會導致其他物價上漲。
2010年以來,特別是在政府重拳調控樓市之后,股市樓市雙雙熄火,此后連續出現農產品價格暴漲的怪現象。從“蒜”你狠,“豆”你玩兒,到“姜”你軍,再到最近的米價菜價整體上漲,雖然每種農產品的漲價都能找出背后的黑手,但憑心而論,為什么這些奇怪的漲價會集中發生在同一段時間內?辯證法告訴我們,任何事物的發展都存在著必然性和偶然性,二者之間是不可分割的,偶然之中有必然,必然之中有偶然,偶然性往往只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
超額貨幣驅動價格上漲
超額貨幣是政府調節宏觀經濟的靈丹妙藥,已經在歐美主流國家及中國證明了它的有效性。但和醫學原理一樣,“是藥三分毒”,完全沒有副作用的藥幾乎是不存在的。有人說,超額貨幣在完成其推動經濟增長的使命后可限期收回,但在現實生活中,錢到誰手里誰都不撒手,這個簡單的事實就是:貨幣如水,覆水難收。超額貨幣用完還能收回的理論只是一個純粹的理論假設,沒有任何實證性確認。
2009年,中國的廣義貨幣(M2)的總量增長27.59%,2010年首次由兩會確定了17%的年度調控目標,但至今也沒有哪個月增長速度低于18%,2010年8月份的M2總量增長速度還是在19%以上。超額貨幣驅動經濟增長的政策是在2009年加速的,在推動經濟復蘇的過程中,超額貨幣首先進入股市,導致股市在解禁和擴容的同時觸底反彈并居高不下,隨后進入樓市,導致房價觸底反彈,并在少數城市出現房價過快上漲。辯證法的哲學說明,超額貨幣驅動價格上漲是必然的,弗里德曼的臨終遺言是:通脹無論何時何地,都是貨幣現象。
如果把農產品價格的上漲解讀為貨幣現象,此時加息不僅無濟于事,反而會遏制實體經濟的復蘇。中國制造業的企業負債率很高,而且對利率不敏感,長期存在著對銀行貸款的剛性需求。據計算,銀行貸款利率提高一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財務費用上升會導致利潤下降10%~15%。在現階段,實體經濟的復蘇還非常脆弱,提高利率未必會改變通脹預期,卻一定會影響實體經濟的復蘇,加息改變不了超額貨幣在流動中自由選擇交易對象的天性。